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泡桐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全 文 :联系及各因素对子宫微循环的影响 ,对本病的治疗具
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 。
[ DOI]  10.3870/yydb.2011.02.033
[参考文献 ]
[ 1]  张晓阳.耳针联合体针治疗原发性痛经 100例 [ J] .陕西
中医 , 2008, 29(11):1521-1522.
[ 2]  汪慧敏.中药敷贴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33例疗效观察
[ J] .新中医 , 2003, 35(7):43.
[ 3]  宋理萍.辨证分型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 28例 [ J] .中
国中医急症 , 2006, 15(8):916-917.
[ 4]  周土凤.中药灌肠治疗痛经 48例观察 [ J] .浙江中医学院
学报 , 2005, 29(4):38.
[ 5]  周玉娣 , 魏秋玻 , 周萍.中药敷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观察 [ 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 2006, 21(12):11.
[ 6]  华永庆 , 谢海棠 ,段金廒 ,等.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的方药
量效关系研究 [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09, 14
(5):557-563.
[ 7]  周庆 , 王奕.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药对传统非甾体抗炎
药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 J] .医药导报 , 2010, 29(7):
949-953.
[ 8] ROBINSON JC, PLICHTA S, WEISMAN CS, etal.
Dysmenorrheaanduseoforalcontraceptivesinadolescent
womenattendingafamilyplanningclinic[ J] .AmJObstet
Gynecol, 1992, 166:578.
泡桐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郭俊浩 ,杜光 ,申玲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 ,武汉 430030)
[摘 要 ]  该文主要对玄参科植物泡桐树花的化学成分 、生物特性 、药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为泡桐花制剂的
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并展望泡桐花及其他部分的研发前景。
[关键词 ]  泡桐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挥发油
[中图分类号 ]  R286;R96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0781(2011)02-0234-02
  泡桐花为玄参科植物泡桐 (Paulownia)或毛泡桐
[ 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d.]的花 。玄参科泡
桐属植物共 7种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其药用历史悠
久 。泡桐花春季花开时采收 ,晒干或鲜用[ 1] 。民间用
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疗效较好 。国内有学者对泡
桐花做了化学成分分离和药理作用研究 ,现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依据目前研究结果 ,泡桐花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以
下几类 。
1.1 黄酮类 张培芬等[ 2]从阴干白花泡桐花的乙酸
乙酯部位利用硅胶柱色谱 、聚酰胺柱色谱分离 、鉴定了
11 种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 分 别 鉴 定 为:① 3 -O-
methyldiplacol;② 6-geranyl-3, 3, 5, 7-tetrahydroxy-4-
methoxyflavanone;③高北美圣草素;④5, 7, 4-三羟基.
3-甲氧基黄酮;⑤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 β萄
糖苷;⑥芹菜素 -7-O-β-D-葡萄糖苷;⑦山柰酚 -7-O-β-
D-葡萄糖苷;⑧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⑨山柰酚 -
[收稿日期]  2010-06-01 [修回日期]  2010-07-15
[作者简介 ]  郭俊浩(1978 -), 女 , 河南郑州人 , 在读硕
士 ,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药理。 电话:(0)18986292399, E-
mail:350383096@qq.com。
[通讯记者 ]  杜光 , 男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医院
药学 、中药药理学研究。电话:027-83662557。
3-O-β-D-葡萄糖苷;⑩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 1木
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杜欣等 [ 3] 对泡桐属植物
抗菌中草药毛泡桐花中酚性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和结构确定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
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经超导磁共振(NMR)等现代波
谱技术确定其结构 。从毛泡桐花的 95%乙醇室温提
取物中确定 5种黄酮类化合物 ,其结构被确定为:①5,
4-二羟基-7, 3-二甲氧基双氢黄酮;②5-羟基 -7, 3, 4-三
甲氧基双氢黄酮;③diplacone;④mimulone;⑤洋芹素。
结果表明 ,大量黄酮类成分很可能是毛泡桐花的主要
活性成分。
1.2 苷类 王福成等[ 4]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
于提取工艺 ,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出的化合物分别是:①
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对甲氧基苯
丙醇苷;②毛蕊花糖苷 (Verbascoside);③1-O-β-D-吡
喃葡萄糖-2-羟甲基-4-羟基 -5;④Vimalin;⑤胡萝卜苷;
⑥1-O-β-D-吡喃葡萄糖-1-甲氧基 -4-乙烯-2-苯酚;⑦4-
(1-propeny1)-phenol-D等。
1.3 萜类 郑敏燕等[ 5]利用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紫色毛泡桐花挥发性成分 ,其主要
挥发性成分为茴香烯 (25.88%)、3-辛酮(14.08%)、
对甲氧基茴香醚(12.06%)、茴香酸甲酯(9.32%)、雪
·234· HeraldofMedicineVol.30No.2 February2011
松烯(4.50%)、罗勒烯(4.34%)等化合物。
1.4 其他 栗原腾三郎和宋永芳等对泡桐花的精油
成分做了色谱 、质谱分析 ,研究了其中的蛋白质 、氨基
酸 、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技术鉴定出许多长链及芳香族化合物。
鲜泡桐花及阴干泡桐花中均含有生物碱 、黄酮类 、
有机酸 、挥发油 、氨基酸 、蛋白质 、多糖 、酚类及鞣质类
成分。总黄酮的含量测定表明 ,鲜泡桐花中总黄酮的
含量较高 ,阴干后总黄酮的含量损失了 64.6%(以干
燥率计算)。熊果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鲜泡桐花
与阴干后干泡桐花中熊果酸的含量变化不大(以干燥
率计算),但鲜泡桐花经水提取的干浸膏中熊果酸的
含量损失了 98.1%(以出膏率计算),说明以鲜泡桐花
直接入药较好[ 6-7] 。
2 药理作用  
民间有用鲜泡桐花捣碎敷脸治疗青春痘 、用其煮
水治疗脚癣等 ,疗效确切。最近几年 ,对于泡桐花的抗
哮喘作用研究较多。从现代科学的角度 ,泡桐花中所
含化学成分黄酮 、糖苷类及萜类物质具有抗菌 、抗炎 、
止咳 、平喘 、抗病毒 、免疫调节等作用 。由于泡桐花化
学成分比较复杂 ,其作用具有综合性 。研究证明 ,泡桐
花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
2.1 抗炎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 ,泡桐花乙醇提取
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 [ 4] 。陈保红等 [ 8] 以卵蛋
白致敏豚鼠为动物模型 ,以泡桐花总黄酮大 、小剂量灌
胃 ,观察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
胞总数 、嗜酸性粒细胞(EOS)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特异
性趋化因子的改变 ,发现泡桐花总黄酮可显著延长致
敏豚鼠的引喘潜伏期 , 不同程度地抑制 BALF中的
EOS和白细胞总数及气道上皮特异性趋化因子的过度
表达 ,消除气道炎症。
2.2 抗菌作用 泡桐花及其果实的注射液(醇提取
后用醋酸铅沉淀去杂质制成)体外实验时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及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
胞菌 、布氏杆菌 、革兰菌 、酵母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 [ 9] 。其中 ,泡桐花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组分具有
广谱抗菌作用。体外抑菌实验显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 、大肠埃希菌 、屎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念珠菌均
有抑制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可达
到 0.31%。魏希颖等 [ 10]将泡桐花的黄酮提取物作了
体外抑菌实验 ,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 ,而
对黑曲霉菌 、啤酒酵母菌 、产黄青霉菌无明显抑制作
用 。
2.3 杀虫作用 日本学者经研究确认 ,泡桐素可增强
杀虫药除虫菊酯的杀虫作用 ,可有效杀灭蚊蝇及其幼
体 [ 12] 。说明泡桐花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 ,利用其开发
杀虫剂具有一定的前景。
2.4 其他作用 泡桐属植物还具有止咳 、平喘 、祛痰 、
治疗手足癣与烧伤 、消肿 、生发等功效[ 12] 。已有报道
泡桐花中所含苯丙素苷具有抗菌 、抗病毒 、抗肿瘤 、清
除自由基 、延缓骨骼肌疲劳 、修复 DNA碱基 、抗凝血 、
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种生理活性 。
泡桐花化学成分比较明确 ,药理作用也有一定的
实验基础。深入开展泡桐花各类化学成分的药理活
性 、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 ,对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开
发新药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
[ DOI]  10.3870/yydb.2011.02.034
[参考文献 ]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6, 67(2):281.
[ 2]  张培芬 ,李冲.白花泡桐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
国中药杂志 , 2008, 33(22):2629-2632.
[ 3]  杜欣 ,师延平 , 李志刚 , 等.毛泡桐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分
离与结构确定 [ J] .中草药 , 2004, 35(3):245-247.
[ 4]  王福成.毛泡桐花生物活性组分的制备与化学表征的研
究 [ D] .兰州:兰州大学 , 2007.
[ 5]  郑敏燕 ,魏永生 , 古元梓.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分析毛泡桐花挥发性成分 [ J] .质谱学报 , 2009, 30(2):
88-93.
[ 6]  KOITII.Lignin.Ⅱ.LiginofPaulowniaimperialis[ J] .J
ChemSocJapan, 1941, 62:186-189.
[ 7]  宋永芳 , 罗嘉梁 , 倪善庆 , 等.泡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林产化学与工业 , 1990, 10(4):269.
[ 8]  陈保红 ,李寅超 ,赵宜红 , 等.泡桐花总黄酮抗哮喘豚鼠
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探讨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7, 18
(2):357-358.
[ 9]  李志刚.毛泡桐花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 D] .兰州:兰州
大学 , 2001.
[ 10]  魏希颖 ,何悦 , 蒋立锋 ,等.泡桐花体外抑菌作用及黄酮
含量的测定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6, 18(4):
401-404.
[ 11]  MATSUBARAH.Synergistforinsecticides.XXVII.syner-
gisticefectofseverallignansonpyrethrinsandalethrin
[ J] .BullInstChemKyotoUniv, 1972, 50(3):197-205.
[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中华本草(第
2卷)[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67.
·235·医药导报 2011年 2月第 30卷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