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桐子花对烧伤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全 文 :会支持,或每周进行 1 ~ 2 次心理咨询;第二,告诉患者个体
对睡眠时间的需求具有明显差异性,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
体的不同年龄和生理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睡眠时间需求,
消除患者思想顾虑;第三,教会患者睡眠限制疗法: (1)在
过去两周主观平均睡眠总时间的基础上多加 15min,但每
晚睡眠总时间不能少于 4h30min; (2)每天同样时间起床;
(3)白天不能有午睡或打盹;(4)每天定时记录上床、起床
时间和估计睡眠总时间; (5)当过去 5d 睡眠效率达 75%
后,可允许患者早 15min 上床睡觉; (6)以上程序反复进
行,直到患者睡眠时间达 8h 或患者自己理想的睡眠时间。
上方 15 剂并结合心理咨询和睡眠限制疗法 1 个月,每晚能
睡 6 ~ 7h,白天精神好转。半年随访,睡眠基本正常。
按:患者情志内伤,气郁化火酿生痰热,上扰心神,神
不安而不寐,舌红苔腻,脉弦滑。此时的主要病机为痰热
交阻、上扰心神,神不安而夜不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故
治疗宜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兼以疏肝宁心除烦,选用
上方,清热祛痰、和中宁心。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
持,同情体贴,鼓励安慰,调整认知,通过改变对挫折的看
法以调节和改善问题;和患者一同设定治疗目标,循序渐
进的进行实践和练习。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合运用,收
效甚佳。
4 结语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了解到失眠的病因是复杂
的、多样的,而目前使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又有着许多不良
反应。国内、外研究发现,失眠不单是一种生理功能的紊
乱,还是一种与生理功能相关的心理失调,治疗上单纯用
药效果欠佳,故提出心身同治失眠症学术观点:(1)按照中
医证候进行辨证治疗; (2)调畅情志,注意睡眠卫生,调整
睡眠行为。并强调把“调神以治形”与“治形以疗神”结合
起来,形成“形神同治”的治疗原则,这种心身同治模式的
提出也符合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
式,并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te
of 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 on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
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J]. Sleep,2005,28:1048 -
1057.
[2] 范瑞明,杨丽 . 失眠症的临床治疗进展[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10) :149 - 151.
[3] 蒋晓江 . 慢性失眠的治疗进展[J]. 重庆医学,2009,(5) :
1145 - 1147.
*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院内项目资助[贵中医科发 2009(6) ]
修回日期:2011 - 07 - 20
桐子花对烧伤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永萍1,王和生1,李扬林2,张小容3,吴大梅3,徐昌君1
(1.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部生化教研室,贵州贵阳 550002;2. 贵阳中医学院党委宣传部,贵州贵阳 550002;
3.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部中基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研究桐子花外用对烧伤小鼠的影响,以说明其疗效。方法:建立小鼠实验性烧伤模型、观察桐子花对小鼠
实验性烧伤模型的作用、并以小鼠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愈合时间、愈合率、病理检查、血清 IL - 1 含量的测定等指标来说
明其效果。结果:桐子花能显著降低烧伤小鼠的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清 IL - 1,加快小鼠创面的愈合。结论:从降
低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清 IL - 1 含量,结合创面愈合情况可说明桐子花对烧伤小鼠创面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桐子花;烧伤;小鼠模型;炎症因子;疗效
Doi:10. 3969 / j. issn. 1002 - 1108. 2012. 01. 07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1108(2012)01 - 0014 - 04
烧伤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是常见创伤,一
般以热力烧伤(包括热液,如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
火焰、炽热金属或塑料液体和固体,如钢水、钢锭或高温塑
料等)为主。皮肤和(或)黏膜烧伤多见,严重者可伤及皮
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外
伤性疾病[1]。
随着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烧伤亦呈增多的趋势。
森林火灾、易燃易爆物燃烧爆炸、公共场所失火及现代战
争均可造成成批的伤员。针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烧伤外用
中药的研究开发有利于烧伤的治疗。中草药在我国具有
·41·
第 34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 1 Vol. 34
January 2012
悠久的用药历史,中草药治疗烧伤作用的多靶点、多层次
机制,在烧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烧伤的病因来看
古代中医文献中都认为其病因是热毒,在治疗上所采用几
乎全是清热解毒药。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指出本病多
由火热毒邪外伤所致,治疗当以苦寒收敛为主,谓“火疮用
栀子、黄芩、白敛煎汤以淋疮,气溜去火热毒”。近代中医
文献大多数认为烧伤是因热所致,热胜则内腐,以致肌肤
腐烂,外毒时有内攻可能,故而认为除热外还有毒,其病因
机制仍是热毒,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制剂或
方药[2]。
桐子花(见下图)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花,在我省分布
较丰富,取材方便。花白略带红色,聚伞花序;花单性,雌
雄同株。萼不规则,2 ~ 3 裂,裂片镊合状;花瓣 5;雄花有雄
蕊 8 ~ 20,花丝基部合生,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
子房 3 ~ 5 室,每室 1 胚珠,花柱 2。气微香,味涩。性味
苦;微辛;寒;有毒归肺;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主
新生儿湿疹;秃疮;热毒疮;天沟疮;烧烫伤,《中华本草》对
此有摘录。目前查阅中外文献尚未发现有关于桐子花治
疗烧伤的实验研究报道。
故在实验中,本课题组的成员建立烧伤小鼠模型,研
究桐子花外用对烧伤小鼠的影响,以评价其疗效,拟找到
一种有效的治疗烧伤的药物,且能充分利用本地中药材资
源,推动本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清洁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体重 15 - 22g,购自贵阳
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 scxk(黔)2002 - 0001) ;美
宝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
准字 Z20000004) ;IL - 1β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
所) ;自动酶标读数仪 Exl808(美国 Bio tok 公司) ;电子恒
温水浴锅 DZKW - 4(北京中兴伟业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JA5003(上海天平仪器厂) ;普通离心机 TDL - 5A(湖南星
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实验设计 取昆明小鼠 4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4 组:(1)正常对照组;(2)烧伤模型组;(3)烧伤治疗组(桐
子花组) ;(4)烧伤阳性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参照黎
鳌[3]所述方法,后三组造模前以 10%硫化钠溶液脱去小鼠
背部毛,称重,并按公式 S = K × 0. 5W 计算出小鼠体表面
积(S:体表面积;K值 9;W:小鼠体重) ,于背部画出 15%体
表面积的圆,将小鼠乙醚麻醉固定,背部均匀涂以无水酒
精 0. 5mL,立即点燃 15s扑灭,即制成 15%深二度烧伤小鼠
模型。模型组每日每只烧伤皮肤创面涂抹生理盐水,烧伤
治疗组每日每只外敷桐子花浓缩液浓度 0. 23g. mL -1,烧伤
阳性对照组分别给每日每只外敷湿润烧伤膏,连用 15d。
1. 2. 2 实验观察及指标检测
1. 2. 2. 1 烧伤小鼠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测定 烧伤小
鼠包括(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均造模且在进行相
应处理后 7d。进行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测定,采用伊文
斯兰尾静脉注射法[4,5]。
1. 2. 2. 2 烧伤小鼠创面愈合时间的测定和小鼠烧伤创面
愈合率 烧伤小鼠包括(烧伤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
组)均造模且在进行相应处理后。进行愈合时间的测定,
并在造模后 3d、5d、7d、9d、15d 观察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
率(%)=(原始创面面积 -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
面积[6,7]。
1. 2. 2. 3 造模后 15d所有小鼠均进行摘眼球取血,并脱臼
处死小鼠。小鼠血液用低速离心机(3000 转 /分)离心 10
分钟,取血清以检测其白介素 - 1(IL - 1)的含量。
1. 2. 2. 4 所有烧伤小鼠取创面部位的组织进行固定于
10%的中性甲醛中,并做 HE染色,以观察其组织学变化。
2 统计学处理
采用 GraphPadPrism5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 1 小鼠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测定
桐子花浓缩液治疗后的烧伤小鼠创面蓝染面积明显
低于模型组,并有显著差异,其作用类似于湿润烧伤膏组,
说明桐子花治疗后烧伤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
从机理方面来说,正因为桐子花显著降低烧伤小鼠毛细血
管通透性,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加速其愈合,见
(图 1)。
3. 2 烧伤小鼠创面愈合时间的测定和小鼠烧伤创面愈
合率
3. 2. 1 烧伤小鼠创面愈合时间的测定 愈合:烧伤处结痂
完整脱落,修复后组织表面新鲜且较平坦;基本愈合:烧伤
处间断脱痂,新生组织表面不够平坦且有小范围的少许渗
出物,但无明显感染灶;感染:痂周出现明显红肿,痂下有
脓液或溃疡。桐子花浓缩液治疗的烧伤小鼠无论是创面
基本愈合时间还是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湿润烧伤膏
组,P < 0. 05。而模型组小鼠痂周出现明显红肿,痂下有脓
液或溃疡。结果见(图 2,图 3)。
·51·第 1 期 王永萍,王和生,李扬林,等.桐子花对烧伤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3. 2. 2 小鼠烧伤创面愈合率 烧伤创面愈合率是评价创
面愈合的综合性指标。从造模后的 3d、5d、7d、9d、11d看治
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到 15d 后可达到
90%的愈合率,说明桐子花与湿润烧伤膏皆有治疗烧伤的
作用,结果见(图 4)。
图 4 桐子花对烧伤小鼠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3. 3 小鼠血清中白介素 - 1 含量的测定 桐子花与湿润
烧伤膏治疗烧伤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白介素 - 1 含量
显著降低,P < 0. 05。说明桐子花与湿润烧伤膏可减少炎
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结果见(图 5)。
图 5 桐子花对烧伤小鼠血清白介素 - 1 的影响
3. 4 病理检查 模型组可见表皮剥脱明显,其下有大量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可以说明复制的深Ⅱ
度小鼠烧伤模型是成立的。实验组镜下可见上皮增生明
显且较完整,已近似正常鳞状上皮;真皮浅层可见少量炎
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轻微,纤维组织增生较少,残存毛囊可
见再生修复。对照组可见上皮增生明显,不完整,可见增
生的上皮呈舌状,上皮细胞轻度水肿;真皮浅层可见大量
炎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较重,纤维组织增生较明显。
4 讨论
生活及工作中,烧伤十分常见。烧伤后由于创面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痂下水肿液可迅速聚积。烧伤坏死组织
释放的毒性产物如“烧伤毒素”及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聚集
于痂下水肿液中,并通过水肿液的回吸收而进入全身血液
循环。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一种脂蛋白复合物的
毒性物质“烧伤毒素”,对多种脏器组织细胞均具有直接损
害作用。在笔者的实验中正是通过复制小鼠烧伤模型,可
以通过病理检测而确定,在造模后用桐子花浓缩液进行干
预,以观察其对烧伤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烧伤治
·61·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第 34 卷
疗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改善创面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和
防止渗出,使创面干燥,促使创面早期愈合[8]。经过实验
确实了桐子花可降低烧伤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
少炎症介质如 IL - 1 的释放,痂下水肿液中 IL - 1 的堆积
则减少,那进入血循环的炎症介质也减少,则在实验干预
后的 15d确实发现烧伤小鼠血清中白介素的含量明显低于
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与湿润烧伤膏都能使其含量明显
降低。IL - 1 含量降低,那么对组织的修复是比较有利的,
可减少体液渗出和抑制炎症的发生。故桐子花组烧伤小
鼠的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湿润烧伤膏组,
所以桐子花治疗烧伤的疗效是肯定的。烧伤创面愈合后,
创面基本平整,无瘢痕疙瘩。是值得推广的烧、烫伤创面
外敷药。后续可考虑进一步提取其有效部位,并在其作用
的分子机理及剂型上进一步拓展,以开发一种疗效较好的
烧伤药。
参考文献
[1] 张明珠,李兴华,刘存仁等 . 抑疤烧伤灵对深Ⅱ度烫伤小鼠
的愈合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09,38(4) :291 - 293.
[2] 杨家辉 . 中医治疗烧伤[J]. 福建总医院学报,2009,16(3) :
222 - 223.
[3] 黎鳌 . 烧伤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634
~ 636.
[4] 陈奇 .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362—363.
[5] 宋乃光,赵岩松,孙丽,等 . 清营汤对烧伤小鼠治疗作用的实
验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 :32 - 34.
[6] XiFeng,GangCheng,Shu - yuan Chen,etal. Evaluation of the
burn healing properties of oil extraction from housefly larva in
mic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0,130:586 - 592.
[7] Cardoso,C. R. B.,Souza,M. A. etal,2004. Influence of topi-
cal administration of n - 3 and n - 6 essential and n - 9 nones-
sential fatty acidsOn the healing of cutaneous wounds. WoundRe-
pairandRegeneration,12,235 - 243.
[8] 叶建勋,叶伟洪,陈硕敏,等 . 创面灵治疗烧伤的实验及临床
研究[J]. 新中医,2005,37(5) :96.
*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创新计划基金(编号:ZYYCX100431)
* 通讯作者:李凤英,女,硕士研究生,通讯地址: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收稿日期:2011 - 06 - 02
“医 -教 -研”三位一体培养中医妇科临床型
研究生的新模式设计与实践*
王 琪,李凤英*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医、教、研”三位一体的中医妇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是将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
培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把中医妇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成为我国 21 世纪具有复合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级医
学人才,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使中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中医学国际化和现代化做出贡献。本研
究取得的成果可形成“医、教、研”三位一体的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医 -教 -研;中医妇科;临床型研究生;新模式;设计;实践
Doi:10. 3969 / j. issn. 1002 - 1108. 2012. 01. 08
中图分类号:G64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1108(2012)01 - 0017 - 03
研究生教育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推
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
代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一般资料
所有学生均来自贵阳中医学院 2006 级至 2008 级中医
妇科学临床型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5 名学
生。
2 研究方法
2. 1 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法,预先设定 30 个号,按先后顺
序将 30 个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改革教学组)、对
照组(传统教学组) ,每组 15 个数,对应 15 个学生。
·71·
第 34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 1 Vol. 34
Januar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