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5,38(5):386~392
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7-8614(2015)05-0386-07
北疆不同盐渍生境中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的
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桂真,李新川,盛建东,金俊香,黄长福
(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试验室,新疆农业大学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摘 要: 土壤环境对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北疆选择准东、柴窝堡湖、北五岔镇等3个
不同程度盐渍化样地,通过调查采样和室内培养分析,对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柽柳均可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但柴窝堡湖样地孢子密度显著高于另外2个样
地。AM真菌侵染率等指标最高值均发生在0~10cm的表层土壤,AM 真菌在不同土层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
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各土壤属性中有机质与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pH值、电导率和速
效K等盐分因子与丛枝丰度、孢子密度、侵染强度、侵染率、菌丝丰度、泡囊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速效
P与菌丝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与侵染强度、丛枝丰度、泡囊丰度等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P<0.05);孢
子密度与AM真菌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干旱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和磷素养分是盐渍生境中多枝
柽柳根围AM真菌的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柽柳;AM真菌;土壤因子;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S154.36 文献标识码: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Rhizosphere of Tamarisk ramosissima at
Different Saline Habitats of North Xinjiang
LI Gui-zhen,LI Xin-chuan,SHENG Jian-dong,JIN Jun-xiang,HUANG Chang-fu
(Xinjiang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Plant Ecological Proceses,Colege of Pratacultural and En-
vironmental Scienc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 Soil environment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characteristics of Tama-
risk ramosissima.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 in the rhizoposphere of Tamarisk ramosis-
sima and its relativity to soil fator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ree different salinization plots of Zhundong,
Chaiwopu lake and Beiwucha town in North Xinjia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marix ramosissima in
the three samlping plots could form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AM fungi,but the spore density of Chai-
wopu lake sampling plo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wo plots.Distribu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significantly differed among three sites and soil depths.The maximum value of coloniza-
tion,arbuscule abundance,spore density existed in the depth of 0-10cm of soil,and decreased with soil
depth increased.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oil organic matter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lonization rate.Soil pH,conductivity and available K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rbuscule abundance,spore density,colonization intensity,colonization,hypha abundance,vesicula abun-
dance.Soil available P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hypha abundance,which also had a
收稿日期:2015-07-12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开放课题(XJCYB-2012-03)
通讯作者:盛建东,E-mail:sjd_2004@126.com
第5期 李桂真,等:北疆不同盐渍生境中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rbuscule abundance and vesicule abundance.Spore density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M fungi different indexes;Soil salinization degrees and P were the main limita-
tion of the AM fungi from the rhizospere of Tamarisk ramosissimain arid regions.
Key words: Tamarix ramosissima;AM fungi;soil factors;spatial distribution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真菌)能与绝大多数植物共生,是地球上分布最
为广泛的一类有益微生物[1]。它作为生态系统中重
要的生物组成成分,影响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
物的竞争能力。研究表明[2-5],AM 真菌在改良土
壤结构、提高植物抗病性、抗干旱、耐盐碱能力等方
面具有重要作用。柽柳属植物具有抗旱、耐水湿、耐
盐碱及耐贫瘠的特性,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始终
保持着其建群种和优势种的地位[6-8]。柽柳属植物
以其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在新疆的盐渍化土壤中分布
广泛,其对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和受损生态
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北疆不同盐渍化程度生境中多枝
柽柳根围土壤采集和分析,研究AM 真菌空间分布
特征及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盐渍生境
中AM真菌多样性,筛选优势菌种,特别是为进一
步研究AM真菌对多枝柽柳耐盐机制的影响提供
基础,也为探明盐生植物、土壤环境和丛枝菌根三者
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对促进新疆盐碱地生态重建
和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在北疆区域选取三个不同程度盐渍化草地,样
地分别位于玛纳斯县北五岔镇、阜康市西部准东基
地、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周边。
第一个样地玛纳斯县北部北五岔镇,该县位于
天山 北 麓、准 噶 尔 盆 地 南 部。采 样 区 位 置
E86.24865°,N44.59191°,海拔381m,年平均降水
量189mm,年平均气温7.4℃,>10℃的有效积温
3 711℃,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盐碱严重。土壤
类型为重度盐化草甸土,主要植物为芦苇(Phrag-
mites australis)、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花
花柴(Kareliniacaspia)。
第二个样地位于阜康市西部的准东基地15km
处,地理坐标 E87.78858°,N44.25105°,海拔467
m,年平均气温5.7℃、极端最高气温为43.54℃、
极端最低气温为-42.2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2.6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153.2mm,多年平
均风速为2.1m/s。土壤类型为盐化灰漠土,主要植
物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第三个样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南约40km
处的柴窝堡湖附近,其地理坐标为E87.93569°,
N43.52321°,海拔1 091m,湖区年均气温5.0℃,
年降水量64mm,年蒸发量2 716mm,年均风速
6.0m/s。土壤类型为盐化沼泽土,主要植物为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柽柳(Tamarix ramosis-
sim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1.2 样品采集
2013年7月,从所选3个样地随机选取3株生
长良好的柽柳植株,在距植株0~30cm挖土壤剖
面,去除表层1~2mm 土壤,分5个土层(0~
10cm、10~20cm、20~30cm、30~40cm、40~
50cm)分别采集根样和土样装入塑料袋密封,记录
采样地点、土壤类型、海拔、植被、时间等信息。将土
样带回放置室内阴凉处保存,所有土样过2mm筛,
保存于4℃冰箱,用于土壤理化性质和AM 真菌孢
子密度的测定;植物根样剪成约1cm根段,用于测
定AM真菌侵染率各项指标。
1.3 方 法
1.3.1 土壤理化指标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值用电位法,电导仪测
定土壤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氧化法,
土壤速效P含量用碳酸氢钠-钼锑抗比色法[9]进行
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用醋酸铵-火焰光度计法测
定[10]。每种检测均为3个重复。
1.3.2 AM真菌测定
土壤中孢子分离及孢子密度测定方法:采用湿
筛倾注-蔗糖离心法[11]筛取孢子。在体视显微镜下
观察,采用分格计数,测定孢子密度,即100g土壤
中含有的AM真菌孢子数。
菌根侵染状况测定方法:AM 真菌侵染率和侵
染强度按 Philips和 Hayman[12]方法测定。参照
Trouvelot[13]等的方法,使用 MYCOCALC软件计
算侵染率各项指标。
1.3.3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
用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采用皮尔森(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 AM 真菌各项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
783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5年
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
由表1知,柽柳根围 AM 真菌侵染率、侵染强
度、丛枝丰度、泡囊丰度、菌丝丰度和孢子密度的最
高值均出现在柴窝堡湖样地;柴窝堡湖0~10cm土
层侵染率、侵染强度、丛枝丰度、泡囊丰度和孢子密
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 (P<0.05);10~50cm
土层的孢子密度、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侵染强度和
侵染率显著高于准东样地 (P <0.05),孢子密度、
侵染率与北五岔镇样地差异不显著 (P>0.05);柴
窝堡湖柽柳根围10~20cm、20~30cm、30~
40cm、40~50cm土层菌根的侵染强度、丛枝丰度、
泡囊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样地 (P <0.05)。准
东和北五岔镇的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为零。
表1 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空间分布
Table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M fungi in the rhizosphere of Tamarisk ramosissima
土层深度 样地
侵染率
(%)
侵染强度
(%)
丛枝丰度
(%)
泡囊丰度
(%)
菌丝丰度
(%)
孢子密度
(个/100g)
0~10cm
准东 24.13b 0.62b 0b 0b 0.06b 24.7b
柴窝堡湖 52.55a 28.79a 5.42a 9.25a 26.66a 58.3a
北五岔镇 33.53b 4.20b 0b 0b 1.75b 28.0b
10~20cm
准东 7.15b 0.07b 0b 0b 0.01b 8.7b
柴窝堡湖 41.65a 21.65a 5.63a 10.46a 20.42a 40.0a
北五岔镇 26.81ab 2.77b 0b 0b 1.05b 24.0ab
20~30cm
准东 2.38b 0.02b 0b 0b 0.003a 4.0b
柴窝堡湖 36.94a 8.63a 0.69a 0.58a 2.51a 22.7a
北五岔镇 26.30a 2.08b 0b 0b 0.74a 23.3a
30~40cm
准东 1.11c 0.01b 0a 0a 0b 2.0b
柴窝堡湖 27.30a 6.84a 1.63a 3.52a 6.21a 21.0a
北五岔镇 10.67b 0.23b 0a 0a 0.03b 14.0a
40~50cm
准东 0b 0b 0 0 0b 0b
柴窝堡湖 17.06a 0.52a 0 0 0.05a 13.0a
北五岔镇 8.25ab 0.18b 0 0 0.02ab 11.3a
注:同土层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由表1可知,同一样地不同土层侵染率均有规
律性变化,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准东0~
10cm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土层 (P<0.05);
柴窝堡湖和北五岔镇0~10cm、10~20cm、20~
30cm土层间差异不显著,0~10cm显著高于30~
40cm、40~50cm土层 (P<0.05)。
三个样地的侵染强度也随土层的加深呈逐渐降
低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0~10cm。北五岔镇样地
的各土层间侵染强度无显著差异 (P>0.05),准东
0~40cm 4个土层间侵染强度差异不显著 (P >
0.05),柴窝堡湖0~1、10~20cm土层显著高于20
~30cm、30~40cm、40~50cm土层 (P<0.05)。
AM真菌丛枝结构仅出现在柴窝堡湖样地的0
~40cm土层根样中,其中丛枝丰度0~20cm显著
高于20~40cm土层 (P<0.05)。
AM真菌的泡囊结构与丛枝结构一样仅出现在
柴窝堡湖样地0~40cm土层根样中,其中泡囊丰度
0~10cm、10~20cm、30~40cm 显著高于20~
30cm土层 (P<0.05)。
柴窝堡湖和北五岔镇样地菌丝丰度随着土层的
加深呈逐渐降低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0~10cm。
北五岔镇样地的各土层间菌丝丰度无显著差异,柴
窝堡湖0~20cm土层显著高于20~50cm土层(P
<0.05)。
孢子密度在土层间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均随土
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准东0~10cm显著高于10
~50cm土层(P<0.05),柴窝堡湖0~10cm显著
高于20~50cm土层 (P <0.05),北五岔镇样地
5个土层间无显著差异 (P>0.05)。
2.2 柽柳立地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
由图1可知,不同样地间,柴窝堡湖pH值显著
低于准东和北五岔镇 (P<0.05);同一样地不同土
层间,准东和柴窝堡湖的土壤pH值差异显著(P<
0.05),北五岔镇样地差异不显著 (P>0.05);土壤
883
第5期 李桂真,等:北疆不同盐渍生境中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pH值在准东样地和北五岔镇样地土层间有明显规
律性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在40~50
cm土层达最大值;柴窝堡湖样地土壤pH 值在10
~20cm达最大值,并显著高于0~10cm、20~30
cm、40~50cm土层 (P<0.05)。
不同样地之间,电导率差异显著 (P <0.05),
为北五岔镇>准东>柴窝堡湖;同一样地不同土层
间,准东样地电导率随土壤的深度增加逐渐升高,并
在40~50cm土层达最大值,且30~40cm土层电
导率显著高于0~30cm土层 (P <0.05);柴窝堡
湖样地在0~10cm土层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
土层 (P<0.05),北五岔镇样地各土层之间无显著
差异 (P>0.05)。
土壤速效磷含量准东样地最高,柴窝堡湖样地
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样地 (P<0.05);同一样地不同
土层,准东样地0~10cm土层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
10~50cm土层 (P<0.05);柴窝堡湖样地各土层
无显著差异 (P>0.05);北五岔镇样地各土层有明
显规律性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速效磷含量逐渐
降低,0~40cm土层间无显著差异 (P>0.05),显
著高于40~50cm土层 (P<0.05)。
由图1可知,土壤速效钾含量准东样地显著高
于其他两个样地 (P <0.05)。同一样地的不同土
层,准东样地速效K含量0~10cm土层显著高于
40~50cm土层 (P<0.05),10~40cm土层无显
著差异 (P>0.05);柴窝堡湖样地各土层无显著差
异 (P>0.05);北五岔镇样地0~10cm土层的速
效钾含量显著高于30~50cm土层 (P<0.05)。
图1 多枝柽柳根围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
Fig.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fators in the rhizoposphere of Tamarisk ramosissima
983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5年
3个样地之间,准东有机质显著低于其他两个
样地 (P<0.05);同一样地的不同土层,准东样地0
~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10~50cm土
层 (P<0.05),5个土层有明显规律性变化,随土壤
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柴窝堡湖和北五岔
镇样地各土层无显著差异 (P>0.05)。
三个样地间碱解氮差异不显著 (P>0.05);同
一样地不同土层,准东样地0~10cm土层的碱解氮
含量显著高于20~50cm土层 (P<0.05);北五岔
镇和柴窝铺湖样地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 (P >
0.05)。
2.3 柽柳根围AM真菌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由表2可知,土壤pH 值、电导率、速效钾与菌
丝丰度、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侵染强度、侵染率、孢
子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土壤有机质与
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速效磷与菌丝
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P <0.01),与侵染强度、丛
枝丰度、泡囊丰度呈显著负相关 (P <0.05);侵染
率、侵染强度、从枝丰度、泡囊丰度和菌丝丰度与孢
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
表2 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Table 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M fungi and soil factors of Tamarisk ramosissima
指 标 孢子密度 pH值 电导率 速效钾 速效磷 有机质 碱解氮
孢子密度 1 -0.427** -0.506** -0.448** -0.129 0.281 0.011
侵染率 0.876** -0.535** -0.630** -0.591** -0.234 0.426 ** -0.055
侵染强度 0.734** -0.522** -0.488** -0.563 ** -0.352* 0.235 -0.029
丛枝丰度 0.660** -0.502** -0.464** -0.538 ** -0.375* 0.161 -0.033
泡囊丰度 0.583** -0.438** -0.393** -0.466** -0.342* 0.146 -0.063
菌丝丰度 0.683** -0.483** -0.433** -0.511** -0.333** 0.205 -0.012
注:*表示显著相关 (P<0.05);**表示极显著相关 (P<0.01)。
3 讨 论
3.1 柽柳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柽柳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平均
为21.06%,最高57.14%,侵染强度平均为5.
11%,最高40.86%,丛枝丰度平均为0.89%,最高
8.14%,泡囊丰度平均为1.59%,最高17.58%,菌
丝丰度平均为3.97%,最高40.73%,孢子密度平均
为19.7个/100g土,最高80个/100g土。说明 AM
真菌与柽柳可形成共生关系,且有的地方柽柳与
AM真菌可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丛枝菌根的形成
有可能是柽柳适应盐渍化生境的有效对策之一。
从空间分布上看,柽柳根围AM 真菌定殖和分
布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柴窝堡湖样地柽柳根围
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高于北五岔和准东
样地,可能是因为柴窝堡湖为盐化沼泽土,其土壤相
对肥沃,而北五岔镇土壤为重度盐化草甸土,准东土
壤为盐化灰漠土,这两个样地的土壤则更贫瘠,盐渍
化程度更重。作为土壤环境与宿主植物根系之间的
桥梁纽带,AM真菌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
等条件密切相关[14],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土壤深度对
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明显影响,这与许伟
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AM 真菌侵染强度、丛枝丰
度、孢子密度最大值均发生在0~10cm土层,随土
壤深度增加,孢子密度丛枝丰度和侵染强度呈下降
趋势。这是由于土壤通气特性、物理化学环境直接
影响土壤生物的分布,贺学礼[16]等研究也表明浅层
土壤湿度和土壤通气性要比深层土壤高。Sighenza
等[17]研究表明,AM真菌最高侵染率总伴有较高的
孢子密度,本研究表明,在0~10cm土层,AM真菌
最高定殖率常有较大的孢子密度。
3.2 柽柳根围AM真菌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
AM真菌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有机质与AM真菌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01),也和三个样地的孢子密度成正比。本研究
中,柴窝堡湖样地土壤有机质要高于北五岔镇和准
东样地,而柴窝堡湖样地的AM 真菌侵染率和孢子
密度也高于其他两个样地。说明柽柳根围土壤有机
质与AM真菌各项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可能是因为
土壤有机质对菌丝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AM 真菌生长发育。这与岳英
男[18]等研究结果相似。但也有研究发现,有机质对
菌根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作用,当超出这一范围,
AM真菌的分布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减少[19,20]。
本研究中土壤电导率与孢子密度、侵染率呈极
显著负相关 (P<0.01),这与卢鑫萍等报道盐渍化
土壤中植物根围 AM 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随
Na+和Cl-浓度升高而降低的结论相一致[21]。这
093
第5期 李桂真,等:北疆不同盐渍生境中多枝柽柳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可能是因为土壤盐碱度过高,影响了菌丝的生长,而
且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能会破坏细胞结构,
影响细胞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菌株的正常生长,这是
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研究中土壤pH 值与侵染率、孢子密度呈极
显著负相关 (P<0.01),说明土壤pH值对AM 真
菌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有很大影响。这可能是因为
土壤pH值在土壤养分吸收过程起较为重要的作
用,已有研究发现[22]AM 真菌可改变根围土壤pH
值大小,说明AM 真菌向环境中释放 H+来调节土
壤pH,使其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
土壤速效K与侵染强度、从枝丰度呈显著负相
关 (P<0.05),这和曹栋贤等[23]对药用植物白芷根
围AM真菌土壤因子调查的结果,及韦小艳等[24]对
牡丹皮根围 AM 真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菌根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 K,速效 K水平
较高或较低时侵染率都不高[25]。
本研究中速效P与菌丝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P<0.01),与侵染强度、丛枝丰度、泡囊丰度呈显
著负相关 (P<0.05)。大量研究表明,速效P与菌
根形成的关系极为密切[26,27],低P环境下,AM 真
菌菌丝能帮助宿主植物从土壤中吸收P,促进其生
长,但当速效P过高时,土壤中过高的P会将影响
根系的分泌活动,降低根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AM
真菌的产孢[28]。进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发育。
不同样地 AM 真菌孢子密度和侵染率的均值
表现为柴窝堡湖>北五岔镇>准东,这可能是由于
不同盐渍化土壤类型所导致。土壤因子是影响AM
真菌与植物共生的重要因素,各个土壤因子之间也
互相影响,相互联系的。
4 小 结
AM真菌能够与盐渍生境中的多枝柽柳形成好
的共生关系,而且AM真菌的侵染率和孢子密度随
土壤样地和深度不同而变化,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
布特征,也证实了样地的生态条件与AM 真菌的侵
染率和丰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盐生植物与AM
真菌的共生关系,筛选出耐盐碱的优势菌种,发挥
AM真菌菌质资源,这对菌根技术应用于新疆退化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Smith S E,Read D J.Mycorrhical Symbiosis[M].
Cambridge:Academic Press,2008.
[2] 李晓林,冯固.AM真菌生态生理[M].北京:华文出版
社,2001.
[3] Rajkumar B,Reddy C N.Response of five medicinal
plants to vesicula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oculations
in unsterile soil[J].Mycorrhiza News,2007,19(2):25-
29.
[4] Prasad A,Kumar S,Khaliq A.Pandey A.Heavy metals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fungi can alter the
yield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olatile oil of sweet
basil(Ocimum basilicumL.)[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11,47(8):853-861.
[5] Sheng M,Tang M,Zhang F F,et al.Influence of arbus-
cular mycorrhiza on organic solutes in maize leaves un-
der salt stress[J].Mycorrhiza,2011,21(5):423-430.
[6] 郗金标,张福锁,毛达如,等.新疆盐渍土分布与盐生植
物资源[J].土壤通报,2005,36(3):299-303.
[7] 张道远,杨维康,潘伯荣,等.刚毛柽柳群落特征及其生
态、生理适应性[J].中国沙漠研究,2003,23(4):447-
450.
[8] 陈晓琴,王婷,汪建红.新疆柽柳属植物的价值及开发
利用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25(3):101-
102.
[9] 鲍士旦.土壤农行分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0] Lu R K.Methods for Soils Agricultrral Chemical A-
nalysis[M].Beijing: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ology Press,2000.
[11] Ianson D C,Alen M F.The effects of soil texture
onextraction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spores from arid soils[J].Mycologia,1986,78(1):
164-168.
[12] Philips J M,Hayman D S.Improved procedures for
clearing roots and staining parasitic and vesicular ar-
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infec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1970,55(1):157-160.
[13] Trouvelot A,Kough J L,Gianinazzi-Pearson V.
Mesure du taux de mycorhization VA d’un systeme
radiculaire[M].Paris:INRA Press,1986.
[14] 马琨,陶媛,杜茜,等.不同土壤类型下 AM 真菌分布
多样性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19(1):1-7.
[15] Xu W,He X L,Sun Q,et al.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h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the rhizosphere of
Caragana korshinski in Saihei desert steppe[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4):1-10.
[16] Brady N C,Wei R R.Organisms and ecology of the
soil[J].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1996,11:
328-360.
[17] HE Xueli,LIU Xuewei,LI Yingpeng.The spatio-
193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5年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the rhizosphere of Amrnopiptanthus mongolicus
from Shapotou[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0,30
(2):370-376.
[18] 岳英男,杨春雪.松嫩盐碱草地土壤理化特性与丛枝
菌根真菌侵染的相关性[J].草业科学,2014,31(8):
1437-1444.
[19] Hodge A.Microbial ecology of the arbuscular mycor-
rhiza[J].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2000,32:91-
96.
[20] 刘润进,李晓林.丛枝菌根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0.
[21] 卢鑫萍,杜茜闫,永利,等.盐渍化土壤根围微生物群
落及土壤因子对 AM 真菌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12,32(13):4071-4078.
[22] Muthukumar T,Udaiyan K.Growth and yield of cow-
pea as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
in response to organic manuring[J].Journal of Ag-
ronomy and Crop Science,2002,188(2):123-132.
[23] 曹栋贤,赵金莉.药用植物白芷根围 AM 真菌与土壤
因子调查[J].华北农业学报,2007,22(1):47-50.
[24] 韦小艳,朱秀芹,郑艳,等.牡丹皮根围 AM 真菌与土
壤因子相关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
(1):26-27.
[25] 李登武,贺学礼,王冬梅.施钾和 AM 真菌对烤烟产
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
30(5):63-67.
[26] Ryan M H,J H Graham.Is there a role for arbuscu-
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production agriculture[J].
Plant and Soil,2002,244(2):263-271.
[27] 王发园,刘润进.环境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
多样性,2001,9(3):301-305.
[28] 贺学礼,杨静,赵丽莉.荒漠沙柳根围 AM 真菌的空
间分布[J].生态学报,2011,31(8):2159-2168.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