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花变异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初步分析



全 文 :第 34卷 第 4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Vol. 34 No. 4
2006年 4月 Jour. of No rthw est Sci-Tech Univ . o f Agri. a nd Fo r. ( Na t. Sci. Ed. ) April 2006
黄花变异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
生物碱成分初步分析⒇
樊月圆 ,赵宝玉 ,樊泽峰 ,王银朝 ,谭承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 对黄花变异黄芪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 ,对其总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和分段萃取 ,并用 TLC法
对分段萃取物进行了检查。 结果表明 ,黄花变异黄芪含有糖、有机酸、酚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甙类或多糖、皂
甙、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萜类、内脂、甾体等成分 ,不含挥发油、油脂、氰甙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黄花变异黄
芪的生物碱主要以强极性生物碱为主 ,约占总生物碱的 97. 25% ;对三段萃取物的 TLC检查发现 ,黄花变异黄芪中
含有苦马豆素 ,且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
[关键词 ] 黄花变异黄芪 ;化学成分 ;生物碱 ;变异黄芪
[中图分类号 ]  S452; O656. 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9387( 2006) 04-0076-03
  变异黄芪 ( Astragalus variabill s Bunge)是豆科
黄芪属 ( Astraglus )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系发达 ,
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强及在恶劣环境下能旺盛
生长的特性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巴彦卓
尔盟、阿拉善盟 ,宁夏的陶乐 ,甘肃的民乐、民勤、景
泰以及新疆等地 [1-3 ]。变异黄芪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
是引起马、羊、骆驼等家畜中毒死亡 ,同时严重影响
母畜的繁殖及公畜的精子质量等。牲畜误食变异黄
芪后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机能障碍 ,重者 10~ 15 d
死亡 ;怀孕母畜误食后 ,会造成流产、弱胎或胎儿畸
形、发育不良等 [4-6 ]。 黄有德等 [7 ]首次从变异黄芪中
提取出苦马豆素 ( Swainsonine, SW ) ,并确认苦马豆
素是变异黄芪的主要有毒成分 ;陈绍淑等 [8 ]也从变
异黄芪中分离出了苦马豆素。
黄花变异黄芪的生物学特性与变异黄芪相似 ,
主要区别在于变异黄芪花呈淡蓝色或紫红色 ,而黄
花变异黄芪花为黄色 ,疑为变异黄芪变种 ,故暂命名
为黄花变异黄芪。目前 ,黄花变异黄芪仅发现于内蒙
古阿拉善盟的北部及西北地区。 2004年阿拉善盟左
旗北部的图克木、乌力吉、银根三苏木 (乡 )就有 117.
2万 hm2草场受到侵害 ,导致 6. 8万余头 (只 )牲畜中
毒死亡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4万元。
迄今为止 ,对黄花变异黄芪的毒性成分及其特
性还不清楚 ,目前畜牧业生产中还未找到合理的防
治动物黄花变异黄芪中毒的措施。 本试验试图通过
对黄花变异黄芪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初步确定黄花
变异黄芪的毒性成分 ,以期为制定有效的解毒方案
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1. 1 黄花变异黄芪  2004-07采集于内蒙古自
治区阿拉善左旗草场 ,晒干后运回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 ,粉碎 ,置阴凉干燥处保存备用。
1. 1. 2 苦马豆素标准品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
物科技学院生物毒素与分子毒理学研究所提供 (纯
度≥ 98% )。
1. 2 试验方法
1. 2. 1 黄花变异黄芪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 按
照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的常规方法 ,采用水、乙
醇、石油醚等极性不同的溶剂对样品分别进行提取 ,
制成相应的供试液 ,用于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
( 1)水浸液。 准确称取草粉 5 g置于烧瓶中 ,加
水 60 mL, 60℃ 热回流 1 h,过滤 ,滤液分别用于进
行糖、有机酸、酚类、蛋白质、皂甙、生物碱、鞣质的预
试验。
( 2)乙醇提取液。 准确称取草粉 10 g置于烧瓶
中 ,加 10倍体积 950 mL /L(体积分数 )乙醇热回流 1
⒇ [收稿日期 ]  2005-08-05
[作者简介 ] 樊月圆 ( 1979- ) ,女 ,陕西扶风人 ,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有毒植物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通讯作者 ] 赵宝玉 ( 1964- ) ,男 ,陕西宝鸡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研究。
h,过滤 ,滤液留 2 mL作酚、鞣质、有机酸检查 ,剩余
部分浓缩为浸膏。将浸膏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加 20
m L /L HCl使其酸化 ,滤出酸液进行生物碱的检验 ,
残渣用少量乙醇溶解检查黄酮 ;另一部分用乙酸乙
酯溶解后 ,将溶液置分液漏斗中 ,加入适量 50 g /L
NaOH,充分振摇 ,使酚性物及有机酸等转入下层
NaOH水溶液中 ,放出下层 NaOH水溶液 ,上层的乙
酸乙酯溶液用蒸馏水洗至碱性即可备用。 取乙酸乙
酯液 3 mL在水浴上蒸干 ,以 2 mL乙醇溶解作强心
甙的检识。
( 3)石油醚提取液。准确称取草粉 2 g置于锥形
瓶中 ,加 20 mL石油醚 (沸程 30~ 60℃ )浸泡过夜 ,
过滤 ,滤液进行挥发油和油脂的检识。
( 4)氰甙的检查。准确称取草粉 5 g置于锥形瓶
中 ,加体积分数 50 mL /L硫酸溶液 30 mL充分混
合。在锥形瓶口放一条苦味酸试纸条 ,立即塞紧瓶
塞。在沸水浴中加热 10 min,若滤纸条变成砖红色或
红色 ,表明含有氰甙。
( 5)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检查。准确称取草粉 20
mg于试管中 ,加 1 mol /L盐酸 1 mL,室温振摇 2 h。
然后加 200 g /L氢氧化钾 1 mL,室温振摇 2 h。最后
加 2 mol /L冰醋酸 1 mL,格林氏试剂 1 m L,摇匀 ,观
察颜色变化 ,若出现淡红色或红色 ,表明含有脂肪族
硝基化合物。
1. 2. 2 黄花变异黄芪生物碱成分分析  ( 1)黄花变
异黄芪生物碱的提取。黄花变异黄芪干草粉先用工
业乙醇热回流提出总浸膏 ,再经酸化、碱化处理 ,然
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极性从小到大
的溶剂分段萃取。 ( 2)黄花变异黄芪生物碱 TLC检
查。将萃取得到的各段生物碱用少量甲醇溶解 ,毛细
管点样于自制的硅胶 GF254板上 (原点距板下端约 1
cm处 ) ,用 V (氯仿 )∶V (甲醇 )∶V (氨水 )∶V (蒸馏
水 )= 70∶ 26∶ 2∶ 2的展开剂展开 , Eh rlich试剂显
色 ,记录各斑点颜色并计算 Rf 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黄花变异黄芪化学成分系统预试结果
  由表 1可知 ,黄花变异黄芪含有糖、有机酸、酚
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甙类或多糖、皂甙、生物
碱、黄酮、蒽醌、香豆素、萜类、内酯、甾体等成分 ,不
含挥发油、油脂、氰甙和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表 1 黄花变异黄芪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结果
Table 1  Result of sy stema tic pre-experimen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stragalus variabills Bunge ( yellow flower )
检测物质
Detected subs tance
试验方法
Meth od
现象
Phenomena
结果
Resul t
糖 Sacch aride 菲林氏试剂 Feh lings solution agen t 黄棕色 ,浑浊 Yel lowish-brow n, turbid +
有机酸 Organic acid pH试纸 pH test paper 6. 0左右 Abou t 6. 0 +
溴甲酚绿试剂 Bromocresol g reen agen t 黄色斑点 Yellow blotch +
酚类 Polyphenolics 10 g /L FeCl3 墨绿色 Dark g reen +
鞣质 Tannins 醋酸铅 Lead acetate 大量淡黄色沉淀 Generous pal lide-
flavens sediment
+
10 g /L FeCl3 墨绿色 Dark g reen +
氨基酸 Amino acid 茚三酮试剂 Ninh yd rin agent 蓝紫色 Am ethys t +
蛋白质 Protein 双缩脲反应 Biuret reaction 紫红色 Prun osus +
甙 类 或 多 糖 Glycosides or
polysacch arid es
酚醛缩合反应 Ph en o formaldeh yde
condensation reaction
紫红色环 Prun osus ring +
皂甙 Saponins 泡沫试验 Foam tes t 持续性泡沫 Con tinu ous foam +
生物碱 Alkaloid 碘化 铋钾试 剂 Po tassium heptaiod
obismu thate agen tia
橘黄色沉淀 Saf f ron yellow sediment +
硅钨酸 Silicotungs tic acid 灰白色沉淀 Gray s ediment +
黄酮 Flav on oid s 盐酸 -镁粉试剂 Hyd rochlo ric acid- mag
agent
红色 Red +
蒽醌 Anthraquinones 浓硫酸 Concen trated oi l of vi t ri ol 褐色 Brow n +
香豆素与萜类内 酯 Coumarin and
terpen e lactone
开环 -闭 环试 剂 Ring cleavag- ring
closure ag en t
加 NaO H后 澄清 ,加 HCl 后浑 浊
Cleared w ith NaO H, became turbid
wi th HCl
+
甾体或三萜类 Steroid or Tri terpenoid 醋酐 -浓硫酸试验 Acetic anh yd ride
concent rated oil of vi t ri ol test
由黄 变绿 Changed f rom yel low to
green
+
挥发油和油脂 Naph th a and lipin 挥发性检验 Evaporabili t y test 不明显 Not obvious -
氰甙 Cyanogenetic glycoside 苦味酸试纸 Carbazotic acid paper 不明显 Not obvious -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Aliph atic ni tro
compounds
格林试剂 Green agent 不明显 Not obvious -
  注: + .表示检测结果呈阳性 ; - .表示检测结果呈阴性。
Note: + . means posi tive result; - . means negative resu lt.
77第 4期 樊月圆等:黄花变异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初步分析
2. 2 黄花变异黄芪生物碱提取结果
黄花变异黄芪的出膏率为 8. 80% ,分段萃取后
得氯仿萃取部分 0. 60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 2. 25 g ,
正丁醇萃取部分 100. 80 g ,分别占总生物碱的
0. 58% , 2. 17%和 97. 25% ,可见黄花变异黄芪所含
的生物碱以强极性生物碱为主。
2. 3 黄花变异黄芪生物碱 TLC检查结果
由表 2可知 ,氯仿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
均出现 2个显色斑点 ,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出现 4个显
色斑点。通过与苦马豆素标准品比较发现 ,苦马豆素
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从展
开效果看 , 2次展开优于 1次展开。
表 2 黄花变异黄芪生物碱 TLC检查结果
Table 2  Result of TLC on the A lkaloids of Astragalus variabills Bunge ( y ellow flow er )
样品编号
Sam ples
number
1次展开的 Rf 值及斑点颜色
Firs tly d eveloped of Rf and th e colou r of the blotch
2次展开的 Rf 值及斑点颜色
Secondly developed of Rf and th e colour of th e blo tch
1 0. 34紫红 0. 34 Violet red 0. 45紫红 0. 45 Violet red
2 0. 40紫色 ; 0. 78紫色 0. 40 Purple; 0. 78 Pu rple 0. 65紫色 ; 0. 92紫色 0. 65 Purple; 0. 92 Pu rple
3
0. 05紫色 ; 0. 34紫色 ; 0. 43紫色 ; 0. 52蓝色 0. 05 Purple;
0. 34 Pu rple; 0. 43 Purple; 0. 52 Blue
0. 08紫色 ; 0. 45紫色 ; 0. 57紫色 ; 0. 66蓝色 0. 08 Pu rple;
0. 45 Pu rple; 0. 57 Purple; 0. 66 Blue
4 0. 05紫色 ; 0. 34紫色 0. 05 Purple; 0. 34 Pu rple 0. 08紫色 ; 0. 45紫色 0. 08 Purple; 0. 45 Pu rple
  注: 1.苦马豆素标准品 ; 2.碱化后氯仿萃取部分 ; 3.碱化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 ; 4.碱化后正丁醇萃取部分。
Note: 1. Sw ain sonine; 2. The ag ent of ex tract ing the alkalif ed liquid wi th chlorofo rm; 3. The agent of ext racting the alkali f ed liquid wi th
acetoacetate; 4. Th e agen t of ex t racting th e alk ali fed liquid wi th n-butanol.
3 讨 论
疯草 ( Locow eed)是棘豆属 (Oxytropis )和黄芪
属 ( Astragalus L. )有毒植物的总称。黄花变异黄芪
是目前在内蒙草场发现的又一种黄芪属有毒植物。
在疯草中毒研究中 ,国内外学者根据疯草对动物毒
性作用的不同 ,将其有毒成分分为 3大类 ,即脂肪族
硝基化合物、硒与硒化合物和疯草毒素。大量研
究 [9-11 ]结果表明 ,我国疯草中毒地区多是缺硒区或
条件性缺硒区 ,不能构成聚硒植物的生存条件 ,故疯
草中毒与硒及硒化合物无关。另外 ,黄花变异黄芪系
统预试未检测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故可排除脂肪
族硝基化合物引起中毒的可能 ,因此只能从生物碱
方面来考虑。通过对生物碱的系统处理 ,采用 T LC
检查发现 ,常规显色剂 (如改良碘化铋钾 )显色不明
显 ,而多羟基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 ( Ehrlichs试剂 )
显色明显 ,且呈紫红色 ,说明黄花变异黄芪的毒性成
分可能是多羟基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 三段萃取物
与苦马豆素标准品比较发现 ,黄花变异黄芪的乙酸
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与苦马豆素标准品
相同 ,在 Rf 值为 0. 34(一次展开 )处均出现紫色斑
点 ,可以判断黄花变异黄芪中含有苦马豆素 ,并且苦
马豆素是其主要有毒成分。
[参考文献 ]
[1 ] 陈善科 ,萨 仁 .阿拉善盟荒漠草场毒草分布及危害现状的调查 [ J ].中国草地 , 1992( 3): 60-62.
[2 ] 万国栋 ,胡发成 ,周顺成 .武威地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防除 [ J ].草业科学 , 1996, 13( 1): 4-7.
[3 ] 刘女英心 .中国沙漠植物志:第四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
[4 ] 穆罕默德· 阿不来提 ,程宏伟 .马鬃山一带天然草地毒草变异黄芪及其危害现状的调查 [ J] .草业科学 , 1999, 16( 1): 48-50.
[5 ] 赵宝玉 ,曹光荣 .疯草中毒研究进展 [ J] .动物毒物学 , 2000, 15( 1): 17-22.
[6 ] 孙启忠 ,高淑静 .疯草与家畜疯草中毒 [ J] .草与畜杂志 , 1993, 10( 1): 32-34.
[7 ] 黄有德 ,肖志国 ,孟聚成 ,等 .变异黄芪有毒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 J ].中国医药杂志 , 1992( 4): 3-6.
[8 ] 陈绍淑 ,樊月圆 ,赵宝玉 ,等 .变异黄芪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31( 10): 59-61.
[9 ] 曹光荣 ,李绍君 ,段得贤 .黄花棘豆有毒成分分析 [ J] .中国兽医科技 , 1988, 18( 3): 41-43.
[10 ] 李祚煌 ,关亚农 ,杨桂云 .小花棘豆与 Se关系的研究 [ J].动物毒物学 , 1991( 1): 8-9.
[11 ] 邵树勋 ,郑宝山 ,赵成章 ,等 .河西走廊棘豆毒草中的硒及其与牲畜中毒关系研究 [ J] .地球科学进展 , 2004, 19( 6): 502-505.
(下转第 82页 )
7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4卷
[9 ] 吴龙云 ,凌桂生 ,许学建 ,等 .板栗毛壳的抗菌活性成分 [ J] .中草药 , 1991, 22( 8): 370.
[10 ] 戴 忠 ,王钢力 ,刘 燕 ,等 .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 J].中国中药杂志 , 2005, 30( 14): 1131-1132.
[11 ] 石建辉 ,王金辉 ,车 东 ,等 .核桃楸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 J].中药研究与信息 , 2005, 7( 1): 7-8.
[12 ] 周法兴 ,梁培瑜 .广西蛇药中藤桔及铁扫帚的酸性成分分离 [ J ].中草药 , 1980, 11( 11): 523.
[13 ] 文志明 ,徐礼焱木 .山丹芍药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1, 26( 6): 406-408.
[14 ] 都述虎 ,冯 芳 ,刘文英 ,等 .茅莓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 J].中国天然药物 , 2005, 3( 1): 17-20.
[15 ] 孙宏伟 ,陈殿学 ,李晓燕 .复方蛇床子使君子对阴道毛滴虫体外作用的研究 [ J ].中医药学刊 , 2002, 20( 3): 367.
Chemical cons tituents iso lated from Fructus quisqualis
HUANG Wen-qiang
1 , SHI Ming-feng
2 , SONG Xiao-ping
1 , SU Guo-qiang
2
(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 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 Yangling, Shaanx i 712100,China;
2 J 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Nanjing, J iangsu 210009,China)
Abstract: Tw elv e compounds w ere isolated by column chromatog raphy on silica g el and Sephadex L H-
20 from the ethanol ex tracts of f rui t of Quisqualis indica L. , and thei r st ructures w ere identi fied by
chemical evidence and spect ral analy sis. The compounds w ere Glyceryl M onosterate (Ⅰ ) , gly ceryl
monopalmi tate (Ⅱ ) , Clero sterol (Ⅲ ) , 1-linoloy l-3-palmi to ylg lycero l(Ⅳ ) , stigmasterol (Ⅴ ) , M ethylursolate
(Ⅵ ) , Betulinic acid(Ⅶ ) , ethy l gal la te(Ⅷ ) , Gallic acid(Ⅸ ) , Butanedioic acid(Ⅹ ) , Benzoic acid(Ⅺ ) , Sucrose
(≫ ) . CompoundsⅣ ,Ⅴ ,Ⅷ ,Ⅺ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the fi rst time.
Key words: Fructus quisqual is; benzoic acid; clerostero l; stigmasterol; ethy l g allate
   (上接第 78页 )
Abstract ID: 1671-9387( 2006) 04-0076-EA
Sys tematic pre-experimen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reminary analyse on alkaloids of Astragalus
variabills Bunge ( y ellow flower)
FAN Yue-yuan, ZHAO Bao-yu, FAN Ze-feng, WANG Yin-chao, TAN Cheng- jia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ern A & F University , Yangling, Shaanx i , 712100,China)
Abstract: Th rough systematic pre-experimen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 yellow flow er ) , gain and
ex t ract ion o f general alkaloids of Astragalus variabil ls Bunge, test of ex traction by T LC, the result
indica ted that it contained saccha ride、 organic acid, polyphenolics, tannins, amino acid, pro tein, g lycosides o r
poly saccha rides, saponins, a lkaloid, Flavonoids, anth raquinones, coumarin, terpenoids, steroids, no naphtha
and lipin, cyanogenetic gly coside and aliphatic ni tro compounds. The Alkaloids of Astragalus variabil ls
Bunge ( yellow flow er) was the main high po la r pa rt , accounting fo r about 97. 25% . Sw ainsoine w as
detected in Astragalus variabil ls Bunge ( y el low f low er ) w hen tested by TLC in i ts ex t raction in three
parts, and w as mainly in Ethy l acetate and n-Rutano l.
Key words: Astragalus variabil ls Bunge ( yellow f low er ) ; chemical composi tion; alkaloids; Astragalus
variabil ls Bunge
8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3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