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软蒺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全 文 :收稿日期:2007-12-26
作者简介:张梓轩(1983-),女(汉族), 天津人 ,硕士研究生 , E-mail zixuanhmily@163.com;张天虹(1966-),女(汉族),
辽宁沈阳人 ,副教授 ,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 Tel.13066501058 , E-mail pharmazhang@ gmail.com。
文章编号:1006-2858(2008)09-0708-03
软蒺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张梓轩 , 张 晶 , 罗均秋 , 张天虹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16)
摘要:目的 对软蒺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 、聚酰胺柱色谱及 Sephadex LH-
20 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方法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软蒺藜
体积分数为 7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 5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异鼠李素-7-O-α-L-
吡喃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3)、β-谷甾醇(4)、胡萝
卜苷(5)。结论 化合物 2 、3 为首次从滨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中亚滨藜;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中图分类号:R 914;R 284   文献标志码:A
  软蒺藜为滨藜属植物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的干燥成熟果实[ 1] ,主要生于盐碱
地 ,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 、西北 、华北等地。现代
药理实验表明 ,软蒺藜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液
中甘油三酯浓度 、坐骨神经组织中山梨醇的含量
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2] ,并且具有一定的抗血栓 、
镇痛活性[ 3] 。中医认为该药味苦 、性平 , 具有祛
风 、活血 、清肝 、明目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结膜炎 、
头痛 、皮肤瘙痒 、肿毒 、乳汁不通[ 4] 。关于软蒺藜
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少[ 5] ,为了进一步寻找软蒺藜
的活性成分 ,作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从软
蒺藜体积分数为 7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
定了5个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 2 、3 为首次从该属
植物中分离得到 。
1 仪器与材料
X4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 ,北京第三
光学仪器厂), Bruker ARX-300型核磁共振仪
(TMS 为内标 ,瑞士 Bruker公司)。
柱色谱硅胶(50 ~ 71 μm ,青岛海洋化工厂),
所用试剂(分析纯 ,市售)。
软蒺藜药材购于安徽亳州药材市场 ,经沈阳
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路金才副教授鉴定为中亚滨藜
的干燥成熟果实 。
2 提取分离
软蒺藜 5 kg ,体积分数为 75%的乙醇回流提
取3次 ,每次 2 h ,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 ,得总
浸膏 250 g 。依次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萃取 ,水层
浸膏部分用甲醇超声提取 ,分别回收各萃取溶剂
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25 g ,通过硅胶柱色谱进行
分离 ,以二氯甲烷 甲醇为洗脱剂梯度洗脱 。二氯
甲烷 甲醇体积比 100∶1的流分 ,经硅胶柱色谱 、
Sephadex LH 20柱色谱 ,分离得到化合物 1;二
氯甲烷 甲醇体积比 50∶1的流分 ,经硅胶柱色谱
分离得到化合物 4;二氯甲烷 甲醇体积比 10∶1
的流分 , 经重结晶得到化合物 2;甲醇萃取物
50 g ,通过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 ,以二氯甲烷 甲
醇为洗脱剂梯度洗脱 ,通过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
离 ,Sephadex LH 20柱色谱纯化 ,重结晶得化合
物 3和 5。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黄色针晶(氯仿 甲醇), mp 290 ~
292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 ,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
类化合物。 1H-NMR(DMSO-d 6 , 300 MHz)谱中
给出 δ12.94(1H , s)、10.73(1H , s)、9.28(1H , s)
3个活泼的酚羟基质子信号 ,其中 δ12.94(1H ,
s)、10.73(1H , s)为黄酮类化合物的 5 , 7 二羟基
质子信号;δ6.54(1H , d , J =2.0 Hz)、6.19(1H ,
d , J =2.0 Hz)为 5 ,7 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A 环
中H 8 、H 6特征质子信号;δ7.31(2H , s)显示为
一个 1 ,3 ,4 ,5 四取代的苯环的质子信号;δ3.87
(6H , s)为 2个甲氧基的质子信号 。上述数据与
第 25 卷 第 9 期
2 0 0 8 年 9 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Vo l.25  No.9 
Sep.2008 p.708 
DOI :10.14066/j.cnki.cn21-1349/r.2008.09.008
文献[ 5]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苜蓿素
(tricin)。其氢信号归属如下:1H-NMR(DMSO-
d6 ,300 MHz)δ:7.31(2H , s ,H 2′,6′),6.96(1H ,
s ,H 3),6.54(1H , d , J =2.0 Hz , H 8), 6.19(1H ,
d , J =2.0 Hz , H 6), 3.87(6H , s , 3′, 5′OCH3),
12.94 、10.73 、9.28(3H , s ,5 , 7 ,4′OH)。
化合物 2:黄色粉末(甲醇), mp 248 ~
250 ℃,盐酸镁粉反应 、Molish 反应均为阳性 ,提
示该 化合物为 黄酮苷类 化合物 。 1H-NMR
(DMSO-d 6 , 300 MHz)谱中 , δ12.46(1H , brs)、
9.64(2H , brs)为三个活泼酚羟基质子信号 ,
δ7.78(1H , d , J =2.1 Hz)、7.75(1H ,dd , J =8.4 ,
2.1 Hz)、6.95(1H , d , J =8.4 Hz)为典型的 ABX
系统的苯环质子信号 , δ6.87(1H ,d , J =2.2 Hz)、
6.43(1H ,d , J =2.2 Hz)为黄酮 A 环 6 、8位间偶
的质子信号 。与文献[ 6] 中异鼠李素数据比较 ,
1H-NMR中黄酮母核信号只有 7 位羟基信号缺
失 ,母核上H 6 、8信号向低场移动 ,表明其母核为
异鼠李素且苷化位置在7位。δ5.57(1H , d , J =
2.8 Hz)为糖 的 端 基质 子 信 号。 13C-NMR
(DMSO-d 6 ,75 MHz)谱中 , δ98.4为糖的端基碳
信号 , δ71.7 、70.3 、70.1 、70.0 、18.0 为糖上的其
他碳信号。化合物 2酸水解后检测到鼠李糖 ,其
核磁数据与文献[ 7] 对照 ,基本一致 ,故鉴定该化
合物为异鼠李素 7 O α L 吡喃鼠李糖苷
(isorhamnetin-7-O-α-L-rhamnopyranoside )。 其
氢 、碳信 号归 属如 下:1H-NMR(DMSO-d6 ,
300 MHz)δ:7.78(1H ,d , J =2.1 Hz ,H 2′), 7.75
(1H ,dd , J =8.4 , 2.1 Hz ,H 6′),6.93(1H , d , J =
8.4 Hz , H 5′), 6.87(1H , d , J =2.2 Hz , H 8),
6.43(1H , d , J =2.2 Hz , H 6), 5.57(1H , d , H
1″), 1.14(3H , d , H 6″), 12.46 、9.64(5 , 3 , 4′
OH), 3.84(3H , s , 3 OCH 3)。 13C-NMR(DMSO-
d6 ,75 MHz)δ:147.3(C 2)、136.2(C 3)、176.1
(C 4)、160.4(C 5)、98.8(C 6)、161.5(C 7)、
94.6(C 8)、155.8(C 9)、104.7(C 10)、122.1(C
1′)、111.8(C 2′)、145.1(C 3′)、147.5(C 4′)、
115.6(C 5′)、121.9(C 6′)、55.9(3′OCH3)。
rhamnoseδ:98.4 (C 1″)、 70.1 (C 2″)、 70.3
(C 3″)、71.7(C 4″)、69.9(C 5″)、17.9(C 6″)。
化合物 3:黄色粉末(甲醇), mp 222 ~
224 ℃,盐酸镁粉反应 、Molish 反应均为阳性 ,提
示该化合物为黄酮苷类化合物。与文献[ 6]中异
鼠李素数据比较 , 1H-NMR中黄酮母核信号 7位
与3位酚羟基信号缺失 ,母核上其他质子信号基
本一致 ,表明其母核为异鼠李素且苷化位置在
7位与 3位的双糖链二糖苷。δ5.59(2H , brs)分
别为 2个糖的端基质子信号。 13C-NMR(DMSO-
d6 ,75 MHz)δ98.5 、100.9为 2个糖的端基碳信
号。化合物 3酸水解后检测到鼠李糖和葡萄糖。
糖的连接位置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异鼠李素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 7 O α L 吡喃鼠李糖苷[ 8]
(δ:3 O Glc 100.9(C 1′″)、7 O Rha 98.5(C
1″)、133.5(C 3)、161.8(C 7))和异鼠李素 3
O αL 吡喃鼠李糖 7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9]
(δ:3 O Rha 101.6(C 1′″)、7 O Glc 99.9(C
1″)、134.3(C 3)、162.8(C 7))比较 ,确定为 3位
连接葡萄糖 、7位连接鼠李糖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
异鼠李素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 7 O α L 吡
喃鼠李糖苷 。其氢 、碳信号归属如下:1H-NMR
(DMSO-d 6 , 300 MHz)δ:7.95 (1H , d , J =
1.8 Mz ,H 2′),7.50(1H ,dd , J =8.0 ,1.8 Mz , H
6′),7.00(1H , d , J =8.0 Hz , H 5′), 6.85(1H , d ,
J =2.2 Hz ,H 8),6.46(1H , d , J =2.2 Hz ,H 6),
5.59(1H ,d ,H 1″), 1.12(3H , d ,H 6″), 5.59(1H ,
d ,H 1′″), 12.47 、9.81(5 ,4′OH),3.85(3H , s , 3′
OCH3)。 13C-NMR(DMSO-d 6 , 75 MHz)δ:147.2
(C 2)、133.5(C 3)、177.7(C 4)、161.1(C 5)、
98.8(C 6)、161.8(C 7)、94.9(C 8)、157.1(C
9)、105.9(C 10)、122.5(C 1′)、113.7(C 2′)、
145.1(C 3′)、149.9(C 4′)、115.6(C 5′)、121.0
(C 6′)、56.0(3 OCH3)。 rhamnose δ:98.5(C
1″)、70.3(C 2″)、70.5(C 3″)、71.9(C 4″)、69.9
(C 5″)、18.2(C 6″)。 glucose δ:100.9(C 1′″)、
74.5(C 2′″)、77.7(C 3″′)、69.9(C 4′″)、76.5(C
5′″)、60.7(C 6′″)。
化合物 4:白色针状结晶(氯仿), mp 154 ~
156 ℃,Libermann-Burchard 反应阳性 ,与对照品
β 谷甾醇共薄层 ,3种溶剂系统展开的 Rf值均一
致 ,二者混合熔点不下降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 β
谷甾醇。
化合物 5:白色粉末 (甲醇), mp 284 ~
287 ℃,Libermann-Burchard 反应阳性 ,与胡萝卜
苷对照品共薄层 ,3种溶剂系统展开的 Rf 值均一
致 ,二者混合熔点不下降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胡萝
卜苷 。
参考文献:
[ 1] 陈伟启 , 李晓燕.蒺藜与混淆品软蒺藜的鉴别[ J] .
709第 9 期 张梓轩等:软蒺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中草药 , 2002 , 34(4):365-366.
[ 2] 刘福平 , 徐保真 ,祖秋 , 等.软蒺藜对糖尿病大鼠一些
并发症易患因素的影响[ J] .北京中医 , 1996(4):59-
60.
[ 3] 师勤 , 汤依群 , 徐珞珊 , 等.硬软蒺藜药效学比较[ J]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 2000 , 20(1):42-45.
[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M ] .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 , 1977:1324.
[ 5] 张扬 , 赵毅民.软蒺藜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中国中药
杂志 , 2005 , 30(9):679-681.
[ 6] 王爱国 , 尹春凤 , 冯孝章.风寒草化学成分研究[ J] .
中国中药杂志 , 2006 , 31(8):694-695.
[ 7] SENATORE F , AGOSTINO M D , DINI I.Flavonoid
g lycosides of Barbarea vulgaris L [ J] .J Ag ric Food
Chem , 2002 , 48:2659-2662.
[ 8] ROESCH D , KRUMBEIN A , MUEGGE C , et al.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of flavonol glycosides from sea
buckthorn(hippophae rhamnoides)pomace by NMR
spectro scopy and HPLC-ESI-MSn [ J] .J Ag ric Food
Chem , 2004 , 52:4039-4046.
[ 9] MARIA W.Flavono l glycosides from Sedum album
[ J] .Phy to chemistry , 1989 , 28(8):2187-2189.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seeds of Atriplex cen-
tralasiatica
ZHANG Zi-xuan , ZHANG Jing , LUO Jun-qiu , ZHANG Tian-hong
(School of Pharmacy , Shenyang Pharmaceut ical Universi ty , Shenyang 10016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 ituents of the seeds of Atriplex centralasiatica.Methods
The constituents w ere isol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silica gel ,polyamide and sephadex LH 20 column chro-
matog raphy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phy sicochemical constants and spect ral
data.Results Fiv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tricin(1), isorhamnetin-7-O-α-L-rhamnopyra-
noside(2), iso rhamnet in-3-O-β-D-glucopy ranosyl-7-O-α-L-rhamnopy ranoside(3), β-si tosterol(4), daucos-
terol(5).Conclusions Compounds 2 and 3 are isolated f rom the genus for the fi rst time.
Key words:Atriplex centralasiatica;chemical const ituent;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710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