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水产养殖》2015年第 5期
浅水草型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技术研究
奚业文 1,曹 海 2
(1.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 合肥 230601;2.庐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安徽 庐江 231500)
长江中下游湖泊是我国河蟹产业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众多科研单位和养殖企业在水位相对稳定
的湖泊开展河蟹投饵精养技术研究和生产方面取
得了卓绝成果和显著经济效益,但对于浅水草型湖
泊利用天然饵料资源进行河蟹生态规模化养殖,同
时以蟹养水营造维持良好的湖泊生态环境方面研
究很少。因此,在渔业生产实践中,浅水草型湖泊的
养殖者在确定最佳河蟹规模和渔业利用方式上,没
有可靠的理论指导,又没有成功的生产实践案例,
导致浅水草型湖泊的过度无序开发,个别年份河蟹
产量取得大丰收,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而随后的年
份弊病不断暴露:河蟹病害频发,产量下降,规格变
小,由赚钱变成亏损,草型湖泊水草所剩无几,变成
藻型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功能遭到巨
大破坏。因此,开展浅水草型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
水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在系统分析确定湖泊底
质、水草品种、水草生物量、底栖动物等与河蟹产量
关系,多品种水草的种植与维护,底栖动物的增殖,
河蟹对湖泊水草破坏的关键因素基础上,2010—
2012年开展浅水草型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技术
重复试验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湖区的条件
黄陂湖位于合肥市庐江县境内,是庐江县西河
上游重要调蓄洪水湖泊,流域总面积 598 km2,是合
肥市第二大淡水湖泊,流域上游为山丘区,下游沿
湖、沿河两岸为圩区。黄陂湖为浅水草型湖泊,纵径
10 km,横径 3.5 km,正常水位面积约 50 000×667
m2,常年平均水深 1.5 m,深处 2~3 m,湖底为多年的
泥砂淤积。黄陂湖周围有部分低山丘陵,其余是土
地肥沃的农田耕作区,独特的湖貌特征和环境为湖
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1998—2004年由于河蟹养殖经济效益的驱动,
盲目的加大开发力度,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没有
人去保护水草等生物资源,过度养蟹使黄陂湖天然
生物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黄陂湖河蟹产量、规格、
效益不断下滑,很多养殖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原来
的浅水草型湖泊,水草所剩无几,水体富营养化严
重。2010—2012年,在黄陂湖相对独立的四大区域
进行浅水草型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技术试验,1#
试验区面积 5 000×667 m2,2# 试验区 23 000×667
m2,3#试验区 12 000×667 m2,4#试验区面积 5 000×
667 m2。
1.2 湖泊清理
试验区每年秋冬季河蟹捕捞结束后,降低湖水
或放干湖水,露出湖底或滩面进行冰冻、曝晒,彻底
杀灭病原菌。
1.3 水草种植
试验区采取多品种水草组合种植,以苦草和轮
叶黑藻为主。每年 2—3月栽种伊乐藻,3—5月分期
分区播种苦草,5—6月移植轮叶黑藻和金鱼藻,深
水区以金鱼藻为主,保证湖泊水体形成多品种水草
种群,中后期水草覆盖率达到 70%以上。水草移种
植初期,投放的幼蟹一般采用小围网暂养,以保护
水草的嫩芽。幼蟹围网暂养区 5—6月补充移植轮
技术与经验
19
《水产养殖》2015年第 5期
叶黑藻和金鱼藻。
1.4 底栖动物增殖
试验区每年清明前后,每 667 m2水面投放螺蛳
50 kg左右,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水体中螺蛳的生物
量,适当补放螺蛳。
1.5 幼蟹放养
1.5.1 幼蟹质量 幼蟹应按照无公害标准培育,无
病无伤,体表干净,附肢完整,体质健壮,活动敏捷,
规格整齐的长江水系 1龄幼蟹,规格为 120~200只/
kg。
1.5.2 幼蟹放养 每年 2—3月份放养,投放量为
每 667 m2幼蟹 200只左右。将幼蟹连同运输袋放入
湖水中浸 2~3 min,提出放置 1~2 min,重复 3次。然
后用高锰酸钾 10 mg/L浓度消毒 5~10 min。放养时
要求多点投放,将幼蟹摊开投放在湖边的伊乐藻
上,让其自行爬入湖区。
1.5.3 幼蟹分隔围养 在湖区围栏湖区面积 1/5的
围网区内养殖幼蟹,到 5月中旬湖区水草茎叶较老
时,撤除围栏设施,让河蟹进入大湖进行养殖。幼蟹
分隔围养便于前期集中精养,避免过早进入水草
区,啃食水草嫩芽,影响水草生长。
1.6 配养品种放养
配养品种投放原则是以不影响河蟹的正常生
长为原则。利用水体饵料生物和有机质,充分发挥
水体的功效,主要品种为鲢、鳙、鳜鱼等,均来自省
级水产良种场,为无公害苗种。鲢鳙放养规格为 0.5
kg/尾,鳜鱼放养规格为 0.05 kg/尾,投放量为鲢鱼 2
尾/667 m2,鳙鱼 10 尾/667 m2,规格为 7 cm 以上鳜
鱼 10尾/667 m2。
1.7 饲料投喂
1.7.1 饲料种类 动物性饲料为无公害小杂鱼和
螺蛳;植物性饲料为无公害玉米、小麦、蕃薯、南瓜、
水草等;配合饲料卫生标准符合 GB13078,安全限
量符合 NY5072的规定。
1.7.2 饲料投喂 采用第一次蜕壳前后和最后一
次蜕壳以精饲料为主,两者之间动物性饲料和植物
性饲料各占 50%。坚持定质、定点、定时投喂,根据
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每日 17:00以后投喂一
次,每 667 m2投喂饲料总量不超过 8 kg,让河蟹以
利用湖泊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资源为主。
1.8 饲养管理
1.8.1 日程管理 每日巡湖一次,检查河蟹的摄食、
生长情况,每隔 15 d抽查河蟹规格,根据抽查结果
及时调整投喂饲料的数量和种类。
1.8.2 清洁 及时清除被河蟹夹断漂浮水面的水
草和其他漂浮物,防止其腐败变质,保持湖面和水
体的清洁。苦草等捞取可用于投喂草鱼。
1.8.3 水位控制 河蟹生长前期控制水位在 1 m
左右,高温期间调高到 1.5 m,后期保持水位稳定,
捕捞开始时,逐步降低水位。
1.8.4 病害防治 整个养殖过程中保证投喂饲料
的新鲜与适量,注重养护好生态环境,调节水质,通
过建立合适的生态系统,预防病害的发生。在整个
养殖规程中没有使用渔药。
1.9 捕捞
浅水湖泊河蟹捕捞一般在 10月上旬开始,根
据气温和水温可适当提前或推后,逐步降低水位,
使用地笼捕捞。
2 结果
2.1 河蟹收获情况
2010—2012年,在黄陂湖相对独立的四大区域
进行浅水草型湖泊河蟹健康养殖与净水技术试验,
河蟹收获情况如下(详见表 1):3年累计实施面积
135 000×667 m2,收获河蟹 129.63 万 kg,河蟹单产
9.67 kg/667 m2,雌蟹平均规格 136.02 g,雄蟹平均规
格 194.06 g,河蟹平均回捕率 31.20%,实现总产值
25 247.77万元,总利润 8 769.11万元,单位产值
1 883.84元/667 m2,单位利润 659.43元/667 m2。
2.2 水生植物资源恢复良好
种植的水生植物为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金
鱼藻等多品种水草组合,形成合适的水生植物群
落,每年 6—7月水草平均覆盖率为 48.83%,8—9
月水草平均覆盖率为 74.00%。三年的重复试验与研
究表明,在加大生物修复力度的基础上,控制河蟹
合适的放养密度,即可获得河蟹的丰收,又可使水
生植物资源和底栖动物资源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使
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河蟹等之间形成良性动态平
衡。
2.3 配养鱼类产量稳定
3年累计实施面积 135 000×667 m2,收获鳜鱼
63.52万 kg,鲢鱼 32.93万 kg,280.12万 kg。
2.4 净水渔业效果明显
2010—2012黄陂湖理化指标总体上符合国家
地表Ⅱ类水(详见表 2):随着净水渔业和水质调控
技术与经验
20
《水产养殖》2015年第 5期
技术研究的开展,氮、磷和碳被大量吸收,水质达到
国家地表Ⅱ类水。2010年至 2012年连续试验表明
“以蟹养水”是可行的。
3 分析与讨论
3.1 浅水草型湖泊养蟹净水模式
该模式利用庐江天然湖泊,通过连续数年水生
植物资源和底栖动物资源的恢复与养护,构建良好
的生态系统,水体的溶解氧丰富,养殖河蟹不用药
物,适当投喂人工饲料,形成“草型湖、生态好、分段
养、蟹膏香、配养鱼、勤食藻、巧搭配、水质优”独有
的“浅水草型湖泊养蟹净水模式”,水质达到国家Ⅱ
类水标准。
从技术操作上看,通过人工连续种植水生植
物,移增殖螺蛳等底栖动物,为河蟹构建适合的生
年份
组
别
面积
/(667m2)
总产量
/kg
单产/
(kg/
667m2)
雄蟹平
均规格
/g
雌蟹平
均规格
/g
企业回
捕率
/%
社会回
捕率
/%
总回捕
率
/%
总成本
/万元
总产值
/万元
单位产值/
(元/
667m2)
利润
/万元
单位利
润/(元/
667m2)
2010
1# 5 000 46 250 9.25 132.20 190.70 31.60 12.30 43.90 555.55 841.75 1 683.50 286.20 572.39
2# 23 000 199 410 8.67 136.20 193.40 30.50 12.60 43.10 2395.31 3629.26 1 577.94 1 233.95 536.50
3# 12 000 104 640 8.72 133.20 191.30 31.50 11.20 43.70 1256.94 1904.45 1 587.04 647.51 539.59
4# 5 000 44 250 8.85 131.60 189.70 31.70 12.50 44.20 531.53 805.35 1 610.70 237.82 547.64
2011
1# 5 000 49 250 9.85 134.20 192.70 31.20 14.10 45.30 617.84 950.53 1 901.05 332.69 665.37
2# 23 000 216 660 9.42 138.20 195.20 30.30 13.60 43.90 2738.91 4181.54 1 818.06 1 442.6 627.23
3# 12 000 113 400 9.45 135.60 193.50 31.10 13.80 44.90 1408.34 2188.62 1 823.85 780.28 650.23
4# 5 000 48 300 9.66 133.50 191.40 31.20 13.20 44.40 596.60 932.19 1 864.38 335.59 671.18
2012
1# 5 000 53 400 10.68 138.20 195.70 32.20 14.60 46.80 707.44 1105.38 2 210.76 397.94 795.87
2# 23 000 240 810 10.47 141.20 200.20 30.50 15.20 45.70 3240.10 4984.77 2 167.29 1 744.6 758.55
3# 12 000 127 800 10.65 140.60 198.50 31.40 14.80 46.20 1693.10 2645.46 2 204.55 952.36 793.63
4# 5 000 52 100 10.42 137.50 196.40 31.20 14.20 45.40 701.00 1078.47 2 156.94 377.47 754.93
合计 135 000 1 296 270 9.67 136.02 194.06 31.20 13.51 44.79 16 442.66 25 247.77 1 883.84 8 769.11 659.43
表 1 黄陂湖 2010—2012年河蟹收获情况
表 2 黄陂湖水体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平均值
年份 透明度/cm pH值 DO/(mg/L) COD/(mg/L) 总氮/(mg/L) 总磷/(mg/L)
2010 132 7.5 7.9 4.7 0.35 0.053
2011 135 8.2 8.1 4.8 0.33 0.042
2012 142 8.3 8.6 3.7 0.24 0.033
技术与经验
21
《水产养殖》2015年第 5期
物链,营造良性生态平衡的水体环境,形成水域生
态系统平衡和河蟹生态养殖的良性互动关系。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水产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破
坏,防止内源性污染的产生,同时化解外源性污染
的入侵,达到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达到人
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2 以蟹养水生态系统的构建
通过重新构建湖泊生态系统,做到“以蟹保水,
以鱼净水”。将河蟹和鱼类作为水生动物修复和改
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禁养草食性鱼类,改
养鲢、鳙滤食性鱼类和河蚌、螺蛳其他水生动物,鲫
鱼为杂食性鱼类,细鳞斜颌鲴为腐屑食物鱼类,鳜
鱼、沙塘鳢为肉食性鱼类,代替草食性鱼类,通过各
种途径利用湖泊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元素,保
持湖泊水域的生态平衡。
3.2.1 大规模种植和养护水生植物 通过禁养草
食性鱼类,大规模种植和养护水生植物是湖泊河蟹
养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使水草在湖泊的覆盖率达
到 70%以上,规模化种植和养护水草,可以大量利
用水体和底泥中的氮和磷,同时水草的生长可有效
抑制蓝藻的暴发。利用水草为河蟹、鱼类、青虾、螺
蛳、蚌类提供栖息环境和天然饵料,可保持养殖水
域的生态平衡。
3.2.2 合理配养鲢、鳙滤食性鱼类和河蚌、螺蛳底
栖动物 利用滤食性鱼类和河蚌、螺蛳等底栖动物
控制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使其转化为优质蛋白质。
每生产 1 kg鲢鳙鱼类,可从湖泊水体中转移氮 25
g、磷 2 g,3年累计生产鲢鳙鱼约 313.05万 kg,粗略
计算从湖泊中转移氮 78 262.5 kg,转移磷 6 261
kg。放养增殖河蚌和螺蛳,滤食蓝绿藻的效果非常
好。据试验,在单位水体内,河蚌 24 h对水体藻类的
去除率为 67%以上。河蚌和螺蛳投放湖泊后,构建
良好的生态系统后,它们会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
持续实现对蓝绿藻的有效控制。
3.2.3 增放细鳞斜颌鲴等腐屑食物鱼类 细鳞斜
颌鲴主要以有机碎屑、腐泥和丝状藻类为食,草型
湖泊腐烂的草屑多,放养适量的该类环保鱼,对湖
泊水体水质改良有积极作用,在河蟹养殖早期,可
部分清除丝状藻类对河蟹的危害。
3.2.4 适当放养肉食性鱼类,间接控制水体藻类生
物量 在草型湖泊中利用“下行效应”的原理,通过
改变食物链上层生物的结构,来改变下层生物、初
级生产力和水质。在草型湖泊中适当放养鳜鱼、沙
塘鳢等肉食性鱼类,来摄食控制野杂鱼,从而增加
浮游动物的数量,以降低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3 浅水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技术原理
浅水湖泊生物修复养蟹净水技术的原理:生物
修复,实际就是“生态系统”的修复。浅水湖泊水体
生态系统,即河蟹等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
用的自然系统。浅水湖泊水体生态系统包含四个基
本组成成分:①养殖水体无机环境;②生物的生产
者——浮游植物、伊乐藻、金鱼藻、苦草、轮叶黑藻
等水生植物;③生物的消费者——河蟹、鳜鱼、鲢、
鳙鱼等水生动物;④生物的分解者——腐生微生
物。生物之间存在食物链的相互联系。太阳能由绿
色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生物能,并借食物链流向动
物和微生物;水和营养物质(碳、氧、氢、磷等)也通
过食物链不断合成和分解,在环境与生物之间反复
进行着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作用。以生物为核
心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和特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种
群分布与具体的地理环境的联系,构成各自的结构
特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制约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生物产量,以及对环境的冲击的自我调节控
制。当这种自然系统链条的某些环节,由于人或自
然的因素,遭到破坏而被切断,使能量流受阻,物质
循环陷于停顿,则生态系统即遭到破坏。而该试验
浅水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养蟹净水技术就是通过人
为的调节和控制,将被切断的链条(包括生物的生
产者——浮游植物、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水生植
物与生物的分解者——腐生微生物)接好,以使能
量流畅通,保证物质循环正常进行,从而恢复生物
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如浅水湖
泊水体的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
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的生产者——浮游植物、
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水生植物贮存起来,然后被
生物的消费者——河蟹、鳜鱼、鲢、鳙等水生动物所
利用,接着养殖户通过生物的转移(将河蟹、鳜鱼、
鲢、鳙等水生动物捕捞、销售)途径,永久的脱离浅
水湖泊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湖泊中的氮、磷
等富营养化因子伴随河蟹养殖等生态渔业从湖泊
中转移出去,从而使湖泊水质得到净化。
技术与经验
22
《水产养殖》2015年第 5期
参考文献:
[1] 杨 峰. 修复河蟹生态养殖环境的“三十二字经”[J].中国
水产,2008(9):36-39.
[2] 祖国掌,程必胜,刘全美.宿松县泊湖生物资源与渔业利用
协调发展效果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2):22-24.
[3] 刘全美,程必胜,祖国掌.泊湖优质沉水植物的移植扩繁效
果研究析 [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6):22353 -
22355,22386.
[4] 管卫兵,蔡天成,杨牧川,等.河蟹的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
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2(3):116-119.
(收稿日期:2014-11-28)
池塘养殖花斑裸鲤
早期阶段死亡原因的探讨
陈修松 1,邓思红 2,李雪梅 3,苏 华 1
(1.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西昌 615013;2.喜德正源水产有限公司,四川 西昌 615013;
3.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通常的鱼类早期阶段指:胚胎-仔鱼-稚鱼阶
段:以受精始,鳞片形成结束(花斑裸鲤为无鳞鱼,
以侧线形成为准),这被认为是鱼类生活史中成活
率最低的三个阶段[1],这时期的研究现已引起高度
重视。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肉质鲜美,
营养价值高[2],是我国特有物种,被列为中国优先保
护物种名录[3],现资源急剧减少[4]。笔者开展花斑裸
鲤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多年,发现花斑裸鲤的
胚胎-仔稚鱼阶段死亡率非常高,现将其该阶段的
死亡原因报告如下,以供花斑裸鲤养殖户和研究人
员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喜德正源水产有限公司进行,流水孵
育,水温 13~15 ℃;外塘培育鱼苗,水温 15~25 ℃。
1.2 试验对象
野外采集的花斑裸鲤亲鱼,通过人工繁殖获得
的胚胎和仔稚鱼作为研究对象。胚胎在流水条件下
孵育,前期仔鱼在流水盆中培育,后期仔稚鱼在池
塘条件下培育。
2 结果
2.1 胚胎阶段
花斑裸鲤胚胎阶段指:精卵结合后,在卵膜内
完成发育的过程。花斑裸鲤精子质量经检测,活力
较好。影响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卵质和孵育水质。
2.1.1 卵质 卵质是早期发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1],
影响受精率和胚胎发育进程。花斑裸鲤卵质好的表
现为:卵淡黄色,色泽光亮,圆润,卵粒大小一致,具
有弹性。质量太差的卵或扁踏或颜色暗淡,失去活
力,受精率低下,生产中不能使用。
2.1.2 孵育水质 卵的发育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环
境。多数研究表明,水温对胚胎发育影响甚大[5-7],而
笔者发现水温不是导致花斑裸鲤胚胎死亡的主要
原因。而 pH值过低会导致卵膜软化,胚胎发育紊
乱,致使孵化率较低。试验中检测孵育水 pH值低至
5.5。
2.2 仔鱼阶段
花斑裸鲤仔鱼阶段指:仔胚从卵膜中孵出,到
!!!!!!!!!!!!!!!!!!!!!!!!!!!!!!!!!!!!!!!!!!!!!
技术与经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