全 文 :危害。植株组织因受刺激 ,形成一柱状瘿室 , 此后
幼虫潜于瘿室中 ,并从瘿室内壁组织中获取营养 ,
直到第 2年化蛹 ,成虫从中羽化而出 ,被害枝上出
现小瘿瘤 。
2 危害
青花椒瘿蚊以幼虫危害青花椒幼树或成龄树
1 ~ 2年生枝条 ,发生区被害株率为 16%~ 94%,枝
条受害后 ,嫩枝因受刺激引起组织增生 ,成柱状虫
瘿;随着虫龄增大 ,被害部即出现密集的小瘤状突
起 ,剥皮层可见幼虫卷伏于蜂巢状的瘿室内 。虫瘿
长达42 cm ,每个虫瘿里有虫 40 ~ 268头 。被害枝
条不仅生长受阻 ,后期干枯致使树体衰弱老化 。
3 防治技术
防治青花椒瘿蚊应根据立地条件 ,受害植株的被
害程度 ,因地制宜 ,采取灵活的综合防治措施 。
(1)结合秋季和第 2 年春的修剪 ,剪去虫害枝
并集中烧毁 ,若连续修剪一年 ,可明显减轻和控制该
虫的危害。
(2)4 ~ 6月在树冠喷施高效氯氰菊酯或氯氰菊
酯(百胜)1 000倍液杀死成虫。
(3)5月中旬前用 20~ 30倍高效氯氰菊酯药液 ,
加 3%~ 5%煤油自树干基部涂至树干 1 m处 ,然后再
涂抹一层 2 ~ 3 cm的黏土泥浆 ,带细麦草更好。
(4)及时清除枯死树木并烧毁;加强树体管理 ,
营造椒果混交林 ,实行椒粮间作 ,综合治理青花椒病
虫害 ,实现有虫不成灾 。
豇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李小荣1 , 朱金文2 , 王连生1 , 张伟梅1
(1.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23000;2.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 杭州 310029)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 。近几年来 ,随着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 ,菜农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无公害长豇
豆生产 ,至 2003年仅丽水市莲都区豇豆播种面积达
3 500 hm2 ,产量近 10万 t ,产值近亿元 ,长豇豆已成
为丽水市效益农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品种之
一。但随着种植年数的增加 ,面积的扩大 ,各种病害
发生逐年加重 ,其中豇豆根腐病成了长豇豆上发病
最重 ,危害最大 ,防治最困难的病害 ,并在局部区域
已经相当突出。一般发病率为 25%~ 40%,严重的
在 60%以上 ,菜农对其防治盲目性较大 ,往往发病
后才开始用药 ,防效甚微且易造成产品的农药残留
污染 ,严重影响了长豇豆产品的质量和种植的经济
效益 。
1 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根部和茎基部 ,一般出苗后7 d
开始发病 , 21 ~ 28 d进入发病高峰 。先是植株下
部叶片变黄 ,病部产生褐色或黑色斑点 ,由支根蔓
延至主根 ,致整个根系腐烂或坏死 。病株易拔起 ,
纵剖病根 ,维管束呈红褐色 ,病情扩展后向茎部延
伸 。主根全部染病后 ,地上部茎叶萎蔫或枯死;湿
度大时 ,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即病菌的分生孢
子 。
2 病原
病原菌为真菌 ,属半知菌亚门 ,菜豆腐皮镰孢
[ Fusarium solani f.sp.phaseoli (Burkh.)Snyder
et Hansen] 。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大型分生孢子
无色 , 纺 锤 形 , 有 3 ~ 4 个 隔 膜 , 大 小 为
(14.0 ~ 16.0)μm×(2.5 ~ 3.0)μm ;小型分生孢子长
椭圆形或圆柱形 ,无色 ,有 1 ~ 2 个隔膜 , 大小为
(6 ~ 11)μm×(2.5 ~ 3.0)μm 。病菌还能产生近圆
形 、淡褐色的厚垣孢子 ,着生于菌丝顶端或节间 。生
长适宜温度为 29 ~ 30℃,温度范围为 13 ~ 35℃。
3 发病规律
该菌是一种弱寄生菌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
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病菌可在病残体 、厩肥及土
壤中存活多年 ,无寄主时亦可腐生 10年以上 。此
病种子不带菌 ,初侵染源主要是土壤 、病残和带菌
有机肥。病菌接触生理状况不良的植株根部便进
行初侵染 ,从寄主地下伤口处侵入 ,导致根部皮层
腐烂 。分生孢子通过农事作业 、雨水及灌溉水等传
播蔓延 ,生长季节只要条件适合 ,可连续多次进行
·93·植物保护 第 31 卷第 6 期(2005) PLANT PROTECTION Vol.31 No.6(2005)
再侵染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追肥时撒施不均匀
使植株根部受伤害;地势太低 ,土质粘重 ,雨后不及
时排水 ,都易引起植株的生理损害 ,有利于病菌侵
染和发病 。
在丽水市平原地区每年 6 ~ 10 月均可发生 ,以
秋豇豆发病最重 ,尤其是台风多雨年份 ,往往造成田
间长豇豆成片枯死 ,严重影响产量 ,甚至绝收 。
4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之豇 844 、早生王 、华豇 4
号 、春宝 、龙星 90 、绿领 8号等 。(2)水旱轮作 ,或与
非豆科作物实行 2 年以上轮作;深沟高畦 , 防止积
水 ,雨后及时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磷钾肥 ,提高
植株抗病力。利用塑料大棚 、地膜覆盖 、育苗移栽种
植长豇豆 ,可大大减轻豇豆根腐病的发生。(3)播种
前 7 ~ 10 d ,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 ,用竹醋液 130 倍
处理土壤 ,或用保得土壤接种剂 20 ~ 40 g 与基肥混
施穴内或作定根水灌浇;(4)根腐病是土传病害 ,一
定要提前灌药预防 ,在发病后用药 ,效果较差。药剂
可用 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carben-
dazin+quintozene ,美国 SinoQuick 公司)800 倍液 ,
或 15% 霉灵水剂(hymexazol ,西爱斯开化学农药
有限责任公司)450倍液 ,或 4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
(fenaminosulf ,敌克松 ,辽宁省丹东市农药总厂)500
倍液 ,或 20%五氯硝基苯粉剂(quintozene ,菌根消 ,
山西运城绿康实业有限公司)800倍液 ,或 2.5%咯
菌腈(f ludio xonil ,适乐时 ,先正达公司)1 000倍液浇
淋植株基部或灌根。在出苗后 7 ~ 10 d或定植缓苗
后 ,开始第一次施药 ,每株 250 mL ,每 7天 1次 ,连
续 3次 ,可有效预防根腐病的发生。
病 虫 动 态
Information of Pests
蘑菇枯萎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陈少珍1 , 黄思良2 , 闭志强1
(1.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南宁 530007; 2.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室 , 南宁 530007)
我国近年蘑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但蘑菇生产
主要在农村 ,绝大多数生产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
生产比较粗放 。病虫害危害严重 ,发生严重时可致
蘑菇产量损失 80%以上 ,甚至绝收 。蘑菇枯萎病 、
褐斑病 、褐腐病已成为秋冬春蘑菇栽培的主要病
害。笔者对广西横县蘑菇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了
分离鉴定 ,认为镰刀菌是蘑菇枯萎病的病原菌 。
1 病害症状
蘑菇子实体发病初期病斑色泽淡黄或淡褐 ,后
期病斑逐渐扩大 ,颜色变褐色或深褐色 。菌柄干枯 、
凋萎 ,从外向内变成褐色 。菌盖小 ,菌柄短 ,剖视菌
柄 ,可见髓部呈褐色萎缩 ,高温条件下 ,病菇的菌柄
基部可出现白色菌丝 。病菌在 PDA 培养基上初期
菌落为白色或灰白色 ,绒状生长 ,后期菌落下面的培
养基呈紫红色 、粉红色或黄色 。
2 病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采集典型病菇 20 朵进行 2 次室内组织分离
培养 。第 1次分离 9朵 ,在 PDA 培养基上蘑菇块
分离的 49块组织中 ,出现镰刀霉菌的组织块占分
离总数的14.29%, 黑根霉菌占6.12%,木霉菌占
24.49%,细菌占32.65%,无分离菌占22.45%。第
2 次分离 11 朵 ,在 PDA 培养基上蘑菇块上分离的
55块组织中 ,出现镰刀霉菌的组织块占分离总数
为 0%,黑根霉菌占1.82%,木霉菌占21.82%, 细
菌占69.09%,无分离菌占 7.27%。2 次病蘑菇分
离得到的镰刀霉菌百分率不高 。
将分离物在蘑菇棚内进行回接及再分离 ,从蘑
菇病株分离获得的镰刀菌对蘑菇 2 个品种(118 与
As2796)用针刺法和无伤法接种菇盖后发病率最高
为 100%,平均为 90.6%。再分离率最高为 100%,
平均为 75%。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的分离物
只有镰刀菌对蘑菇有很强的致病性 ,而黑根霉菌致
病性较弱 ,其他分离物均不致病 。第 1次 、第 2次从
发病蘑菇上分离的镰刀霉菌 、黑根霉菌回接再分离
仍达 50%~ 100%。从回接试验看出 ,镰刀菌在幼
菇时期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蘑菇品种 118易感病 ,在
3次接种发病的蘑菇中均能重新分离到与接种菌形
态一致的病原菌 。
·94· 植物保护 第 31 卷第 6 期(2005) PLANT PROTECTION Vol.31 No.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