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柘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全 文 :柘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石 磊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73165,山东省曲阜市)
  摘要:柘树在我国分布广泛 , 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国内外对柘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不少
研究.本文对近二十多年来关于柘树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柘树;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9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37(2010)03-0088-07
  柘树(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为桑科
柘属植物 ,又名柘木 、刺桑 、柘桑 、黄桑 、奴柘 、柞树
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可达 8米以上 ,喜生在阳
光充足的荒山 、坡地 、丘陵及水溪旁 ,广泛分布于我
国华东 、中南 、西南至河北南部 [ 1] .《中药大辞典 》
载 ,柘树的根 、树皮或根皮(柘木白皮)、茎叶(柘树
茎叶)、果实(柘树果实)等均可入药[ 2] .柘耳为寄生
于柘树上的木耳 ,可治疗肺痈咳嗽 、脓血腥臭.其中 ,
柘树根性味淡凉微苦 ,具祛风利湿 、活血通经 、止咳
化痰之功效 ,主风虚 ,补劳损 ,通肾气.它可治疗风湿
关节疼痛 、黄疸 、淋浊 、闭经 、跌打损伤以及疔疮痈肿
等症 , 《本草纲目 》、《本草拾遗 》、《岭南采药录 》等
均有记载.近些年来又用于食管癌 、胃癌 、肠癌等消
化道癌症的治疗并证明其疗效显著[ 3] .国内一些制
药公司将柘树根及茎枝制成柘木糖浆和柘木注射
液 ,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 [ 4] ,这 2种药物均已
收入《中国药物大辞典 》(1991年版).因此 ,从柘树
根中开发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和较好前景.
桑科柘属植物全世界约有 6种 ,分布于大洋洲
至亚洲.《中国植物志 》载桑科 (Moraceae)柘属
(Cudrania)植物我国有 5种 1变种 ,主要分布于西
南部至东南与海南岛 ,一种北达华北 ,分别为构棘
(Cudraniacochinchinensis)、柘藤(C.fruticosa)、景东
柘(C.amboinensis)、毛柘藤(C.pubcscensTrec.)、柘
(C.tricuspidata)以 及变种凹 头葨芝 (C.co-
chinchinensis).模式种为 C.cochinchinensis(Lour.)
KudoetMasamune.柘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 ,用途
很广:其茎皮纤维可以造纸 ,木材用作黄色染料 ,叶
可以饲蚕 ,有些种类的聚合果 ,成熟后供食用或酿
酒.该属植物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 、湿热黄
疸 、疝气 、崩中血结 、疟疾 、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关节
扭伤 、疔疮痈肿 、急 、慢性肝炎等症 ,并积累了不少验
方.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药材是柘树和构棘的干燥
的根 ,其中构棘的干燥根通常称作穿破石.
鉴于柘树分布广泛 ,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国
内外对柘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不少研
究 ,现综述如下.
1 柘树化学成分概况
FujimotoT和 HanoY等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
系统研究柘树的化学成分 ,先后从柘树根皮的正己
烷和苯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 16种氧杂蒽酮类化
合物 ,分别是 CudraxanthoneA、B、C、D[ 5] 、E、F、G[ 6] 、
H、I、J、K[ 7] 、L、M、N、O[ 8] 和 6-去氧捷卡尔宾(6-de-
oxyisoacaroubin)[ 6] .
FujimotoT和 HanoY等从柘树根皮中分离出
了 4种黄酮类成分 ,分别为 CudraflavoneA、B[ 9] 、C、
D[ 10] .后又得到了黄烷酮 CudraflavanoneA[ 10] 、槲皮
黄苷 [ 11]等.
 
第 36卷 第 3期
2010年 7月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       
Vol.36 No.3
July2010  
* 收稿日期:2010-04-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640),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曲阜师范大学科研基金(XJ200822).
 作者简介:石磊 ,男 , 1973-,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糖化学与糖生物学 ,天然产物化学;E-mail:slsql@163.com.
Lee等从柘树根中分离到 2种苄基取代的二氢
黄酮醇 [ 12] ,后来又从柘树茎皮的 80 %水 -甲醇提取
物中得到了 3个二氢黄酮醇 [ 13] :gericudraninA、geri-
cudraninB、gericudraninC.
Chang等用丙酮回流提取柘树根茎皮 ,再经石
油醚 、乙醚提取 、乙醇溶解 、无水丙酮重结晶等过程 ,
分离鉴定出山柰酚-7-葡萄糖苷[ 14] .戴明从柘树根中
分离到二氢桑色素[ 15] .
张月华等[ 16]从上海奉贤县及江苏丹徒县采集
的柘树根茎中分离到 2个黄酮单体及 1个生物碱单
体 ,经化学及光谱分析鉴定为山柰酚 -7-葡萄糖苷 、
桑色素及水苏碱.另外柘树中的氨基酸经测定为脯
氨酸 、谷氨酸 、精氨酸 、丙氨酸及天冬氨酸.
缪春辉对产自浙江的柘木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
究 [ 17] .从柘木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
合物 ,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 ,五味子素 ,联苯二辛烯
类木脂素 gominsinA, gominsinH, β -谷甾醇和 β -胡
萝卜苷.
史琪荣等从柘木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
中分离得到了 5个黄酮类化合物 [ 18] ,分别鉴定为染
料木素(genistein)、山柰酚(kaempferol)、二氢山柰
酚(dihydro-kaempferol)、香豌豆酚(orobol)和槲皮素
(quercetin).
郑宗平等从柘木(Cudraniatricuspidata(Carr.)
Bur.)树皮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 17个化合物 [ 19] ,
主要应用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 ,其分别是:6-
(4-hydroxybenzyl)-7-O-β-D-glucopyranoside、 3 ,
4 , 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7-O-β-D-葡萄糖苷 、4 ,
5, 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 -3-O-β -D-葡萄糖苷 、二氢槲
皮素 、4 , 5-二羟基黄酮醇-3, 7-二 -O-β-D-葡萄糖
苷 、4 , 5-二羟基异黄酮 -7-O-[ α-L-鼠李糖苷基(1, 6)] -β -D-
葡萄糖苷 、3 , 4 , 5-三羟基黄酮醇-7-O-β -D-葡萄
糖苷 、 4 , 5, 7-三羟基异黄酮 、香橙素 、山柰酚 、
genistin、3, 4-dihydroxystyrylalcohol、蔗糖 、1, 3, 5, 6-
tetrahydroxy-xanthone、gericudraninE、gericudraninC
和 orobol.
宫丽华等将通过 D352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柘
木根水煎液 ,经乙醇沉淀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沉
淀等方法分离提取出一种杂多糖[ 20] .
文献报道[ 21] ,构棘的干燥根(通常称为穿破石)
含有黄酮苷 、酚类 、氨基酸 、有机酸 、糖类等非挥发性
成分 ,刘建华等研究了其挥发性成分[ 22] .采用水蒸
气蒸馏法 ,从穿破石根茎中提取了挥发油 ,并用气相
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系统对挥发油化学组成进行
了定性定量研究 ,分析鉴定了 64个成分.其中含量
较高的是 L-芳樟醇(linalool),其次是石竹烯氧化
物.
由于柘树的产地 、分离纯化方法不同 ,因此上述
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 ,目前从柘树中分离得到的化
学成分主要有氧杂蒽酮 、黄酮 、异黄酮 、二苯酮 ,此外
还有生物碱 、木脂素 、糖类等化合物[ 23, 24] .
1.1 氧杂蒽酮类[ 25-31]
分离出 30余种氧杂蒽酮类化合物 ,其结构主要
包括 6种类型:2, 3-或 6, 7-并四氢呋喃环;2, 3-或 6,
7-并吡喃环;3, 4-并呋喃环且 6, 7-并吡喃环;3 , 4-和
7, 8-并吡喃环;3, 4-并吡喃环;含氧取代.
1.2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均来自柘树和凹头葨芝.这些化
合物依次为 6-异戊烯基-芹菜素 (6-C-prenylapige-
nin)[ 14] 、 8-异 戊 烯 基-芹 菜 素 (8-C-prenylapige-
nin)[ 14] 、柚皮苷元(Naringenin)[ 14] 、5, 7, 2 , 4 -tet-
rahydroxy-flavanone[ 14] 、 Artocarpesin[ 14] 、 山 柰 酚
(Kaempferol)[ 14] 、 CudraflavoneC[ 10] 、 Cudraflavone
D[ 10] 、2, 3-二氢山柰酚(2, 3-dihydrokaempferol)[ 10] 、
GericudraninA[ 13] 、 GericudraninB[ 13] 、 Gericudranin
C[ 13] 、槲皮素 (Quercetin)[ 25] 、香橙素 (Aromaden-
drin)[ 14] 、山柰酚 -7-葡萄糖苷 (Kaempferol-7-gluco-
side)[ 14] 、山柰酚-3, 7-二葡萄糖苷(Kaempferol-3, 7-
diglucoside)[ 14] 、CudraflavoneB[ 9, 10] 、Cycloartocarpe-
sin[ 10] 、Populnin[ 11, 25] 、槲皮黄苷(Quercimeritrin)[ 11] 、
CudraflavanoneA[ 10, 11] 、ErythrininC[ 10] 、Udraflavone
A[ 9] 、花旗松素(Taxifolin)[ 25] .
1.3 异黄酮类
CudraisoflavoneA[ 32] 、Weighteone[ 14] 、染料木素
(Genistein)[ 14] 、染料木素-5-甲醚(Genistein-5-methyl
ether)[ 14] 、香 豌 豆 酚 (Orobol)[ 14] 、 6-C-prenylo-
robol[ 14] 、 Gerontoisoflavone A[ 14] 、 3 -O-methylo-
robol[ 14] 、Gerontoisoflavone[ 14] .
1.4 木脂素类
丁香脂素 、五味子素 、联苯二辛烯类木脂素
gominsinA、gominsinH.
1.5 甾醇及其苷类
89第 3期              石 磊:柘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β -谷甾醇 、β -胡萝卜苷.
1.6 氨基酸类
脯氨酸 、谷氨酸 、精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1.7 糖类
蔗糖 、一种杂多糖.
1.8 其它
水苏碱 、伞形花内酯 、白藜芦醇 、L-芳樟醇 、石竹
烯氧化物.
上述研究从柘树中分离鉴定了众多的化学成
分 ,但对柘树药理作用的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主要
还是局限在黄酮类和氧杂蒽酮类上.药理活性的研
究表明 ,它们具有抗炎 、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 、保护肝
脏等多方面的作用.不过柘树多糖近年来也受到关
注 ,如柘树根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及其抑瘤作用研究.
2 柘树的药理作用概况
2.1 抗肿瘤作用
柘树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 ,现代药理研究也主
要集中在它的抗肿瘤作用上.20世纪 70-80年代 ,上
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理室和河南医科所都进行了柘
木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 ,柘
木总黄酮和醇浸膏对小鼠 S180及 U27等瘤株的抑
制率稳定在 30%-40%[ 16] .
20世纪 70年代柘树就已应用于临床.上海中
药二厂和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柘木糖浆和柘木注
射液 ,作为抗肿瘤辅助用药 ,用于治疗晚期消化道肿
瘤 ,发现其能抵抗化疗对血细胞的抑制作用 ,减轻化
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和损害 ,从而降低化疗的
毒副作用 , 改善病人症状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 33-38] .已申请专利的抗癌中成药 ———生命之星 ,
其原料药材中含有柘木.此中成药对胃癌的有效率
为 89.7 %[ 39] .
文献报道黄酮类物质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具有
杀伤作用[ 40] ,黄酮类成分可能是柘树抗肿瘤活性的
有效部位.徐誉泰等 [ 41] 将柘树根经蒸馏水多次抽
提 ,水提液通过 D3520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 ,分部
洗脱 ,将柘树黄酮分成 2个组分 ,减压浓缩后冷冻干
燥.组分 1和组分 2的黄酮含量分别为 38%-40 %
和 40%.把两组分分别加入人胃癌细胞 NKM进行
体外培养同位素标记实验 ,结果表明柘树黄酮对
NKM的大分子合成有显著的影响.张英慧等[ 42]将
柘树根水提液全组分 F1 (黄酮含量为 21 %)经
D3520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处理和乙醇分部洗脱 ,
得 F2(黄酮含量为 0)、F3(黄酮含量为 75 %)和 F4
(黄酮含量为 0)3个组分.腹腔注射 F1和 F3 ,结果
显示 F1和 F3都能抑制 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
F3的抑瘤效果比 F1有所提高.
宫丽华等 [ 20]从柘树根水煎液中提取了一种杂
多糖(cudrapolysaccharide, CPS),并对 CPS激活小鼠
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macrophage, PMΥ)进行了
初步研究.采用小鼠腹腔整体给药 ,发现 CPS能够
提高小鼠 PMΥ过氧化酶活性(peroxidaseactivity)、
细胞毒活性 (cytotoxicityassay)及吞噬功能 ,提示
CPS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小鼠腹腔连续给 CPS10-11天 ,每只每天的剂量为
40、80、400 mg/kg,体内抑瘤实验发现 CPS能明显抑
制小鼠 S180肿瘤的生长 ,抑制率分别为 55.2 %、
57.2 %、44.7 %.缪春辉等从柘树中首次发现了具
有降低转氨酶 、抗氧化 、抗过敏和治疗肾病作用的联
苯二辛烯类木脂素 ,并且推测木脂素类成分可能是
柘树抗肿瘤 、治疗急 、慢性肝炎以及补肾固精等作用
的化学物质基础[ 17] .
有些学者对柘树的研究发现 ,其提取物和黄酮
醇类成分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活性.Lee等 [ 12, 13]发
现从柘树中分离出的 5个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gericudraninA-E), 对培养 的人体 肿瘤 细胞
CRL1579(皮肤)、LOX-IMVI(皮肤)、MOLT-4F(白血
病)、KM12(结肠)和 UO-31(肾脏)有细胞毒活性 ,
其 ED50为 2.7-31.3 μg/mL.细胞凋亡被普遍认为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活性化合
物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来消灭人体的各种肿瘤细
胞.Seo等 [ 43]从柘树提取物中分离的乙酸乙酯部分
对人体白血病 HL-60细胞有时效和量效的细胞毒
活性.肿瘤细胞在该部分中培养 6 h,发现 DNA碎
裂 ,形态改变 ,浓缩成碎片粒子.结果表明柘树粗提
物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对 HL-60细胞产生细胞毒活
性.张聪敏等在不同浓度的柘树多糖和柘树黄酮存
在的条件下 ,培养了人胃癌细胞 7901.细胞形态学
观察发现 ,多糖对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
黄酮的作用可引起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率随着黄酮
90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
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HE染色 、原
位末端标记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证明 ,细胞的
死亡方式为凋亡.Fas免疫组化实验证明细胞凋亡
的机制与 Fas基因有关 [ 44] .
Zou等从柘树根中分离出 8个异戊二烯取代氧
杂蒽酮 ,并研究了柘树根中多种成分的抗肿瘤活
性 [ 45] .结果显示 , 4个化合物对人的消化器官肿瘤
细胞株 (HCT-116, SMMC-7721, SGC-7901, BGC-
823)有抑制作用 ,其 IC50值为 1.6-11.8 μg/mL;3
个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 (HCT-116 , SMMC-7721,
SGC-7901)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3个类黄酮成分没
有明显的活性.Hou等从凹头葨芝中分离出的二苯
酮类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人口腔鳞状癌细胞
(HSC-2)和人齿龈成纤维细胞(HGF)活性;从构棘
的根中得到 2个有抗癌活性的氧杂蒽酮类化合物
gerontoxanthoneH和 isoalvaxanthone,有趣的是结构
中的 2个疏水基团分别位于 2条链上 ,认为这是抗
肿瘤特异活性所必需的[ 28] .
2.2 抗炎镇痛作用
采用小鼠急 、慢性炎症模型及醋酸 、热板致痛模
型 ,陈良儿等研究发现柘树茎乙醇提取液 1.0、2.0、
4.0g/kg灌胃给药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急性炎
性肿胀和纸片埋藏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均有极显著的
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为 28.8 %、52.9
%、61.8%和 69.2 %、72.0 %、74.8 %;镇痛实验
表明:6.0 g/kg和 3.0 g/kg1次灌胃给药对小鼠醋
酸致痛扭体反应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
抑制率分别为 47.0 %和 41.2 %,且 6.0 g/kg组能
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P<0.05),痛阈提
高的百分率为 65.5 %[ 46] .
构棘根皮的乙醇提取液的不同组分(环己烷 、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和水),对角叉菜胶引起的
水肿以及 CCl4和半乳糖胺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有明
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 ,正丁醇部
分抗炎活性最显著[ 29] .
2.3 抗氧化作用
张可炜等对柘树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
究 [ 47] .柘树根水提液经 D35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 ,
30 %乙醇洗脱 、浓缩 、冻干 ,所得组分黄酮含量约为
30 %.采用 Fe2+诱发卵黄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 ,紫
外线 、H2O2和 Fe2+诱导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模型 ,结
果表明柘树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其
活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强.Cha等对柘树的叶 、茎 、根
和果实的水提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实验 ,采用 DP-
PH(α, α -二异戊二烯基-β-苦基偕腙肼)模型 、Fe2+
诱导亚油酸过氧化模型 、肝微粒体膜的自氧化模型 ,
发现柘树茎水提物的抗氧化作用比叶和根的水提物
强.实验还表明柘树果实含的多酚化合物多于其它
部位 [ 48] .Lee等从柘树根皮中分离到一个邻苯二酚
类的氧杂蒽酮 ,兼有抗氧化作用和对肿瘤细胞株
(HT-29, HL-60, SK-OV3, AGS, A549)的细胞毒活
性[ 49] .
何泉华等 [ 50]研究了一系列氧杂蒽酮类化合物
的抗氧化作用 ,发现氧杂蒽酮能抑制过氧化脂质的
生成 ,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提示氧杂
蒽酮延缓衰老作用可能与其清除体内自由基 、提高
抗氧化酶的活性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维持细胞膜
功能的完整有关[ 51] .柘木富含氧杂蒽酮类化合物 ,
其抗氧化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2] .
2.4 保护肝脏作用
王永中等采用了 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动物
模型 ,研究了穿破石对 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保护作
用的报道.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穿破石能显著降低
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 ALT、AST活力 , 并提高
肝组织 SOD的活性 ,减少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降
解产物 ,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
除自由基等方面有关[ 53] .构棘根皮的乙醇提取液的
正丁醇 、乙酸乙酯部分对 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害具
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氯仿层则对半乳糖胺引起的肝
损害改善作用显著 [ 29] .
2.5 抗结核作用
吕强等在抗结核药物筛选中发现 ,柘树根的乙
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 54] .在试管中采用改
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 ,接种强毒人型结合菌
(H37RV)3×10-2 mg,柘木各提取物的抗结核作用 ,
以乙醇提取物为佳 ,其最低抑菌浓度为 6.3-12.5
μg/mL.其次为桑色素 、水提物及山柰酚-7-葡萄糖
苷.动物试验采用 16-18 g健康小鼠 ,每只小鼠经尾
静脉注射结核菌 1mg,柘木注射液治疗组自感染后
第 2天开始给药 1.5 g/只 /天 ,至感染对照组达 T50
时停药.结果柘木组比感染对照组半数动物死亡时
间延长 5天 ,经统计处理具有显著意义.
91第 3期              石 磊:柘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6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活性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 ,研究了中药穿破
石的抗肝炎病毒活性 ,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乙
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活性[ 31] .
2.7 其它作用
NO合成酶(NOS)抑制剂在小鼠体内 4-6周将
对小鼠产生肾血管收缩 、肾功能紊乱 、严重高血压等
药理作用.Kang等对柘树水提物身否能改善 L-
NAME(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 一种 NO合
成酶抑制剂)导致的高血压进行研究.用 L-NAME
(60mg/L饮水 , 4周)造成小鼠持续升高的收缩压
(SBP).结果表明药物组小鼠血浆中的 NO代谢物
浓度和 NO/cGMP值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柘树水提
物能阻止 L-NAME使 SBP持续升高并可使其恢复
到正常水平.而且 ,它还能够稳定血管的 NO/cGMP
值和血浆中 NO代谢物的浓度.在对照组 、L-NAME
处理组(模型组)、药物组中 ,胸部大动脉的 ecNOS
和 iNOS表达并没有改变.在小鼠排钠量 、排尿量和
肌酐清除率方面 ,药物组要明显高于模型组 [ 55] .
Seo等 [ 56]发现柘树茎 80 %甲醇水提物再用乙
酸乙酯萃取的部分能够抑制 IFN-γ(interferon-γ)和
LPS(lipopolysaccharide)激发 RAW 264.7巨噬细胞
生成 NO.这种抑制 NO生成的作用不是抑制可诱导
NO合成酶(iNOS)的活性 ,而是使 NF-κB(nuclear
factor-κB)失活 、减少 iNOS在蛋白质和 mRNA水平
上的表达.柘树中这种 iNOS抑制剂的分离和鉴定
还有待在化学和药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孙琳等 [ 57]采用改良 Longa法制作大鼠局灶脑
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
蛋白 HSP70、c-fos的表达及其与细胞调亡的关系 ,
探讨柘树制剂(浓度 1 mg/mL,含黄酮 30 %)对脑
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柘树制
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刘福海等以新鲜柘树根皮为主要药材 ,做成外
用膏药治疗稳定性骨折 ,痊愈率为 88.9 %,疗效满
意[ 58] .
参考文献:
[ 1] 熊文愈 ,汪计珠 , 石同岱 ,等.中国木本药用植物 [ M] .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 1993.85-88.
[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1502-1503.
[ 3] 程剑华 ,李以镔.抗癌植物药及其验方 [ 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62-64.
[ 4] 薛芳 ,许占民.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 (第 2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8.50-54.
[ 5] FujimotoT, HanoY, NomuraT.ComponentsofrootbarkofCudraniatricuspidata1.Structuresoffournewisoprenylatedxan-
thones, CudraxanthonesA, B, CandD[ J] .PlantaMedica, 1984, 50(3):218-221.
[ 6] HanoY, MatsumotoY, SunJY, etal.Structuresofthreenewisoprenylatedxanthones[ J] .CudraxanthonesE, FandG.Planta
Medica, 1990, 56(4):399-402.
[ 7] HanoY, MatsumotoY, SunJY, etal.Structuresoffournewisoprenylatedxanthones[ J] .CudraxanthonesH, I, JandK.Planta
Medica, 1990, 56(5):478-481.
[ 8] HanoY, MatsumotoY, ShimnoharaK, etal.Structuresoffournewisoprenylatedxanthones[ J] .CudraxanthonesL, M, NandO
fromCudraniatricuspidata.PlantaMedica, 1991, 57(2):173-175.
[ 9] FujimotoT, HanoY, NomuraT, etal.ComponentsofrootbarkofCudraniatricuspidata2.Structuresoftwonewisoprenylatedfla-
vones[ J] .CudraflavonesAandB.PlantaMedica, 1984, 50(2):161-163.
[ 10] HanoY, MatsumotoY, ShimnoharaK, etal.CudraflavonesCandD, twonewprenylflavonesfromtherootbarkofCudraniatri-
cuspidata(Carr.)Bur[ J] .Heterocycles, 1990, 31(7):1339-1344.
[ 11] FujimotoT, NomuraT.ComponentsofrootbarkofCudraniatricuspidata.Isolationandstructurestudiesontheflavonoids[ J] .
PlantaMedica, 1985, 51(3):190-193.
[ 12] LeeIK, KimCJ, SongKS, etal.TwobenzylateddihydroflavonolsfromCudraniatricuspidata[ J] .JournalofNaturalProducts,
1995, 58(10):1614-1617.
[ 13] LeeIK, KimCJ, SongKS, etal.CytotoxicbenzyldihydroflavonolsfromCudraniatricuspidata[ J] .Phytochemistry, 1996, 41
92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
(1):213-216.
[ 14] ChangCH, LinCC, KadotaS, etal.FlavonoidsandaprenylatedxanthonefromCudraniacochinchinensisvar.gerontogea[ J] .
Phytochemistry, 1995, 40(3):945-947.
[ 15] 戴明 , 野村太郎.柘木成分研究 [ 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1983, 4:53-54.
[ 16] 张月华 , 任婉薇 ,万树文 , 等.柘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医药工业 , 1980, 3:15-20.
[ 17] 缪春辉 , 顾正兵 ,杨根金.柘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成药 , 2002, 24(3):211-212.
[ 18] 史琪荣 , 柳润辉 ,徐希科 , 等.柘木黄酮类成分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6, 31(1):77-78.
[ 19] ZhengZP, LiangJY, HuLH.Water-solubleconstituentsof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 J] .JIntegrPlantBiol, 48(8):
996-1000.
[ 20] 宫丽华 , 汪海霞 ,王先磊 , 等.柘木根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抑瘤作用 [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2, 26(2):145-146.
[ 2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1731-1732.
[ 22] 刘建华 , 高玉琼 ,霍昕.穿破石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28(11):1047-1049.
[ 23] 宋耐宝 , 杨学东 ,王义明 , 等.柘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现状 [ J] .中成药 , 2005, 27(3):335-337.
[ 24] 李贺然 , 邹忠梅 ,徐丽珍 , 等.柘属药用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2003, 25(4):203-
207.
[ 25] MurtiVVS, SeshadriTR, SivakumaranS.CudraniaxanthoneandbutyrospermolacetatefromtherootsofCudraniajavanensis
[ J] .Phytochemistry, 1972, 11(6):2089-2092.
[ 26] ChangCH, LinCC, HatoriM, etal.FourprenylatedxanthonesfromCudraniacochinchinensis[ J] .Phytochemistry, 1989, 28
(2):595-598.
[ 27] ChangCH, LinCC, KawataY, etal.PrenylatedxanthonesfromCudraniacochinchinensis[ J] .Phytochemistry, 1989, 28(10):
2823-2826.
[ 28] HouAJ, Fukai, T, ShimazakiM, etal.BenzophenonesandxanthoneswithisoprenoidgroupsfromCudraniacochinchinensis
[ J] .JournalofNaturalProducts, 2001, 64(1):65-70.
[ 29] KnappJE, SchifPL.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constituentsfromcudraniajavanensis[ J] .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
ences, 1971, 60(11):1729-1730.
[ 30] NomuraT, HanoY, FujimotoT.Threenewisoprenylatedxanthones, cudraxanthoneA, B, CfromtherootofCudraniatricuspidata
(Carr.)Bur[ J] .Heterocycles, 1983, 20(2):213-218.
[ 31] ChangCH, LinCC, HattoriM, etal.Efectsonanti-lipidperoxidationofCudraniacochinchinensisvar.gerontogea[ J] .Journal
ofEthnopharmacology, 1994, 44(2):79-85.
[ 32] SunNJ, ChangCJ, JohnMC.AcytotoxicisoflavonefromCudraniacochinchinensis[ J] .Phytochemistry, 1988, 27(3):951-
952.
[ 33] 柘木糖浆-上海中药制药二厂.中草药通讯 , 1977, (12):18.
[ 34] 曹根生.抗肿瘤新药-柘木注射液 [ J] .中成药研究 , 1980, (1):34-35.
[ 35] 丁红华 , 陈栋晖 ,朱莉菲 , 等.柘木糖浆治疗胃癌疗效观察 [ J] .中成药 , 2001, 23(2):151-152.
[ 36] 杜卫东 ,沈达明 , 宋晓华 ,等.柘木糖浆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化疗病人肿瘤标记物和细胞免疫的影响 [ J] .临床医药杂志 ,
2004, 17(3):11-14.
[ 37] 王佩芳 , 沈辉 ,唐红敏 , 等.柘木糖浆对胃癌前病变阻断逆转作用的疗效观察 [ 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 2(1):57-58.
[ 38] 孙菁 , 袁耀宗 ,郑舜华 , 等.柘木糖浆治疗活动期慢性胃炎及胃黏膜肠腺化生的疗效观察 [ J] .中成药 , 2005, 27(5):12-
14.
[ 39] 毕盛.抗癌中成药-生命之星 [ P] .中国专利:A61K35/78, 1996-03-13.
[ 40] 王贞丽 , 姜自彬 ,钱月中.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J] .前卫医药杂志 , 1999, 1:62-63.
[ 41] 徐誉泰 , 张可炜 ,李艳 , 等.柘树黄酮对胃癌细胞株 NKM大分子合成的影响 [ J] .中医药学报 , 1998, 26(5):47-48.
[ 42] 张英慧 , 徐誉泰.柘木根黄酮注射液对小鼠 S180肿瘤的抑制作用 [ 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9
(3):75-77.
93第 3期              石 磊:柘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43] SeoWG, PaeHO, OhGS, etal.EthylacetateextractofthestembarkofCudraniatricuspidatainducesapoptosisinhumanleu-
kemiaHL-60cells[ J] .AmJChinMed, 2001, 29(2):313-320.
[ 44] 张聪敏 , 萧丽.对柘木黄酮引起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 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7(4):98-
101.
[ 45] ZouYS, HouAJ, ZhuGF, etal.CytotoxicisoprenylatedxanthonesfromCudraniatricuspidata[ J] .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2004, 12:1947-1953.
[ 46] 陈良儿 , 谢振家.柘树茎乙醇提取液的抗炎镇痛作用 [ J]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 2002, 24(1):11-13.
[ 47] 张可炜 , 徐誉泰 ,张举仁.银杏叶和柘树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 J]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5(4):469-472.
[ 48] ChaJY, KimHJ, ChungCH, etal.AntioxidativeactivitiesandcontentsofpolyphenoliccompoundofCudraniatricuspidata
[ J] .KoreanSociFSciNutr, 1999, 28(6):1310-1315.
[ 49] LeeBW, LeeJH, LeeST, etal.AntioxidantandcytotoxicactivitiesofxanthonesfromCudraniatricuspidata[ J] .Bioorganic&
MedicinalChemistryLeters, 2005, 15:5548-5552.
[ 50] 何泉华 , 许实波.穿心草口山酮抗氧化作用初探 [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1998, 14(2):130-132.
[ 51] 何泉华 , 许实波.口山酮对老年小鼠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J] .广州医学院学报 , 1999, 27(4):6-9.
[ 52] ChoEJ, YokozawaT, RhyuDY, etal.Theinhibitoryeffectsof12 medicinalplantsandtheircomponentcompoundsonlipid
peroxidation[ J] .AmJChinMed, 2003, 31(6):907-917.
[ 53] 王永中 , 郑良朴 ,王瑞国.穿破石对小鼠 CCl4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 [ J] .福建中医药 , 2004, 35(5):44-46.
[ 54] 吕强 , 许国祥.柘木抗结核作用的初步研究 [ J] .药学通报 , 1980, 15(12):36.
[ 55] KangDG, HurTY, LeeGM, etal.EfectsofCudraniatricuspidatawaterextractonbloodpressureandrenalfunctionsinNO-
dependenthypertension[ J] .LifeSciences, 2002, 70(22):2599-2609.
[ 56] SeoWG, PaeHO, OhGS, etal.InhibitoryefectofethylacetatefractionfromCudraniatricuspidataontheexpressionofnitric
oxidesynthasegeneinRAW 264.7 macrophagesstimulatedwithinterferon-γandlipopolysaccharide[ J] .GeneralPharmacology,
2001, 35:21-28.
[ 57] 孙琳 , 刘爱芬 ,李义召 , 等.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 70、c-fos的表达及柘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 [ J] .临床神经病学
杂志 , 2005, 18(5):354-356.
[ 58] 刘福海 , 常云水 ,李志成.柘树根皮膏治疗骨折 767例临床报告 [ J] .山东医药 , 1979, (7):41.
StudyProgressonChemicalComponentandPharmacological
Actionof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
SHILei
(CollegeofLifeScience, QufuNormalUniversity, 273165, Qufu, Shandong, PRC)
Abstract: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distributeswidelyinChinaandithasimportantvaluefordrug.
MuchresearchhasbeenmadeintheaspectsofthechemicalcomponentandpharmacologicalactionofCudraniatri-
cuspidata(Car.)Bur.overthepasttwentyyears.Theacquiredresultsandachievementsonitschemicalcompo-
nentandpharmacologicalactionwerereviewed.
Keywords: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chemicalcomponent;pharmacologicalaction;progress
94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