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畜禽种业 2010.3
摘要: 变异黄芪是指豆科黄芪属的有
毒黄芪植物, 我苏木的变异黄芪分布
于多个嘎查的草场, 引起家畜中毒死
亡, 如果大量生长还会促使草场加速
退化、 形成 “毒草化”, 严重影响草地
畜牧业, 形成典型的 “生态经济病”。
变异黄芪含苦马豆素、 斑夹素等毒成
分, 同时营养成分及营养元素特别好,
尤其是粗蛋白质含量相当高 , 利用这
些特性研制开发药物, 或按一定比例
混合在牧草中利用, 都有很广阔的开
发空间。 本文查找相关文献并结合当
地的情况, 提出改变过去应用除草剂
喷洒灭除和人工挖除而造成人为的污
染环境和破坏草场的弊端, 探讨不破
坏草场, 合理利用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供参考。
关键词: 家畜; 变异黄芪; 分析 ; 测
定; 防治; 利用
1 形态特征
变异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
本植物 , 高 10~30cm, 植物白色丁字
毛, 呈现灰绿色, 茎部分枝成丛 , 直
立或斜向上。 奇数羽状复叶; 小叶 11~
15, 条状短圆形, 先端钝或中间微凹,
茎部宽契形或近圆形 , 表面深绿色 ,
下面灰绿色 , 密生白色伏贴丁字毛 ,
托叶很小; 卵圆形三角形, 与叶柄分
离。 总花梗长约 1mm, 枝叶短, 短总
状花腋生; 花小, 紧密排列 , 淡蓝色
或淡紫色, 苞片很小, 与花梗近等长,
边缘生黑色毛 , 萼筒状 , 萼刺锥形 ,
伏生黑色或白色丁字毛。 旗瓣于翼瓣
等长, 龙骨瓣较短。 荚果矩圆形 , 扁
平微弯, 两端扁, 长 10~13mm, 先端
矩 圆 , 2 室 , 花 期 5 ~6 月 , 果 期
5~8 月。
2 变异黄芪的分布
变异黄芪在我苏木的温都尔毛道、
沙尔扎、 乌力吉赛汉、 达来图如 、 科
伯等嘎查的骆驼中曾经中毒发病 1411
峰, 发病率占 5.1%, 马属动物中毒发
病 392 匹, 发病率占 10.16%, 中毒死
亡羊 112 只, 病死率占 0.9%, 死亡骆
驼 15 峰, 病死率占 1.06%, 死亡马属
动物 3 匹, 病死率占 0.25%, 中毒未死
亡者全部淘汰, 给广大农牧民的生产
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 变异黄芪的有毒成分
变异黄芪的有毒成分可以引起神
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慢性中毒 , 是有毒
植物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植物 。 不是
因为它们的毒性比其他有毒植物更大,
而是由于它们的地理分布更广泛 。 现
在的研究证明变异黄芪的有毒成分是
吲哚兹定生物碱, 如苦马豆素 , 氧化
氮苦马豆素, 对细胞酶体的 a-甘露糖
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引起甘露糖蓄
积症 , 造成细胞生物化学和形态学
改变。
苦马豆素对哺乳动物 , 鱼类以及
植物的溶酶体 a-甘露糖有很强的特异
性抑制作用, 这是通过作用该酶的基
质部分实现的, 根据苦马豆素的酶分
离常数, 人们认为细胞溶酶体在酸性
环境下苦马豆素分子充分离解并且浓
度增高, 由于苦马豆素阳离子同甘露
糖阳离子的牛椅状空结构上的相似性
极其对甘露糖酶的高度亲和性 , 从而
抑制了溶酶体 a—甘露糖的活性, 造成
甘露糖蓄积, 同时, 也抑制了糖蛋白
的合成, 产生富含甘露糖的混合冬酰
胺多聚糖, 其结果溶酶体内大量的低
聚糖不能代谢而聚积, 导致细胞特别
是神经细胞所谓空泡变性, 使动物出
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
4 变异黄芪危害
引起骆驼 、 羊 、 马中毒死亡 , 我
苏木每年有 150 多只羊, 85 峰骆驼和
10 余匹马采食而中毒死亡; 影响家畜
繁殖: 变异黄芪不仅引起大量牲畜中
毒死亡 , 母畜采食后 , 可造成不孕 、
弱胎、 畸形胎、 难产, 甚至幼畜残死
亡, 种公羊采食后, 性欲降低 、 无配
种能力 ; 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
中毒发病的骆驼产毛 (绒 ) 量下降 ,
一般情况下产毛 (绒) 量降低 40%以
上, 由于中毒发病上膘基本停滞 , 产
量降低, 肉品质量一般是等外肉 ; 促
使草场退化 : 变异黄芪的根系发达 ,
繁殖系数高, 生命力强, 并有较强的
抗逆性,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 3~5 年
就可成为草场中的优势种, 促使草场
质量急剧下降。
5 临床症状
病初运动变得缓慢 , 呆立不愿走
动、 不合群、 不听从主人的使唤 , 行
为反常, 牵拉时后退, 拴系时骚动后
坐, 四肢发颤而失去快速的运动能力,
易受惊, 摔到后不能自行起立 , 继而
出现行步蹒跚似醉, 饮水减少或基本
停止、 流泪, 最后因机体极度瘦弱而
导致死亡。
6 剖检变化
剖检中毒死亡骆驼时可见极度消
瘦, 呈现皮包骨、 口腔及咽部有溃疡
灶, 皮下及小肠粘膜有出血点 , 胃及
脾与横膈膜粘边, 肾呈土黄色 , 腹腔
有多量积液。
组织学变化 : 肝细胞肿胀 , 胞质
变异黄芪家畜中毒病的研究概括
徐向军 赞德玛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力吉动物卫生监督站 750300)
研 究
140
中国畜禽种业2010.3
出现空泡, 有些肝细胞破裂 , 核溶解
或消失, 间质结缔组织增生 。 肾小球
肿大、 充血。 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
性, 有的胞质出现空泡, 有些呈坏死
性变化 。 大脑和小脑软膜轻度充血 ,
神经细胞肿胀, 虎斑小体溶解 。 小脑
薄肯野氏细胞核溶解或消失 , 胞浆出
现大小不等的空泡, 神经胶质细胞增
生, 有 “卫星化” 或 “噬神经现象”。
脑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内皮细胞肿胀,
脊髓运动神经细胞核大部分变性 , 有
的胞核溶解、 消失。 心脏纤维横纹消
失, 浑浊肿胀, 肌浆有空泡变化 。 肾
上腺皮质部细胞肿大, 胞质出现大小
不等的空泡, 尤其是球状带细胞中空
泡大而明显 , 髓质部细胞普遍肿胀 。
胰脏腺泡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变性 。
真胃粘膜呈现亚急性, 慢性炎性变化。
7 诊断
主要依据变异黄芪中毒的特有临
床症状, 如后躯麻痹, 行走摇摆 , 头
部呈水平震颤等, 结合放牧采食变异
黄芪的病史, 既可做出诊断。
实验室的检验 : 血象呈贫血的症
象, 血色素指数基本正常, 血液指数
分析呈大红细胞性贫血 。 血清 Got 和
Akp 活性明显升高, 血清 a 甘露糖或酶
活性降低, 尿液低聚糖含量增加 , 尿
低聚糖中的甘露亦明显升高。
8 防治
禁止骆驼和羊在有变异黄芪的草
场上放牧, 以防止长期采食引起中毒。
人工挖除 : 为了创造安全草场 ,
可人工将变异黄芪挖除, 由于发芽部
位 于 地 表 下 2 ~3cm 处 , 只 要 挖 除
10cm, 不会再度发芽, 落入土壤中的
种子可数年不失去发芽能力 , 因此 ,
在结荚前进行, 并要连续几年挖除才
能根除。
化学防治 : 每年 5~6 月中旬用
2.4-DJ 酯防除变异黄芪, 每亩喷药 150
毫升,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应用 “疯草灵 ” 解毒散及缓释丸
进行预防, 方法是每峰骆驼 10 克、 隔
天饮水一次, 或灌服 “疯草灵 ” 解毒
缓释丸骆驼每次 10 丸可预防 3 个月
左右。
9 讨论与小结
变异黄芪为多年生有毒植物 , 其
根系发达 , 耐干旱 , 耐贫嵴 , 抗寒 ,
返青早 (3 月下旬), 干枯晚 (11 月),
生长快的植物, 在我旗有些苏木 (镇)
已成为优势种, 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
的健康发展。
2002 年 9 月份将变异黄芪送到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
室对八大营养成分进行测定 , 其结果
见表 1。
结果表明 , 变异黄芪的营养成分
是比较好的, 其中粗蛋白质与苜蓿相
近, 是一种高蛋白质饲草, 对一个干
旱缺草, 尤其是蛋白质缺乏的地区来
说, 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全面的饲草,
有待于合理利用。
关于利用 “疯草灵 ” 解除变异黄
芪中毒的原理, 经过研究变异黄芪的
有毒成分主要是吲哚兹定生物碱——
苦马豆素,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3 个生
物活性的羟基, 应用 “疯草灵 ” 使苦
马豆素的五员环发生断裂, 生成缩醛,
从而苦马豆素的毒性降低或减弱 , 以
达到预防变异黄芪中毒的目的。
根据毒理学研究表明 , 吲哚兹定
生碱——苦马豆素 , 易溶于水 , 可从
尿中排出, 在牛、 羊体内的半衰期为
20h, 5d 后毒素完全可以排出体外。 根
据上述研究来看, 对屠宰食用的家畜
或奶产品停止采食 5d 后完全可以利用
其产品, 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
变异黄芪可做育肥羊和乏弱羊的
优质牧草而利用, 在秋季结籽时采集
晒干, 冬春肓肥羊时在饲草中加入变
异黄芪 15~20%, 不仅不引起中毒, 而
且还有相当好的育肥效果, 按照上述
比例饲喂乏弱羊、 骆驼不必补喂其它
蛋白质饲料。
“疯草灵” 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研究: 2002 年下半年在青海大学农牧
学院按照国家标准对 “疯草灵 ” 对小
鼠的毒性试验, 根据化学物质急性毒
性 (CD50) 剂量分级, “疯草灵” 的
CD50 在 501—5000mg/kg·BW, 证 明
“疯草灵” 为低毒物质, 允许应用于生
产实践。
生物方法杀灭变异黄芪的探讨 :
达能太等 (2000 年) 报道, 变异黄芪
不采取任何措施而自行死亡的特殊现
象, 经过研究发现几种寄生虫 , 专门
蛀食其根部, 最终将其根部咬断而致
死 。 经初步鉴定有以下几种寄生虫 :
鞘翅目叩头虫科沟金针虫; 鞘翅目天
牛科家绒天牛; 根蝇科根蝇 ; 还有胡
蝇、 豆象虫、 矩胸小鳖等。
以上寄生虫对变异黄芪危害最大
虫种是沟金针虫和家绒天牛 , 主要危
害两年以上的变异黄芪, 当年生的变
异黄芪不受其害。 这些虫类蛀食而造
成死亡率可达 30%左右, 从生物防除
的角度探讨新的灭除变异黄芪的途径
和办法,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据哈斯巴图 (1999 年) 报导, 将
变异黄芪用 0.3%工业用盐酸浸泡 24 小
时后捞出, 再用清水冲洗 1~2 次, 放
以通风阴凉处自然干燥备用 。 应用时
将脱毒的变异黄芪按 30%比例混入到
其它草 (料) 中作为试验组, 经过 102
次的试验, 结果试验组没有发现任何
中毒症状, 而对照组饲喂 66 天时发生
中毒, 最终死亡。 这种脱毒方法比较
简单 、 方便 , 费用低 , 牧民易掌握 ,
有推广应用价值。
! #$% & ’()*+ ,’)-+ ().+ (/)0+ (*)*+ ,’).+ ()11 +)(+
表 1 变异黄芪营养成分 (%)
研 究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