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刚藤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全 文 :金刚藤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简晓顺 1 ,徐月红 2 ,王栋 2
(1.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 ,广东 广州 510095;2.中山大学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 优化金刚藤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 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取水提醇沉法制备金刚藤浸膏 , 以崩解时限为指标筛
选处方 , 并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金刚藤分散片。以薯蓣皂苷元为指标 ,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别 ,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金刚藤分散片在 3 min内崩解成能通过二号筛的细微颗粒 , 且均匀分散;薄层色谱法能专属性地鉴别分
散片中的薯蓣皂苷元;金刚藤分散片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初步确定为 60μg/片。结论 本文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 制定的质量标
准可靠准确。
关键词:金刚藤;分散片;薯蓣皂苷元;工艺;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83(2008)01-0047-04
Studyonpreparationandqualitycontrolof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s
JIANXiao-shun1 , XUYue-hong2 , WANGDong2 (1.AfiliatedTumorHospitalofGuangzhouMedicalCo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5 , China;2.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 SunYat-sen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0080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aimofthisstudyistooptimizethepreparationprocessof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sandtoestablishits
qualitycriterion.MethodsJingangtengwasextractedinwaterandprecipitatedwithethanol.Theformulationwasstudiedaccordingto
itsdisintegrationtime, and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swasmadebypowdercompression.DiosgeninfromJingangtengdispersible
tabletswasidentifiedwithTLC, anddeterminedwithHPLC.Results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sdisintegrateintotinygranulessieved
throughNo2 screenwithin3 minutesuniformly.Diosgeninfrom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scanbeidentifiedwithTLC, and
determinedwithHPLC.Thecontentofdiosgeninper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ismorethan60 mg.ConclusionsThepreparationof
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sissimplewithitsqualitystandardcanbecontroledstably.Jingangtengcanbedevelopedinto
dispersibletablets.
Keywords:Jingangtengdispersibletablets;diosgenin;preparation;qualitycontrol
作者简介:简晓顺(1978 -), 男(朝鲜), 主管药师 , E-mail:
jxs78128@163.com;通讯作者:徐月红(1969 -),
女(汉),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新技
术研究 , 电话:020 -87331160, E-mail:lssxyh@
mail.sysu.edu.cn
  金刚藤 SimlaxchinaL.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 ,
其根茎有抗菌消炎 、抗肿瘤等功效。金刚藤制剂是
妇科炎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上市的主要制剂品
种为金刚藤糖浆及胶囊 ,金刚藤糖浆作为液体制剂
其稳定性较差 ,包装 、运输 、储存均不方便 ,不易准确
掌握服用剂量 ,且因其高糖含量限制了临床应用 。
胶囊剂是其上市的唯一固体剂型 ,服用量较大 , 4
粒 /次 。因此对金刚藤进行新制剂的开发为临床提
供高效便捷的金刚藤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分散片(dispersibletablets)是指在水中能迅速
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除了具有普通片稳定性好 、
便于携带 、服用方便等优点外 ,还具有既可直接吞服
或含于口中吮服 ,也可投入水中迅速崩解 ,形成均匀
的混悬液 ,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优点 ,因此分散片兼有
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 [ 1] 。我们欲将金刚藤开发
成分散片 ,在本研究中优化金刚藤分散片的制备工
艺 ,并建立其质量标准 ,报道如下 。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药材粉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 ZDY-
8压片机(上海远东制药机械总厂), ZB-1C智能崩
解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硬度计(上海黄海药
检仪器厂),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
1.2 试药
金刚藤药材购于广州市清平药材市场 ,经中山
大学药学院徐月红副教授鉴定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
47
第 24卷第 1期 广 东 药 学 院 学 报 Vol.24 No.1
2008年 2月 JOURNALOFGUANGDONGCOLLEGEOFPHARMACY Feb.2008
菝葜 SimlaxchinaL,薯蓣皂苷元(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批号:1539-200001;供含量测定用),交
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PPVP, 巴斯夫公司),硫酸钙
(CaSO4· 2H2O,沈阳试剂三厂),微粉硅胶(湖州展
望化学药业有限公司),乙腈 (HPLC级 , Tedia),乙
醇(天津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A.R.),盐酸(广
州化学试剂厂 , A.R),水为双蒸水 。
2 方法与结果
2.1 金刚藤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2.1.1 金刚藤干膏粉的制备 [ 2]  将金刚藤药材粉
碎成粗粉 ,加 10倍量水煎煮 2次 ,每次 2 h,合并煎
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与药材的比为 1.5∶1,加入乙
醇 ,使溶液中含乙醇量为 40%,并用 0.1mol/L氢氧
化钠溶液调 pH值为 7.0,静置 24h,滤过 ,滤液回收
乙醇浓缩得稠膏 ,稠膏于 60 ℃干燥 ,粉碎得干膏粉
(JGT),备用 。
2.1.2 金刚藤分散片处方设计 [ 3]  填充剂和崩解
剂是分散片中主要的辅料 ,经过预实验选择硫酸钙
(CA)为填充剂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PVP)为崩
解剂 ,并选择微粉硅胶(aerosil)作为助流剂。以崩
解时间为指标 , 固定 JGT和 Aerosil的比例 , 变化
PPVP和 CA的比例 ,寻找理想的处方 ,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处方的崩解效果
Tab.1 Comparisonofdisintegrationofdifferent
formulations w/%
PPVP CA JGT aerosil 崩解时间 /min
处方 1 20 40 40 0.1 10
处方 2 30 30 40 0.1 2
处方 3 40 20 40 0.1 1
处方 4 50 10 40 0.1 <1
  由表 1可看出 ,崩解时间与崩解剂 PPVP的量
成反比 , 崩解剂的比例越高 , 崩解速度越快。当
PPVP的量占处方的 30%时已满足分散片崩解时限
的要求 ,为节省崩解剂的用量 ,选择处方 2作为金刚
藤分散片的基本处方 。
由于金刚藤干膏粉具有较强的引湿性 ,湿法制
粒时难以混合均匀 ,且制软材困难。因此采用粉末
直接压片法 ,以处方 2为基本处方 ,考察不同的助流
剂比例对休止角的影响 ,以确定微粉硅胶的用量 ,休
止角测定方法采用注入法 [ 2] ,结果见表 2。结果表
明 ,当微粉硅胶的质量分数达到 0.3%时 ,混合粉体
休止角≤30°,具有良好的直压性 。
综上所述 ,确定金刚藤分散片的处方(质量分
数 /%):金刚藤干膏粉 40,崩解剂 PPVP30,填充剂
硫酸钙为 30,助流剂微粉硅胶为 0.3,制备工艺为粉
末直接压片法 。按此处方和工艺按中试规模生产金
刚藤分散片 3批 ,批号分别为 20060701, 20060702,
20060703,以进行质量标准的建立 ,同时中试结果表
明本处方和工艺适合大生产 。
表 2 不同比例微粉硅胶处方的休止角
Tab.2 Comparisonofreposeanglesofdifferent
formulationswithAerosil w/%
PPVP CA JGT aerosilα(休止角)/°
处方 1 30 30 40 0.1 38.3
处方 2 30 30 40 0.2 33.6
处方 3 30 30 40 0.3 28.1
处方 4 30 30 40 0.5 28.5
2.2 金刚藤分散片质量标准的建立
2.2.1 分散均匀性 3批金刚藤分散片样品 ,分别
取 2片 ,置(20±1)℃的 100 mL水中 ,振摇 3 min,
分散片全部崩解 ,且分散均匀 ,均能通过 2号筛筛
网 ,符合中国药典 2005年版二部分散片项下的要
求 ,提示所筛选的金刚藤分散片处方较为合理。
2.2.2 薄层鉴别 3批金刚藤分散片样品 ,分别取
10片 ,研细 ,称取粉末 2 g,加入 25 mL水及 75 mL
乙醇 ,混匀后加入盐酸 16 mL,水浴回流 2 h,放冷 ,
用石油醚(60 ~ 90 ℃)振摇提取 4次 ,每次 40 mL,
合并提取液 ,挥去溶剂 ,残渣加甲醇 2mL使溶解 ,作
为供试品溶液 。同法处理空白样品作为阴性对照供
试液 。另取薯蓣皂苷元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 mL
含 0.5 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 《中国药
典》2005版附录Ⅵ B薄层色谱法 ,吸取上述 3种溶
液各 4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 ,以环己烷 -
乙酸乙酯(体积比 4∶1)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
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 ,在 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
清晰 。分散片样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 ,显
相同颜色的斑点 ,而阴性样无干扰 ,见图 1。
2.2.3 含量测定
2.2.3.1 测定方法  色谱柱:EclipseXDB-C18柱
(4.6mm×150m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 -水(体
积比 90∶1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 203 nm。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4] :取片粉 2.0g,精密称定 ,置具
塞平底烧瓶中 ,加水 25mL,加乙醇 75mL,再加盐酸
48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8, 24(1)
1.阴性对照;2.对照品;3-4.样品
图 1 金刚藤分散片中薯蓣皂苷元的鉴别
Fig.1 TLCchromatogramofdiosgeninfromJingangteng
dispersibletablets
16 mL,水浴回流 2 h,冷却后 ,用石油醚(60 ~ 90℃
)振摇提取 4次 ,每次 40 mL,合并提取液 ,蒸干 ,残
渣用乙腈溶解 ,并转移至 5 mL量瓶中 ,加乙腈至刻
度 ,摇匀 ,滤过 ,即得。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
薯蓣皂苷元对照品适量 ,加乙腈制成每 ml含 0.12
mg的溶液 ,即得。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称
取分散片中缺金刚藤干膏粉的其他辅料成分 ,混匀 ,
然后称取混粉适量 ,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同法
制备阴性样溶液 。阴性样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 、样品
溶液的 HPLC图分别见图 2 ~图 4。结果表明阴性
样品对测定无干扰 ,制剂中薯蓣皂苷元与相邻峰分
离良好 ,理论板数达 8 000以上 。
图 4 金刚藤分散片的色谱图
Fig.4 HPLCChromatogram ofJingangtengdispersible
tablets
2.2.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薯蓣皂苷元
20.24mg,置 50mL容量瓶中 ,加入适量乙腈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 , 摇匀得 404.8 μg/mL的对照品贮备
液。分别精密吸取贮备液 1、2、3、4、5于 10mL容量
瓶中 ,用乙腈稀释至刻度 ,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按
上述色谱条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各 20 μL进
样测定 ,以色谱峰面积(A)为纵坐标 ,样品质量浓度
(ρ)为横坐标回归得标准曲线为:A=12.47ρ+
25.86 , r=0.9999, 表明薯蓣皂苷元质量浓度在
40.48 ~ 202.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
性关系。
2.2.3.3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样品液 20 μL进
样测定 , 1d内重复进样操作 6次 ,测得各次峰面积
分别为 1570.1, 1628.1, 1588.8, 1564.7, 1582.9,
1616.43,计算峰面积的 RSD为 1.4%。表明样品利
用该方法测定精密度良好 ,日内重复测定稳定性好。
2.2.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按半量加样回收法进
行。精密称取样品粉末约 1.0 g共 6份 (取
20060701批样品),各精密加入 404.8 μg/mL对照
品溶液 0.75 mL,以分散片处理方法同法制备供试
品溶液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计算得平均回收率为
94.6%, RSD为 1.72%,表明利用本方法测定分散
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准确度高 ,样品处理方法可行。
2.2.3.5 重复性试验 取批号为 20060701的样品
20片 ,研细 ,分别精密称取片粉约 2.0 g共 6份 ,照
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平行制备样品供试
液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结果平均含量为 78.32
μg/片 , RSD2.76%,表明样品处理方法重复 、稳定
性良好。
2.2.3.6 金刚藤分散片的含量测定  3批样品
(批号 20060701、20060702、 20060703)各取 20片 ,
研细 ,分别精密称取片粉约 2.0 g,按 “ 2.2.3.1”项
49
第 1期 简晓顺 ,等.金刚藤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下方法制备供试液 ,进样测定 ,结果 3批样品的含量
分别为 78.32、80.53、79.31 μg/片。
结合试验中对不同批号药材测定的结果 ,考虑
到药材含量波动可能对产品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带来
影响 ,因此确定本品的含量限度为每片含金刚藤以
薯蓣皂苷元 (C27H42O3)计 ,不得少于 60μg。
3 讨论
3.1 金刚藤为富含鞣质的药材 ,采用水提醇沉时较
难除净 ,通过预试验 ,证明采用 0.1 mol/L氢氧化钠
溶液调 pH值为 7.0时对金刚藤提取液中的鞣质去
除有显著效果 ,且有利于干膏粉制备成分散片后的
快速崩解。
3.2 金刚藤干膏粉具较强的吸湿性 ,且吸湿后黏性
较强 ,因此在筛选填充剂时 ,比较了乳糖 、硫酸钙 、可
压性淀粉等对压片工艺 、片剂崩解及外观的影响 ,发
现乳糖显著延长其崩解时限 ,而可压性淀粉制备的
片剂外观有花斑 ,因此选择具一定吸收性的硫酸钙
作为金刚藤分散片的填充剂。在筛选崩解剂时 ,除
考察其崩解能力的大小 ,还结合了粉末直接压片法
的流动性要求 ,选择具良好流动性的交联聚乙烯吡
咯烷酮 。
3.3  分散片的制备采用了粉末直接压片技术 ,方
法简便 ,有利于片剂的崩解和溶出 ,且克服了强引湿
性中药浸膏湿法制粒的困难 。实验结果证明粉末直
接压片法应用于金刚藤分散片是可行的 。
3.4 目前上市的金刚藤制剂的质量标准相对落
后[ 5] ,对金刚藤分散片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
法的建立 ,可为金刚藤其他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提
供参考。
参考文献:
[ 1] 雷同康.分散片的处方和工艺 [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9, 30(2):87-90.
[ 2] 陈世虎 , 杨滋渊 , 呼延玲.正交法优选金刚藤提取工艺
[ J] .中国药业 , 2006, 15(1):44-45.
[ 3] 杨明世 ,果青 , 崔福德 ,等.一些常用片剂填充剂与崩解
剂的性能比较 [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1, 18(5):
316.
[ 4] 沈娟 ,武向峰 , 朱臻宇 , 等.RP-HPLC法测定金刚藤软胶
囊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2005, 16(6):438-440.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B-1758-94金刚藤糖
浆 [ S] .
(收稿日期:2008-01-14;修回日期:2008-02-28)
(上接第 40页)
[ 4] WANGCF, ZHANG YX, YU HQ, etal.Biphenyl
dicarboxylateinthetreatmentofviralhepatitis:Resultsof
382 cases[ J] .TianjinMedicalJournal, 1982, 10(2):93.
[ 5] 陈大兵 , 吕万良 , 杨天智 , 等.紫杉醇长循环固态脂质纳
米粒的制备和体内外的研究 [ J] .药学学报 , 2002, 37
(1):54-58.
[ 6] 张春华 , 严云良.医药数理统计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1:192-194.
[ 7] PETTITDK, GOMBOTZW R.Thedevelopmentofsite-
specificdrugdelivery-system forprotein and peptide
biopharmaceuticals[ J] .Tibtech, 1998, 16:343-349.
[ 8] SCHUBERTMA, MULLER-GOYMANNCC.Characterisa-
tionofsurface-modified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In-
fluenceoflecithinandnonionicemulsifier.[ J] .EurJ
PharmBiopharm, 2005(61):77-86.
[ 9] 毛世瑞 , 王燕芝 ,纪宏宇 , 等.微乳化技术制备固体脂质
纳米粒 [ J] .药学学报 , 2003, 38(8):624.
[ 10] SCHWARZC, MEHNERTW.Freeze-dryingofdrug-free
anddrug-loadedsolidlipidnanoparticles(SLN)[ J] .Int
JPharm, 1997, 157:171.
[ 11] MULLERRH, RADTKEM, WISSINGSA.Nanostruc-
turedlipidmatricesforimprovedmicroencapsulationof
drugs[ J] .IntJPharm, 2002(242):121-128.
(收稿日期:2007-09-24;修回日期:2007-11-10)
50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8,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