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生齿缘草的化学成分



全 文 :·简  报·
石生齿缘草的化学成分
刘清华 ,杨峻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094
【关键词】 石生齿缘草;紫草科;山柰酚-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对羟基苯甲酸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651(2005)03-0178-03
【收稿日期】 2004-11-20
【*通讯作者】 杨峻山:教授 ,博导 ,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Tel:010-62899707, E-mai l:Junshanyang@hot-
mai l.com
  石生齿缘草 Eritrichium rupestre(Pall.)Bunge ,
蒙名哈敦-巴特赫或乌布松-德瓦 ,又名蓝梅 ,为紫
草科植物石生齿缘草的干燥带花全草 ,主要产于
内蒙古及东北等地 ,是常用的蒙药之一 。其味苦 ,
甘 ,性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用于治疗高烧头
痛 ,疫热 ,脉管炎 ,炭疽等病症[ 1 ,2] 。但对其化学成
分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为进一步开发蒙医药资
源 ,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有一定意义。因此 ,
我们从它的全草的化学成分入手 ,从中分离并鉴
定得到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两个黄酮苷类化合
物 ,山柰酚-3-O-葡萄糖苷(kampferol-3-O-glucoside ,
Ⅰ)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
side , Ⅱ);两个有机酸类化合物 ,对羟基苯甲酸(p-
hydroxyl-benzoic acid , Ⅲ), 三十二烷酸(dotriacon-
tanoic acid , Ⅶ )及三个甾醇类化合物 β-谷甾醇(β-
sitosterol , Ⅳ),胡罗卜苷(daucosterol , Ⅴ)和豆甾醇
(stigmasterol , Ⅵ )。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Fisher-Johns 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
正);Philips PYE Unican Pu8800 型紫外光谱仪;
Perkin-Elmer983G 红外光谱仪(KBr 压片)。LCQ-
1700型电喷雾质谱仪和 VGZAB-2F 型质谱仪;
Brucker AM-500和 Inova-500型核磁共振仪 。
柱层析硅胶及薄层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
厂产品 , 聚酰胺为湖南澧县一中试剂厂生产 ,
Sephadex LH-20为 Pharmacia公司产品。所用试剂
均为分析纯。
1.2 药材来源及鉴定
石生缘草 Eritrichium rupestre(Pall.)Bge全草由
作者本人采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大青山 ,
经内蒙古医学科学院中草药实验室庞秀生教授鉴
定 ,符合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蒙药分册》规定 。
2 提取分离
石生齿缘草干燥全草 18 kg ,95%乙醇回流提
取两次 ,得浸膏1 000 g ,用水分散 ,依次用石油 、﹑
氯仿 、乙酸乙酯 、水饱和正丁醇萃取 。取氯仿部分
浸膏 100 g ,经正相硅胶(石油醚-乙酸乙酯)反复
柱层析 ,得到化合物 Ⅲ(30 mg), Ⅳ(50 mg), Ⅴ(10
g), Ⅵ(70 mg), Ⅶ (400 mg)。取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浸膏 20 g , 经聚酰胺层析(氯仿-甲醇), Sephadex
LH-20(甲醇)反复柱层析 ,得到化合物 Ⅰ(100 mg)
和Ⅱ(20 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Ⅰ  黄色针晶(MeOH),mp 223 ~ 224
℃。盐酸镁粉及 Molish 反应均为阳性。UVλMeOHmax
nm:266 ,297 sh , 349;ESI-MS(m/z):487[ M+K] + ,
471[M+Na] + ,449[ M+1] + , 287[苷元 +1 ,100] ;
1H NMR(500 MHz , DMSO-d6)δ:8.02(2H , J =8.5
Hz ,H-3′, 5′),6.87(2H , J =8.5 Hz ,H-2′, 6′), 6.42
(1H , J =2 Hz ,H-8),6.19(1H , J =2 Hz ,H-6), 5.44
(1H , J =8 Hz , H-1″), 3.65-3.15(5H , m ,H-2″, 6″);
13C NMR(125 MHz , DMSO-d6)δ:156.2(2), 133.2
178  Chin J Nat Med May.2005 Vol.3 No.3
CJNM
中国天然药物 2005年 5月 第 3卷 第 3期
(3),177.5(4), 161.2(5),98.7(6), 164.1(7), 93.6
(8), 156.4(9), 104.0(10), 120.9(1′), 130.9(2′,
6′), 115.1(3′, 5′), 159.9(4′), 100.8(1″), 74.2
(2″), 77.5(5″), 76.4(3″), 69.9(4″), 60.8(6″)。此
化合物用酸水解后得山柰酚和葡萄糖 ,并且以上
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 3] ,鉴定该化合物为山柰酚-
3-O-葡萄糖苷(Kampferol-3-O-glucoside)。
化合物 Ⅱ 黄色粉末(CHCl3:MeOH), mp 226
~ 227 ℃。盐酸镁粉反应及Molish反应均为阳性 。
UVλMeOHmax nm:258 ,270 sh ,375;ESI-MS(m/z , %):503
[M+K] + , 487[M +Na] + , 465[M+1] + , 303[苷元
+1 ,100] ;1H NMR(500 MHz ,DMSO-d6)δ:7.60(1H ,
J =2.0 Hz ,H-2′),7.57(1H , J =8.5Hz ,H-6′),6.84
(1H , J =8.5 Hz , H-5′), 6.84(1H , J =2 Hz , H-8),
6.19(1H , J =2 Hz ,H-6),5.46(1H , J =8 Hz ,H-1″),
3.58-3.08(5H , m , H-2″, 6″);13 C NMR (125 MHz ,
DMSO-d6)δ:156.5(2), 133.2(3), 177.6(4), 161.2
(5),98.8(6), 164.2(7), 93.6(8), 156.5(9),104.2
(10),121.9(1′), 115.3(2′),144.8(3′),148.5(4′),
116.5(5′), 121.6(6′), 101.5(1″), 74.3 (2″), 76.8
(3″),70.3(4″),77.5(5″),61.2(6″)。鉴定该化合物
为槲 皮 素-3-O-葡 萄 糖 苷 (quercitin-3-O-gluco-
side)[ 4] 。此化合物用酸水解后得槲皮素和葡萄
糖 ,进一步证实了它的结构。
化合物 Ⅲ 无色针状结晶(MeOH),170 ℃升
华 ,与溴酚蓝反应呈现黄色 ,与 FeCl3反应呈现蓝黑
色 ,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酚酸类化合物。EI-MS
m/z(%):138(M+ ,C7H6O3 ,65),121(100),93(35),
73(7.5), 65(50).IRυ(KBr)cm-1:3400 , 3000 , 2820 ,
1680 , 1605 , 1595 , 1500;1H NMR(500 MHz , DMSO-
d6)δ:12.40(1H ,bs ,COOH),10.22(1H , s ,OH),7.93
(2H ,d , J =8.0 Hz ,H-3 ,5),6.93(2H ,d , J =8.0 Hz ,
H-2 , 6);13 C NMR (125 MHz , DMSO-d6)δ:167.2
(CO), 161.6(C-1), 131.5(C-2 , 6), 115.1(C-3 , 5),
121.4(C-4)。以上光谱与文献报道[ 5]对照 ,确定该
化合物为对羟基苯甲酸。
化合物Ⅳ 无色针状结晶(MeOH), mp 136 ~
137 ℃。 IR(KBr)νmax cm-1:3420 ,1660;EI-MS m/z
(%):414(M+ , 27.4), 399(28),396(28),273(19),
255(22)。与已知物 β-谷甾醇对照 , Rf值相同 ,混合
熔点不下降 ,其 IR和MS数据[ 6]与 β-谷甾醇一致 ,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化合物 Ⅴ  白色粉末 , mp 286 ~ 288 ℃。
Libermann-Burchard反应阳性 ,Molish 反应阳性。 IR
(KBr)νmax cm-1:3400 ,2930 ,2860 ,1460 ,1370 ,1070 ,
1020;EI-MS(m/z):576[ M] + , 414[M-162] + , 396;
与已知物胡萝卜苷对照品的 Rf值一致 ,混合熔点
不下降 , IR同图一致。由以上结果确定此化合物
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 7] 。
化合物 Ⅵ  无色针状结晶 , mp 178 ~ 180 ℃。
IR(KBr)νmax cm-1:3420 , 2950 , 2930 , 2860 , 1453 ,
1380 , 1058 , 965。 EI-MS m/z (%):412 [ M ] +
(100), 379(19), 369(23), 351(35), 300(44), 283
(8),271(57),255(89),229(15),213(32),159(46)。
与已知物豆甾醇 stigmasterol对照 , Rf值相同 ,混合
后熔点不下降 ,鉴定此化合物为豆甾醇(stigmas-
terol)[ 8] 。
化合物 Ⅶ  无色针晶(乙酸乙酯), mp 73 ~
75 ℃。IR(KBr)νmax cm-1:3400 , 2914 , 2850 , 1710 ,
1460 ,1290;EI-MS m/z (%):480(M+ ,20),一系列
失去 14 amu的碎片离子峰 , 129(40), 111(18), 97
(34),85(34),73(65),60(45),57(100),44(98)。以
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 9] ,鉴定该化合物为三十
二烷酸(dotriacontanoic acid)。
4 讨 论
现代研究表明 ,一些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
生理活性。已有报道 ,山柰酚-3-O-葡萄糖苷能明
显抑制老年 SD大鼠肝匀浆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生
成[ 3] ,为进一步研究石生齿缘草药理作用机制奠
定了基础 。石生齿缘草在内蒙古地区资源丰富 ,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因此 ,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
研究 ,为开发蒙医用药从物质基础上提供依据 。
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仍在进行中。
参 考 文 献
[ 1]  Bai YQ.Chinese Medicinal Encyclopidia The Mogolian Medicine(中
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 M] .Shanghai: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 1990:212.
[ 2]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词典[ 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7:
1327.
[ 3]  鲁云霞(Lu YX),汪俊松(Wang JS).百蕊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药(Chin Tradit HerbDrugs), 2004 , 35(5), 451-453.
[ 4]  杭丽君(Hang LJ),唐寅轩(Tang YX).中药红花的化学成份研
究[ J] .现代应用药学(Chin J Mod Appl Pharm), 1995 , 12(2):
19.
中国天然药物 2005年 5月 第 3卷 第 3期
CJNM
Chin J Nat Med May.2005 Vol.3 No.3 179 
[ 5]  丛浦珠(Cong PZ), 苏克曼(Su KM).分析化学手册(第九分
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26.
[ 6]  丛浦珠(Cong PZ).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 .北
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754-755.
[ 7]  林 耕(Lin G),许旭东(Xǜ XD), 刘 东(Liu D)等.黄毛
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Ⅰ [ J] .中国药学杂志(Chin Pharm J),
2000 ,35(5):288-230.
[ 8]  丛浦珠(Cong PZ),李笋玉(Li SY).天然有机质谱学[ M]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1142.
[ 9]  丛浦珠(Cong PZ),苏克曼(Su KM).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 ,
第九分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107 , 293.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Eritrichium rupestre (Pall.)
Bunge
LIU Qing-Hua ,YANG Jun-Shan*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 Bei-
jing 100094 , China
【ABSTRACT】 AIM:To study the constituents of Eritrichium rupestre(Pall.)Bunge.METHOD: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fo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RESULT:Sev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kampferol-
3-O-glucoside(Ⅰ), quercetin-3-O-glucoside(Ⅱ), p-hydroxybenzoic acid(Ⅲ), β-sitosterol(Ⅳ), daucosterol(Ⅴ), stigmasterol(Ⅵ),
dotriacontanoic acid(Ⅶ ).CONCLUSION:All of the abov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ritrichium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Eritrichium rupestre (Pall.)Bunge; Boraginaceae;Kampferol-3-O-glucoside;Quercitrin-3-O-glucoside;
p-hydroxybenzoic acid
·会  讯·
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征文通知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积极推进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 加速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科技创
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定于 2005 年 7 月中旬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稿件经审稿录用
后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刊 、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增刊上刊出。 参加大会学
术交流者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论文证书和国家 I类继续教育学分。有关征文要求如下:
一 、征文内容
1.中医 、中药 、中西医结合 、针灸等学科的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科研思路与方法学的研究;
2.中医药学科特色优势的研究与思考;
3.中医药药物 、保健食品 、医疗器具 、器械 、新技术开发研究及应用;
4.中医药学科素质教育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5.中医 、中药 、中西医结合 、针灸教学 、政策 、管理等方面改革新思路;
6.中药学 、制药学 、中药药理学 、方剂配伍规律相关研究;
7.其他学科(如基因组学 、生物工程 、DME)的新技术 、新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8.中医药科研 、教学 、医疗机构管理。
二 、征文要求
1.未正式发表 、未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过的专题报告 、论文或具地区特点的论文。
2.每篇论文不超过 3000 字 ,并附 400 字摘要。参考文献格式参照《中华中医药杂志》著录格式。写明作者单位
和所在城市名称和邮编 ,并请注明联系方式(如通讯电话等)。
3.稿件建议电脑打印并附磁盘稿 , 手写可用稿纸 , 字体要求工整。稿件请寄:北京市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 4 号
中华中医药学会期刊编辑部 100029 , 请在信封注明“2005 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征文” , 截止日期:2005 年 6
月 1日。欢迎网络投稿 , E-mail:64216650@163.com。邮件以“作者+研讨会征文”命名 , 请以word 文档附件发送。
180  Chin J Nat Med May.2005 Vol.3 No.3
CJNM
中国天然药物 2005年 5月 第 3卷 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