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 李宽( 1985-),女,浙江湖州人,在读本科生,专业:植物生
理生态。*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5!09!08
杨梅( Myricarubra)是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栽培的重要果
树之一。果实色泽鲜艳,汁液多,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
近年来杨梅生产发展很快,在浙江省各类水果中,它的种植
面积仅次于柑桔。杨梅成熟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而当
时正值水果淡季,经济价值高。发展杨梅生产,提高杨梅产
量,对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
发生根腐病,引起杨梅树大量枯死,给当地果农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国外对此病有过许多研究;国内近年李红叶等做
过报道[1,2]。笔者现将有关研究介绍如下。
1 危害性
近年来由于发生根腐病,引起杨梅树大量枯死,并有蔓
延的趋势,所以给当地果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病原菌侵染
杨梅根后致使地下的病根腐烂,从而使地上部分的生长受
到影响,树势衰弱,品质与产量显著下降。该病潜伏期较长,
病害危害2~4年生幼树,一般当年或次年死亡,成株则要经
过几年后才枯死。尤以主栽培品种晚稻杨梅发病最重,死亡
率达85%以上。从不同生育期看,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占
死亡总数的77%。在树势衰弱,土肥水管理不善时,易发
病,轻者影响生长和结果,重者树体死亡。该病除危害杨梅
树及苗木外,还危害苹果、梨、桃和葡萄幼树及苗木。
2 发生条件
2.1 水分 连续降雨或干旱,对根腐病发生的影响最为明
显,长期淹水或缺水会严重损伤根系活力,增加感染机会。
2.2 气候 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及采果前后( 即6月下旬至
7月下旬气温骤升时)和干旱的晚秋为发病高峰期。
2.3 土质 土壤瘠瘦、粘重、缺乏有机质的果园发病较重。
3 症状观察
3.1 地下根系 杨梅根腐病地下部分的症状因病原的不
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可分为3类:吸收根腐烂、主根
及侧根腐烂、吸收根腐烂的根干腐。
3.1.1 吸收根腐烂。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经解剖观察,病
原菌一般先从根部侵入,自须根开始变褐坏死,并逐渐向支
根、侧根、根颈部和主干扩展。在主根上形成淡黄褐色坏死
斑后,逐渐向下发展,当病斑逐渐接连成片时,整个皮层坏
死,呈棕黄褐腐状,根表面可见线条状纵裂,露出坏死的黄
褐色粉末状组织。削开病根,在病健交界处可见形成层先变
褐坏死;横切病根,可见木质部维管束组织先于其周围的组
织变褐坏死,形成两个褐色的坏死环,在枯死树根部或主干
上能发现长2~5mm黑色的鸟眼状物,此为病菌子座[2]。
3.2.2 主根及侧根腐烂。当病原菌侵染杨梅主根及主要侧
根后,致使病根的皮层组织解体、中柱腐烂,丧失对营养物
质的吸收与传输功能。若主根及主要侧根全部感病腐烂后,
侧根的功能完全丧失,树体因无水分与养料的供给而死亡。
果园发病初期出现零星死树,发病时间越长死树越多,严重
时果园杨梅树成片死亡。
3.2.3 吸收根腐烂的根干腐。此类症状与前两类的不同之
处是杨梅的吸收根受病原菌侵染后,根的皮层组织并不解
体,而是表皮及皮层组织干缩,并与中柱结合,难以分离,称
为根干腐[3~4]。此类症状多为腐皮镰孢的侵害所致,且多发生
于排水不良的粘土。
3.2 地上树冠
3.2.1 杨梅根腐病地上树冠的症状,主要可分为叶片焦边
型、枝条萎蔫型和凋萎猝死型。①叶片焦边型。主要在当年
生新梢上表现,叶尖和边缘发黄、焦枯,叶片中部保持正常
绿色,树势衰弱,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但结果
比较正常,因此,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②枝条萎蔫型。病株
萌芽后,前期生长正常,但新梢长到 10cm左右时,叶片变
小而色淡,缺少光泽,并向上卷曲,长势逐渐减弱,病情进一
步发展后,叶形变小,树冠下部大量落叶,在落叶的枝条上
常簇生盲芽,开花较多,结果多,淡果形较小,着色部均匀,
含糖量降低,在干旱的天气或高温季节的中午,顶梢呈萎蔫
状,叶片呈失水症状。冬末春初,病株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恢
复,如此反复几年后才全株枯死,主要发生在盛果期后特别
是衰老期的树上。③凋萎猝死型。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季
节,发病迅速,病树初期病状很难觉察,一般春季枝梢生正
常,枯死前2个月左右才表现出较明显的症状:叶色失去光
泽,褪绿,树冠基部变褐脱落,到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突然全
株枯死,翌年不复生长,这种枯死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
盛果期树上,危害程度较大。
杨梅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李宽 1,2,刘鹏 2*,徐根娣 2( 1.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2.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浙江金华 321004)
摘要 针对目前杨梅根腐病多方面研究,综述了杨梅根腐病的危害性、发生情况、地下根系和地上树冠的发病症状、病原物分离鉴
定、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以便为此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杨梅根腐病;症状;葡萄座腔菌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 2006)02-0269-02
ReviewoftheResearchAchievementsoftheBayberry( Myricarubra)RootRot
LIKuanetal( DepartmentofBiologicalScience,ChuyangHonorColege,ZhejiangNormalUnivesity,Jinhua,Zhejiang321004)
AbstractOnthebasisofvariousstudiesonbaybery( Myricarubra)rootrot,muchvaluableinformationofbaybery( Myricarubra)rootrot
wassummarized,suchas:itsdamagetotherootsofbaybery,pathogensofrootrot,screenofresistantrootstockandcontrolrootrotandsoon.
Basedonthosesummaries,wecouldmakemoreresearchworkintheseareasandmakemoreprogress.
Keywords Bayberyrootrot;Symptom;Botryosphaeriadothidea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6,34(2):269-270 责任编辑 朱永和 责任校对 朱永和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06.02.033
4 病原微生物
杨梅根腐病由多菌种引起,可能是单独侵染,也可能是
2种以上病原复合侵染。笔者采集杨梅区病害标本和病根
周围土壤样品,进而进行组织分离和土壤病原菌的诱集。综
合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和 Sivanesan[5],VonArx[6]等有关文
献,初步认为座囊菌目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
( Moug.ex.Fr.)Ces.&deNot.[7]为杨梅根腐病致病的优势菌种,
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在根、根颈和主干上均有分布,
其无性阶段为小穴壳菌Dothiorelasp。这是一种世界性分
布的真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危害多种果树和木材的枝干
和果实,引起以枝枯、溃疡、流胶和果腐为主要症状的病害,
如苹果树干腐病[8]、桃、梅等核果类果树流胶病[9]、乌饭树枝
枯病和柑桔、鳄梨、油桐等果腐病[10]及松树根腐病 [11]等。除
此之外,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parasitica)[12,13],半知菌亚门中的腐皮镰孢( Fusariumsolani)、
尖镰孢( F.oxyspourum)和菌丝无隔膜及其他未知真菌等也
有一定的致病力。
引起杨梅根腐病的病原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它们大
多像葡萄座腔菌一样寄主范围较广,能侵染多种植物并使
其发病。病原菌中大多既能危害多种木本植物,又能危害多
种草本植物。如疫霉、腐霉及镰刀菌等,不仅可侵染木本植
物的根,亦可侵染多种草本植物的根,从而引起根腐病[14]。
有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即使在没
有寄主的情况下亦能存活很长的时间。因而,杨梅园内套作
或混种其他植物,常常会增大杨梅根腐病原菌的接种势,一
定程度上会加重杨梅根腐病的危害。
5 防治
5.1 果园管理 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
防治根腐病发生的基本保证。在日常的土肥水管理中应增
施有机肥料,进行配比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控制负载
量,搞好干旱灌水,雨季排水,防止果园积水。苗木调引和栽
植前,要进行消毒,用药剂浸根或全株浸泡。常用药剂有波
美4度的石硫合剂、100~200倍硫酸铜、100~200倍45%的
代森铵水溶液。将苗木浸泡5~10min,浸药要均匀周到。
5.2 药剂防治 对已发病的杨梅树,由于福乐定是天然植
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后能促进植物生长,多菌灵能杀灭根部
病菌,所以两者混用( 1∶2)灌根不仅起到杀菌作用,而且还
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的吸收功能,促进树势恢
复。处理时须将药剂施入根系最密的地方,在处理树下翻松
土壤深度15~30cm,范围为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也可采用
多菌灵和托布津( 均以0.25~0.5kg/株土施),防治效果好[15],
而且药效长;甲醛100倍液( 50~70kg/株浇根)和托布津50
倍液树干注射10min防治,也有较好的效果。
5.3 刮治、晾根 刮治的方法是将病树腐烂部位的组织及
周围0.5cm内的健皮全部刮除,然后将843康复剂涂在伤
口处,40d左右即可长出愈合组织。晾根对于侵染根颈的各
种病害均有良好的效果。结合果园春季刮树,将树基部主根
附近扒开,暴露在外,晾晒树根,晾晒 1~2d后进行药物处
理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 其他 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在根腐病的生物防治
方面研究相对增加。Fang等用强壮青霉防治疫霉根腐,通
过盆栽试验,接种疫霉5~7d后有效地促进梢和根的生长
[16]。他们还用寄生疫霉的菌丝、孢子囊、厚垣孢子和有性孢
子,结果表明能显著抑制疫霉菌丝的生长,从而显著抑制寄
生疫霉所引起的果树根腐病[17]。
6 结束语
杨梅根腐病是一种腐生性较强的病害,且由于现有的
各种防治方法只对病情中等或较轻的植株有较好的效果,
而对重病树均无明显的防治效果,所以更好的了解、掌握杨
梅根腐病早期症状显得更为迫切,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
疗;同时进一步探究致病菌和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也极具
现实意义。总之,寻找经济有效的田间防治技术仍是生产上
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永宝.杨梅( Myricarubra)病虫害及其防治[J].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4,23( 1):64-68.
2 李红叶,曹若彬,任如红,等.杨梅( Myricarubra)根腐病的症状和
病原菌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5,21( 4):398-402.
3 PraksasmV,JeyarajanR,Thamburaj!S.Occurenceofadryrootrot
diseaseinmandarinplantationinShevroyHils [J].SouthIndian,
1992,40( 4):234.
4 Kore!SS,Mane!AV.Dryroot!rotofkagzilimeseedlingscausedby
Fusarium solani [J].Journal!of Maharashtra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1992,17( 2):276-278.
5 SivanesanA.ThebitunicateAscomycetesandtheiranamorphs[M].
InternationalBooks&PeriodicalSypplyService24B/5.Deshbadhy
GuptaRoad,Kardbagh,NewDilhi!110005.1984
6 VonArxJA.Thegeneraoffungisporulatinginpureculture[M].
J.Cramer,3301Lehre,Germany,1970
7 BrooksFE,DM Ferin.BranchdiedbackofsouthernCalifornia
chaparal vegetation caused by Botryosphaeria dothidea[J].
Phytopathology,1993,84:78-83.
8 大和浩国.侵染果树的Botrysphaeria属真菌[J].植物防疫,1984.38
( 10):443-449
9 李红叶,曹若彬,方华生,等,梅树流胶病病原菌真菌的研究[J].云
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5( 11):11-16.
10 MilholandRD.HistopathologyandpathogenicityofBotryosphaeria
dothideaonblueberystems [J].Phytopathology,1972,62:654-
660.
11 HodgesCS.PinemortalityinHawaiassociatedwithBotryosphaeria
dothidea[J].PlantDisease,1983,67:555-556.
12 mmerTW.Hostrangeandhostcolonization,temperatureefectsand
dispersalofFusarium oxysporum f.spCitri [J].Phytopathology,
1982,72:698-702.
13 黄世钰.植物疫霉与疫病[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4 SawantIS,SawantS D,NanayaK A.Biologicalcontrolof
Phytophthoraroot!rotofcoorgmandarin( Citrusreticulate)by
Trichodermaspeciesgrownoncofeewaste [J].IndianJournalof
AgriculturalSciences,1995,65( 11):842-846.
15 任如红,胡毅敏,李红叶,曹若彬,等.杨梅( Myricarubra)根腐病
调查及防治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0,29( 1):32-33.
16 FangJG,TsaoPH.EficacyofPenicilium funiculosum asa
potential biocontrolagentagainstPhytophthora rootrotsof
azaleaandcitrus[ J].Phytopathology,1995,85( 8):871-878.
17 FangJG,TsaoPH.EvaluationofPythiumnunnasapotential
biocontrolagentagainstPhytophthorarootrotsofazaleaand
sweetorange[ J].Phytopathology,1995,85( 1):29-36.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