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16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 23卷第 2期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生长的影响
方栋龙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南平 353000)
摘 要:红哺鸡竹是高产 、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中采取施用无机肥 、生物有机肥 、种绿肥与不施肥等不同措施 ,
结果是采用 A处理(劈山 +全锄)和 D处理(种绿肥)在发笋数 、成竹数及平均胸径 、平均竹高相差不大 , 而 B处理
(劈山 +全锄 +化肥)和 C处理(劈山 +全锄 +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明显优于 A、D处理 ,特别是 C处理(劈山 +全
锄 +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 、成竹数及平均胸径 、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为红哺鸡竹的丰产培育及绿色栽培提
供了依据。
关键词:红哺鸡竹;施肥措施;生长效果
GrowthResponsesofPhylostachysiridescenstoFertilizations∥FANGDong-Long
Abstract:Phyllostachysiridescensisakindofbamboousedforproducingbambooshootswithhighyieldandquality.The
experimentofdifferentfertilizationtreatments, includingtreatmentA(cleavingdowntheshrubs+ hoeingdownthe
weeds), treatmentB(cleavingdowntheshrubs+hoeingdowntheweeds+chemicalfertilizer), treatmentC(cleaving
downtheshrubs+hoeingdowntheweeds+bio-organicmanure)andtreatmentD(Greenmanure), wasconductedto
studythegrowthresponsesofPhylostachysiridescenstothedifferentfertilizationmethods.Theresultsshowedthatthe
numberofbambooshoots, thebambooculmsandtheiraveragediameterandheightintreatmentAandDwerealmostthe
samewhileinthetreatmentBandCthegrowthresponsesweresignificantlygreaterthanthatinthetreatmentAandD, es-
pecialyinthetreatmentC.TheresultsprovidedthepowerfuldataforthecultivationofPhyllostachysiridescens
Keywords:Phylostachysiridescens;Fertilization;GrowthResponses
Author saddress:FuJianForestry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353000Nanping, Fujian, China
收稿日期:2008-10-20 修回日期:2008-12-26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项目 “优良纸浆竹种快繁和笋用竹种丰产栽培
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红哺鸡竹等优良笋用竹种生产力与丰产栽
培技术研究 ”(编号:2003N084)。
作者简介:方栋龙(1964-), 男 ,副教授 ,从事森林培育教学与科研。
E-mail:fdl0920@ 126.com
红哺鸡竹(Phylostachysiridescens)属禾本科刚竹
属 ,又名红竹 、红壳竹 、红鸡竹。秆高 8~12m,径可达
10 cm;竹材经晒不裂 ,多作棚架 、晒竿 、农具柄等用 。
笋味甘甜鲜美 ,为优良的笋用竹 [ 1] 。福建少数地方
有引种栽培红哺鸡竹 ,但对引种栽培中的不同施肥技
术及绿色栽培等技术环节 ,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在
福建省建瓯徐墩镇试验地对原产地为浙江的红哺鸡
竹进行不同施肥研究 ,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肥
技术措施 ,为福建省红哺鸡竹丰产培育及绿色栽培提
供可靠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建瓯市徐墩镇北津 , 年平均气温
18.7℃,最冷月(1月份)8℃,最热月(7月)28.5℃。
年均降水量 1 663.6mm。全年日照时数 1 812.7h,
日均温度≥10℃的活动积温为 5 899.4℃。相对湿度
81%。全年平均风速很小 。试验地面积 4.1 hm2 ,海
拔 350m左右 ,坡向东南 ,坡位全坡 ,坡度 20°左右;林
地土壤以红壤为主 ,土层厚度80 cm以上 ,腐殖质层厚
度 25cm,立地条件较好。试验林种苗为浙江引种 ,
2002年营造 , 造林密度 825株 /hm2 , 株行距 3m×
4 m,造林前 10 d施下基肥 , 每穴 20 kg左右 , 另加
0.5 kg过磷酸钙 。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2006年在红哺鸡竹竹林中进行试验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坡面上设
置 4个区组 ,每个区组设置 3个样地 ,每个样地面积
10 m×10 m。分别采用 4种施肥措施:劈山清杂 +
浅锄(样地号分别为 AS-1 、AS-2 、AS-3);劈山清杂 +浅锄
+化肥(样地号分别为:BS-1 、BS-2 、BS-3 、);劈山清杂 +
浅锄 +生物有机肥 (样地号分别为:CS-1 、CS-2、CS-3);
种植绿肥(DS-1、DS-2、DS-3)。施化肥每次 225 kg/hm2 ,
施生物有机肥每次 300 kg/hm2 ,种植绿肥为鸭茅 、白
三叶 、猎人河等。
1.2.2 试验地调查
(1)调查发笋数:在各个样地中调查发笋数 、成竹
技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 23卷第 2期 117
数 ,计算成竹率 ,以揭示不同施肥措施对出笋成竹影响。
(2)竹林生长状况调查:在样地中调查各年龄竹
的胸径 、竹高 ,并计算竹林平均胸径 、平均竹高 ,揭示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胸径 、竹高生长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出笋成竹的效果
根据试验设计 ,不同抚育管理对红哺鸡竹出笋成
竹的效果调查 ,其结果如表 1(种植第 5年)。
表 1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出笋成竹影响
样地号 处理 发笋数/个·hm-2
成竹数
/株·hm-2
成竹率
/%
AS-1
AS-2
AS-3
平均
劈山 +全锄
4 455 2 580 57.9
4 200 2 670 63.5
4 305 2 595 60.2
4 320 2 610 60.2
BS-1
BS-2
BS-3
平均
劈山 +全锄 +化肥
5 280 3 780 71.7
5 640 3 780 67.1
5 595 3 660 65.3
5 505 3 735 68.0
CS-1
CS-2
CS-3
平均
劈山 +全锄
+生物有机肥
5 655 4 215 74.5
5 880 3 945 67.1
5 925 4 035 68.2
5 820 4 065 69.9
DS-1
DS-2
DS-3
平均
种绿肥
4 635 2 745 59.1
4 530 2 940 64.8
5 055 3 150 62.3
4 740 2 940 62.1
对出笋成竹效果的几个因子经方差分析见下表
(表 2)。
表 2 不同施肥措施的红哺鸡竹出笋成竹方差分析
出笋成竹 F值 F(0.01) F(0.05) 差异程度
发笋数 37.0** 7.59 4.07 极显著
成竹数 81.6** 7.59 4.07 极显著
成竹率 5.8* 7.59 4.07 显著
2.1.1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发笋数的效果
红哺鸡竹采用不同的抚育管理 ,其发笋数有极显
著差异(表 2), F值 =37>F(0.01) =7.59。对各处理间
的发笋数进行差异性检验(表 3):采取施肥(化肥和生
物有机肥)的竹林 ,其发笋数与不施肥和种绿肥发笋数
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比不施肥发
笋数分别增加 35%和 27%。施化肥与施生物有机肥
及不施肥与种绿肥在发笋数方面无显著差异。其中 ,
施生物有机肥的发笋数最高 ,平均发笋数为 5 820
个 /hm2;其次为施化肥 ,为 5 505个 /hm2;种绿肥较小 ,
为 4 740个 /hm2;不施肥最少 ,为 4 320个 /hm2。施肥是
笋用竹林丰产稳产培育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施肥
能够及时补充竹林生长 、竹鞭伸长 、笋芽分化 、笋发育
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 ,从而大大提高了发笋数量[ 2] 。
施用生物有机肥 ,所含的元素多 ,比例合理 ,比单纯施
用化肥效果更好 ,但差异不大。种绿肥措施 ,因绿肥成
活率低没有成功 ,所以对该试验地来说起不到效果 ,对
竹林生长无大的促进作用 ,与不施肥无明显差异。说
明在该试验地造林初期因阳光直射 ,林地干旱 ,种植绿
肥不易成活 ,采用种肥措施不易成功。
表 3 不同施肥措施的红哺鸡竹发笋数差异检验
Xi-Xj Xi-A Xi-B Xi-C Xi-C
D=316 28 51** 72** W(0.05)=34.1
C=388 100** 21 W(0.01)=46.7
B=367 79**
A=288
2.1.2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成竹数的效果
对成竹数经方差分析(表 2):红哺鸡竹采用不同
的抚育管理 ,其成竹数有极显著差异(F值 =81.6>
F(0.01)=7.59)。对各处理间的成竹数进行差异性检
验得知:采取施肥(化肥和生物有机肥)成竹数与不
施肥和种绿肥成竹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差异值分
别为:75、53、97、75,均大于 W0.01 =30.9),施生物有
机肥和化肥比不施肥成竹数分别增加 56%和 43%。
施化肥与施生物有机肥及不施肥与种绿肥在成竹数
方面却无显著差异 。其中 ,施生物有机肥的成竹数最
高 ,为4 065株 /hm2;其次为施化肥 ,为 3 735株 /hm2;
种绿肥较小 ,为 2 940株 /hm2;不施肥最少 ,为 2 610
株 /hm2。红哺鸡竹除了孕笋 、笋生长发育需要养分
外 ,笋成竹及新竹生长过程中同样需要大量的养分 ,
此时及时补充肥料能显著增加成竹株数[ 3] 。
2.1.3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成竹率的效果
对成竹率经方差分析(表 2):红哺鸡竹采用不同
的抚育管理 , 其成竹率有显著差异 (F值 =5.8 >
F(0.05)=4.07)。对各处理间的成竹率进行差异性检
验得知:采取施生物有机肥成竹率与不施肥成竹率达
到显著差异(差异值 9.7 >W0.05 =8.5),成竹率增加
了 16%。其他各处理间的成竹率却无显著差异 。其
中 ,施生物有机肥的成竹率最高 ,为 69.9%;其次为
施化肥 ,为 68.0%;种绿肥较小 ,为 62.1%;不施肥最
低 ,为 60.2%。施用生物有机肥 ,养分全面 ,各种元
素比例合理 ,肥效期长 ,对笋成竹促进最大 ,不但发笋
数增加 ,成竹数也增加 ,因而成竹率也优于其他处理 。
施用化肥也能促进发笋数及成竹数增加 ,但肥料元素
比较单一 ,肥效期短 ,对后期的笋成竹养分供应明显
不足 ,因此成竹率与不施肥差异不大 [ 4] 。
2.2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林平均胸径 、平均竹
高的效果
根据试验设计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平均胸
技术开发
118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 23卷第 2期
径 、竹高生长的效果调查 ,其结果如表 4(种植后 5a)。
表 4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林的生长效果
样地号 处理 竹径 /cm 竹高 /m
AS-1
AS-2
AS-3
平均
劈山 +全锄
2.7 3.1
2.4 2.9
2.2 3.1
2.4 3.0
BS-1
BS-2
BS-3
平均
劈山 +全锄 +化肥
2.9 3.5
3.1 3.7
3.1 3.9
3.1 3.7
CS-1
CS-2
CS-3
平均
劈山 +全锄
+生物有机肥
3.1 3.7
3.3 4.0
3.3 4.1
3.2 3.9
DS-1
DS-2
DS-3
平均
种绿肥
2.8 3.2
2.6 3.1
2.4 3.1
2.6 3.1
对竹林高 、径生长因子进行方差分析见表 5。
表 5 不同施肥措施的红哺鸡竹高 、径生长方差分析
出笋成竹 F值 F0.01 F0.05 差异程度
胸径生长 12.7** 7.59 4.07 极显著
竹高生长 22.8** 7.59 4.07 极显著
2.2.1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林平均胸径效果
红哺鸡竹采用不同的施肥措施 ,其平均胸径有极
显著差异(F值 =12.7>F(0.01)=7.59)。对各处理间
的平均胸径进行差异性检验得知:采取施用生物有机
肥与不施肥平均胸径表现极显著差异(差异值 0.8>
W0.01 =0.65),胸径增加了 33%;施化肥与不施肥平
均胸径表现显著差异(差异值 0.6>W0.05 =0.47),增
加了 25%;其他各处理间的平均胸径无显著差异 。
其中 ,施生物有机肥的平均胸径最大 ,为3.2cm;施化
肥其次 ,为 3.0 cm;种绿肥较小 ,为 2.6 cm;不施肥最
小 ,为 2.4cm。说明施肥(特别是生物有机肥)对红
哺鸡竹胸径生长促进很大。因为施肥特别是生物有
机肥各种元素丰富 ,主要元素搭配合理 ,能有效地促
进竹鞭上笋芽分化 、膨大 ,而采用种绿肥因在该试验
地不易成活起不到作用[ 5, 6] 。
2.2.2 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哺鸡竹林平均竹高效果
对平均竹高经方差分析(表 5):红哺鸡竹采用不
同的施肥措施 ,其平均竹高有极显著差异 (F值 =
22.8>F(0.01)=7.59)。对各处理间的平均胸径进行
差异性检验得知:采取施肥(化肥和生物有机肥)与
不施肥和种绿肥平均竹高均表现极显著差异(差异
值分别为:0.7、0.6、 0.9、0.8,均大于 W0.01 =0.57),
分别增加了 30%、23%、26%、19%。施化肥与施生
物有机肥肥及种绿肥与不施肥平均竹高无显著差异 。
其中 ,施生物有机肥的平均竹高最大 ,为 3.9m;施化
肥其次 , 为 3.7m;种绿肥较小 ,为 3.1 m;不施肥最
小 ,为3.0m。说明施肥(特别是生物有机肥)对红哺
鸡竹竹高生长促进很大 。因为施肥能促进节间细胞
分裂 ,从而促进竹高的生长 ,而在施用肥料种类上 ,起
码从竹高生长方面未表现显著差异 ,种绿肥在该试验
地同样起不到作用 [ 7] 。
3 小 结
(1)对红哺鸡竹出笋成竹的影响:A处理(不施
肥)与 D处理(种绿肥)及 C处理(施生物有机肥)与
B处理(施化肥)相互之间差异不大 ,但 C处理与 B
处理的发笋数 、成竹数显著大于 A处理与 D处理 。
说明红哺鸡竹在造林初期 ,采用劈山 +全锄措施与劈
山 +全锄 +种绿肥差异不大 ,而劈山 +全锄并施肥后
效果很好 ,特别是施生物有机肥 。
(2)对红哺鸡竹平均胸径 、平均竹高生长的影
响:A处理(劈山 +全锄)和 D处理(种绿肥)总体差
异不大 , B处理(劈山 +全锄 +化肥)和 C处理(劈山
+全锄 +生物有机肥)总体差异不大;但 B处理(劈
山 +全锄 +化肥)和 C处理(劈山 +全锄 +生物有机
肥)比 A处理(劈山 +全锄)和 D处理(种绿肥)效果
好 ,特别是 C处理(劈山 +全锄 +生物有机肥)。
(3)红哺鸡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 ,施肥对笋竹产
量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但必须配合进行劈山和全锄等
土壤管理措施才有明显效果;施生物有机肥不但能提
高笋产量 ,且不易土壤退化 ,提高笋品质 ,为绿色栽培
提供了经验。
(4)造林初期因竹林较稀疏 ,林地干旱 ,播种绿
肥种子不易成活 ,施肥效果不大 ,可在竹林基本郁闭
后采用种绿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
参考文献
[ 1]朱石麟 ,马乃训 ,傅懋毅 ,等.中国竹类植物图志 [ M].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 , 1994.
[ 2]黄盛林 ,付春河 , 叶云 ,等.竹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竹产业发展策
略实用手册 [ M] .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 , 2004.
[ 3]潘寅辉 ,高立旦 , 虞敏之 , 等.四季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6, 25(1):27-29, 36.
[ 4]方栋龙.黄甜竹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 J] .福建林业科技 , 2005, 32
(1):68-69, 83.
[ 5]邹跃国.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的密度与施肥效应研究 [ J].竹子研
究汇刊 , 2006, 25(2):20-23.
[ 6]肖君 ,方升佐.杨树人工林施肥效应研究进展 [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7, 22(4):15-18.
[ 7]兰英 ,马利春 ,何兴炳 ,等.苦竹丰产栽培技术 [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6, 21(1):61-62.
(责任编辑 周贤军)
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