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酶解法提取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工艺的研究



全 文 :第 42 卷第 4 期
2013 年 4 月
应 用 化 工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Vol. 42 No. 4
Apr. 2013
收稿日期:2013-01-22 修改稿日期:2013-02-17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青年人才创新基金(BZXYQNLG200803)
作者简介:张圣燕(1982 -) ,女,山东滨州人,滨州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研究。电话:13561500925,
E - mail:zsykyx@ 126. com
酶解法提取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工艺的研究
张圣燕,王子飞
(滨州学院 化学与化工系,山东 滨州 256603)
摘 要:探讨了酶解法提取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工艺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含量,在
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为 60 ℃,酶解时间
为 2. 5 h,纤维素酶用量为3 mg /g,料液比为 1 ∶ 25(g /mL)。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为
4. 09%。
关键词:冬枣叶;甜味抑制剂;酶解法
中图分类号:TQ 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3206(2013)04 - 0670 - 03
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sweetness inhibitors from
leaves of‘Dongzao’jujube with enzymolysis
ZHANG Sheng-yan,WANG Zi-f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 256603,China)
Abstract:Technology of sweetness inhibitors from leaves of‘Dongzao’jujube with enzymolysis was dis-
cussed. Sweetness inhibitors extrac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Process parame-
ters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
mal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60 ℃,enzymolysis time 2. 5 h,the dosage of cellu-
lose 3 mg /g,solid-liquid ratio 1 ∶ 25(g /mL). The yield of total sweetness inhibitors reached 4. 09% under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
Key words:leaves of‘Dongzao’jujube;sweetness inhibitors;enzymolysis
冬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具有很好的医用价值,
其叶子制成的枣叶茶也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饮品,
具有镇静、安神、催眠等作用。研究表明,枣叶中含
有甜味抑制剂、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等有效成
分[1]。其中甜味抑制剂含有酰基结构,能够抑制葡
萄糖、果糖、甜菊甙、甘氨酸、糖精钠、阿斯巴甜、柚
苷、二氢查尔酮所产生的甜味[2-3],改善食品甜腻的
味感,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4]。
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提取可为天然甜味抑制剂的
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的方法。目前,天然产物的提
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浸提法[5]、微波提取法[6]、超声
波提取法[1,7]、超临界 CO2 萃取法
[8]和酶解法[9]等,
而对甜味抑制剂提取工艺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利用
纤维素酶酶解细胞壁,采用酶解法提取冬枣中的甜
味抑制剂,研究提取条件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
响,优化提取工艺,为天然甜味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理
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 1 材料与仪器
冬枣叶,采摘自滨州沾化冬枣园;纤维素酶
(30 units /mg) ;人参皂苷 Re标准品(纯度≥98%) ;
无水乙醇、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石油醚均为分析
纯。
Agilent8451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B-220 型恒温
水浴锅;T203 型电子天平。
1. 2 实验方法
冬枣叶洗净,烘干(50 ℃)至恒重,粉碎,过
40 目筛,石油醚(60 ~ 90 ℃)浸泡 30 min后,超声脱
脂 20 min,过滤。重复 1 次。残渣挥干溶剂后,密封
备用。
准确称取预处理好的冬枣叶粉末 1. 0 g,加入适
量的无水乙醇和纤维素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酶解,
酶解后过滤,得甜味抑制剂的粗提取液。
DOI:10.16581/j.cnki.issn1671-3206.2013.04.045
第 4 期 张圣燕等:酶解法提取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工艺的研究
1. 3 分析方法
1. 3.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甜味抑制剂的结构与人
参皂苷较为相似,故以人参皂苷为标样,测定甜味抑
制剂中皂苷的含量[5]。
精确称取人参皂苷 Re 标准品 4. 78 mg,用无水
乙醇溶解,转移至 10 mL 容量瓶中,定容,配成浓度
为 0. 478 mg /mL的人参皂苷 Re标准溶液。
准确量取人参皂苷 Re 标准溶液 0. 00,0. 30,
0. 50,0. 70,0. 90 和 1. 10 mL 于 6 支试管中,水浴蒸
干,分别加入 5%香草醛的冰醋酸溶液0. 2 mL,高氯
酸 0. 8 mL(二者的体积比为 1 ∶ 4,现用现配) ,60 ℃
水浴保温 15 min 后,冰浴冷却,分别加入冰醋酸
5. 0 mL,摇匀、静置[5]。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
546 nm 波长下测吸光度,作人参皂苷 Re 浓度-吸光
度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 = 16. 637 59C +
0. 087 69,其线性相关系数 R2 = 0. 999。
1. 3. 2 甜味抑制剂含量分析 将甜味抑制剂粗提
取液转移到 100 mL容量瓶中,乙醇定容,摇匀后,待
用。
准确量取 1. 0 mL 定容液于试管中,水浴蒸干,
加入 5% 香草醛的冰醋酸溶液 0. 2 mL,高氯酸
0. 8 mL(二者的体积比为 1 ∶ 4,现用现配) ,60 ℃水
浴保温 15 min 后,冰浴冷却,加冰醋酸 5. 0 mL,混
匀、静置。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 546 nm波长下,测
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浓度,得出提取
率。
甜味抑制剂提取率 =
C ×定容液体体积 ×稀释倍数
原材料质量
× 100%
式中 C———甜味抑制剂浓度,mg /mL。
2 结果与讨论
2. 1 酶解温度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酶解时间为 2. 0 h,纤维素酶用量为 3 mg /g,料
液比为 1 ∶ 20(g /mL) ,酶解温度对冬枣叶中甜味抑
制剂提取率的影响见图 1。
图 1 酶解温度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
rate of sweetness inhibitors
由图 1 可知,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随着酶解温
度的升高而升高,当酶解温度达到 60 ℃时,甜味抑
制剂的提取率达到最高,继续升高温度,甜味抑制剂
的提取率显著降低。这是因为温度较低时,酶解效
果较差;随温度升高,活性逐渐增强,酶解效果增强,
提取率升高;当温度超过 60 ℃时,纤维素酶变性失
活,从而导致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下降。
2. 2 酶解时间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酶解温度为 60 ℃,纤维素酶用量为 3 mg /g,料
液比为 1 ∶ 20(g /mL) ,酶解时间对冬枣叶中的甜味
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见图 2。
图 2 酶解时间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enzymolysis time on extraction rate
of sweetness inhibitors
由图 2 可知,随着酶解时间的增长,甜味抑制剂
的提取率逐渐升高,当酶解时间达到 2. 0 h 后,甜味
抑制剂的提取率增长缓慢。这说明在 2. 0 h 时,酶
解效果已接近最佳,再延长酶解时间对甜味抑制剂
的提取率无显著影响。
2. 3 纤维素酶用量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酶解温度为 60 ℃,酶解时间为 2. 0 h,料液比为
1 ∶ 20(g /mL) ,纤维素酶用量对冬枣叶中的甜味抑制
剂提取率的影响见图 3。
图 3 纤维素酶用量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enzyme amount on extraction rate
of sweetness inhibitors
由图 3可知,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随着纤维素酶
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当纤维素酶用量达 1 ~
3 mg /g 左右时,甜味抑制剂提取率变化缓慢,并趋于
176
应用化工 第 42 卷
稳定。这说明,当纤维素酶用量达到 3 mg /g时,冬枣
叶的酶解效果已趋于最佳,再增加纤维素酶用量,对
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影响不大,且造成材料浪费。
2. 4 料液比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酶解温度为 60 ℃,酶解时间为 2. 0 h,纤维素酶
用量为 3 mg /g,料液比对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提取
率的影响见图 4。
图 4 料液比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extraction rate
of sweetness inhibitors
由图 4 可知,随着料液比中溶剂量的增大,甜味
抑制 剂 的 提 取 率 逐 渐 升 高,当 料 液 比 达 到
1 ∶ 20(g /mL)时,甜味抑制剂提取率达到最高值,继
续增大料液比中的溶剂量,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上
升缓慢。这是因为甜味抑制剂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
解度,随乙醇量的增加,提取率逐渐增大。但当溶剂
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冬枣叶中的甜味抑制剂已基
本溶出,再增加溶剂用量,对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影
响不大。
2. 5 正交实验
在前述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选取酶解温度(A)、
纤维素酶用量(B)、酶解时间(C)、料液比(D)4 因
素,设计 L9(3
4)的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 1,
实验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知,各因素对甜味抑制剂提取率的影
响程度依次为:D > C > B > A,即料液比 >酶解时间
>纤维素酶用量 >酶解温度。提取甜味抑制剂的最
优组合为 A2B2C3D3,即酶解温度为 60 ℃,纤维素酶
用量为 3 mg /g,酶解时间为 2. 5 h,料液比为 1 ∶ 25
(g /mL)。
表 1 正交因素水平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水平
A B C D
酶解温度
/℃
纤维素酶用量
/(mg·g - 1)
酶解时间
/h
料液比
/(g·mL -1)
1 50 2 1. 5 1 ∶ 15
2 60 3 2. 0 1 ∶ 20
3 70 4 2. 5 1 ∶ 25
表 2 正交实验结果表
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实验编号 A B C D 提取率 /%
1 50 2 1. 5 1 ∶ 15 2. 20
2 50 3 2 1 ∶ 20 2. 97
3 50 4 2. 5 1 ∶ 25 3. 05
4 60 4 2 1 ∶ 15 2. 83
5 60 2 2. 5 1 ∶ 20 2. 97
6 60 3 1. 5 1 ∶ 25 3. 11
7 70 3 2. 5 1 ∶ 15 2. 76
8 70 4 1. 5 1 ∶ 20 2. 56
9 70 2 2 1 ∶ 25 2. 87
K1 8. 22 8. 04 7. 87 7. 79
K2 8. 91 8. 84 8. 67 8. 50
K3 8. 19 8. 44 8. 78 9. 03
k1 2. 74 2. 68 2. 62 2. 60
k2 2. 97 2. 95 2. 89 2. 83
k3 2. 73 2. 81 2. 93 3. 01
R 0. 24 0. 27 0. 31 0. 41
按最佳提取条件酶解温度为 60 ℃,纤维素酶用
量为 3 mg /g,酶解时间为 2. 5 h,料液比为 1 ∶ 25
(g /mL)的条件下重复实验 3 次,进行验证实验,结
果见表 3,平均提取率为 4. 09%。
表 3 正交实验优化条件下甜味
抑制剂提取率
Table 3 Sweetness inhibitors extraction rate under
optimal condition with orthogonal experiment
实验号 提取率 /%
1 4. 08
2 4. 06
3 4. 12
平均 4. 09
2. 6 对比实验
分别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温度 70 ℃,提取时
间 10 h,料液比 1 ∶ 20)和酶解法(提取温度 60 ℃,提
取时间 2. 5 h,纤维素酶用量 3 mg /g,料液比 1 ∶ 25
(g /mL)提取冬枣叶中的甜味抑制剂,结果见表 4。
表 4 提取工艺对甜味抑制剂
提取率的影响
Table 4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on
sweetness inhibitors extraction rate
提取方法 提取率 /%
乙醇浸提法 2. 30
酶解法 4. 05
由表 4 可知,乙醇浸提法的提取率为 2. 30%,
酶解法的提取率为 4. 05%。可见,相对于乙醇浸提
法而言,酶解法可降低提取温度,缩短提取时间,提
(下转第 676 页)
276
应用化工 第 42 卷
表 6 酶法提取正交实验结果
Table 6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 on
enzyme method
序号
A B C D
酶解
温度
/℃
酶液
用量
/%
单次回流
提取时间
/min
回流
次数
/次
单宁
提取率
/%
1 1(45) 1(0. 5) 1(45) 1(2) 37. 06
2 1 2(0. 7) 2(50) 2(3) 38. 87
3 1 3(0. 9) 3(55) 3(4) 38. 69
4 2(50) 1 2 3 39. 84
5 2 2 3 1 39. 55
6 2 3 1 2 40. 62
7 3(55) 1 3 2 37. 12
8 3 2 1 3 37. 15
9 3 3 2 1 38. 75
k1 38. 21 38. 01 38. 28 38. 45
k2 40. 00 38. 52 39. 15 38. 87
k3 37. 67 39. 35 38. 45 38. 56
R 2. 33 1. 34 0. 87 0. 42
由表 5 可知,①微波法较优水平为:A2B3C2D2,
即微波功率 400 W,微波加热温度为 50 ℃,微波辐
射时间 10 min和溶剂浓度 40%,按上述最优条件进
行 3 次实验,单宁平均提取率为 90. 12%;②酶法较
优水平为:A2B3C2D2,酶解温度为 50 ℃,酶液用量
0. 9%,单次回流提取时间 50 min 和回流次数 3 次。
按上述最优条件进行 3 次验证实验,单宁平均提取
率为 41. 22%。
3 结论
采用微波加热和复合酶提取野柿子树叶单宁,
均能有效的提高单宁的得率,但采用微波加热的方
法更为有效。当微波功率为 400 W,微波加热温度
为 50 ℃,微波辐射时间 10 min 和溶剂丙酮浓度
40%时,单宁的提取率为 90. 12%,比酶法提取的高
出 48. 9%。
参考文献:
[1] 李鹏,张海生,牛国霞.柿叶单宁提取技术研究[J].食
品工业科技,2009,30(6) :220-222.
[2] 余先纯,孙德林,李湘苏.超声波辅助提取柿子树叶单
宁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23(3) :346-349.
[3] 杨文云,李志国,吴昊,等. 络合法测定塔拉单宁含量
的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4) :249-252.
[4] Yu Xianchun,Sun Delin,Li Xiangsu. Preparation of furfu-
ral through the hydrolysis of rice hull using a combined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approach[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2,24(4) :1743-1746.
[5] Yu Xianchun,Sun Delin,Li Xiangsu. Preparation of levu-
linic acid using cellulose and solid acid synergistic hydrol-
ysis for rice straw[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0,
22(9) :7113-7122.
[6] 陆晶晶,朱静,袁其朋.石榴皮单宁提取的研究[J].现
代化工,2008,28(10) :289-291.
(上接第 672 页)
高冬枣叶中的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
3 结论
酶解法提取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最佳提取条
件为:酶解温度为 60 ℃,酶解时间为 2. 5 h,纤维素
酶用量为 3 mg /g,料液比为 1 ∶ 25(g /mL)。在此条
件下,冬枣叶中甜味抑制剂的提取率为 4. 09%。酶
解法提取冬枣叶中的甜味抑制剂,不仅降低了提取
温度,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高了提取率,是开发
利用废弃冬枣叶资源提取甜味抑制剂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勤保,李艳红. 大枣叶中甜味抑制成分提取的研究
[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2) :94-95.
[2] Kazuko Y,Naomi S A. Antisweet substances jujube asa-
poninw I ~ III from ziziphus jujuba revised structure of ziz-
iphus[J]. Tetrahedron Lett,1991,32(48) :7029-7062.
[3] Yoshi K,Kazuyoshi O,Hiroyuki T,et al. Studies on the
taste modifiers. I.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sweet ness inhibiting substance of ziziphus jujuba[J].
Tetrahedron,1988,44(1) :61-66.
[4] 钟细娥,王庆华,吕振岳.甜味抑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
应用[J].食品科技,2005(10) :50-52.
[5] 王庆华,钟细娥,詹耀才.枣叶中甜味抑制剂提取工艺
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6,22(3) :146-147.
[6] 罗杨合,韦学丰,邓年方,等.微波辅助提取马蹄皮总黄
酮的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2009,38(4) :514-516.
[7] 王迎进,于蕾,闫君,等.超声提取酸枣叶中总黄酮[J].
食品与发酵工艺,2012,38(2) :229-232.
[8] 付玉杰,祖元刚,赵春健,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
黄酮的工艺[J].应用化学,2003,20(12) :1217-1219.
[9] 陈公德,何日柳,陈杰,等.生物酶解法提取苦楝素工艺
过程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0,39(1) :8-10.
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