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degraded wet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全 文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3
彭少麟 任 海 3 3  张倩媚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摘要】 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 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湿地是野生生物的栖息地 ,
可调控区域内的水分循环和 C、N 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其生物生产力可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商品 ,
还能过滤和分解所吸纳的污染物. 由于湿地的功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全世界的湿地因大量围垦和干扰而
丧失或退化. 在退化湿地的恢复过程中 ,可用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演替理论、入侵理论、河流理论、洪水脉
冲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假说等理论作指导. 湿地恢复的方法包括 :尽可能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
相结合的方法 ,恢复湿地的供水连接 ,利用水文过程加快恢复 ,控制污染物的流入 ,修饰湿地的地形或景
观 ,改良湿地土壤 ,在最佳位置重建湿地的生物群落 ,减少人类干扰 ,提高湿地的自我维持能力 ,建立缓冲
带以保护自然的和恢复的湿地 ,建立湿地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评价体系并予以监控.
关键词  湿地恢复  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  恢复技术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3) 11 - 2026 - 05  中图分类号  X171. 4  文献标识码  A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degraded wet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PEN G Shaolin , REN Hai , ZHAN G Qian2
mei (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uangzhou 510650) . .2Chin. J . Appl.
Ecol. ,2003 ,14 (11) :2026~2030.
Wetlands are the lands transitional betwee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They provide humanity many ser2
vices and commodities ,are the habitats of wildlife , can control the water cycling and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nitrogen and carbon ,and can filter and decompose the pollutants. The wetlands suffer loss and degradation be2
cause of reclamatio and human disturbance. Some theories , such as self2design versus design theory , succession
theory , invasion theory , flood pulsing theory , edge effect theory , and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 can
be used to direct the restoration of wetlands. Technique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include to restore the natural hy2
drologic conditions , to rehabilitate suitable vegetation types , to control human disturbance , to meliorate the soil
or landscape , to construct the buffer region ,and so on.
Key words  Wetland restoration , Self2design versus design theory , Restoration technique.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9899370 ,30200035) 、中国科学院生
物特支费 (STZ201236)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创新小组和广东省基金
团队资助项目 (003031) .3 3 通讯联系人.
2001 - 03 - 20 收稿 ,2003 - 03 - 11 接受.
1  引   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全球
约有 8. 6 ×106 km2 的湿地 (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 6 %) ,其
中约 56 %的湿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 (此前 Matthews 于
1987 估计全球湿地有 5. 3 ×106 km2 . 两者数据不同的主要原
因是两人对湿地的划分范围不同 ,当前人们沿用较多的仍是
较大的数据[15 ]) . 湿地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
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
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湿
地的重要功能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全球约 80 %的湿地
资源丧失或退化 ,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18 ] .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就开
展了有关研究和实践 ,以保护自然湿地并恢复退化的湿地生
态系统 ,我国虽然起步晚一些 ,但发展很快 ,尤其是红树林湿
地恢复和湿地综合利用方面. 本文拟探讨湿地退化的原因、
湿地恢复的有关理论及方法.
2  湿地的功能及其退化原因
  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 ,其水位常常较
浅或接近陆地表面 ,主要分布在海岸带和部分内陆区域. 美
国一般可将湿地分为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和内陆湿地生态
系统 ,其中前者又可细分为潮汐盐沼、潮汐淡水沼泽和红树
林湿地三类 ,后者可细分为内陆淡水沼泽、北方泥炭湿地、南
方深水沼泽和河岸湿地四大类 [4 ] . 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
括 :沼泽型组 (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丛沼泽、藓类沼泽) ;浅
水植物湿地型组 (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红树林湿
地型组 ;盐沼型组 (灌丛盐沼、草丛盐沼) ;海草湿地型组 [14 ] .
  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 ,其主要的功能体现在 :调控区
域内的水分循环 ;调节区域乃至全球 C、N 等元素的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 ;具有生物生产力 ,分解进入湿地的各种物质 ,作
为生物的栖息地[18 ] . 对人类来说 ,这些功能体现的价值包
括 :生物多样性的生境 ,调控洪水、暴雨的影响 ,过滤和分解
污染物 ,改善水质 ,防止土壤侵蚀 ,提供食物和商品 ,旅游地
点等[1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3 年 11 月  第 14 卷  第 11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Nov. 2003 ,14 (11)∶2026~2030
  湿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有物理、生物和化学等三方
面.它们具体体现如下 :围垦湿地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城镇
用地 ;筑堤、分流等切断或改变了湿地的水分循环过程 ;建坝
淹没湿地 ;过度砍伐、燃烧或啃食湿地植物 ;过度开发湿地内
的水生生物资源 ;废弃物的堆积 ;排放污染物. 此外 ,全球变
化还对湿地结构与功能有潜在的影响 [2 ,15 ,18 ,25 ,29 ] .
3  湿地恢复的概念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
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 ,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相
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它包括
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 ,改善水禽栖息地 ;增加湖泊的深
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 ,增加鱼的产量 ,增强调蓄功能 ;迁移湖
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 ;恢复
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 ,提供野生生物栖息
地以及户外娱乐区 ,同时也有助于水质恢复 [5 ] . 目前的湿地
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河缘湿地的恢复上.
  一般地 ,在许多情况下湿地受扰前的状态是湿林地、沼
泽地或开放水体 ,恢复哪一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湿地
恢复管理者和计划者的选择 ,即他们对受扰前或近于原始湿
地的了解程度. 无论如何 ,由于恢复与重建的细微差别 ,如果
是恢复 ,一个地区只会再现它原有的状态 ,重建则可能会出
现一个全新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 ,由于许多
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和耐性不能被完全了解 ,因而恢复后的栖
息地没有完全模拟原有特性 ,再者恢复区面积经常会比先前
湿地要小 ,使先前湿地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因此 ,湿地恢复是
一项艰巨的生态工程 ,需要全面了解受扰前湿地的环境状
况、特征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发育特征 ,以更好地完成
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4  湿地恢复的理论
411  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
  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据称是唯一起源于恢复生态学的
理论. 由 van der Valk[23 ] 、Mitsch 和 Jorgensen[16 ]等提出并完
善的湿地自我设计理论认为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随着时间
的进程 ,湿地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已并会最终改变
其组分. Mitsch 和 Jorgensen[16 ] 认为 ,在一块要恢复的湿地
上 ,种与不种植物无所谓 ,最终环境将决定植物的存活及其
分布位置. Mitsch[17 ]比较了一块种了植物与一块不种植物
的湿地恢复过程 ,他发现在前 3 年两块湿地的功能差不多 ,
随后出现差异 ,但最终两块湿地的功能恢复得一样. 他与 O2
dum[20 ]均认为湿地具有自我恢复的功能 ,种植植物只是加快
了恢复过程 ,湿地的恢复一般要 15~20 年.
  而设计理论认为 ,通过工程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湿
地 ,但湿地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这一理论把物种的生活史
(即种的传播、生长和定居) 作为湿地植被恢复的重要因子 ,
并认为通过干扰物种生活史的方法就可加快湿地植被的恢
复 (图 1) .
  这两种理论不同点在于 :自我设计理论把湿地恢复放在
生态系统层次考虑 ,未考虑到缺乏种子库的情况 ,其恢复的
只能是环境决定的群落 ;而设计理论把湿地恢复放在个体或
种群层次上考虑 ,恢复可能是多种结果. 这两种理论均未考
虑人类干扰在整个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 1  通过干扰物种的生活史加快湿地恢复的设计理论
Fig. 1 Self2design versus design theory of wetland restoration by disturb2
ing the life history of species
A :年龄 Age ,C :竞争 Competition ,D :干扰 Disturbance , E :环境条件
Environment condition , G:生长 Growth , H :啃食 Herbivore , P : 疾病
Disease and pest .
412  演替理论
  演替是生态学中最重要而又争议最多的基本概念之一 ,
一般认为“演替是植被在受干扰后的恢复过程或从未生长过
植物的地点上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演替的观点目前至少已
有 9 种[28 ] ,但只有 2 种与湿地恢复最相关 ,即演替的有机体
论 (整体论) 和个体论 (简化论 ) [22 ] . 有机体论的代表人
Clements 把群落视为超有机体 ,将其演替过程比作有机体的
出生、生长、成熟和死亡. 他认为植物演替由一个区域的气候
决定 ,最终会形成共同的稳定顶极. 个体论的代表人 Gleason
认为植被现象完全依赖于植物个体现象 ,群落演替只不过是
种群动态的总和.
  上述两种演替观点代表了两个极端 ,而大多数的生态演
a) Clements/ Pearsall 的经典演替理论
b) van der Valk/ Gleasonian 的演替理论
c) Egler 的起源区系演替理论
图 2  湿地演替的几种理论
Fig. 2 Theories on wetland succession .
720211 期              彭少麟等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替理论反映了介乎其间的某种观点 [2 ,22 ] . 例如 , Egler[6 ]提出
的初始植物区系组成学说认为 ,演替的途径是由初始期该立
地所拥有的植物种类组成决定的 ,即在演替过程中哪些种的
出现将由机遇决定 ,演替的途径也是难以预测的 (图 2) . 事
实上 ,前两种演替理论与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在本质上是一
回事. 利用演替理论指导湿地恢复一般可加快恢复进程 ,并
表 1  溪流恢复过程与 Odum预期的演替过程中的特征比较[ 8 ,19]
Table 1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bet ween the process of stream restoration and the wetland succession hypothesized by Odum
生态系统特征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预期 [19 ]
Anticipation
实际恢复 [8 ]
Atual Figures
生产力/ 呼吸量 Productivity/ Respiration 接近 1 About 1 从 < 1 升为 > 1 From < 1 to > 1
生产力/ 生物量 Productivity/ Biomass 降低 Decrease 先快速增加 ,后降低 First increase fast then decrease
生产力/ 叶绿素 a Productivity/ Chlorophyll a - 降低 Decrease
净生产力降低 Net productivity decrease 增加 Increase
食物链 Food chain 啃食2腐食 Herbivore2decomposer 腐食2啃食2腐食 Decomposer2herbivore2decomposer
总有机质 Total organic matter 增加 Increase 增加 Increase
非有机质循环 Non2organic matter cycle 增加 Increase 增加 Increase
物种多样性 Biodiversity 增加 Increase 不同群体不同 Different
生物化学多样性 Biochemistry diversity 增加 Increase 稳定 Steady
有机体大小 Organism size 增加 Increase 不同群体不同 Different
食物网 Food web 变长和复杂 Lengthen and complex 短而简单 Short and simple
碎屑的作用 Debris action 重要 Importance 重要 Importance
营养保存 Nutrition conservation 加强 Enhance 加强 Strengthen
抗干扰力 Anti2disturbance 加强 Enhance 较低 Lower
促进乡土种的恢复.
  Odum[19 ] 提出了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 14 个特征 ,
Fisher 等[8 ]在研究了美国 Arizona 的一条溪流的恢复过程后
作了比较 ,他们发现所比较的 14 个特征中只有半数是相符
的 (表 1) . 因此 ,虽然可以用演替理论指导恢复实践 ,但湿地
的恢复与演替过程还是存在差异的.
413  入侵理论
  在恢复过程中植物入侵是非常明显的. 一般地 ,退化后
的湿地恢复依赖于植物的定居能力 (散布及生长) 和安全岛
(safe site , 适于植物萌发、生长和避免危险的位点) . John2
stone[12 ]提出了入侵窗理论 ,该理论认为 ,植物入侵的安全岛
由障碍和选择性决定 ,当移开一个非选择性的障碍时 ,就产
生了一个安全岛. 例如 ,在湿地中移走某一种植物 ,就为另一
种植物入侵提供了一个临时安全岛 ,如果这个新入侵种适于
在此生存 ,它随后会入侵其它的位点. 入侵窗理论能够解释
各种入侵方式 ,在恢复湿地时可人为加以利用.
414  河流理论
  位于河流或溪流边的湿地与河流理论紧密相关. 河流理
论有河流连续体概念 ( River Continuum Concept) 、系列不连
续体概念 (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 , 有坝阻断河流时) 两
种. 这两种理论基本上都认为沿着河流不同宽度或长度其结
构与功能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理论 :在源头或近岸边 ,生物
多样性较高 ;在河中间或中游因生境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最
高 ,在下游因生境缺少变化而生物多样性最低 [24 ,26 ] . 在进行
湿地恢复时 ,应考虑湿地所处的位置 ,选择最佳位置恢复湿
地生物.
415  洪水脉冲理论
  洪水脉冲理论认为洪水冲积湿地的生物和物理功能依
赖于江河进入湿地的水的动态. 被洪水冲过的湿地上植物种
子的传播和萌发 ,幼苗定居 ,营养物质的循环 ,分解过程及沉
积过程均受到影响 [18 ] . 在湿地恢复时 ,一方面应考虑洪水的
影响 ,另一方面可利用洪水的作用 ,加速恢复退化湿地或维
持湿地的动态.
416  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假说
  湿地位于水体与陆地的边缘 ,又常有水位的波动 ,因而
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和中度干扰 ,是检验边缘效应理论和中
度干扰理论的最佳场所. 边缘效应理论认为两种生境交汇的
地方由于异质性高而导致物种多样性高 [9 ] . 湿地位于陆地与
水体之间 ,其潮湿、部分水淹或完全水淹的生境在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源、库和转运者三重角色 ,适于各种生
物的生活 ,生产力较陆地和水体的高.
  湿地上环境干扰体系的时空尺度比较复杂 (图 3) ,Con2
nell[3 ]提出的中度干扰理论认为在适度干扰的地方物种丰富
图 3  环境干扰体系和生物反应的时空尺度
Fig. 3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 system and temporal2spacial scale for
biological reaction.
度最高 ,即在一定时空尺度下 ,有适度干扰时 ,会形成缀块性
的景观 ,景观中会有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存在 ,而且各生态
820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4 卷
系统会保留高生产力、高多样性等演替早期特征 ,但这一理
论应用时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中度干扰的强度、频率、持续
时间.
5  湿地恢复的策略
  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 ,其内在实质是
系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减弱与破坏 ,而在外在表现上则是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或丧失以及自然景观的衰退. 湿地恢复和
重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 由于演替的作用 ,只要
消除干扰压力 ,并且在适宜的管理方式下 ,湿地是可以恢复
的.恢复的最终目的就是再现一个自然的、自我持续的生态
系统 ,使其与环境背景保持完整的统一性 [7 ,11 ,21 ,23 ,27 ] .
  不同的湿地类型 ,恢复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策略亦不同.
对沼泽湿地而言 ,由于泥炭提取、农业开发和城镇扩建使湿
地受损和丧失. 如要发挥沼泽在流域系统中原有的调蓄洪
水、滞纳沉积物、净化水质、美学景观等功能 ,必须重新调整
和配置沼泽湿地的形态、规模和位置 ,因为并非所有的沼泽
湿地都有同样的价值. 在人类开发规模空前巨大的今天 ,合
理恢复和重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沼泽湿地 ,而又不浪费资金和
物力 ,需要科学的策略和合理的生态设计.
  就河流及河缘湿地来讲 ,面对不断的陆地化过程及其污
染 ,恢复的目标应主要集中在洪水危害的减小及其水质的净
化上 ,通过疏浚河道 ,河漫滩湿地再自然化 ,增加水流的持续
性 ,防止侵蚀或沉积物进入等来控制陆地化 ,通过切断污染
源以及加强非点源污染净化使河流水质得以恢复. 而对湖泊
的恢复却并非如此简单 ,因为湖泊是静水水体 ,尽管其面积
不难恢复到先前水平 ,但其水质恢复要困难得多 ,其自净作
用要比河流弱得多 ,仅仅切断污染源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水
体尤其是底泥中的毒物很难自行消除 ,不但要进行点源、非
点源污染控制 ,还需要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及其生物调控技
术.
  对于红树林湿地而言 ,红树林沼泽发育在河口湾和滨海
区边缘 ,在高潮和风暴期是滨海的保护者 ,在稳定滨海线以
及防止海水入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为发展渔业提供了丰
富的营养物源 ,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 由于人类的各种活
动 ,红树林正在被不断地开发和破坏. 为恢复这一重要的生
态系统 ,需要保持陆地径流的合理方式 ,严禁滥伐及矿物开
采 ,保证营养物的稳定输入等是恢复退化红树林的关键所
在.
  湿地恢复策略经常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而阻断 ,特别是湿
地丧失的原因 ,自然性和对一些显著环境变量的控制 ,有机
体对这些要素的反应等还不够清楚 ,因此对湿地水动力的理
解以及评价不同受损类型的影响是决定恢复策略的关键.
6  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
611  湿地恢复的过程
  湿地恢复可分为消极的恢复 (停止人类干扰 ,让其自然
恢复) 、积极的恢复、重建成非原始湿地、失败的恢复等 4 类.
积极的湿地恢复过程常包括清除和控制干扰 ,净化水质 ,去
掉顶层退化土壤 ,引种乡土植物和稳定湿地表面等步骤. 但
由于湿地中的水位经常波动 ,还有各种干扰 ,因此在湿地恢
复时必须考虑这些干扰 ,并将其当作恢复中的一部分 [13 ] .
612  湿地恢复的方法
  湿地恢复的目标、策略不同 ,拟采用的关键技术也不同.
根据目前国内外对各类湿地恢复项目研究的进展来看 ,可概
括出以下几项技术 :废水处理技术 ,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
处理技术、氧化塘技术 ;点源、非点源控制技术 ;土地处理 (包
括湿地处理)技术 ;光化学处理技术 ;沉积物抽取技术 ;先锋
物种引入技术 ;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 ;生物技术 ,包括生物操
纵 (biomanipulation) 、生物控制和生物收获等技术 ;种群动态
调控与行为控制技术 ;物种保护技术等. 这些技术有的已经
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的正在发展. 在许多湿
地恢复的实践中 ,其中一些技术常常是相整合应用的 ,并可
取得显著效果.
  与其它生态系统过程相比 ,湿地生态系统的过程具有明
显的独特性 :兼有成熟和不成熟生态系统的性质 ;物质循环
变化幅度大 ;空间异质性大 ;消费者的生活史短但食物网复
杂 ;高能量环境下湿地被气候、地形、水文等非生物过程控
制 ,而低能量环境下则被生物过程所控制 [15 ] . 这些生态系统
过程特征在湿地恢复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不同的湿地恢复方
法不同 (如红树林和江心洲) ,而且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各种
不同的问题 ,因此很难有统一的模式 ,但在一定区域内同一
类型的湿地恢复还是可以遵循一定的模式 [10 ] ,当然这个模
式是需要进行试验探索的. 在我国已应用的模式也非常多 ,
比较著名的是桑基鱼塘模式 [30 ]和林果草 (牧) 渔模式[29 ] . 从
各种湿地恢复的方法中可归纳如下的方法 :尽可能采用工程
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恢复 ;恢复湿地与河流的连接为湿
地供水 ;恢复洪水的干扰 ;利用水文过程加快恢复 (利用水周
期、深度、年或季节变化、持留时间等改善水质) ;停止从湿地
抽水 ;控制污染物的流入 ;修饰湿地的地形或景观 ;改良湿地
土壤 (调整有机质含量及营养含量等) ;根据不同湿地选择最
佳位置重建湿地的生物群落 [2 ,18 ] ;减少人类干扰提高湿地的
自我维持能力 ;建立缓冲带以保护自然的和恢复的湿地 ;发
展湿地恢复的工程和生物方法 ;建立不同区域和类型湿地的
数据库 ;开展各种湿地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研究 ;建立湿地稳
定性和持续性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Cairns J R ,eds. 1992. Restor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Washing2
ton , DC :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  Chris B. 2000. European wet grasslands. Chichester : John Wiley &
Sons. 249~295
3 Connell J H. 1978. 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forest and coral reefs.
Science , 199 :1302~1310
4 Cowardin LMV. 1978. Classification of wetlands and deepwater
habitats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C :U. 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31~35
5  Cui B2S (崔保山) ,Liu X2T (刘兴土) . 1999. Review of wetland
restoration studies. A dv Earth Sci (地球科学进展) , 14 (1) :10~
15 (in Chinese)
920211 期              彭少麟等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6  Egler FE. 1977. The nature of Vegetation. Norfolk :Connectut . 58
7 Ellenberg H. 1988. Vegetation ecology of central Europe. Cam2
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76.
8  Fisher SG. 1982. Temporal succession in a desert stream ecosystem
following flash flooding. Ecol Monogr ,52 :93~110
9  Forman RTT. 1995. Land Mosaics.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2
sity Press. 428
10  Giller PS ,eds. 1992. Aquatic Ecology : Scale , Pattern and Process.
Oxford :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37
11  Grootjan AP. 1985. Change of Groundwater Regime in Wet Mead2
ows. Ph D. Thesis. State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 The Nether2
lands.
12  Johnstone IM. 1986. Plant invasion windows : a time2based classifi2
cation of invasion potential. Biol Rev ,61 :369~394
13  Kauffman T. 1995. 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riparian restoration in
northeast Oregon. Rest M an Notes ,13 :12~15
14  Lang H2Q (郎惠卿) ed. 1999. Wetland Vegetation in China. Bei2
jing :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15  Mitsch WJ & Gosselink J G. 1993. Wetland ( second edition) . New
York : Van Nostrand Reinhold. 10~18
16  Mitsch WJ & Jorgensen SE. 1989. Ecological Engineering.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78~91
17  Mitsch WJ . 1996. Improving the success of wetland creation and
restoration with know2how , time , and self2design. Ecol A ppl ,6 :77
~83
18  Middleton B. 1999. Wetland Restoration , Flood Pulsing , and Dis2
turbance Dynamics.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 Inc. 1~288
19  Odum EP. 1998. Experimental study of self2organization in estuar2
ine ponds. In :Mitsch WJ & Jorgensen SE eds. Ecological Engineer2
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91~340.
20  Odum EP. 1969. The strategy of ecosystem development . Science.
164 :262~270
21  Ren H (任  海) , Peng S2L (彭少麟) . 2001. Introduction to
Restoration Ecology. Beijing : Science Press. 65~75 (in Chinese)
22  van der Valk. 1999. Succession theory and wetland restoration. Pro2
ceedings of IN TECOL ’V International Wetlands Conference ,
Perth , Australia. 31~47
23  van der Hoek. 1988. The 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management on
vegetation development . A gric W ater M an ,14 :423~437
24  Vannote RL GW. 1980. The river continuum concept . Can J Fish
A qua Sci ,37 :130~137
25 Wade M. 1988. Floodplain meadows in the Czech Republic. Praha ,
4 :1~16
26 Ward J V. 1989. The 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 : extending the
model to floodplain rivers. Res M an ,10 : 159~168
27  Wheeler BD , Shaw SC , Fojt WJ . 1995. Restoration of Temperate
Wetlands. Chichester : John Wiley & Sons. 12~87
28 Wu J2G(邬建国) , Vankat J L , Gao W(高 玮) . 1992. Ecological
succession theory and model. In : Current Advance in Ecology. Bei2
jing :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49~64 (in Chinese)
29  Yu Z2Y(余作岳) , Peng S2L (彭少麟) . 1997. Ecological studies on
vegetation rehabilitation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degradation e2
cosystem. Guangzhou :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0
~30 (in Chinese)
30 Zhong G2P (钟功甫) . 1987. Fish pond system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Beijing :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彭少麟 ,男 ,1956 年生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
师.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 ,主持有国家基
金、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重大项目 5 项 ,发表论著 300 余篇
部 ,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 12 项. E2mail :Slpeng @scib. ac. cn
030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