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全 文 :第 35卷 第 11期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35 No.11
2007年 11月 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 Nov.2007
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1)
夏 鑫 范海兰 洪 伟 洪 滔 吴承祯 郭 妍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 , 350002)
  摘 要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 ,对福建龙栖山和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
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 , 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 , 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
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总体上物种多样性高 , 种类
组成复杂;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
样性指数上表现出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层的规律;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则
表现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的规律。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物种多样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类号 S791.49PlantSpeciesDiversityofTaxuschinensisvar.maireiCommunity/XiaXin, FanHailan, HongWei, HongTao, WuChengzhen, GuoYan(ForestryCollege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 Fuzhou350002, P.R.China)//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07, 35(11).-23 ~ 26ThecharacteristicsoftheplantspeciesdiversityofTaxuschinensisvar.maireicommunitywerestudiedinLongxi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andMeihua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inaccordancewiththesamplingdata.Theplantgrowthformandtheimportancevalueofthecommunityweredetermined, andtherichness, evenness, andspe-ciesdiversityindexesofeachlayerofthecommunitywerecalculatedbyseveralcalculationmethods.Ingeneral, T.chinensisvar.maireicommunitywithcomplicatedspeciesstructurehashighspeciesdiversity.Thespeciesrichness, speciesdiversityandevennessofT.chinensisvar.maireiandPhyllostachyseduliscommunityinLongxi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areallintheorderofshrubstratum>herbstratum>treestratum, whilethespeciesdiversityindexoftheT.chinensisvar.maireicommunityinMeihua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showstreestratum>shrubstratum>herbstratum.Keywords Taxuschinensisvar.mairei;Speciesdiversities;Nationalnaturereserve
  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又称美丽红豆
杉 ,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种 ,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 、南岭山脉山区及河南 、陕西(秦岭)、甘
肃 、台湾等省的山地或溪谷 , 海拔 800 ~ 1 600m[ 1-3] 。南方红
豆杉现存资源很少 , 处于濒危状态 , 199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
珍贵保护树种。不同学者对不同分布区的南方红豆杉开展了
一系列研究 , 洪伟等 [ 4]建立了福建龙栖山南方红豆杉种群静
态生命表并进行了谱分析 , 李先琨等 [ 5-9]分析了广西元宝山
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 廖文波等 [ 10-12]对粤北南
方红豆杉植物群落进行了阐述 ,刘仁林等 [ 13]对井冈山较大的
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
究。南方红豆杉分布广泛 , 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 , 植被类型也
不相同 , 无疑存在着植物种类及其数量的差异。物种多样性
是对一个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度量 , 对物种多样性的
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组成 、变化和发展 [ 14] 。同时对植物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也可以反映群落及其环境的保护状
况 , 这对控制和预防珍稀濒危物种的丧失有重要意义 [ 15] 。不
同区域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组成及其多样性比较研究鲜见报
道 , 笔者通过对不同区域南方红豆杉群落的调查来研究其植
物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为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的管理
及南方红豆杉濒危机理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的将乐
县境内 , 东经 117°11′~ 117°21′, 北纬 26°23′~ 26°34′之间。
保护区内山脉走向基本平行于西部的武夷山脉和东邻的戴云
山脉 , 形成以中 、低山为主 , 山间盆地零星分布的地形。山体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644)。
第一作者简介:夏鑫 , 男 , 1980年 2月生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在读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年 1月 22日。
责任编辑:程 红。
海拔 500m以上 , 最高峰 1 620.4m。由于地形 、植物等因素的
影响 , 气温 、雨量差异较大。海拔 1 000m以下地区 , 年平均气
温在 14.6 ~ 18.8℃,海拔 1 000m以上地区 , 年平均气温小于
14℃,年降水量 1 600 ~ 1 800 mm。 土壤以黄壤为主 , 随着海
拔的上升 , 气温降低 , 雨量逐渐增多 , 土壤出现红壤—黄红
壤—黄壤的规律性变化。植被为原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
绿针叶林。 研究群落为南方红豆杉 (Taxuschinensisvar.
mairei)—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群落。南方红豆杉与毛竹
成共优状态 , 共同占据群落的最上层 , 另外还有少量的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第 2层为椤木石楠(Photiniadavid-
soniae)、鹿角杜鹃(Rhododendronlatoucheae)、三尖杉(Cephalo-
taxusfortunei)、红楠(Machilusthunbergi);第 3层为野柿(Dio-
spyroskaki)、黄瑞木(Adinandramiletti)、油茶(Cameliaoleif-
era)等。灌木层主要为茶科 、蝶形花科 、樟科等。 草本层主要
有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
黑莎草(Gahniatristris)、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等。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 , 是武夷
山脉南段东南坡与戴云山脉之间的玳瑁山主体 , 位于东经
116°45′~ 116°57′, 北纬 25°15′~ 25°35′, 东西长 20km, 南北
宽 19km, 总面积 22 168.5hm2。保护区以中山山地地貌为主
体 ,属中亚热带南缘气候 ,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
特点 ,冬暖夏凉 ,气温 、湿度较为稳定 , 年平均气温 15.5℃, 7
月平均最高气温 23.8℃, 1月平均最低气温 8.3℃, 极端最高
温 35℃, 极端最低温 -5.5℃, 年平均降水量 1 900mm,年平
均相对湿度 83%,全年无霜期 290d。土壤有红壤 、黄红壤 、黄
壤 、山地草甸土等类型。保护区植被类型主要有阔叶林 、针阔
混交林和灌木林等 , 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成分是甜槠(Cas-
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tch.)、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拉氏栲 (Castanopsislamontei
Hance)、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木
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等 , 其中南方红豆杉 、长
苞铁杉(TsugalongibracteataW.C.Cheng)、三尖杉 、花榈木
(OrmosiahenryiPrain)等为珍稀保护树种。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在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具代
表性的地段设置 3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 , 每个样地 1 600m2 ,
每一样地分成 10m×10m的小样方 ,对每一小样方的乔木层
进行每木调查(起测径级≥4cm), 记录每一物种种名 、树高 、
胸径 、冠幅 、枝下高等指标及胸径 <4cm的幼苗 、幼树的树高
及株数 ,同时对每一样地的灌木层采用 5m×5m、草本层采用
2m×2m的样方进行灌草层植被调查。在梅花山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具代表性的地段设置 2个样地进行
群落调查 , 样地面积为 1 600m2和 1 500m2 , 每一样地分成 10
m×10m的小样方 ,共 31个小样方 , 采用同龙栖山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同样的调查方法。
2.2 物种多样性的测定方法
群落多样性的测定选用丰富度指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
均匀度指数 3类 , 其计算公式如下:
Margalef丰富度指数:R1 =(S-1)/ln(N);
Menhinnick丰富度指数:R2 =S/ N;
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1PilnPi;
Simpson多样性指数:D′=∑si=1[ N(N-1)] /ni(ni-1);
Mclntoch多样性指数:D=(N-u)/(N- N);
Shannon均匀度指数:J=H/lnS;
Simpson均匀度指数:E=N(N/S-1)/∑si=1ni(ni-1);
Mclntoch均匀度指数:Ds=(N-u)/(N-N/ S)。式中:S为物种数目;N为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Pi是第 i种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 N的比例 ,即 Pi=ni/N;ni是第 i种的个
体数;u=(∑si=1n2i)
1
2
[ 16] 。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方红豆杉群落各层次物种重要值分析
重要值是群落中物种生态适应能力和物种在群落中所处
地位的综合指标 , 其大小是确定优势种和建群种的重要依据。
以样地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 , 统计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南方
红豆杉—毛竹群落和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
组成的数量特征 , 对群落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各物种重要
值进行测定 , 由于群落植物种类较多 ,只列出各层前 15位的
优势种(见表 1)。结果表明:乔木层中龙栖山南方红豆杉—
毛竹群落 , 毛竹(48.43%)、南方红豆杉(30.86%)具有绝对
优势 ,组成共优种 , 两者之和占 79.29%, 以下依次为椤木石
楠(4.31%)、杉木(3.00%)、红楠(1.33%)、继木(1.29%)、
三尖杉(1.10%)等具有较重要位置。 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
落 ,南方红豆杉具有最大重要值(23.12%), 以下依次为瓜馥
木(7.68%)、鸭公树(5.43%)、椤木石楠(3.87%)、川桂
(3.86%)、猴欢喜(3.80%)等。由于主要优势种群极大地影
晌着群落的动态发展 [ 17] , 不同的群落类型以及它们在结构组
成上有所不同。因此 , 两区域及重要值存在明显差异。
表 1 南方红豆杉群落各层次主要树种重要值
群落
层次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树种的重要值
物  种 重要值 /%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树种的重要值
物  种 重要值 /%
乔木层 毛竹(Phy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 48.43 南方红豆杉 23.12
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 30.86 瓜馥木(Fissistigmaoldhami(Hemsl.)Merr.) 7.68
椤木石楠(PhotiniadavidsoniaeRehd.etWils.) 4.31 鸭公树(NeolitseachuiMer.) 5.43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 3.00 椤木石楠 3.87
红楠(MachilusthunbergiiSieb.etZucc.) 1.33 川桂(CinnamomumwilsoniGamble) 3.86
继木(Loropetalumchinense(R.Br.)Oliv.) 1.29 猴欢喜(Sloaneasinensis(Hance)Hemsl.) 3.80
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Hook.) 1.10 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Franch.) 3.34
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f.)H.Wendl.) 0.99 黄枝润楠(M.versicoloraS.LeeetF.NWei) 2.78
野柿(DiospyroskakiThunb.var.silvestrisMakino) 0.84 建润楠(MachilusoreophilaHance) 2.62
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0.74 毛竹 2.39
刺毛杜鹃(RhododendronchampionaeHook.) 0.66 刨花楠(MachiluspauhoiKanehira) 2.30
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 0.63 罗浮栲(CastanopsisfabriHance) 2.09
鹿角杜鹃(RhododendronlatoucheaeFranch.) 0.63 细齿叶柃(EuryanitidaKorthals) 1.91
油桐(Verniciafordi(Hemsl.)Airy-Shaw.) 0.59 黄檀(DalbergiahupeanaHance) 1.44
黄檀 0.56 鹅掌柴(Schefleraoctophyla(Lour.)Harms) 1.40
灌木层 南方红豆杉 16.69 瓜馥木 13.87
乌药(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 6.04 紫麻(Oreocnidefrutescens(Thunb.)Miq.) 9.44
细齿叶柃(EuryanitidaKorthals) 4.26 杜茎山(Maesajaponica) 8.26
茶(Cameliasinensis(Linn.)O.Ktze) 3.63 猴欢喜 5.22
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K.Kochvar.sinensis(Tobl.)Rehd) 3.45 鸭公树 4.34
菝葜(SmilaxchinaLinn.) 3.41 钩刺雀梅藤(Sageretiahamosa(Wal.)Brongn.) 4.07
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 3.25 丝栗栲 3.37
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W.Smith) 3.14 黄枝润楠 2.93
山茶(CameliajaponicaLinn.) 2.94 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 2.63
杜茎山 2.85 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rest.) 2.30
三尖杉 2.83 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 2.14
毛竹 2.66 罗浮栲 2.08
黄檀 2.62 单耳柃(EuryaweissiaeChun) 2.02
山竹(Phylostachysedulis) 2.60 川桂(CinnamomumwilsoniGamble) 1.71
南五味子(KadsuralongipedunculataFinetetGagnep.) 1.97 油茶(CameliaoleiferaAbel) 1.70
24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5卷
续表 1
群落
层次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树种的重要值
物  种 重要值 /%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树种的重要值
物  种 重要值 /%
草本层 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inn.f.)Sm.) 18.31 狗脊蕨 21.71
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Brongn.) 13.61 芒萁(Dicranopterispedata(Hout.)Nakaike) 11.06
黑莎草(GahniatristrisNees) 10.09 黑莎草 8.08
马兰(Kalimerisindica(Linn.)Sch.-Bip.) 6.68 华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Linn.)Farwel) 8.01
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inn.)DC.) 5.04 单叶双盖蕨(Diplaziumsubsinuatum(Wal.)Tagawa) 4.26
糯米团(Gonostegiahirta(Blume)Miq.) 4.30 卷柏(Selaginelatamariscina(Beauv.)Spring) 3.49
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ume) 3.94 肾蕨(Nephrolepisauriculata(Linn.)Trimen) 3.49
白苏(Perilafrutescens(Linn.)Brit.) 3.91 鳞始蕨科 1种(Lindsaeaceae) 3.49
苎麻(Boehmerianivea(Linn.)Gaud.) 2.67 鳞毛蕨科 1种(Dryopteridaceae) 3.31
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inn.) 2.66 中华里白(Hicriopterischinensis(Ros.)Ching) 2.98
高梁炮(Rosalambertianu) 2.22 马兰(Kalimerisindica(Linn.)Sch.-Bip.) 2.46
常春藤 2.20 天胡荽(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Lam.) 2.46
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Linn.)DesMoul.) 1.60 油莎草(Cyperusesculentus) 2.13
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eLinn.) 1.45 铁线蕨(Adiantumcapilus-venerisLinn.) 1.87
卷柏 1.16 乌毛蕨 1.87
  灌木层中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占据前 5位的依次
是南方红豆杉(16.69%)、乌药(6.04%)、细齿叶柃(4.26%)、
茶(3.63%)、常春藤(3.45%)。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占据
前 5位的依次是瓜馥木(13.87%)、紫麻(9.44%)、杜茎山
(8.26%)、猴欢喜(5.22%)、鸭公树(4.34%)。由此表明南
方红豆杉在与毛竹伴生群落中不仅是以群落演替先锋树种地
位出现 , 而且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乔木层的不同郁闭度和较
大的立木密度差异所造成的林内小环境的改变 , 以及植物种
的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的作用 ,从而两区域南方红豆杉群落林
下植物种类及数量也有较大的不同。
草本层中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占据前 5位的依
次是狗脊蕨(18.31%)、淡竹叶(13.61%)、黑莎草(10.09%)、
马兰(6.68%)、射干(5.04%)。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前 5
位的依次是狗脊蕨(21.71%)、芒萁(11.06%)、黑莎草
(8.08%)、华南毛蕨(8.01%)、单叶双盖蕨(4.26%)。由此
可知 , 狗脊蕨在南方红豆杉群落占有绝对优势 , 黑莎草也具有
较重要位置。原因在于南方红豆杉群落林分郁闭度比较大 ,
易生喜湿草本植物 , 因而蕨类植物在两者群落草本层中均占
据重要地位。
3.2 南方红豆杉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3.2.1 物种丰富度特征
植物生长型是表征群落外貌特征和垂直结构的重要指
标 [ 18] , 并且分层测定各指标能更好地反映群落的性质。乔木
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 3种生长型统计物种数目和测定丰
富度指数结果(表 2)表明: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乔
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目分别为 55种和 126种 , 草本层(63
种)也较多于乔木层物种数目。丰富度指数总的趋势表现为
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层。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乔木层和
灌木层物种数目比较接近(分别为 86种和 85种), 两者较草
本层(25种)物种数目多。丰富度指数总的趋势表现为乔木层 >
灌木层 >草本层。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与梅花山南方
红豆杉群落相比较, 前者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与后者差异较大,
低于后者;灌木层和草本层则较后者都大。所以用物种数和丰
富度指数来反映群落的特征并不一致 , 这是因为影响物种丰富
度的因素很多如历史原因 、潜在定居者的数量(物种库的大
小)等 ,甚至立地条件和环境因子(如土壤 、水分、光照等)对乔
灌木层物种数和个体数也有重要的影响 [ 19] 128-148。
表 2 南方红豆杉群落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
保护区名称  层次 R1 R2 H D′ D JS E DS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乔木 7.35 1.22 1.39 1.940 0.290 0.35 0.034 0.326
灌木 16.6 2.95 3.35 10.925 0.713 0.69 0.081 0.765
草本 7.86 1.39 2.75 8.756 0.675 0.66 0.136 0.757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乔木 12.50 2.87 3.54 18.321 0.791 0.79 0.192 0.856
灌木 12.30 2.81 3.17 11.884 0.732 0.71 0.131 0.794
草本 4.55 1.79 2.63 10.120 0.731 0.83 0.353 0.852
3.2.2 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
物种多样性可以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结构 [ 20-21] 。龙栖山
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表现均为灌木层 >草
本层 >乔木层。这是因为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乔木层优势
种明显 , 个体高度集中 , 其他物种个体较为分散 ,因而物种多
样性就较低。灌木层中除有乔木层的树种种类外 , 还有许多
小乔木树种 , 这就造成群落中灌木层植物物种种类较多 , 多样
性较高。
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度结果均显
示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 ,总的趋势是乔木层 >灌木层 >草
本层。群落中 , 乔木类优势种明显 , 主要有南方红豆杉 、瓜馥
木 、鸭公树 、川桂 、丝栗栲 、猴欢喜 、毛竹 、黄枝润楠 、细齿柃木 、
罗浮栲等 , 且其个体数较为集中 , 其他种类的个体数较为分
散。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 造成各样地之间的种类组
成和个体数差异均较大 , 再者群落郁闭度较大 , 从而限制了草
本的分布 , 草本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和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
3种生长型多样性指数的横向对比表明:乔木层的 Shannon多
样性指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Mclntoch多样性指数 3者间
表现出一致性 , 均为前者(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
后者(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灌木层则表现为:Shannon多
样性指数前者 >后者 , 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Mclntoch多样
性指数表现一致 , 为前者 <后者;草本层则和灌木层多样性指
数表现出了一致的趋势 , 即 Shannon多样性指数前者 >后者 ,
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Mclntoch多样性指数表现一致 , 为前
者 <后者。
3.2.3 物种均匀度特征
均匀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种的个体数目的分配
情况 ,它反映了种属组成的均匀程度 [ 22] 。龙栖山南方红豆
杉—毛竹群落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
25第 11期               夏 鑫等: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而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
和灌木层。 3种生长型中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均匀度
指数都分别高于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由于南方红
豆杉与毛竹形成共优群落 , 在毛竹经营过程中 , 对群落产生了
一定干扰 , 从而影响南方红豆杉群落 , 因而龙栖山南方红豆
杉—毛竹群落多样性较低 , 均匀度也低 , 而梅花山南方红豆杉
生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则比较丰富 ,均匀度也较高。
4 讨论
群落物种多样性受群落本身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多种
因素影响 , 当用不同的多样性指数测定时 , 各指标之间可能存
在偏差 , 说明使用多样性指数时 , 要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以避
免在使用多样性指数时 ,具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的群落与具
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的群落可能得到相同的多样性指
数 [ 19] 128-148。因此 ,本研究应用了多种多样性指数对南方红
豆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度和综合分析 , 来弥补各多样
性指数的不足 , 测度结果能够反映群落真实情况。对分布于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和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南方红豆杉样地群
落的调查研究表明 , 南方红豆杉群落物种组成丰富 、群落结构
合理 、生态系统比较稳定。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多
样性总的趋势表现为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层 , 梅花山南方
红豆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总的趋势是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
层。两区域整体表现为梅花山南方红豆杉群落较龙栖山南方
红豆杉—毛竹群落物种丰富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高 , 主要在
于对龙栖山南方红豆杉—毛竹群落毛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对
南方红豆杉种群及幼苗的影响 , 群落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但
两区域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 , 均有利于群落向
顶级群落演替发展。笔者只从种—个体出发进行南方红豆杉
群落多样性的测度 , 但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颇多 , 如用物种
重要值 、生物量等来测度;另外 , 对于不同海拔高度物种多样
性变化及其物种周转速率研究还可采用多样性指数进一步测
定 , 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 1]  包维楷 ,陈庆恒.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
对策 [ J] .自然资源学报 , 1998, 13(4):375-380.
[ 2]  ZhangJintun, RuWenming, LiBin.Relationshipsbetweenvegeta-
tionandclimateontheloessplateauinChina[ J] .FoliaGeobotani-
ca, 2006, 41(2):151-163.
[ 3]  郑万钧 ,傅立国.中国植物志:第 7卷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8:438.
[ 4]  洪伟 ,王新功 ,吴承祯 ,等.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种群生命表及
谱分析 [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15(6):1109-1112.
[ 5]  李先琨 ,黄玉清 ,苏宗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及动
态 [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11(2):169-172.
[ 6]  李先琨 ,苏宗明 ,黄玉清 ,等.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的群落及种群
结构特征 [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1, 25(2):23-28.
[ 7]  黄玉清, 李先琨 ,苏宗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结构———高度
结构 [ J] .广西植物 , 2000, 20(2):126-130.
[ 8]  黄玉清 , 李先琨 ,苏宗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构件种群结构研
究——— Ⅰ .大小结构 [ J].广西植物 , 1998, 18(4):385-389.
[ 9]  苏宗明 ,黄玉清 ,李先琨.广西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研
究 [ J] .广西植物 , 2000, 20(1):1-10.
[ 10]  廖文波 ,张志权 ,陈志明,等.粤北南方红豆杉的群落类型及物候与
繁殖生物学特性 [ 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7):795-801.
[ 11]  廖文波 ,苏志尧 ,崔大方 ,等.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
[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2, 24(3):295-306.
[ 12]  伍建军 ,廖文波 ,崔大方 ,等.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的物种
多样性和种群格局 [ J].广西植物 , 2002, 22(1):61-66.
[ 13]  刘仁林 ,朱玲琳.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规律的研
究 [ J] .环境与开发 , 1997, 12(1):3-8.
[ 14]  张丽霞 ,张峰 ,上官铁梁.芦芽山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 [ J] .
生物多样性 , 2000, 8(4):361-369.
[ 15]  谢晋阳 ,陈灵芝.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 J].生
态学报 , 1994, 14(4):337-344.
[ 16]  吴承祯 ,洪伟 ,陈辉 ,等.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
性研究 [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6, 16(1):33-37.
[ 17]  TurnerMG, GardnerRH.QuantitativemethodsinLandscapeE-
cology[M] .NewYork:SpringerVerlag, 1991.
[ 18]  马克平 ,黄建辉 ,于顺利 ,等.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
的研究Ⅱ:丰富度 、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 J] .生态学报 ,
1995, 15(3):268-277.
[ 19]  孙儒泳 ,李博 ,诸葛阳 ,等.普通生态学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 1993.
[ 20]  吴承祯 ,洪伟 ,蓝斌 ,等.万木林群落生态学研究Ⅱ:万木林中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 J] .江西农业大学学
报 , 1996, 18(3):292-298.
[ 21]  洪伟 ,吴承桢 ,林成来 ,等.福建龙栖山森林群落林窗边缘效应
研究 [ J] .林业科学 , 2000, 36(2):33-38.
[ 22]  张金屯.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 [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5.
(上接 12页)
4 小结
10种华南地区应用广泛的丛生园林竹类植物锦竹 、粉单
竹 、撑篙竹 、崖州竹 、花竹 、青皮竹 、马甲竹 、苦绿竹 、吊丝球竹 、
麻竹的出笋时间在 6月下旬— 11月中旬 , 大部分竹子 7月上
旬即开始发笋 , 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时间为 80 ~
120d, 最长的为马甲竹 , 最短的为花竹;退笋率为 17.4% ~
30.0%,最高的是撑篙竹 ,最低的为马甲竹;成竹率为 70.0% ~
82.6%,最高的是马甲竹 ,最低的为撑篙竹。各竹种 5 d高生
长量呈 “低—高—低”的趋势。竹笋 -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
关系经 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 ,以三次多项式模型 Y=
b
0
+b
1
t+b
2
t2 +b
3
t3拟合最优 ,各竹种拟合模型的 R2值达 0.985
以上 , 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 -成竹规律不仅与其生长的地理环
境条件有关 , 而且与其生长时期的气象条件如温度 、湿度 、降
水等密切相关 [ 3, 9-10] 。文中只对这 10种园林竹类植物在相
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的出笋期 、退笋率 、成竹率及幼竹高生长
节律进行了初步的观测分析 , 没有涉及到与各气象因子的具
体关系 , 这些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 1]  厦门市地理学会.厦门经济特区地理 [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
社 , 1995:1-70.
[ 2]  周本智.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9, 12(5):461-466.
[ 3]  郑蓉 ,郑维鹏 ,黄勇 , 等.不同地理种源的麻竹竹笋 -幼竹生长
规律的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4, 23(4):17-24.
[ 4]  陈松河 , 王振忠.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观赏竹种调查
[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1(3):50-56.
[ 5]  陈松河.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 J] .热带农业科学 , 2001
(4):17-21.
[ 6]  陈松河.泰竹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6, 25
(2):28-30, 34.
[ 7]  谢家发.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及案例 [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 , 2004.
[ 8]  苏金明 , 傅荣华 ,周建斌 ,等.统计软件 SPSS系列应用实战篇
[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2.
[ 9]  李继雄 ,黄家飞.苦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 J] .贵州林业科技 ,
2001, 29(1):37-41.
[ 10]  朱志建 ,屠永海 ,钮为民 ,等.浙江淡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
的研究 [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3, 22(4):14-17.
26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