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开口箭多糖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全 文 :2013 年 6 月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ne. 2013
第 29 卷第 3 期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Vol. 29 No. 3
[文章编号]1673 - 2944(2013)03 - 0062 - 07
开口箭多糖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赵 桦, 王慧娜, 徐 皓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开口箭多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在体外抗氧化模拟条件下研究开口箭粗多糖对羟自由基( ·OH) 、过氧化氢( H2O2 ) 和二苯代
苦味酰肼基自由基( DPPH·) 的清除作用,细胞培养板液体稀释法测定开口箭多糖的抑菌作
用。研究结果表明: 开口箭多糖含量为 3. 7%,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OH、H2O2 和 DPPH·
能力,其中对 H2O2 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与 Vc 为对照,开口箭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不同程度
的弱于 Vc。开口箭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胞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4
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粗多糖的抑菌杀菌作用强于去蛋白多糖。研究表明,开口
箭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强的抑菌杀菌活性。
[关 键 词] 开口箭; 多糖; 含量测定; 抗氧化; 抑菌杀菌
[中图分类号] Q946. 3; R284. 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3-01-0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资助项目(2010JS047) ;陕西省重点学科专项建设经费资助项目(2012)
作者简介:赵桦(1957—) ,男,陕西省汉中市人,陕西理工学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
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为百合科(Liliaceae)铃兰族开口箭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该属植物
主要分布于亚洲,约 20 种,我国种类约占全世界的 70%,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开口箭植物在陕西主
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各县,其根茎药用,药材名为竹根七。[1-3]
本属植物多为少数民族民间用药,《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药学文献中均有收载。中
医传统理论认为该属植物苦、辛,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等功效,主治白喉、咽
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狂犬咬伤等。[2-4]
近年来,由于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毒副作用小和不易
造成残留等优点,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5-7]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开口箭研究主要涉及到根茎和叶的组织学、植物染色体核型、花粉形态学、化学
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8-10],而开口箭多糖的研究报道则很少,解燕等曾报道过开口箭酸性多糖对小
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抗肿瘤作用[11],有关开口箭植物多糖的抗氧化性及体外抑菌杀菌能力研究尚
未见有报道。本实验用陕西产开口箭为原料,提取并测定其多糖含量,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杀
菌活性进行了研究,为开口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 料
实验材料:开口箭购自汉中药材市场,经汉中药检所彭强主任药师鉴定为百合科植物开口箭属开口
箭干燥的根茎。实验材料用清水洗净,于 50 ℃烘至恒重,粉碎过 40 目筛,密封保存,备用。
·26·
实验菌株: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592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CMCC63501,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MCC85021,
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中国医学细菌保藏中心。
1. 2 试 剂
葡萄糖、浓硫酸、蒽酮、三氯乙酸、抗坏血酸(VC)、无水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邻菲啰啉等试剂均
为国产分析纯;2,2-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 ,Sigma 公司,分析纯。米勒-海顿琼脂(Mueller-Hinton
Agar,MHA) ,上海中科昆虫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批号:100707。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 ) ,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批号 20080510。实验用水为纯净水。
1. 3 仪 器
UV-2550 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KQ-300DE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机(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
司) ;IKARV10D型旋转蒸发仪(德国 IKA公司) ;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
公司) ;AB204-S电子分析天平(瑞士 Mettler Toledo公司) ;UPH-Ⅱ-20T优普标准型超纯水机(成都超纯
科技有限公司) ,一次性 96 孔细胞培养板(美国 Costar公司。批号:11037001)。
2 实验方法
2. 1 开口箭多糖的提取
2. 1. 1 粗多糖的提取
称取开口箭药材粉末 50. 00 g,用滤纸包好后放置于索氏提取仪中以乙醚为溶剂,45 ℃回流 8 h 去
脂至乙醚为无色;药渣挥干乙醚,置于圆底烧瓶中,按料液比 1 ∶ 6 的比例加入体积分数 95%的乙醇
90 ℃回流 2 h,以去除单糖、低聚糖及其它醇溶性杂质,抽滤,将药渣再放入圆底烧瓶中重复上述操作一
次;将药渣在 55 ℃干燥箱中烘干后放置于 1 000 mL烧瓶中按料液比 1 ∶ 10 的比例加入纯水在 90 ℃水
浴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 1 h,趁热抽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适当体积;加无水乙醇使醇含量达 80%
以上,静置过夜,抽滤得多糖,分别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洗涤 3 次;50 ℃干燥,得开口箭粗多糖。
2. 1. 2 精 制
称取 2. 00 g粗多糖,用 100 mL纯水溶解,加入 1. 5 倍量体积分数 5%的三氯乙酸,充分振摇。抽
滤,弃去蛋白沉淀,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体积,加入无水乙醇使含醇量达 80%以上,静置过夜,抽滤,洗
涤,干燥,得去蛋白多糖。
2. 2 开口箭多糖含量测定
2. 2. 1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称取烘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 100. 00 mg,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用无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刻
度,即配成 1 mg /mL的标准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 0. 5,1. 0,1. 5,2. 0,2. 5 mL标准溶液置于 25 mL容量瓶,用无离子水定容至刻度,即
配制成 20,40,60,80,100 μg /mL 5 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各取 1 mL已配制的 5 个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 8 mL 体积分数
0. 33%的蒽酮-硫酸试剂(冰水浴中) ,摇匀,沸水浴 10 min,取出后于冰水浴中冷却至室温。在 620 nm
处测吸光度,以吸光度 A 为纵坐标,葡萄糖质量浓度 C (μg /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
程为:A = 0. 002 8C + 0. 001 7,(R2 = 0. 999 5)。结果表明葡萄糖对照品质量浓度在 20. 00 ~
100. 00 μg /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2. 2. 2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多糖粉末 10. 00 mg,于 100 mL 容量瓶中,用无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做为供试样
品。
2. 2. 3 稳定性试验
按照 2. 2. 1 方法操作处理,对同一样品分别在 0,15,30,60,75,90,120 min时测定吸光值,吸光值平
均值为 0. 153,RSD为 2. 053%,实验结果说明样品在 120 min内稳定性良好。
·36·
第 3 期 赵桦,王慧娜,徐皓 开口箭多糖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2. 2. 4 精密度试验
按照 2. 2. 1 方法操作,精密吸取同一样品供试液 1 mL于试管中,连续测定 5 次,考察实验验精密度
性。吸光值平均值为 0. 157,RSD为 0. 28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 2. 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开口箭药材样品 5 份,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开口箭多糖供试品溶液 5 份,按照
2. 2. 1方法操作处理,测定其吸光值,考察试验重复性。吸光值平均值为 0. 157,RSD为 0. 348%,重复性
良好。
2. 2. 6 加样回收率试验
表 1 回收率试验结果(n = 5)
供试品编号
供试品量
/μg
加入标品量
/μg
测得值
/μg
回收率
/%
1 30. 0 30. 0 59. 46 98. 2
2 30. 0 30. 0 60. 63 102. 1
3 30. 0 30. 0 59. 91 99. 7
4 30. 0 30. 0 59. 58 98. 6
5 30. 0 30. 0 60. 24 100. 8
精密吸取已知多糖含量的供试品 5 份,溶液
中加入一定量的对照品,按照样品含量测定法平
行测定 5 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平均回收率为
99. 88%,RSD为 1. 60%,表明本实验方法准确性
高。结果见表 1。
2. 2. 7 样品粗多糖含量测定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开口箭样品中多糖含
量[12]。
精密吸取供试液 1mL于试管中,参照 2. 2. 1 同样显色操作处理,测定吸光值 A。根据葡萄糖标准曲
线可计算开口箭多糖的浓度 C(开口箭多糖浓度以葡萄糖浓度计)和多糖含量。
2. 3 开口箭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2. 3. 1 开口箭粗多糖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
采用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H2O2 / Fe
2 +体系可以通过 Fenton 反应产生·OH,·OH 把邻二氮菲-
Fe2 +氧化为邻二氮菲-Fe3 +,使邻二氮菲-Fe2 +在 536 nm处的最大吸收峰消失[13]。
将粗多糖配制成浓度为 10. 00 mg /mL 的溶液。取 7 支试管,分别加入 0. 75 mmol /L 邻二氮菲
1. 0 mL,加入 150. 0 mmol /L磷酸缓冲液(pH 7. 4)1. 5 mL,充分混匀后加入 0. 75 mmol /L的 FeSO4 溶液
1. 0 mL,每加一管立即混匀。然后向其中 5 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粗多糖溶液,混匀,另两支试管分
别为损伤管和未损伤管,不加糖液。再分别加入 0. 01%的 H2O2 1. 0 mL,未损伤管不加 H2O2,以纯水补
充体积定容至 10 mL,37 ℃保温 1 h,测定其在 536 nm处吸光值 A,重复 5 次[14-19],按下式计算清除率:
·OH清除率(%)= [(A加样 - A损伤)/(A未损伤 - A损伤) ]× 100% 。
2. 3. 2 Vc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
配制 2. 00 mg /mL的 Vc溶液,取 7 支试管,用 2. 00 mg /mL的 Vc 溶液代替上述多糖液,其它加样、
测定、计算方法与上述多糖对·OH清除率的方法相同。
2. 3. 3 开口箭粗多糖对过氧化氢(H2O2)清除率的测定
H2O2 在 230 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加入抗氧化剂,H2O2 被还原,则在 230 nm处吸光值发生改变,
吸光值的改变与 H2O2 的含量呈量效关系。
将粗多糖样品配制成浓度为 2. 00 mg /mL的溶液。取 7 支试管,分别加入由 150. 0 mmol /L 磷酸缓
冲液(pH 7. 4)配制的 50 mmol /L的 H2O2 溶液 2. 8 mL,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粗多糖溶液,混匀,对照管
不加糖液,以纯水补充体积定容至 10 mL,室温放置 10 min,测定其在 230 nm处吸光值 A,重复 5 次,按
下式计算清除率:
H2O2 清除率(%)= [(A样品 - A对照)/A对照]× 100% 。
2. 3. 4 Vc对过氧化氢(H2O2)清除率的测定
配制 2. 00 mg /mL的 Vc溶液,取 7 支试管,用 2. 00 mg /mL的 Vc 溶液代替上述多糖液,其它加样、
测定、计算方法与上述多糖对 H2O2 清除率的方法相同。实验结果显示,Vc对 H2O2 的清除率达到 50%
时其浓度大约在 0. 008 mg /mL,清除率达到 100%时浓度为 0. 016 mg / mL。
·46·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9 卷
2. 3. 5 开口箭粗多糖对 2,2-二苯基-1-苦苯肼(DPPH·)清除率的测定
将粗多糖配制成浓度为 10. 00 mg /mL的溶液。取 11 支试管,准确移取一定量的粗多糖溶液于试
管中,再向其中加入 2. 0 mL的浓度为 2 × 10 -4 mol /L的 DPPH·溶液,以纯水补充体积定容至 4 mL,室
温放置 30 min 后测量其 517 nm 处吸光值 Ai;准确移取一定量的粗多糖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
2. 0 mL的无水乙醇,以纯水补充体积定容至 4 mL,室温放置 30 min后测量其 517 nm处吸光值 Aj;准确
移取 2. 0 mL的浓度为 2 × 10 -4 mol /L的 DPPH· 溶液后加入 2. 0 mL 无水乙醇,室温放置 30 min 后测
定其在 517 nm处吸光值 Ac,重复 5 次
[20-21],按下式计算清除率:
DPPH·清除率(%)= [1 - (Ai - Aj)/Ac] × 100%。
2. 3. 6 Vc对 2,2-二苯基-1-苦苯肼(DPPH·)清除率的测定
配制 2 mg /mL的 Vc溶液,取 7 支试管,用 2. 00 mg /mL的 Vc溶液代替上述多糖液其它加样、测定、
计算方法与上述多糖对 DPPH·清除率的方法相同。
2. 4 开口箭多糖抑菌活性的测定
2. 4. 1 菌种复苏
将实验菌种传代于肉汤培养基,37 ℃培养 18 ~ 24 h。与麦氏比浊管比浊法测定细菌数,用 10%二
甲基亚砜无菌去离子水配制成 106 CFU /mL菌液备用。
2. 4. 2 样本瓶精确称重
取 1. 0 mL 二甲基亚砜加入到样本瓶,用力振摇使样本溶解。将溶解的样本完全吸出至无菌试管。
再将样本瓶精确称重,减重法计算样本量和样本溶液浓度,用无菌 20%二甲基亚砜去离子水调配样本
浓度至 40 mg /mL。在 96 孔细胞培养板上用 20%二甲基亚砜去离子水将样本液做连续二倍梯度稀释 5
个梯度,每个梯度 0. 2 mL。
2. 4. 3 抗菌实验
(1)微孔扩散法
于培养皿中加实验菌液 0. 2 mL,倾注加热融化后冷却至 50 ℃的 10%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基
(MHA)20 mL,快速混合,室温静置待培养基冷凝。用打孔器在平板上打孔,孔径 3 mm。按标记加入
各梯度浓度样本液 20 μL /孔。溶剂对照孔加 DMSO 20 μL,阳性对照孔加 0. 5%碘伏溶液 20 μL。
(2)纸片法
制备 MHA平板,滴加实验菌液 50 μL至平板表面,用无菌 L形玻棒将菌液涂匀。用微量移液器吸
取 10 μL样本液滴加到直径 6 mm 无菌滤纸片上,将滤纸片贴于平板表面。溶剂对照纸片含 DMSO
10 μL,阳性对照纸片含质量分数 0. 5%碘伏溶液 10 μL。
2. 4. 4 培 养
将平板倒置,于 4 ℃冰箱静置 6 h,移入普通培养箱,37℃培养 24 h 后观察实验结果,测定样本孔
(纸片周围无细菌生长的抑菌环直径)。抑菌环直径微孔扩散法大于 5 mm、纸片法大于 8 mm判为抑菌
阳性。依据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 ,同时采用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
度(MBC)。所有实验重复两次进行验证。
在 4 株实验菌平板上,溶剂对照 DMSO纸片和微孔周围无抑菌环,表明二甲基亚砜对细菌生长无影
响。阳性对照质量分数 0. 5%碘伏溶液微孔和纸片周围均有大于 1. 5 cm 的抑菌环,表明实验方法无
误。
3 结果与分析
3. 1 开口箭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按照 2. 2. 7 方法测定,开口箭多糖含量为 3. 7%。
3. 2 开口箭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3. 2. 1 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
开口箭粗多糖和 Vc对·OH的清除率见图 1、图 2。由图可知,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对·OH
·56·
第 3 期 赵桦,王慧娜,徐皓 开口箭多糖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的作用显著增强,成明显的量效关系,当粗多糖溶液浓度达到 1. 8 mg /mL时清除率趋近于 100%。
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之下,Vc 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增加较快,当浓度达到 0. 06 mg /mL时,
清除率已趋近于 100%。粗多糖溶液的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平缓增长,浓度达到 1. 8 mg /mL 时趋近于
100%,说明开口箭粗多糖对·OH的清除能力弱于 Vc。
图 1 多糖对·OH的清除率测定 图 2 Vc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
3. 3. 2 对过氧化氢(H2O2)清除率的测定
开口箭粗多糖和 VC 对 H2O2 的清除效果如图 3、图 4 所示。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多糖
对 H2O2 的作用显著增强,成明显的量效关系。多糖对 H2O2 的清除率达到 50%时,多糖溶液浓度大约
在 0. 04 mg /mL,清除率达到 100%时浓度为 0. 07 mg /mL。
实验表明,开口箭粗多糖和 VC 均对 H2O2 有较高的清除能力,浓度较低时清除率都可达到 100%,
但开口箭粗多糖对 H2O2 的清除能力稍低于 VC。
图 3 多糖对 H2O2 的清除率测定 图 4 Vc过氧化氢的清除率测定
3. 3. 3 对 2,2-二苯基-1-苦苯肼(DPPH·)清除率的测定
开口箭粗多糖和 Vc对 DPPH·的清除率见图 5、图 6。由图可知,开口箭粗多糖对 DPPH·的清除
率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平缓增大,多糖的浓度在 2. 5 mg /mL 时,清除率达到 63. 9%,多糖的浓度在
3. 5 mg /mL时,清除率达到 74. 9%。但此后随多糖浓度继续增大,清除率一直在 75%左右,达不到
100%。Vc对 DPPH·的清除率基本在 95%处呈一条直线,清除率不随 Vc浓度变化而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开口箭粗多糖对 DPPH·有一定的的清除率,但其清除能力不及 Vc。
图 5 多糖对 DPPH·的清除率测定 图 6 Vc对 DPPH·的清除率测定
3. 4 开口箭多糖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开口箭粗多糖、去蛋白多糖在实验最大浓度 40 mg /mL及以下浓度对金黄色葡
·66·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9 卷
萄球菌 ATCC25925、大肠埃希氏菌 ATCC25922 株、枯草芽胞杆菌 CMCC63501株和白假丝酵母菌
CMCC850216株共 4 株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其测定结果如表 1。其中:
开口箭粗多糖对供试菌株的抑菌杀菌作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枯草芽孢杆菌 >
白假丝酵母菌;
开口箭去蛋白多糖对供试菌株的抑菌杀菌作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枯草芽孢杆
菌 >大肠埃希氏菌。
由抗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开口箭粗多糖和去蛋白多糖的抗菌抑菌能力有一定的差别,相比之下,
粗多糖的抗菌抑菌活性强于去蛋白多糖。实验结果见表 2。
表 2 开口箭多糖的抑菌杀菌实验结果
样品 菌株
最小抑菌浓度
MIC /mg·mL -1
最小杀菌浓度
MBC/mg·mL -1
开口箭
粗多糖
金黄色葡萄球菌 (Escherichia coli) 8. 36 10. 24
大肠埃希氏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12. 38 15. 62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lis) 14. 68 17. 54
白假丝酵母菌 (Candida albicans) 16. 70 19. 92
开口箭去
蛋白多糖
金黄色葡萄球菌 (Escherichia coli) 10. 32 13. 58
大肠埃希氏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16. 46 20. 74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lis) 15. 04 19. 28
白假丝酵母菌 (Candida albicans) 14. 52 18. 16
4 讨 论
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开口箭粗多糖对·OH、H2O2 和 DPPH·三种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清
除作用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相比之下,开口箭粗多糖对 H2O2 的清除活性最强,多糖溶液浓度为
0. 07 mg /mL时清除率即可达到 100%。对·OH的清除活性次之,清除率达到 100%时多糖溶液浓度为
1. 8 mg /mL。对 DPPH·的清除活性最低,多糖的浓度达到 3. 5 mg /mL 时,清除率仅为 74. 9%左右,并
且随着多糖液浓度增加,其清除率一直维持在 75%左右。
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开口箭粗多糖、去蛋白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
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
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开口箭粗多糖的抑菌作用强于去蛋白多糖,这种情况与中药材娑罗子多糖的抗菌抑
菌结果相同[17]。
开口箭多糖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抑菌、杀菌生物活性,在医疗保健以及食
品保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致谢: 本文抑菌实验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与病原生物学系完成,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
程学院生科 072 班李琳同学参与部分实验工作,谨此表示感谢!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第十五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6-16.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词典[M]. 2 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28-429.
[3] 谢万宗.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3.
[4] 陈勇,刘婧,谢臻.开口箭属植物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 :860-861.
[5] 申利红,王建森,李雅,等.植物多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 :349-352.
[6] 张丽娇,苏志刚,佟巨慧,等.植物多糖对多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17:117-120.
[7] 李晓东,李娟,杨丽霞.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11) :77-80.
[8] 陈江华,刘忠华,李凤兰,等.开口箭属植物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8,31(5) :791-793.
[9] 濮社班,钱士辉,袁昌齐,等.五种开口箭属植物根状茎中甾体皂甙及甾体皂甙元的初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
·76·
第 3 期 赵桦,王慧娜,徐皓 开口箭多糖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源,1999,19(5) :59-61.
[10] 蔡晶,朱正光,余传林,等.开口箭皂苷抑制小鼠 S-180 肉瘤细胞增殖及实体瘤生长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
学报,2007,27(2) :188-194.
[12] 解燕,朱正光,余传林,等.开口箭酸性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药材,
2010,33(4) :596-599.
[13] 周斌,陈菊移,忻旸,等.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九华山地区黄精中多糖含量[J].中国药业,2009,18(16) :24-25.
[14] 张昊,任政发.羟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检测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4) :1093-1099.
[15] 李志洲.淡竹叶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中成药,2008,30(3) :434-437.
[16] 茹巧美,裴真明,郑海雷.忽地笑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8,31(10) :1536-1540.
[17] 付娟,边静静,赵桦.密楝和吴茱萸果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0,30(11) :69-72.
[18] 边静静,付娟,赵桦.婆罗子多糖的提取、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 :72-74.
[19] Chen B L,You W L,Huang J. Isolation and antioxidant property of the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rom Rhodella retic-
ulate[J].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26:833-840.
[20] Jiang B,Zhang H Y,Liu C J,et al. Extraction of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J]. Med Chem Res,2010,19:262-270.
[21] 孙丽萍,王大仟,张智武. 11 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食品科学,2009,30(1) :45-47.
[22] Li X L,Zhou A G. 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Lycium barbarum[J]. Med.
Chem. Res,2007(15) :471-482.
[责任编辑:张存凤]
Study on the determin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extracted from Tupistra chinensis Baker
ZHAO Hua, WANG Hui-na, XU Hao
(Bio-Resources Key Laboratory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China)
Abstract: The polysaccharide was isolated from Tupistra chinensis Baker with the method of water-dis-
solving and ethanol-precipitating. The content of the 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by Anthranone-sulphuric
acid method. The scavenging activities to hydroxyl radical (·OH) ,hydrogen peroxide (H2O2)and 2,2-Di-
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of the polysaccharide were investigated in vitro chemical simulated systems
for evaluating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with Vc as control.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esting used the method of
trace liquid dilution. The main results as follows:the averag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 from T. chinensis is
3. 7% . The polysaccharide had some functions of scavenging hydroxyl radical (·OH) ,hydrogen peroxide
(H2O2)and 2,2-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and the scavenging effects on H2O2 is strong more
than ·OH and DPPH. The scavenging effects of the polysaccharide on the three free radicals is lower com-
pared with Vc. The polysaccharides had definite antimicrobial effects to the 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lis and Candida albicans,and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 is
stronger than the pure polysaccharide.
Key words: Tupistra chinensis Baker; polysaccharides; determina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
timicrobial activity
·86·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