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 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 ty  2001, 32( 5): 336~ 338
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严启新 , 李 萍* , 王 迪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教研室 , 南京 210038)
摘 要 目的:对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以探讨其活性物质基础。 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
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鸡血藤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 ,通过化学及波谱解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鸡血藤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藤茎中分得 6个化合物 ,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论 :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表明 ,鸡
血藤所含化学成分 ,除文献报道的 β谷甾醇外 ,还分离到白芷内酯 ( angelicin)、 大黄素甲醚 ( ph yscion)、羽扇豆醇
( lupeo l)、羽扇豆酮 ( lupeone) ,大黄酚 ( ch rysophanol)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及该属中分得。
关键词 鸡血藤 ; 白芷内酯 ; 大黄素甲醚 ; 羽扇豆醇 ; 羽扇豆酮 ; 大黄酚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48( 2001) 05-0336-04
  鸡血藤 (Caul is spatholobi )为传统中药 ,中国
药典 2000年版一部收载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 ,性温 ,
味苦、甘 ,归肝、肾经 ,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 ,用
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风湿痹痛等症 [1 ]。现代药理
研究表明 ,鸡血藤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抗
心率失常等作用 [2 ]。有学者对鸡血藤各组分及热水
提取物进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研究 ,结果表明 ,鸡
血藤热水提取物及以缩合鞣质为主的甲醇组分具
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 3]。
林茂等对鸡血藤化学成分进行过研究 [4 ] ,从中
分离到下列化合物: 异黄酮类: 刺芒柄花素 ( fo r-
mononetin ) , 芒 柄 花 甙 ( o nonin ) , 樱 黄 素
( prunetin) ,阿夫罗摩辛 ( af rormosin) ,卡亚宁 ( ca-
jinin) ,大豆甙元 ( daidzein)等 ;二氢黄酮类: 3. 7-二
羟基 -6-甲氧基二氢黄酮 ;拟雌内酯类: 苜蓿内酯
( medilago l) , 9-O-甲基拟雌内酯 ;查耳酮类: 异甘
草素 , 2′, 4′, 3, 4-四羟基查耳酮 ,甘草查耳酮 ;花青
素类:表儿茶精 ,原儿茶酸。三萜类:表木栓醇 ;甾醇
类: β谷甾醇 ,胡罗卜甙。
为寻找反映鸡血藤质量的化学成分 ,我们对鸡
血藤进行进一步的化学研究 ,从其脂溶性部位中分
得 6个化合物 ,通过光谱数据和理化常数 ,鉴定了
它们的结构。
1 材料与仪器
熔点用 X4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 ;
红外光谱用 Znicolet Impact410型红外光谱仪测
定 ( KBr压片 ) ;核磁共振谱用 Bruker-300型核磁
共振仪测定 ; ESI-M S仪器用 Agilent 1100 LC /
ESI /M S测定 ;紫外光谱用日本岛津 UV-2501PC
紫外分光光度仪。
鸡血藤购于南京市药材公司 ,广西产 ,经作者
鉴定为豆科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 ,样本存放于中国药科大学生
药教研室 ,所用试剂为化学纯。
2 提取与分离
密花豆药材 50 kg, 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8 h ( 80℃ ) ,两次提取液浓缩成膏状 ,加适
量水悬浮 ,用乙酸乙酯萃取 ,得乙酸乙酯膏。浸膏拌
入 1∶ 1硅胶 ,用氯仿 -氯仿 -甲醇 ( 8∶ 2)分别洗脱 ,
氯仿洗脱液浓缩成膏 ,即为鸡血藤脂溶性浸膏 ,该
浸膏用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 ( 70∶ 1→ 5∶ 1)
进行梯度洗脱 ,并经过重结晶 ,依此得化合物 1( 50
mg ) , 2( 15 mg) , 3( 60 mg ) , 4( 100 mg ) , 5( 30 mg ) ,
336
⒇收稿日期  2001-07-04 * 通讯作者 Tel: 025-5322256  E-mai l: lipingli@ public1. p tt. js.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攻关 )专题 ( 99-929-01-31)部分内容。
6( 50 mg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片状晶体 (石油醚:乙酸乙酯 ) ,分子
式为 C11 H6O3 , mp 142℃ , 254 nm下有荧光斑 , 365
nm下显弱蓝色荧光 ,与硫酸香草醛不显色 ,氨熏
不显色。 异羟肟酸铁反应阳性。 λM eOHmax nm297. 8,
246. 8; IR( KBr) cm
- 1: 1709( C= O ) , 1615, 1337,
1271, 1122, 1040, 998, 831; ESI-M S m /z: 209. 0
[ M+ Na ]
+
, 187 [M + H ]
+
;
1
H-NMR ( CDCl3+
TM S)δ: 6. 39( 1H, d, J= 9. 49Hz, H-3) , 7. 81( 1H,
d, J= 9. 49Hz, , H-4) , 7. 37( 1H, d, J= 8. 50Hz, H-
5) , 7. 42( 1H, d, J= 8. 50Hz, H-6) , 7. 12( 1H, d, J=
2. 4Hz, H-3′) , 7. 69( 1H,d, J= 2. 3Hz, H-2′)。
13
C-NM R ( CDCl3 + TM S )δ: 160. 73 ( C-2 ) ,
114. 07( C-3) , 144. 42( C-4) , 123. 78( C-5) , 108. 74
( C-6) , 157. 33( C-7) , 116. 89( C-8) , 148. 47( C-9) ,
113. 48( C-10) , 145. 83( C-2′) , 104. 04( C-3′)以上
数据与文献 [5 ]报道的白芷内酯对照一致 ,故化合物
1鉴定为白芷内酯。
化合物 2,红色结晶 (石油醚 ,乙酸乙酯 ) ,分子
式为 C16 H12O5 , mp197~ 198℃ , 硫酸香草醛显橙
色。
与大黄素甲醚对照 R f 值一致 ,混合熔点不下
降 ,日光下有黄色斑 , 254 nm下有弱荧光 , 365 nm
下显橙色荧光 ,氨熏显红色 ,醋酸镁反应阳性λMeOHmax
nm: 433. 5, 285. 0, 264. 0, 253. 0, 222. 5; IR( KBr )
cm
- 1
: 3438, 1676, 1630, 1568, 979, 873; ESI-M S
m /z: 285. 1 [M+ H ]
+ ; 1 H-NMR( CDCl3+ TM S)δ:
2. 44( 3H, s, Ar-CH3 ) , 3. 93( 3H, s, -OCH3 ) , 12. 09
( 1H, s, 1-OH) , 12. 29 ( 1H, s, 8-OH) , 7. 06 ( 1H,
brs, 2-H) , 7. 61 ( 1H, s, 4-H) , 7. 34 ( 1H, d, J=
2. 55Hz, H-5) , 6. 67( 1H, d, J= 2. 55Hz, H-7)。
13C-NM R ( CDCl3 + TM S )δ: 166. 58 ( C-1 ) ,
108. 19( C-2) , 162. 53( C-3) , 106. 69( C-4) , 121. 26
( C-5) , 148. 43( C-6) , 124. 49( C-7) , 165. 22( C-8) ,
190. 81 ( C-9 ) , 181. 93 ( C-10 ) , 135. 30 ( C-4a ) ,
110. 29 ( C-8a ) , 113. 69 ( C-9a ) , 133. 23 ( C-10a ) ,
22. 12( C-CH3 ) , 56. 04( -OCH3 )。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大黄素甲醚 [6 ]对照一
致 ,故化合物 2鉴定为大黄素甲醚。
化合物 3,片状晶体 (石油醚 -丙酮 ) ,分子式为
C30 H50 O, mp174~ 175℃ ; Liebermann-burcha rd
反应阳性 , IR( KBr ) cm- 1: 3374 ( O H) , 1638, 881;
ESI-M S m /z: 427. 5 [M+ H ]+ ; 1 H-NMR( CDCl3+
TM S)δ: 0. 76, 0. 79, 0. 83, 0. 94, 0. 97, 1. 03, 1. 68
(各 3H, s, 7× CH3 ) , 4. 56 ( 1H, d, J= 2. 0Hz, H-
29) , 4. 69( 1H, d, J= 2. 0Hz, H-29) , 3. 19( 1H, dd, J
= 5. 3Hz, J= 10. 6Hz, 3α-H) ,δ2. 38( 1H, ddd, J=
5. 3Hz, J= 5. 6Hz, J= 16. 6Hz, H-19 )。13 C-NMR
( CDCl3+ TM S)δ: 38. 95( C-1) , 27. 45( C-2) , 79. 01
( C-3) , 38. 10 ( C-4 ) , 55. 34 ( C-5 ) , 18. 35 ( C-6) ,
34. 32( C-7) , 40. 89( C-8) , 50. 49( C-9) , 37. 21( C-
10) , 21. 00 ( C-11) , 25. 20 ( C-12) , 38. 10 ( C-13) ,
42. 89( C-14) , 27. 45 ( C-15) , 35. 61( C-16) , 43. 01
( C-17) , 48. 34( C-18) , 48. 00 ( C-19) , 150. 95 ( C-
20) , 29. 89 ( C-21) , 40. 02 ( C-22) , 27. 98 ( C-23) ,
15. 38( C-24) , 16. 06 ( C-25) , 16. 06( C-26) , 14. 56
( C-27) , 18. 01( C-28) , 109. 31 ( C-29) , 19. 31 ( C-
30)。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羽扇豆醇 [ 7]对照完全一
致 ,故化合物 3鉴定为羽扇豆醇。
化合物 4,白色晶体 (石油醚 ) , mp180~
183℃ ,分子式为 C30 H48O,与硫酸香草醛显淡紫
色 , IR( KBr ) cm- 1: 1704( C= O) , 1643, 869。 ESI-
M S m /z: 425. 4 [ M + H ]
+ ; 1H-NMR ( CDCl3+
TM S)δ: 0. 80, 0. 93, 0. 95, 1. 02, 1. 05, 1. 07, 1. 72
(各 3H, s, 7× CH3 ) , 4. 69 ( 1H, d, J= 2. 3Hz, H-
30α) , ( 4. 57 ( d, J-2. 3Hz, H-30β ) , δ1. 10~ 2. 46
( m,母核环质子 )。 13C-NMR( CDCl3+ TM S)δ: 39. 6
( C-1) , 34. 1 ( C-2 ) , 218. 1 ( s, C-3 ) , 47. 3 ( C-4) ,
54. 9( C-5) , 19. 70( C-6) , 33. 6( C-7) , 40. 8 ( C-8) ,
49. 80( C-9) , 36. 90 ( C-10) , 21. 50 ( C-11) , 25. 20
( C-12) , 35. 20 ( C-13) , 42. 90 ( C-14) , 27. 40 ( C-
15) , 35. 50 ( C-16 ) , 43. 0 ( C-17) , 48. 30 ( C-18) ,
47. 90( C-19) , 150. 90( C-20) , 29. 90( C-21) , 40. 80
( C-22) , 26. 70( C-23) , 21. 0( C-24) , 15. 80( C-25) ,
15. 90( C-26) , 14. 50 ( C-27) , 18. 0 ( C-28) , 109. 40
( C-29) , 19. 30( C-30)。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羽
扇豆酮 [8 ]对照完全一致 ,故化合物 4鉴定为羽扇豆
酮。
化合物 5,橙黄色片状结晶 (苯 ) , mp 186~
188℃ ,醋酸镁反应阳性 ,与大黄酚标准品共薄层
Rf一致 ,混合熔点不下降 ,λMeOHmax nm 433. 5, 233. 5、
285. 0、 264. 0、 253. 0、 222. 5, IR( KBr ) cm- 1: 3567,
3375期  严启新等: 鸡血藤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3437, 1676, 1627, 1567, 902, 668, 839; 1 HNMR
( CDCl3+ TM S)δ: 12. 12( 1H, s, O H) , 12. 05( 1H,
s, O H) , 7. 82( 1H, d, J= 7. 4Hz, 5-H) , 7. 66( 1H, t, J
= 8. 36Hz, 6-H) , 7. 64( 1H, s, 4-H) , 7. 27( 1H, t , J
= 8. 4Hz, 7-H) , 7. 10( 1H, s, 2-H) , 2. 44( 3H, s, Ar-
CH3 )。
13C-NMR ( DM SO + TM S )δ161. 53 ( C-1 ) ,
124. 62( C-2) , 149. 40( C-3) , 120. 76( C-4) , 119. 54
( C-5) , 137. 54( C-6) , 124. 39( C-7) , 161. 78( C-8) ,
191. 80 ( C-9 ) , 181. 71 ( C-10 ) , 133. 21 ( C-4a ) ,
133. 51 ( C-10a ) , 113. 96 ( C-9a ) , 116. 05 ( C-8a ) ,
21. 82( -CH3 )。
以上数据和文献报道的大黄酚 [6 ]对照基本一
致。故化合物 5鉴定为大黄酚。
化合物 6,白色针状结晶 (石油醚 -甲醇 ) ,
mp133~ 134℃ ,与 (谷甾醇对照共薄层 R f 一致 , IR
一致 ,混合熔点不下降。故化合物 6确定为 β谷甾
醇。
4 结果与讨论
1)从密花豆脂溶性部位中分离到 6个化合物 ,
除文献报道的 β谷甾醇外 ,白芷内酯 ( a ngelicin)、
大黄素甲醚 ( phy scion)、羽扇豆醇 ( lupeol )、羽扇豆
酮 ( lupeone) ,大黄酚 ( chrysophanol )均系首次从该
植物及该属中分得。
2)所分得蒽醌类、香豆素、羽扇豆烷型三萜类
化合物在该属植物中的首次发现 ,为豆科植物化学
分类提供了科学资料。
3)白芷内酯有中枢抑制、解痉作用及毒性。大
黄素甲醚 ,大黄酚等体外抗菌作用显著 [9 ]。 这些化
合物与鸡血藤的药理活性相关性 ,有待于进一步研
究。
参 考 文 献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 [ S ]. 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 , 2000, 1: 151.
[ 2 ] 江 涛 ( Jiang T) . 鸡血藤对大鼠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的影响
[ J] . 广东药学院学报 ( J Guangd Pharm Coll ) , 1996, 12( 1 ):
33-35.
[ 2 ]  Fukuyama Y, Nakano Y, Geng PW, etc. In vitro fibinolyt ic
phy tos terols i solated f rom th e roots of Spa tholobus suberec-
tus . Plant Med [ J ]. 1988, Feb, 54( 1): 34-36.
[4 ] 林 茂 ( Lin M) ,李守珍 ( Li SZ) , 三川潮 ( San CC)等 . 密花
豆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中草药 (Chin Tra dit herb) , 1989:
20( 2): 5-8.
[5 ] 彭国平 ( Peng GP) ,袁永泰 ( Yuan Y T) ,吴盘华 ( Wu PH)等 .
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 中药材 (Ch inese Trad Drug ) ,
1996, 11: 563-566.
[ 6 ] 敏 德 ( M ing D) ,徐丽萍 ( Xu L P) ,张治针 ( Zh ang ZZ)等 .
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 2) [ J] . 中国中药杂志 (Ch ina J
Chin Ma ter Med ) , 1998, 23(7) : 416-419.
[ 7 ] 袁久志 ( Yuan JZ) ,孙启时 ( Sun QS) .蒙古栎化学成分的研
究 [ J ] . 中国中药杂志 (Ch ina J ch in mater Med ) , 1998, 23
( 7): 548-550.
[8 ] 陈德昌 ( Cheng DL) .碳谱及其在中草药化学中的应用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1: 215-217.
[9 ] 林启寿 ( Lin QS)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 . 植物
药有效成分手册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1): 828.
Study on the Liposoluble Components of the Caulis spatholobi
YAN Qi-Xin, LI Ping, W ANG Di
Department of Pharmacognosy ,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isity , Nanjing 210038 , China
ABSTRACT  AIM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effectiv e components in the caulis of Spatholobus
suberectus. METHODS  It is ex t racted, dist ributed by di fferent solv ents, isolated via column chromato g-
raph y on silica g el and purified by cry stallization. RESULTS  Six compounds w ere iso lated and identi-
fied. CONCLUSION  Angelicin, physcion, lupeol, lupeone, chry sophanol have been isola ted f rom this
plant and genus fo 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Coulis spatholobi; Angelicin; Phy scion; Lupeol; Lupeone; Chry sophanol
338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