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根系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



全 文 :华北农学报 19全, 夕 ( 4 ) : i ~ 8
人 c t a A g r i e u l t u r ae B o r e a l i一 S i n i e a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根系
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
王晨阳 马元喜
(河南农业大学 , 郑州 4 5 0 0 0 2 )
摘 要 1 9 8 8一 1 9 9 0年的研 究结果表 明 , 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 , 均抑制小麦根系的生
一长。 干旱导致土壤表层根量减少 , 而深层根量所 占比例增大 。 当土 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60 % 时 , 单株次生根数明显减少 ; 低于 50 % 时 , 单株根量显著下降 。 根系活 性随水
分胁迫程度 的加强而 下降 , 其 中以扬花期的下 降幅度为最大 。 小麦单茎伤流量与土
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而根冠 比与土壤含水量则呈极显著的负相 关。 此外 ,
研究还指出 , 40 % 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小麦生育后期重度干旱 的极限指标 。
关妞词` 小麦 根系 土壤水分 水分胁迫 生态生理效应
小麦子粒产量的高低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系的发育状况 , 根系发达 、 活性强是小麦
高产的基础 。 本世纪 30 年代 J · E · W e “ V c r , 就指 出 : “ 要科学地理解作物生产 , 就必须全面
地认识作物根 系的生长发育 、 根群分布 、 不 同生育时期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活力以及不 同
环境下根系的变化 炒 。 近几十年来 , 不少学者对小麦根系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
的探讨比 2 〕, 认为根系的生长呈倒 “ V ” `亏艺型 曲线 , 根重 、 单株次生根数与单株分孽 、 成穗
数 、 穗粒数等呈显著的正相关 。 在根系的生态生理研究方面 , 马元喜〔3〕、 魏其克〔4〕曾分别对
不同土壤 、 不 同群体小麦根系的发育动态进行了研究 , 指 出不同土壤根系的生长 、 分布及其
糖 、 氮 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 , 随地上部群体的增大 , 最大根量期前移 、 根活性 降低。 阎立富
( 19 8 7 ) 报道了施肥与根活力的关系 。 本 试验着重探讨土襄水分对小麦根 系的生 态 生 理 效
应 , 污在为麦川水分的有效利用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材料和方法
一 、 试验条件与供试品种
研究采用典型试验与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 于 1 9 8 8一 1 9 9 0年分别在河南农业大学和豫
西丘陵旱作麦区 、 豫南多湿稻茬麦区进行 。 供试土壤为沙壤潮土 , 有机质含量 1 . 17 % , 全氮
0
.
0 4 %
, 速效磷 9 . s p p m , 速效钾 60 . o p p m , p H值 8 . 3 : 最大持水量 2 3 . 0% 。 供试 品 种 为 冀
麦 5 4 1 8 , 大田调查的主要品种有豫麦 10 一号、 豫麦 13 、 鄂恩 1 号和扬麦 5 号等 。
1 9 9 1一 0 6一 2 1收稿 。
2 华 北 农 学 报 , .
二 、 试牲设计与份理
盆栽试验 采用高外 c 。 、 直径 2阮 m聚 乙烯盆 ,每盆装过筛棍匀的耕层干土 I o . 4 k g , 伴施
尿素及磷酸二锣各 1 . 5 9 。 1 9息3~ 19 8 9年度土壤相对含水量 ( S RW C , 下同 ) 设 6 个处理水平 ,
即 8 0% 士 5 % ( I ) 、 7 0 % 士 5 % ( I ) 、 6 0% 士 5 ;石( 一 l ) 、 5 0 %土 5 % ( F ) 、 4 0% 士 5 % ( V )和
3 0% 士 5 % ( 班 ) , 4 次重复 , 10 月15 日播种 , 密度相当于每亩 1 8 . 8万苗 , 于蜡熟期冲根调
查 。 : 9 8 9 ~ ] 9 9 0年度 S RW C设 3 个处理水平 , 即 7 5% 士 5 % ( I ` ) 、 5 0 % 士 5 % ( I 才 ) 和 3 0%
士 5 % ( 1 2 ) , 10 月 1 4 日播种 , 密度相当于每亩 1 6 . 3万苗 , 于各主要生育时期调查 测 定 , 3
~ 4 次重复 。 盆栽试验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含量 。
池栽试验 池而积 1 义 l m , , 深 Z m , 四周及底部均为水泥砌成 。 连续两年设 4 个 处理
水平 , 即 2 。 深土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 60 % 一 80 % ( 1 ) 、 50 %一 60 % ( 2 ) 、 40 %
~ 50 % ( 3 )和 30 %一 40 % ( 4 ) 。 与盆栽试验 同期播种 , 条播 , 密度相当于每亩 12 万苗 。 试验
期间采用土钻法每隔 15 天测定并调整一次土壤含水量 。
以上试验均在遮雨条件下进行 , 其它管理同大田 。
三 、 调查及侧定内容
根系测定 先用清水仔细冲根 , 挑去根上杂物 , 考察根色 、 根粗 、 根长 、 单林 次生根数
等项性状 , 并用排水法测定根系体积 , 用 a 一蔡胺氧化法测定根 系活力 , 然后烘干测 定 根系
于承 。 不 间土层根量分布用取根器测定 , 每 2 c0 m 为一层 。
伤流量测定 自制塑料管 , 检查不漏气后装入适量脱脂棉 , 称重法测定 。
地上部测定 株 高 、 叶面积 、 各器官干重等 。
结果与分析
一 、 土城水分对根系形成及分布的影晌
1
。 单株次生根 研究结果表明 , 在一定范围内 , 小麦单株次生根数随土壤含水量下降
而减少 , 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r 二 0 . 9 4 5 6 . 勺 。 从不 同时期看 , 次生根数减少 的幅 度 以
拔节期为最大 , 处理 I 产和 l 尹分别比处理 I 产减少 3 1 . 2%和 4 2 . 0% (见表 1 ) 。 小 麦 起 身 、
衰 1 不同土坡水分对小交单株次生根数的影晌 (条 /株 , 月 / 日 )
越 冬 ( 1 2 / 1 6 ) 拔 节 〔3 / 1 7 )处 理 次生根数 比 工` 增减落
I

8

O 一
1
`
7

3 一 8 。 8
兀 尹 7 。 0 一 1 2。 5
次生根数 比 工’ 增减%
扬 花 ( 4 / 2 5 )
次生根数 比 工 ’ 增减万
2 0

5
1 4

1
1 1

9
一 31 。 2
一 4 2 。 0
2 ,

O
2 1

0
2 0

0
一 2 2。 2
一 2 5 。 9
拔节期是次生根发生的高峰期 , 此期间的水分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发根 的多少 。 生产 上应重
视这一时期的水分管理 , 特别是中 、 低产田 , 耍浇好起身 、 拔节水 , 以促进次生根的 发生和
生长 , 为小麦丰产奠定毕础 ; 高产麦田 , 结合具体情况 , 在分坠两极分化时适量灌水 , 有利
4 期 主晨阳等: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根系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 3
于地上部与根系的协调发展 。
另通过对 6 个处理单株次生根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可 以看出 , 60 % ~ 80 % 的 S R W C
比较适宜于次生根的发生 , 低于 60 % , 次生根数开始显著减少 , 而当 S R W C为 30 % 时 , 发
根严重受抑 (表 2 ) 。
表 2 不同水分处理小衰次生根教 、 根盆及根系体积趁异显著性检验 ·
土壤水分 单株次生根数
(条 /株 ) 差异显书性
单株根干五
( m g /株 ) 差异
显著性 单株根体祖
(
e m 3 /株 ) 差
异显著性
a
`
b
.
CC
a卜曰

6 7

9 5
6Q29招186654aabC
.2340.16
Vl 1 3

6 d 2 2 3
.
8 e 0
.
9 7 d
汁 : 处理问无相同字母的表示其差异达 5 % 的显著水平
土壤渍水 , 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表层根的发生 , 使单株次生根数有所增加 ( 重度淹水除
外 ) 。 据调查 , 豫麦 1 3在苗期渍水 15 天后 , 次生根数比未淹水处理增加 1 8 . 0% , 拔节后渍水
25 天 , 次生根增加 8 . 9 % 。 但须指 出 , 新发根多分布于土壤表层 , 从形态 _ L看 , 其基 部 到根
尖迅速变细 , 附着的上粒较少 , 自嫩不下扎 , 且根分枝 、 根毛都明显减少 。
2
. 根系生物量及体积 小麦根系生物量 (干重表示 ) 、 根系体积与土壤含水量间均呈
极显著的正相关 (r , = 0 . 9 3 0 9 . 气 r : 二 0 . 9 75 7 . 与 , 即随土壤含水量 降低 , 根系 生 物 最 减
少 , 体积减小 ( 图 1 ) 。 不 同时期相比 , 根量减少幅度是前期较小 , 返青后渐大 , 扬花 以后
工嵘胜吩王廿奋
产货、睦已舒浑月一、咙r兰冬
士叹 州时含水即 沪 ,
图 1 小麦根系生物 , 、 根系休积与土滚含水且的关系
则更加明显
力逐渐减弱 ,
(见表 3 ) 。 这表明生育前期根系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 后期的适应能
因而受水分胁迫的影响也较大 。 小麦根系生物量在全生育期中 呈 “ 低 一 l苟一
仁 北 农 学 报
表3 不同土壤水分对小麦根系千宜的影晌
今芽
( m g /株 )
水 分 越 冬 拔 节 物 花 灌 浆 蜡 熟
处 理
单株
根虫
比 I
减%
单株 比 工r根重 减%
5 5 5

5一
4 3 6

1 21
。 弓
艺6 0 。 9 3 5。 0
单株
根 重
比 I
减 %
单株
根重
于吮I
减%
单株
根甩 比 工减%
I
r
五 ,
l

1 0 6

6
9 7

6
8 8

6
8

4
1 6

9
7 9 4
.
7 一
7 14

5 1 0

1
6 8 0

8 1 4

3
低 ” 的变化趋势 : 即生 一育前期较小 , 起身后迅速增大 , 抽穗前后达到最大 值 。 之后 由于根系衰
老 , 其内部物质不断向外运输 , 根 重下降 。 干旱条件下 , 根量达最大值后维持的时间明显缩
万 , 之后随时间推进 , 其 一下降的幅度亦较大 。 如灌浆中期 、 蜡熟期的根量分别 与 扬 花 期相
比 ,处理 I 产下降4 . 7% 和万 . 9% ,处理 l ` 下降 3 . 9% 和 1 5 . 8% , 处理 l / 下降 2 5 . 1% 和 41 . 9% 。
6 个处理间根量及根 系体积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 丧 2 ) 表明 , 50 % ~ 8 0%的 S R W C
可 维持小麦根系的正常生长 , S R W C低于 50 % , 根系生长 即明显受 阻 , 根量及根体积 显 著
减少 , 而低于 30 % , 根 系生长严重受抑或停滞 , 并于后期早 亡 。
淹水条件下 , 由于土壤氧化还原势降低 , 根系营养亏缺 , 生理代谢紊乱 , 其根分枝 、 根
毛明显减少 , 根量亦显著减少 。 如 苗期淹水 5] 天 , 根量减少 40 . 7% , 扬期花淹水 9 天 , 根 量
减少 1 7 . 5 % 。
3
. 很系的垂直分布 因土壤含水量不同 ,根系的垂直分布有 明显差异 (见表 4 ) 。 由表 4
表 4 不同土滚水分对小麦根系垂直分布的影晌 ( g / m “ )
水 分 0 ~ 2 0 e m 2 0~ 4 0 C m 4 0~ 6 0 e m 6 0 、 8 0 e m 8 0~ 1 0 0e m 0 ~ 10 0 e m
仁坛处 理
占 I Q0 。 m
二卜层%
[鹭1 0 0e m
土层夕百
根最 ,方l o o e 。
土层落
根是 占1 0O
C m
土层% 根量
占IOOe 。
土层%
根量 占100 c m
土层%
户、曰、`tq了OJ曰.1
( 1 ) S RW C
一毛O、 8 0 ;石
( 2 ) S R W C
“ 5 0 ~ 6 0%
( 3 ) S R \V C
一 40~ 50冬d
( 4 ) S R W C
二 3 0~ 4 0萝`
4 1

7 9 9 3 1

9 1 4
.
6 1弓. 弓2二 1 1 . 9 1 3 。工3 7 1 0 . 0 1 30 。 9 7 0 1 0 0 。 0
3 5

0 3 2 3 6

2
根童
4 1
。 耳0 1
2 3

4 8 7
2少。 48 7
3工. 5 1 9。 拍 3
2 4

3 1 5

12了 1 5 。 6 13 。 1 3 7 1 3 。 6 9。 9 5 2 1 0。 3 9 6 。 7 3 5 1 0 0 。 0
2 9

8 5 7 3 2

1 1

9 4 3 2 6

3 1 0
.
35 0 2 2
.
8 5

1 3

0 15

5 2 5
1 1
.
4 1 0

3 5 0
16
.
9 1 1
.
14 6 1 2
.
1 9 1

9 5 8 1 0 0

Q
2 2

8 7
. 弓6 4 1 6。 7 4弓。 38 2 1 00 。 0
1始9年 4 ,月 7 {了砚口定
可 l从看出 , 在 0 一 4 o e , n l: 层内 , 处理 ( 1 ) 、 ( 2 ) 、 ( 3 ) 和 ( 4 ) 的根量依次为 8 3 . 2 0 0 9 / m “ 、
邓 , 5 19 9 / m Z 、 5 3 . 3 4 土g / m 之和 2 2 。 2 9 3 9 / m z , 分别 占其 l 0 0 0 m 土层总根 量的 6 3 . 5% 、 6 0 . 5% 、
58
.
0% 和 49 . 1% , 即随土壤干早程 度的加强 , 根量呈明显减少的趋 势 ; 在卯 ~ 6 0 o m 土 层
内 , 以上 4 处理的根量分别 占其 10 0 c m 上层总根 吐的 14 . 6% 、 〕` 5 . 6 % 、 1 3 . 0% 和 9 . 2 % , 即
4期 王晨阳等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根系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 5
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 , 根 量比例有增有减 , 但总的趋势也是减少 ; 而在 60 一 l 0 0 0 m 土层内 ,
以 _ h 4 处理的根量依次为 28 . 6 2 刀 m “ 、 2 3 . 08 9 9 /m “ 、 26 . 6 7 1 9 / m “ 和 1 7 . 9 1 4 9 / m “ , 分别 占
其 1 0 0 0 m土层总根量的 2 1 . 9% 、 2 3 . 9% 、 2 9 . 0%和 5 1 . 4% 。 可见 , 随土壤干旱的加强 , 土 壤
深层根量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 , 这是小麦白身对生长环境适应的结果 。 在水分 管 理 中 , 改
小水勤灌为少 次适量多灌 , 有利于根系下扎 , 提高小 麦抗早及抗倒能力 。
二 、 土坡水分对根系生理活性的影晌
测定结果表 明 , 根系氧化 a 一蔡胺量随土壤含水 录下降而减少 。 不同生育时 期 相 比 , 以
扬花期减少的幅度最大 , 处理 I ’ 、 l `分别 比处理 I ’ 减少 2 8 . 7% 和 4 8 . 5% (见 表 5 ) , 表
明这一时期根系对土壤水分条件十分敏感 。 水分不足 , 易造成根系活力锐减 , 并引起早衰 。
因而生产上应特别重视中后期麦田 的水分管理 , 保证小麦孕穗及扬花期的水分供应 。
表 5 土滚水分对小麦根系活力的影晌 ( m g / h · g根鲜重 )
水分 苗 期 拔 节 期 扬 花 期
处理 a 一蔡胺氧化强度 比 工`减小 % a 一蔡胺氧化强变 比 工’ 减小昭 。 一蔡胺氧化强度 比 工` 减小与
6弓. 8 9 7 2
55
.
2 9 0 2
4 3

7 5 2 8
1 1
。弓
3 3

6
9 8
.
3 2 2 0
9 3
.
0 9 2 0
7 8

7 8 1 0
5

3
1 9

9
7 6
.
3 6 9 1
5 4

4 52 3
3 9
.
2 97 9
2 8

4 8

rr)了几班
植株伤流量是衡 鼠根系主动吸收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 据测定 , 苗期小麦伤流量较
小 , 起身后渐大 , 于抽穗前后达最大值 , 灌浆初期依然较大 , 而后减小 (见表 6 ) 。 同一时
期 , 小麦伤流量随土壤含水量下降而减小 , 二者呈极 显著的正相关 。 通过数学模拟 , 所建立
的苗期 、 起身期和扬花期小麦单茎伤流 鼠与土壤含水 量间的回归方程 一分别为 :
, z = e一 O
’ 1 日 7 2 7 十 0 ’ 0 4 o 2 1 X , 丁产 0 . 9 2 8 5带 辛
互么 二 e o ’ 2 0 4 1 。 + o ’ 0 8 。 。 S X , : : 二 0 . 9 7 1 9 平 .
万 3 二 e l ’ 4 4 4 1 + o ’ 0 3 2 2 7 X , : 3 = 0 . 9 5 9 9 . 冷
x一土壤相对含水量% ; 万一单茎伤流量 ( m g l1/ )
曲线表示见 图 2 。 由于小麦伤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中的水分状况 , 因而可作为诊
断小麦水分亏缺程度的生理指标之一 。
表 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蜜单株伤流 t 的变化
水分 苗 期 ( 1 / 2 6 ) 起 身 ( 3 / 1 2 ) 扬 花 ( 4 / 2 2 )
( m g / h
, 月 /日 )
灌 浆 ( 5 /2 0 )
处理 伤流量 土壤相对台 水量 伤流是 土壤相对含水量 伤 流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 伤流童 土壤相对含水最
( i ) 1 0
.
6 6 6
·
7 3 3
.
7 7 0
,
0 1 4 5
.
0 7 4
.
8 9 4
.
0 6 3
.
6
( 4 ) 1
.
5 3 4
.
0 1 8
.
0 3 9
.
8 2 4
.
1 3 2
.
0 1 0
.
6 3D

5
华 北 农 学 报
!
l
frl ss e娜 w
l
n,J
三.日ì喇瑞犯洲璐
f几壤利! 沁r含水璧 ( 、 )
图 2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单茎伤
流 t 与土城含水 t 的关系
刀 = 0 。 0 1 8 4 8 4 火 e 一 o ’ 0 2 4 7 7 O X
三 、 不同土坡水分条件下根冠比的动态
变化
小麦根冠比 ( R / T ) 反映了根系与 地上部
之间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 , 它在
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趋势是 : 冬前较小 , 越
冬 、 返青期较大 , 起身后逐渐减小 , 成熟时
减至最小 。 这说明小麦起身以前 , 根系生长
占优势 , 尤其是越冬期间 , 由于地上部 直接
受寒冷气候的影响 , 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或停
滞 , 而根 系却仍有一定的生长 ; 起身 以后 ,
尽管根系与地上部均迅速生长 , 但地上部的
生长渐占优势 ; 灌浆期间 , 地上部干重继续
增加 , 而根系却逐渐衰亡 , 其干重呈下降趋
势 (见表 7 ) 。 从表 7 还可看 出 , 同 一 时
期 ,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根彝比存在 明显差
异 , 且随土壤含水最下降而增大 , 增大幅度
为 12 . 4% ~ 6 9 . 2% 。 另据分析 , 成熟期根冠
比与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符合曲线方程 :
犷 = 一 O。 9 7 2 7带奋
x一土壤相对含水量 % ; 万一小麦根冠比
对方程求导 , 得出根冠比达到极点时的 S RW C为 40 . 4% , 经过该点 , 若含水量继续下降 , 根
表了 不同土城水分条件下小交根冠比 ( R / T ) 的动态变化 (月 /日 )
处 理 苗
期 ( 12 / 2 6 ) 起身 ( 3 / 1 7 ) 扬花 ( 4 / 2 5 ) 灌浆 ( S / 19 )
根冠比 比 I ’ 增加 ; ` 根冠比 比 I ,增加% 根冠比 比 I ’ 增胭% 根冠比 比 I `增加%
0
.
6 99 一 9 . 7 5 9 一 0 。 27 6 一 0 . 2 14 一
D
.
78 7 12

6 0
.
8 4 3 1 2

4 0

3 5弓 2 3 。 6 0 。 2 9 0 3 5 . 5
0

8 3 0 18
.
7 0
.
9 12 2 0

2 0
.
4 6 7 6 9

2 0

3 3 1 5不. 7
1五皿
二` 空汤
八ù J行职、`.l几分冲彭
上 叹柑 付 含水币 ` 了
图 3 后期小交根冠比与土嫂含水址间的兼系
冠比反呈减小的趋势 (见 图 3 ) 。 这表明在
中度干早条件 s( R WC 为 40 % ~ 6 5% )下 , 根
系从土壤中所获得的水分 , 一首先是维持其 自
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 因而表现为根系受害较
地上部轻 , 根冠 比增大 ; 但随干早程度的进
一步加强 , 根 系生长亦严 重受到抑制 , 特别
是小麦生育后期 , 严重的水分胁迫 (S RW C
低于 40 写 ) 造成根系过早衰亡 。 从这一角度
4期 王晨阳等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 厂小麦根系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
考虑 , 40 %左右的土壤相对含水从是小 支后期严乖千 旱的极限 。 _ 卜壤 含水从低于该指标值 ,
必然导致小麦早衰 , 子粒灌浆不 良 , 粒重降低 。 这在北方广大麦区 , 是制约产量进一步提高
的主要障碍因素 之一 。
土壤渍水条件下 , 小麦根冠比减小 。 据抽穗期测定 , 淹水 9 天后 , 处 理 I ` 、 I 尸和 I `
根冠 比分别比未淹水的对照减小 2 . 2% 、 4 . 2%和 32 . 1% , 平均减小 1 2 . 8% 。 这表 明 在 水 分
过多条件下 , 根系生长首先受到抑制 , 相对而言 , 地上部受影响比较小。
讨 论
一 、 干早条件下 , 小麦次生根数量减少 ,根系活性降低 。 其中 , 次生根数减少的幅度 以拔
节期为最大 ,表明这一时期的水分条件是决定次生根产生和发育的关键 ;根系活性下降的幅度
则以扬花期为最大 , 其活力 陡降是根系早衰的信号 。 因此 , 在小麦生产中 , 应保证 小麦拔节
期及扬花期间的水分供应 , 尤其是在高产栽培中 , 保证后一时期正常的水分供应是增加穗粒
数 、 提高粒重的关键 。
二 、 千早使土壤表层根量 明显减少 , 而深层根量增加 , 这是小麦根系适应土壤干早的结
果 。 生产上可据此来协调小麦 “ 根一苗 ” 关系 。 如苗期适当控制水分供应 , 可促 进 根 系 下
扎 , 有利于增强小麦后期抗早及抗倒能力 , 为高产 、 稳产奠定基础 。
三 、 在中度千旱 (S RW C为 40 % ~ 65 % ) 条件下 , 根系吸收的水分将优先供应其自身生
长 , 致使地上部受害较根系重 ; 而在土壤渍水条件下 , 根系生长首先受到抑制 , 其受害亦相
对较重 。 作者还根据后期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变化曲线 , 提出40 %左右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
小麦后期重度干旱的极限指标 。 至于小麦生育前 、 中期的该项指标 , 尚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内容为河南农大小麦栽培研究室的研究课题之一 , 试验过程中得到本校农学系贺德先讲师 、 朱云集讲师 、 介小
磊讲师等的热情帮助 , 谨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1 崔振会 。 冬小麦根系发育与地上部分性状的相关关系 。 北京农业科学 , 1 98 5 , ( 3 ) : 10 ~ 13
2 开新华 ; 小麦伤流液及其与地上部关系 。 巾国农业科学 , 1 881 , ( 3 ) : 3 ~ 38
3 马元喜。 不同土坡对小麦根系生长动态的研究 ` 作物学报 , 1 9 87 , 1 3( 1) : 37 ~ 4
4 魏其克。 冬小麦不同群体根系发育规律的研究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工987 , 1 5( 3 ) : 49 ~ 5
S 苗果园 。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 ; 作物学报 , 1 989 , 1弓( 2 ) ; 10 4、 1 5
6 G
a
j
r i P R
.
R
o o t i” g , W a t e r u , e a n d y i e l d r e l a t i o ” ” i n , h e a t o n l o a m y o a n d a n d , a n d l o a m 、 0 11` .
F i
e
l d C
r o P g R e , e a r e h
,
1 9 3 3
,
1 2〔2 ) : 1 1 5~ 1 3 2
7 M e y e r W S
.
E f f
e e t o f i
r r i g a t i o n o n 、 o i l o x y g o n o t a t u o a n d r o o t a n d 、 o o t g r o w t h o f w h e a t i n
a e l a y 5 0 1 1

A
u 、 t J A g r i e R e 。 , 1 9 8 5 , 3 6 ( 2 ) ; 1 71~ 1 8 5
华 北 农 学 报 , 卷
E e o l o g i e a l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e a l E f f e e t s
o n R o o t S y s t e m s o f W h
e a t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5 0 11
W
a t C r C o n d i t i o n s
W
a n g C h e n y a n g M
a Y u a n
x i
( H e : a n A g , f c双 l t u : a l U 九艺v e : s f t夕 , Z人e ” g z h o u 4 5 0 0 0 2 )
A b s t r a e t F r o m 1 9 8 8 t o 1 9 9 0
,
t h e e e o l o g i e a l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e a l e f f e e t s
o n r o o t s y s t e m s o f w h e a t w e r e s t u d i e d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5 0 11 w a t e r e o n d i t i o n s
.
R e s u l t s s卜o w e d t h a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o o t s y s t e m s e o u l d b e i n h ib i t e d b y
d e f i e i e n e 手· a n d o v e r s u p p l y o f 5 0 11 w a t e r . D r o u g h t In i g h t l e a d t o t h e r e d u e -
t 1o n o f r o o t s i n t h e s u r f a e e l a y e r a n d t h e i n e r e a s e o f t h e r a t i o o f t h e r o o t s
i n t h e d e e p e r l a y e r
.
W h
e n t h e r e l a t i v e 5 0 11 w a t e r e o n t e n t w a s b e l o w 6 0%
,
t h e n u m b e r o f s e e o n d a r y r o o t s o f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P l a n t d e e r e 几 s e d o b v i o u s l y .
W h
e n i t w a s b e l o w 5 0%
, t li e r o o t s y s t e m r e d u e e d s i g n i f i e a n t l y
.
L e s s a e t i v i t y
o f r o o t s y s t e m s r e s u l t e d f r o nr t h e h i g h e r s e v e r i t y 5 0 11 w a t e r s t r e s s
, a n d t h e
] e a s t a e t i v i t y w a s f o u n d i n t h e f l o w e r i n g p e r i o d
. 尹
r h e w o u n d s a p f l o w o f
t h e s i n g l e p l a n t w a s i n 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e a n t p o s i t i v e e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e o n t e n t o f 5 0 11 w a t e r
.
H o w e v o r
, t h e r e e x i s t e d a n 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e a n t n e g a
-
t i v e e o r r e l a t i o n b o t w e e n t h e r o o t

t o P r a t i o a n d t h e 5 0 11 w a t e r e o x一t e n t . 工t
w 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4 0% r e ! a t i v e 5 0 11 w a t e r e o n t e n t w a s t h e 10 、 v e r l i nt i t
i n d e x f o r s e v e r e d r o u 红h t i n t h e l a t e r g r o w i n g s t a g e o f w h e a t o
K e y w o r d s
:
W h
e a t ; R o o t s y s t e m ; 5 0 11 w a t e r e o n t e n t ; W
a t e r s t r e s , ; E e o l o
-
9 i e a l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e a l e f f e e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