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1991 年 第 7 卷 第 4 期 45
渣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饲料来源 。
四 、 食用菌渣作沼气发醉料
能源缺乏 , 是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 也是
有机肥料缺乏的重要原因 。 栽培食用菌后的作物秸
秆 , 有用沼气发酵 , 可以解决农村部分能源问题 。
当前以沼气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各种模式的庭院生态
系统 , 就是充分利用农村能源的最好典范。 利用菌
渣生产沼气 , 把作物秸秆引人庭院生态系统内 , 形
成桔秆、 食用菌斗沼气的生态系统 , 使作物秸秆中
的物质 、 能量 、 养分能充分利用 , 并为庭院生态系
统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 。
五 、 多次利用后的秸秆作肥料
栽培各种食用菌后的作物秸秆 , 养分和能量仍
很丰富 , 直接作肥料施用 , 既可供肥 , 又可改土 。
如果将菌渣堆腐发酵 , 则可制成优质有机肥料 . 菌
渣投人沼气池内发酵 , 其沼渣 、 沼液 , 是速缓兼性
肥料 , 不仅肥效好 , 而且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 。 作
物秸秆的多层次利用 , 无论利用级数多少 , 其残余
物质都可作为肥料 。
上述情况说明 , 以作物秸秆为基础 , 以食用菌
为核心的作物秸秆~ 食用菌~ 饲料~ 沼气、 有机肥
料的作物秸秆利用方式 , 既充分利用了秸秆中的能
量和养分 , 又增加了经济收人 , 是一种高效益的利
用方式。 同时还对培肥土壤 , 增强农业生产后劲 ,
具有重要作用 。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张殿京
程桂 霞
张景昆
王汉江
孙 克泰
王建莉
芦笋枯病是我国各地芦笋栽培的严重病害。 据
报道辽宁 、 山东 、 安徽 、 江苏 、 河南、 河北 、 浙
江 、 福建、 京 、 津、 沪等省市都有发生 , 近年来随
芦笋种植面积的增加而病害逐渐加重 , 轻病区能使
产量减少和降低品质 , 重病区常导致毁产 。 病害的
发生不仅直接威胁生产 , 影响出口创汇 , 而且制约
了这一致富作物的扩大发展 . 据 19 89一 ] 9 90 两年
对天津市 2 万余亩芦笋的调查 , 田间平均发病率为
5一 30% , 个别地区竟高达 5 0~ 8 5% 。
病原菌只侵害茎和分枝 , 不侵害叶 。 幼茎发病
多 , 最易感病部位在距地表 30 厘米左右高度的茎
和分枝 。 最初茎或分枝的表面呈水渍状小斑点 , 以
后病斑逐渐扩展成棱形或不规则形退绿色的大斑
块 , 病斑中部稍凹陷 , 边缘较为圆滑 , 红褐色 , 伴
有水渍状晕圈 。 病斑中部后期变为灰白色 , 密生很
多肉眼可见的小黑点 。 随后病害迅速蔓延 , 致使病
斑以上部位的营养中断 , 造成枯死 。
天津郊县主要是夏 、 秋季发病 , 历年 7 月上中
旬始见发病 , 但病热发展不快 , 8 月中旬左右发病
率直线上升 , 至 9 月间病势仍不减弱 , 病原菌分生
抱子在气温 10 ℃ 以上即可萌发 , 25 一 28 ℃ 为最适
发病温度, 病原菌分生抱子器只有在水滴存在时才
能释放分生抱子 , 分生抱子借助风 、 雨等传播。 因
而 , 田间发病轻重与降水量 、 气温密切相关 。 田间
调查发现 , 土壤粘重 、 地势低洼 、 排水不良、 过量
偏施氮肥 、 高温 、 高湿 、 田间杂草多、 间作茂盛 、
通风透光差的地块发病较重 。
芦笋地行间不宜间作 。 间作造成的小气候条件
适于发病 , 田间表现凡有间种作物的发病重 , 反之
就轻 。 芦笋是多年生蔬菜 , 开始种植的一 、 二年
内 , 往往没有经济效益 , 但由于行距较大 , 农民为
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人 , 习惯上多搞间作。
间种作物与芦笋茎枯病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 行
间种植高秆 、 需肥量大的作物 f下转 第 48 页 )
4 8 C hien s e A g ir cu l ut r a l Sic e cen
B u l le it n 19 9 1 V o l
.
7 N 0 4
连根拔起 , 一方面能减少荚果脱落 ; 另一方面能促
使植株养分继续向种子输送 。 以增加其饱满度 。
2
、 带英 晒种 : 收获后 , 应将整株大豆摊放在
晒场上 , 一般曝晒 2 ~ 3 天 , 等荚壳干透 , 有部分
爆裂 , 再行脱粒 。 由于荚壳的保护作用 , 一方面可
避免因为种皮迅速失水 , 而造成皱纹和破裂 ; 另一
方面可避免因为烈日曝晒或晒场烫伤 , 而造成种皮
变色 , “走油 ” , 甚至失去生活力 。
3
、 严 格标 准 : 去荚后可结合选种 , 再晾晒 l
一 2 天 。 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45 ℃ , 以防子叶变成
深黄色 、 脱皮 、 甚至发生横断等现象 . 以在低温下
晾晒为宜 。 使其水分达 12 % 以下 , 如超过 13 % ,
就有霉变的危险 。 晒干应摊晾冷却后 , 进行贮藏 。
以防热量聚积在种子堆内 , 影响其生活力 。 应严格
选种 , 去掉杂质及虫粒 、 破粒 、 批粒 、 杂粒 、 霉粒
等 , 以提高种子质量和贮藏稳定性 。
4
、 及时倒 仓 : 新收获的大豆种子 , 正值秋末
冬初季节 , 气温逐渐下降 , 种子人库后 . 还需进行
后熟作用 , 而放出大量湿热 , 如不及时散发 , 湿热
积集在内部 , 极易产生 “结露 ”或使局布水分增加等
现象 , 而引起其发热霉变 。 因此 , 在新豆种入库 3
~ 4 周左右 , 应及时倒仓过风 , 散发湿热 , 并结合
过筛除杂 , 以防止出汗 、 发热、 霉变 、 红变等异常
情况发生 。
J
、 低温密闭 : 由于大豆种子导热性不良,在高
温情况下又易引起质变 。 所以 ,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
基础上 ,进行低温密闭贮藏 。 一般可趁干燥寒冷的
冬季 ,将豆种翻仓倒囤或出仓冷冻 ,使种温 、 水分充
分下降,在春季气温回暖之前 ,再进仓密闭贮藏。 最
好在其表层加压覆盖物 ,如经过干燥 、 消毒的旧麻
袋等 。 这样不仅能防潮 , 还能隔热 。 在高温多雨季
节 ,靠种子堆表面至 15 厘米深处 ,如有回潮现象 ,不
宜翻动 , 应等晴朗天气时 , 将覆盖物取出仓外晒干
冷却后 , 再行覆盖 。 据试验 ,这样比不覆盖 , 种子
堆上部水分要低 1 . 5% , 种温低 2℃ 。 过夏后 , 其
种豆色泽正常 ,没有走油红变等现象 。
(上接 第 4多页 ) (如向日葵、 芝麻等 ) , 因消耗大
量土壤养分 , 又不注意补充施肥 , 导致芦笋植株生
长矮小瘦弱 , 自身抗病性降低 ; 间作红小豆 、 绿
豆 、 大豆 、 花生等 , 行间郁闭 , 密不通风 , 田间小
气候内空气湿度大 , 为病原菌分生饱子器释放分生
抱子创造有利条件 , 促使病害流行 。 ` 间作种植大葱
时病害发生较轻 , 因大葱占的空间小 , 叶片少而直
立 , 立体环境内通风透光 , 同时大葱根系产生的植
物杀菌素及地上部分挥发气体所含的化学物质 , 可
能会抑制芦笋茎枯病病原菌的侵染。
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方法首先是注意消灭菌源 ,
生长期内及时检查与拔除烧毁病株 、 病茎 。 当年秋
后和第二年春要彻底做好田间清洁 , 将芦笋的枯枝
清除烧毁 。 芦笋地要有良好的排水沟 , 夏秋季注意
清淤排涝 , 田间绝不能积水 。 行间不要间作 , 及时
人工或化学除草 (破埂后出苗前 , 亩施 40 %芳去
津胶悬剂 2 50 克 , 土壤处理 ) , 通风透光 。 前期施
用氮肥多 , 收获后应增施有机肥和氮、 磷 、 钾复合
肥 , 特别要重视钾肥 。 经验表明 , 当芦笋株高 80
~ 10 厘米时适时打顶 , 能控上促下 , 增加抗病能
力 , 有利于次年提高产量与品质 , 打顶同时配合搭
好支架 , 防止植株倒伏 。
198 9一 199 0 年田间筛选药效结果 , 在 目前国
内已应用的杀菌剂中 , 我们认为扑海因与甲基托布
津活性较高 。 小区测产证明 , 扑海因防治芦笋茎枯
病的处理区 , 较末防治区增产 98 . 2 % 。
天津郊县一般 7 月初停止采笋 , 7 月上中旬开
始喷药 , 以后每隔 巧 天左右喷药 1 次 , 芦笋每年
全生育期喷药 4一 5 次 , 即可有效的控制茎枯病的
田间流行 。 扑海因每次喷药的浓度为 50 % 可湿性
粉剂 15 00 倍 , 甲基托布津为 50 % 可湿性粉剂 10 0
一 1500 倍 。 为降低亩用药成本 , 建议扑海因与甲
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
防治芦笋茎枯病仍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 以清洁
田间 、 消灭病原 、 减少菌量为基础 , 化学防治为
辅 , 并配合农业栽培技术 , 如此连续认真贯彻数年
即可有效的控制病害扩大与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