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铁扫帚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2 结果
122例患者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共 352个治疗量(1治
疗量 =10 U), 有效 98例 ,有效率为 80.33%。按患者病种分
类 , 各病种输注血小板疗效见表 1 。
表 1 输注新鲜机采分离血小板疗效观察(例 , %)
病种 例数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再障 32 31 1 98.20*
白血病 51 37 14 60.78
MDS 10 7 3 70.00
原发性紫癜 9 8 1 88.89
其他 20 15 5 75.00
  注:与白血病组比较 , χ2 =6.301, *P<0.05
按患者脾脏大小分为两组:脾脏大小对输注新鲜机采血
小板疗效的影响较大 ,见表 2 。
表 2 患者脾大小对输注血小板疗效的影响(例 , %)
分组及例数 血小板输注有效例数 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脾大 37例 19 51.35*
脾不大 85例 72 84.71
合计 122例 91 74.59
  注:与脾不大组比较 , χ2 =13.423, *P<0.01
122例患者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 , 有效 98例 , 有效率为
80.33%, 效果良好。各病种输注血小板疗效中再生障碍性贫
血组和白血病组相比较 , χ2 =6.301(P<0.05), 具有明显差
异 , 表明病种对于输注血小板疗效影响较大;而患者脾脏大小
对输注血小板比较 , χ2 =13.423(P<0.01), 具有显著性差异 ,
说明脾脏大小对输注血小板疗效影响巨大。
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比较安
全 , 明显优于手工分离血小板。新鲜机采血小板是指按国家
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体检合格的供者 , 采用血细胞
分离机按要求和标准操作采集制备的产品 , 每单位含血小板
(2.5 ~ 4.0)×1011个。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 1.0×
1011个 , 可提升血液血小板(5 ~ 10)×109 /L。
机采血小板纯度及浓度高 ,供体单一 , 白细胞和红细胞污
染少 , 可降低因输血感染疾病的危险性 , 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
率 , 还可降低循环负荷过重等作用 , 临床上被用于控制和预防
多种疾病出血 , 包括白血病 、再障和其他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破
坏的疾病 , 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而需要进行治
疗性或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 3-4] 。而由于受献血者的个体差
异 、环境温度 、专业人员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手工分离血
小板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白细胞混入量较多 , 且血小板含量不
高 , 其质量不稳定 ,一个治疗量的浓缩血小板 ,血源来自多人 ,
容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 HLA同种免疫 [ 5]。
同时 , 冰冻机采血小板在输注后 1 h的血小板数增高不
如新鲜机采血小板 ,这是由于冰冻机采血小板在融解过程中
对血小板结构和功能方面有一定损伤 , 其输注后体内功能的
恢复较新鲜血小板差 [ 6] , 故临床上常采用新鲜机采血小板输
注 , 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起到止血和预防严重出血等并
发症的作用。
对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判定目前主要以 CCI为指标 , 影
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既与血小板的供应质量相关 , 又与患者
同种异体免疫因素 、发热 、感染 、DIC、出血 、脾肿大等病理因
素有关 [ 2] ,本研究对新鲜机采分离血小板临床治疗效果 , 有
效率达 80.33%,效果良好。
本研究还对病种输血小板后的疗效进行观察 ,再生障碍性
贫血输注有效率达 98.2%, 明显高于白血病的有效率(72.5%),
说明血小板输注疗效与病种性质相关 ,这与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导
致血小板消耗或破坏的情况如感染、脾大、DIC等有关。
本研究资料提示脾大患者与脾不大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表 2, 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 [ 3] , 因脾大患者比正
常人血小板破坏增多 30%[ 7] ,输后的血小板回收率很低 , 治
疗时要考虑适当增加输注量。
总之 , 新鲜机采血小板止血效果好 ,提高血小板数量快 ,
虽有保存时间短 , 不宜大量贮存 , 使用前需预约等不足方面 ,
但其良好的输注效果 , 只要提升血小板制备质量并在应用时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 可以满足临床血小板输血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 1]  张钦辉 , 高峰 , 朱永明.临床输血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172-176.
[ 2]  刘达庄 , 朱自严 ,包于勤.免疫血液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105-108.
[ 3]  李双 ,陈凤英 ,桂嵘, 等.临床血小板输注 81例疗效分析.临床
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07, 4(2):70-71.
[ 4]  蒋铁斌 ,刘竞 ,姚晨姣.40例血液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中
国医师杂志 , 2003, 5(2):1661-1662.
[ 5]  代金平.手工法和机器单采法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结果分
析.中国输血杂志 , 2003, 16(6):413.
[ 6]  吴强驹 ,张艳 , 刘孟黎.新鲜和冰冻血小板治疗效果的 Meta分
析.中国输血杂志 , 2008, 21(1):37-38.
[ 7]  杨天楹 ,杨成民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联和出版社 , 1993:170-171.
铁扫帚化学成分研究
张芳 张维民 邱丽筠
【摘要】 目的 研究铁扫帚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 ,利用化合物的光
谱学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分离并鉴定 8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 )、正二十八烷
醇(Ⅱ)、水杨酸(Ⅲ)、香草酸(Ⅳ)、山柰酚(Ⅴ)、桷皮素(Ⅵ )、山柰酚 -3-O-β -D-葡萄糖苷(Ⅶ )、胡萝卜苷
(Ⅷ )。结论 化合物Ⅱ ~Ⅷ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关键词】 铁扫帚;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作者单位:250000 山东济南市中心医院
·53·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30期 ChinaPracMed, Oct2008, Vol.3, No.30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08.30.014
StudiesonchemicalconstituentsofLespedezacuneata(Dum2Cours)G.Don. ZHANGFang, ZHANG
Wei-min, QIULi-jun.CentralHospitalofJinancity, Shandong250000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Lespedezacuneata(Dum2Cours)G.Don.
Methods Theconstituentswereisolatedbycolumnchromatographyandtheirstructureswereelucidatedby
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oscopicanalysis.Results Eightcomponents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asβ-si-
tosterol(1), 1-octacosanol(2), salicylicacid(3), vanilicacid(4), kaempferol(5), quercetin(6), kaempferol-
3-O-β-D-glucosidel(7), daucosterol(8).Conclusion Compounds2 to8 areisolatedfromLespedezacuneata
(Dum2Cours)G.Don.forthefirsttime.
【Keywords】 Lespedezacuneata(Dum2Cours)G.Don.;chemicalconstituents;structuralidentification
  铁扫帚 [ Lespedezacuneata(Dum2Cours)G.Don.] , 别名
夜关门 、苍蝇翼 、铁马鞭 、三叶公母草 、鱼串草 , 为豆科胡枝子
属 1年生草本植物 , 分布于海拔 1700 m以下的秦岭 、巴山等
地区。味甘 , 微苦 ,平 , 清热利湿 , 消食除积 , 祛痰止咳。 铁扫
帚的乙醇提取物对各种已孕动物和经乙烯雌酚敏化的离体子
宫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 而对各种未孕动物的离体子宫无明
显作用 [ 1] 。据报道铁扫帚中含有多种黄酮化合物以及酚性
及酸性物质。为研究铁扫帚的化学成分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
以更好地利用这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作者对铁扫帚进行
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
部位分离并鉴定 8个化合物 , 分别是 β -谷甾醇(Ⅰ )、正二十
八烷醇(Ⅱ)、水杨酸(Ⅲ)、香草酸(Ⅳ)、山柰酚(Ⅴ)、桷皮素
(Ⅵ )、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Ⅶ )、胡萝卜苷(Ⅷ )。
1 仪器与试药
X-6型显微熔点测定仪 , BrukerAvance-600型核磁共振
仪 , 质谱用 AgilentTrapVL型质谱仪测定;柱色谱硅胶和薄层
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铁扫帚购自济南药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中药饮片厂 , 经鉴定确认为铁扫帚 [ Lespedezacuneata
(Dum2Cours)G.Don.] 。
2 提取与分离
干燥铁扫帚 10kg,粉碎 , 95%乙醇回流提取 3次 , 每次 2
h,减压回收乙醇得浸膏 , 加入适量水混悬后 , 分别用石油醚 、
氯仿 、乙酸乙酯和水饱的正丁醇进行萃取。石油醚部位经反
复硅胶柱色谱分离 , 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 , 薄层色谱监
控 , 相同组分合并 ,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 Ⅱ;乙酸乙酯部位 , 经
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 ,氯仿-甲醇梯度洗脱 ,薄层色谱监控 , 相
同组分合并 , 分离得到化合物Ⅲ ~ Ⅷ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I:白色片状结晶, 由 1H-NMR(600 MHz, CDCl3)中
δ3.66(2H, d, J=6.6 Hz)的氢信号和13C-NMR(150 MHz, CDCl3)
中 δ59.7的碳信号可知,此化合物中含有-CH2-CH2-O-结构片段。
由 1H-NMR中 δ0.90(3H, d, J=7.0 Hz)的氢信号和13C-NMR中
δ13.8的碳信号可知, 此化合物中含有-CH2-CH3 结构片段。
由 1H-NMR中 δ1.58(2H,五重峰, J=7.2Hz)的氢信号可知 ,此化
合物中含有-CH2-CH2-CH2-结构片段。此外 1H-NMR中 δ1.27-
1.50之间有 50个氢信号。1H-NMR和 13C-NMR数据与文献数
据 [ 2]基本一致 ,故确定此化合物为正二十八烷醇。
化合物 I:白色针状结晶 , 熔点 139 ~ 142℃。电喷雾电离
质谱(ESI-MS):正离子检测:415[ M+H] +, 437[ M+Na] +;
阴离子检测:413[ M-H] -。故其分子量为 414, 与标准品 β -谷
甾醇共薄层 , Rf值和斑点颜色均一致 , 且与标准品 β-谷甾醇
混合后熔点无变化 , 故鉴定此化合物为 β -谷甾醇。
化合物 Ⅲ:白色针晶(甲醇), 熔点 158 ~ 160℃;ESI-MS
正离子检测:139[ M+H] +,负离子检测:137[ M-H] -,分子量
为 138,结合碳谱和氢谱得分子式为 C7H6O。 1H-NMR(600
MHz, DMSO-d6):δ10.35(1H, s, 2-OH), 7.01(1H, d, J=8.4,
H-3), 7.53(1H, ddd, J=8.4, 7.2, 1.3 Hz, H-4), 6.94(1H,
ddd, J=8.4, 7.2, 1.3 Hz, H-5), 7.92(1H, dd, J=8.4, 1.3 Hz,
H-6);13 C-NMR(DMSO-d6 , 150 MHz)δ:117.9(C-1), 162.1(C-2), 111.2(C-3), 137.1(C-4), 119.2(C-5), 131.0(C-6),
174.7(COOH)。以上数据与已知文献报道 [ 3]一致 , 鉴定化合
物Ⅲ为水杨酸。
化合物Ⅳ:白色针晶(甲醇), 熔点 203 ~ 205℃;ESI-MS
正离子检测:169[ M+H] +, 负离子检测:167[ M-H] -, 分子量
为 168。 1H-N-MR(DMSO-d6 , 600 MHz)δ:12.47(1H, s,
COOH), 9.82(1H, s, 4-OH), 7.40(1H, s, 2-OH), 7.43(1H, dd,
J=8.4, 2.0 Hz, H-6), 6.80(1H, dd, J=8.4, 2.0 Hz, H-6),
3.78(3H, s, 3-OCH3);13C-NMR(DMSO-d6 , 150 MHz)δ:167.0
(COOH), 150.9(C-4), 147.1(C-3), 123.2(C-6), 121.4(C-
1), 114.9(C-5), 112.3(C-2), 55.1(3-OCH3)。以上数据与已
知文献报道 [ 4]一致 , 鉴定化合物Ⅳ为香草酸。
化合物Ⅴ:黄色无定形粉末 ,熔点:274 ~ 276℃, 三氯化铁
2铁氰化钾反应阳性 ,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1H-NMR(DMSO-
d6 , 600 MHz)δ:12.45(1H, s, OH25), 10.74(1H, s, OH-4′),
10.08(1H, s, OH-7), 9.36(1H, s, OH-3), 8.02(2H, d, J=8.6
Hz, H-2′, 6′), 6.90(2H, d, J=8.6 Hz, H-3′, 5′), 6.41(1H, d, J
=2.0 Hz, H-8), 6.17(1H, d, J=2.0 Hz, H-6)。13C-NMR(DM-
SO-d6 , 150 MHz)δ:176.5(C-4), 164.6(C-7), 161.3(C-9),
159.9(C-4′), 156.7(C-5), 147.5(C-2), 136.4(C-3), 130.2
(C-2′, 6′), 122.2(C-1′), 116.1(C-3′, 5′), 103.6(C-10), 98.8
(C-6), 94.2(C-8)以上 1H-N-MR和 13 CNMR数据与文献报
道的山萘酚的数据 [ 5]基本一致 , 故化合物Ⅴ确定为山萘酚。
化合物Ⅵ :黄色粉末(甲醇), 熔点 297 ~ 298 ℃。三氯化
铁反应绿色 , 三氯化铝反应亮黄色 , Molish反应阴性。 ESI-MS
m/z:303[ M +1] +。1H-N-MR(DMSO-d6 , 600 MHz)δ:12.50
(1H, s, 5-OH), 9.40(3H, br, 7, 3′, 4′-OH), 7.64(1H, d, J=2.0
Hz, 2′-H), 7.56(1H, dd, J=9.2, 2.1 Hz, H-6′), 6.91(1H, d, J
=9.2 Hz, H-5′), 6.43(1H, d, J=2.1 Hz, H-8), 6.18(1H, d, J
=2.1 Hz, H.6)。13C-NMR(DMSO-d6 , 150 MHz)δ:146.6(C-
2), 135.9(C-3), 175.8(C-4), 160.6(C-5), 98.2(C-6), 163.7
(C-7), 93.2(C-8), 156.1(C-9), 103.0(C-10), 122.0(C-1′),
115.0(C-2′), 145.2(C-3′), 147.6(C-4′), 115.5(C-5′), 120.1
(C-6′)。以上数据与文献 [ 6]一致 ,故确定化合物Ⅵ 为槲皮素。
化合物 Ⅶ 黄色针晶(甲醇),熔点 171 ~ 173 ℃。 ESI-MS:
正离子检测:449[ M+H] +,分子量为 448。 1H-N-MR(DMSO-
d6 , 600 MHz)δ:12.60(5-OH), 10.83(7-OH), 10.16(4′-OH),
8.02(2H, d, J=9.1 Hz, H-2′, 6′), 6.86(2H, d, J=9.1 Hz, H-
3′, 5′), 6.41(1H, d, J=2.1 Hz, H-8), 6.20(1H, d, J=2.1 Hz,
H-6), 5.44(1H, d, J=7.5Hz, H-1″), 3.06 ~ 3.59(6H, m, sugar
protons);13C-NMR(DMSO-d
6
, 150 MHz)δ:177.5(C-4), 164.1
(C-7), 161.4(C-5), 159.9(C-4′), 156.5(C-2), 156.4(C-9),
133.5(C-3), 130.9(C-2′, 6′), 120.9(C-1′), 115.2(C-3′, 5′),
·54·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30期 ChinaPracMed, Oct2008, Vol.3, No.30
104.0(C-10), 100.8(C-1″), 98.6(C-6), 93.7(C-8), 77.6(C-
5″), 76.6(C-3″), 74.2(C-2″), 69.9(C-4″), 60.8(C-6″)。以上
数据与文献 [ 7]报道的山柰酚-3-O-β -D-葡萄糖苷的数据一致 ,
故确定化合物 Ⅶ 为山柰酚-3-O-β -D-葡萄糖苷。
化合物 Ⅷ :白色粉末(氯仿-甲醇), 熔点 300 ~ 302℃,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与胡萝卜苷对照品薄层色
谱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 且混合熔点不下降。化合物 Ⅷ鉴定
为胡萝卜苷。
参 考 文 献
[ 1]  郭锡坤 ,陈河如 ,许天志.固体酸 Al2O3-TiO2 /SO2-4 催化合成柠檬
酸三正丁酯.石油化工 , 1999, 28(6)::385-387.
[ 2]  李作平 ,张嫚丽 ,等.合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天然产物研
究与开发 , 2005, 17(5):585.
[ 3]  周伯庭 ,李新中 ,徐平生 ,等.广东紫珠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Ⅰ ).中南药学 , 2004, 2(4):238-239.
[ 4]  邹建华 ,杨峻山.短瓣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
2005, 40(10):733-735.
[ 5]  于志斌 ,杨广义 ,吴霞 ,等.救心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研
究与开发 , 2007, 19(1):67-69.
[ 6]  雷海民 ,李强 ,柏冬 ,等.粗根老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中药
杂志 , 2007, 32(4):348-349.
[ 7]  陈龙 ,杜力军 ,丁怡 ,等.罗布麻花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
志 , 2005, 30(17):1340-1342.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 MR诊断
尚伟 李保庆
【摘要】 目的 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 MR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
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 MRI资料 ,其中 3例行 CT平扫检查 。并对 MR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进行观
察 。结果 9例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囊性病变 ,呈类圆形或纺锤形 ,病变信号同脑脊液信号 。病变同临
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MRI是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并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手段 ,对于临床有重
要意义 。
【关键词】 脉络膜裂;磁共振成像
MRimagingofchoroidalfissurecystofthebrain SHANGWei, LIBao-qing.DepartmentofRadiology, An-
yangpeople sHospital, Henan455000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MRcharacteranddiagnosticvalueforpatientswithchoroidal
fissurecystofthebrain.Methods CharacteristicMRfindingsin9patientswithchoroidalfissurecystwereana-
lyzedretrospectively, 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MRimagingandclinicalsymptomwerereviewed.Results 
Thecystsweresituatedwithinthechoroidalfissureinallcases, representingascysticlesionwithclearborder
andhomogenoussignalintensityidenticaltoCSFonalsequences.Conclusion MRIisanimportantmethodin
diagnosingchoroidfissurecystsanddifferentiatingfromotherdiseases.
【Keywords】 Choroidalfissur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alfissurecyst)属于神经上皮
性囊肿 , 起源于胚胎发育期突入的血管性软脑膜 , 多发生于颞
叶内下部脉络膜裂处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较低且常与临床症
状和体征无关 , 故影像学多为偶然发现 , 常被误诊 [ 1] 。本研
究就脉络膜裂囊肿的 MRI表现进行探讨 ,以提高其影像诊断
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MR诊断为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 9例资料。
其中男 5例 , 女 4例;年龄 6 ~ 65岁。其中临床表现包括头痛
(3例)、头晕(2例)、面部麻木(1例), 其中 3例曾行 CT检
查 , 均表现为颞叶海马区低密度影。 3例无明显症状 ,因头外
伤或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1.2 检查方法 采用 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 ,
头颅正交表面线圈 , 行 SE序列 T1WI(TR500 ms, TE10ms)、
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 T2WI(TR4 000 ms, TE89 ms)及
FLAIR序列(TR8110 ms, TE122 ms, TI2500ms)。
1.3 诊断标准 根据 Sherman等 [ 1]的研究报道 , 符合以下几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点可做出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①MR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
的囊肿性病变 , 内部信号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②囊肿与
临床表现无关;③复查时囊肿无变化。本组 9例均未行手术
或病理活检 , 但根据上述标准 , 均可符合脉络膜裂囊肿的
诊断。
2 结果
2.1 MR所见 ①囊肿位置及形态:本组 9例脉络膜裂囊肿
中 , 6例位于右侧脉络膜裂 , 3例位于左侧脉络膜裂;横轴位上
均位于侧脑室下角与间脑 、中脑之间。矢状位显示囊肿沿脉
络膜裂方向 , 从后上至前下走行 , 长径与脉络膜裂方向一致。
囊肿呈梭形或椭圆形并将脉络膜裂挤开;②囊肿形态信号及
灶周情况:横轴位上囊肿 6例呈圆形 , 3例呈椭圆形囊肿;在
矢状位上 , 4例呈圆形 , 5例呈椭圆形;囊内信号均匀 , 呈长
T1 、长 T2信号 , 且在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囊肿壁光滑
且边缘清楚 , 未见周围软组织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水肿;③MR
复查:2例复查 MR, 均未见病灶形态和信号发生变化。 (图 1
~ 4)。
·55·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 10月第 3卷第 30期 ChinaPracMed, Oct2008, Vol.3, No.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