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troduction of upland rice cultivars to 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 and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旱稻品种引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全 文 :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旱稻品种引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曾德慧* *  张春兴  王桂容  范志平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沈阳 110016)
摘要  开发节水的稻作农业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 本文报导了科尔沁沙地
东部地区 6 个旱稻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 田间引种试验表明, 灌溉用水减少 60%的情况下, 西旱 9513 和
西旱 95136 分别比对照增产 10 2% 和 5 5% ;其它 4 个旱稻品种产量减少 67% ~ 18 6% . 从经济效益
考虑, 除吉品 121 外,其它 5 个旱稻品种的经济收入比对照都有增加, 增收最大的两个品种西旱 9513 和
西旱 95136 达到 24 0%和 19 3% . 种植旱稻的水分生产力达到 0 566 kg!m- 3以上, 比种植水稻提高了
5989% ~ 116 38% .盆栽试验表明,含水量 12 1% ~ 16 3% 土壤环境有利于旱稻生长, 7 月 18 日以前分
蘖为有效分蘖. 可以认为,在科尔沁沙地东部推广旱稻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 ,可以逐步替代传统的水稻栽
植模式, 节省大量地下水资源.
关键词  旱稻  引种  科尔沁沙地  生物学性状  水分生产力  经济效益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4) 10- 1873- 05 中图分类号  S511. 6  文献标识码  A
Introduction of upland rice cultivars to 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 and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ZENG
Dehui, ZHANG Chunxing, WANG Guirong , FAN Zhiping ( Daqinggou Ecological Station, I nstitute of App lied
Ecology ,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 Shenyang 110016, China) . Chin. J . A pp l . Ecol. , 2004, 15( 10) : 1873
~ 1877.
Developing w atersaving r ice cultiv ation is one important strateg y for food security in China.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introducing six upland rice cultiv ars to 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 T he filed experi
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60% w atersav ing , the yield of cultivars XH 9513 and XH 95
136 w as 102% and 55%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while other four cultiv ars decreased by 6 7%
~ 18 6% . Economically , all the cultivars except JP 121 had a higher income than the control, and the pr ofitabili
ty of cultivars XH 9513 and XH 95136 reached 240% and 19 3% , respectively. The water productiv ity o f all
the six cultivars was over 0 566 kg!m- 3, incr eased by 5989% ~ 116 38% . Po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121% ~ 16 3% of so il moisture in 0 ~ 15 cm layer w as beneficial to the grow th of upland rice. In 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 effectiv e tillers occurred before July 18. In br ief, upland rice production could be ex tensively
applicable in 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 to g radually alternate the tradit ional lowland rice cultiv at ion with contin
uous flooding, and save much underground water .
Key words  Upland rice, Introduction, Keerqin sandy l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ter productiv ity, E
conomic effect.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2002BA517A115 )和内蒙古自治区∀ 十
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20030701) .
* * 通讯联系人.
2004- 02- 25收稿, 2004- 05- 16接受.
1  引   言
进入 21世纪,国际社会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给予
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普遍认识到水资源短缺已成为
全球面临的严峻危机, 持续利用水资源对于人类经
济、社会福利是至关重要的[ 8, 11, 12] . 水资源与粮食
生产发展的关系密切,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水分
生产力已成为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 1, 2, 5] .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北方地区缺
水形势更为严峻,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国家安全的
重要内容.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稻谷,总产
量占粮食总产量 40%左右, 2030 年稻谷需求量为
256 ∃ 108~ 272 ∃ 108 t. 而实际上, 目前我国稻谷
总产刚刚接近 2 ∃ 108 t. 面对粮食问题的严重挑战,
不断增加粮食产量, 保持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持
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截
至 2002年,我国共有稻作面积 28177 ∃ 104 hm2,其
中约有 50%稻作面积水资源不足, 33%面积面临水
枯竭. 农业是用水大户,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
80%,而水稻用水占农业用水的 70% 左右, 水资源
压力与危机进一步加大, 正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而且水资源又具有区位固定性、不可替
代性等特征, 不像其它资源可以通过进口替代来缓
解压力.因此, 研究和开发节水农业, 特别是节水的
稻作农业,发展旱稻生产,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4年 10 月  第 15 卷  第 10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Oct. 2004, 15( 10)%1873~ 1877
资源,而且有利于增产稳产,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
染,对水资源日益短缺、人口压力巨大、又以稻米为
主食的中国 21世纪∀稻米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战
略意义[ 4, 7, 9, 14] .
旱稻亦称陆稻,具有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等
特点.在全球人口膨胀、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的情
况下, 旱稻的开发和利用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
特殊的意义[ 3, 6, 10] .虽然我国旱稻栽培历史悠久, 但
有关旱稻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 7, 13, 15] . 干旱缺水始
终是我国稻谷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制约我国
稻作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子[ 13, 16] .为了加
快我国旱稻的开发和利用, 2000 年成立了∀ 全国旱
稻协作网#.目前全国旱稻种植面积有 30 ∃ 104 hm2,
占我国稻作面积不到 2% ,我国适合旱稻种植面积
53 ∃ 104~ 67 ∃ 104 hm2. 因此,我国发展旱稻生产潜
力巨大,任务十分艰巨[ 14] .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中水热条件较好的
一个, 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区. 但是, 近 10 多年
来,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的矛盾相当严重,水资源短缺
已成为影响本地区生态安全用水、农业发展和社会
稳定的关键因素.位于科尔沁沙地东部的通辽地区
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现有水稻面积
约 7 ∃ 104 hm2,由于水资源不足,产量徘徊在 52~
60 t!hm- 2,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 水稻产量减低,
生产成本增加, 经济收入减少,使得许多农民不得不
∀弃水(田)改旱(田) #,严重阻碍了稻作农业的发展.
为了探索水稻旱作在该地区的可行性及栽培技术,
丰富当地的农作物品种, 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
2002年作者从辽宁引入 2个旱稻品种在该地区进
行栽培试验,试验初步成功后,又于 2003年从吉林
引入另外 4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 本文总结了 2003
年引种的 6个品种栽培试验情况,旨在为今后该地
区发展、推广旱稻种植提供指导.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青沟沙地生
态实验站( 42&50∋N, 122&22∋E)进行. 该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 自然区域属于科尔沁沙地东南
缘,本区属于亚湿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 61 ( , )10 ( 的
年积温为 2950 ( , 年均降水量 450 mm, 降水主要集中在 6
~ 8月, 其特点是雨量集中,强度大, 利用率低,保证率低. 蒸
发量 1 700 mm, 相对湿度为 59% .早霜在 9 月底或 10 月初,
晚霜在 4月中下旬, 无霜期约 145 d.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本
地区在弱性盐渍化草甸土大量发展水稻种植.
2 2 旱稻品种引进
2003 年引进旱稻品种 6 个: 西旱 9513( XH 9513)、西
旱 95136( XH 95136)、吉品 103( JP 103)、吉粳 74( JJ 74)、
吉品 121( JP 121)、吉品 123( JP 123) . 其中 XH 9513 和 XH
95136 首次于 2002 年从辽宁省西丰县旱稻研究所引进, 田
间试验初步显示这 2 个品种在灌水量为对照吉品 151( JP
151)的 40%左右的情况下, 产量能与对照持平. 2003 年, 除
继续试验 XH 9513 和 XH 95136 外,还从吉林省农业科学
研究院水稻研究所引进 JP 103、JJ 74、JP 121 和 JP 123. 这些
品种具有生育期短, 米质优、食味好, 耐旱性强,耐冷性强, 抗
倒性强等特征.
2 3 田间试验
共 7 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 133 44 m2 ( 16 00 m ∃ 8 34
m) , 分别种植 6 个引种品种和当地引种栽植的水稻品种 JP
151. 试验前,春翻并耙碎整平, 结合整地每公顷施磷酸二胺
225 kg、硫酸钾 90 kg作底肥. 于 2003 年 5 月 31 日插秧, 株
行距 10 cm ∃ 33 cm. 追肥 3 次,共计磷酸二胺 900 kg!hm- 2.
6 月 23 日缓苗后开始节水管理.对照水稻按正常灌水;对照
水稻田灌水 3 或 4 次, 试验旱稻小区灌水 1 次, 持续到稻谷
成熟试验结束. 灌水前测定单位时间灌水量, 每次灌水记录
灌溉时间,这样得到灌水量, 6 个旱稻品种的灌水量为水稻
的 40% . 同期降水量用甘旗卡气象站的记录资料. 在田间试
验中, 主要观测稻谷产量等.
缓苗后, 为了清除杂草, 把田面水放净, 每公顷用 50%
二氯喹啉酸 750 g混 10%草克星 150 g, 兑水 375 kg 均匀喷
雾. 3 d 后灌水,以利药效发挥. 以后再发生杂草,人工拔除.
2 4 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于 2003 年 6 月 2 日开始进行, 所用盆钵为上
口直径 26 cm、下底为 20 cm、高 24 cm 的黑色塑料盆. 每盆
装过筛农田土 11 kg, 并施入磷酸二胺 2 g, 每盆栽植稻苗 3
穴,每穴保苗 3 株.缓苗后,分蘖期、抽穗期各追施硫铵 1 g.
盆栽试验全部人工除草,保持盆钵内无杂草. 以下所有观测
项目都是 3 次重复.
2 4 1 不同灌水量对旱稻生长影响的试验  以 JP 103 为对
象,进行了 3个不同灌水量处理, 即正常灌水( Normal irr iga
tion, 简称 NI, 按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水量的要求进行灌水, 雨
天除外)、正常灌水的 80% ( 80% NI )、正常灌水的 60%
( 60% NI) .每次灌水前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并
对稻株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观测.
在开花期测定稻株的伤流强度 ( rate of bleeding) , 在稻
株 10 cm 高处用剪刀剪去, 用预先称重好的脱脂棉罩在上
面,并用塑料袋从上到下将脱脂棉和稻株基部一块包起来,
以免蒸发损失, 1 h 后测定脱脂棉的重量, 前后两者的差值即
为稻株的伤流强度[ 17] .
2 4 2 不同旱稻品种主要生物学性状观测  在正常灌水栽
培条件下, 观测 6 个旱稻品种的株高、穗长、分蘖有效数/分
蘖无效数、穗实粒/空瘪粒、千粒重 ( thousand grain weight,
TGW)、根发育等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抗倒伏能力. 抗倒伏
187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卷
能力的测定在蜡熟期进行,采用日本大起理化工业株式会社
生产的倒伏仪.
3  结果与分析
31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种植旱稻, 首先要考虑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 产
量如何? 米质如何? 节水多少而不减产? 换句话
说,就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 如何寻找到一
个合理的平衡点? 这些引进品种在原产地具有生育
期短, 米质优、食味好,耐旱性强, 耐冷性强, 抗倒性
强等特征.在本试验引种前就考虑到这些品质. 2002
年的初步试验也证实, 在节水 60%的情况下, XH
9513和 XH 95136能正常完成生育, 产量没有减
少,米质和食味俱佳.
2003年试验结果表明(表 1) , 正常灌溉种植的
水稻,产量为 67500 kg!hm- 2; 旱稻田灌水量为水
稻田的 3965% 的情况下, 产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
异,来源于辽宁省西丰县旱稻研究所的 XH 9513和
XH 95136分别比对照增产 102%和 55%; 来源
于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的 4个旱稻品
种,产量减少 67%~ 186% .
表 1  不同旱稻品种的稻谷产量与水分生产力
Table 1 Grain yiel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di fferent upland rice cul
tivars
品种
Cultivars


全生育期耗水量1)
Water
consumption
( m3!hm- 2)
产量
Grain yield
( kg!hm- 2)

增产
Yield
increment
( % )
增收
Incremental
profitability
( % )
水分生产力
Water
productivity
( kg!m- 3)
生育期
Bearing
duration
( d)
XH 9513 9712 0 7440 0 10 2 24 0 0766 120
XH 95136 9712 0 7125 0 5 5 19 3 0734 136
JP 103 9712 0 6300 0 - 6 7 7 1 0649 127
JJ 74 9712 0 6045 0 - 10 4 3 4 0622 136
JP 121 9712 0 5497 5 - 18 6 - 4 8 0566 135
JP 123 9712 0 5872 5 - 13 0 0 8 0605 137
JP 151 19046 5 6750 0 0 0 0354 137
注 : 1)耗水量= 灌水量+ 同期降水量Water consumption equal irrigation plus precipitation( 358
mm) at the same period
  从经济效益考虑,旱稻田每公顷灌水量 6 1320
m3,与水田栽培相比节省灌溉用水 9 3345 m3, 灌
溉用水按 015 元!m- 3, 节省水费 140018元.稻谷
按当年市场价格 15 元!kg - 1计算, 种植水稻毛收
入10125 元!hm- 2.旱稻除 JP 121外,其它 5个品种
的经济收入比 JP 151都有增加, 增收最大的两个品
种 XH 9513和 XH 95136达到 240%和 193% ,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从生态效益考虑,种植稻谷比其它作物所消耗
的水要多.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
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因此,提高水分生产力是一个重
要的对策[ 5] . 水分生产力表示消耗单位体积的水所
生产的作物产量. 本试验中,水稻田每公顷灌水量为
15 4665 m3,水分生产力只有 0354 kg!m- 3,而种
植不同旱稻的水分生产力达到 0566 kg!m- 3以上,
比水稻种植提高了 5989% ~ 11638% . 本试验的
旱稻种植水分生产力高于 1995年全球水稻种植的
015~ 060 kg!m- 3水平[ 5] .因此,综合上述各种分
析,在科尔沁沙地东部种植推广旱稻品种 XH 9513
和 XH 95136具有广阔的前景.
32  不同旱稻品种主要生物学性状
选择适宜本地区栽植的耐旱性强、丰产性好的
旱稻品种是旱稻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中必须要考虑
的.研究表明,供试的 6个旱稻品种, 在相同的栽培
条件和措施下,不同品种旱稻抗旱性不同(表 2) .虽
然 XH 9513的有效穗数的表现一般,但每穗实粒数
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表现最佳, XH 95136次
之;其它 4个品种也有一定的抗旱性,可以在节水环
境条件下栽植.
在对旱稻地上部分进行考评的同时, 对 6个品
种旱稻品种的根系部分进行了测定. 从表 2可以看
出,不同品种的旱稻根系数量不同, XH 9513根系
量最多, 每株达 26 g, 其次是 XH 95136, 每株达
24g.根系多, 吸收土壤养分就多,这也从一个侧面
说明了 XH 9513和XH 95136生长发育和籽实产
量好于其它 4个品种的原因.
表 2  不同旱稻品种主要生物学性状
Table 2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upland rice cultivars
品种
Cultivars
株高
Plant
height
( cm)
穗长
Spikelet
length
( cm)
分蘖有效
数(株)
Effective
tillers
( culm)
分蘖无效
数(株)
Ineffective
tillers
( culm)
穗实粒
Filled
grain per
spikelet
( gr ain)
空瘪粒
Emptied
grain per
spikelet
( grain)
千粒重
TGW
( g)
根重
Root
weight
( g!culm- 1)
XH 9513 58 6 125 2 8 0 5 621 8 3 256 26
XH 95136 63 2 145 2 8 0 7 598 4 7 231 24
JP 103 62 4 145 3 7 1 3 516 3 8 203 20
JJ 74 60 4 145 4 6 1 1 468 2 6 205 20
JP 121 67 1 153 2 6 1 3 485 13 2 180 23
JP 123 66 6 162 2 6 0 6 565 7 1 194 23
  在生产实践中, 灾害性天气、施肥、灌水管理不
当和品种抗逆性弱等都可能使稻株发生倒伏,栽培
稻倒伏会对产量及收割活动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
评价栽培稻品种优劣时, 栽培稻抗倒伏能力的强弱
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在旱稻易发生倒伏的蜡熟期测
定了不同品种的抗倒伏能力.结果表明, XH 95136
的抗倒伏强度最大, XH 9513次之(图 1) .
33  不同灌水量对旱稻生长的影响
不同土壤含水量与旱稻生长的关系是旱稻栽培
中必须了解的内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对 0
~ 15 cm 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表 3) ,
187510 期           曾德慧等: 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旱稻品种引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图 1  不同品种旱稻抗倒伏能力
Fig. 1 Capacity of ant ilodging of dif ferent upland rice cult ivars.
灌水量为土壤水饱和时, 土壤含水量最高,旱稻在分
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 5个生长阶
段,土壤含水量相对变化较小, 保持在 173% ~
186%;灌水量为土壤水饱和 80%时, 旱稻在 5 个
生长阶段, 0~ 15 cm土壤含水量为 121%~ 163%
孕穗期以后相对变化较小,保持在 121% ~ 129%
;灌水量为土壤水饱和 60%时, 旱稻在 5个生长阶
段, 0~ 15 cm 土壤含水量为 73%~ 145%.
盆栽试验结束后, 对 3种灌水量土壤环境栽培
的旱稻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 4) ,土
壤水饱和 80% 的灌水量对旱稻生长有益, 有效穗
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籽实重、稻草重等指标表现
最佳; 60%灌水的土壤,土壤含水量低抑制了旱稻的
生长,导致植株矮小、籽实产量低; 土壤含水量最高
的土壤环境,旱稻的生长未能表现最好,可能是因为
保持水层,土壤通气性差, 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土壤
有机质分解慢,根系发育不良等所致.
表 3  不同灌水量土壤 0~ 15 cm水分变化
Table 3 Change of soil moisture at layer 0~ 15 cm under different irri
gation(%)
灌水量
Irr ig ation 
分蘖期
( 6月 27 日)
Tiller ing
st ag e
拔节期
( 7月 17日)
Elongating
stage
孕穗期
( 8 月1 日)
Boot ing
stag e
开花期
( 8月 16日)
Flowering
stage
灌浆期
( 9月 2日)
M ilking
stage
NI 186 18 2 180 173 184
80% N I 163 13 8 129 122 121
60% N I 145 11 9 86 86 73
表 4  不同灌水量对旱稻生长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on the growth of upland rice
灌水量
Irrigat ion
株高
Plant
height
( cm)
穗长
Spikelet
length
( cm )
有效分蘖数
Effect ive
t illers
( culm)
无效分蘖数
Inef fect ive
t illers
( culm)
穗实粒
Filled grain
perspikelet
( grain)
空瘪粒
Empt ied grain
perspikelet
( grain)
千粒重
T GW
( g)
根重
Root
weight
( g!pot- 1)
籽实重
Grain
w eight
( g!pot- 1)
稻草重
S traw
w eight
( g!pot- 1)
NI 624 145 37 13 516 38 203 167 517 489
80% NI 655 153 35 06 641 32 230 176 627 525
60% NI 560 139 26 08 488 50 188 130 322 323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含水量土壤环境对旱稻生
长发育影响的机理, 在旱稻开花期,测定了旱稻出液
速度.同一种植物, 根系活力强弱、根系有效吸收面
积大小都会影响出液速度.伤流液中除了水分外, 还
含有各种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植物激素.所以伤流液
的数量和成分可以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 3种不同
图 2  不同灌水量旱稻茎秆伤流强度的日变化
Fig. 2 Change of bleeding rate of uplan d rice stems under diff erent irriga
t ion.
1) 60% NI; 2) 80% NI; 3) NI.
灌水量土壤栽植的旱稻,日变化的出液速度不同(图
2) , 土壤水饱和 80%的土壤, 旱稻出液速度最快;土
壤水饱和 100%的土壤, 旱稻出液速度稍有减少,而
60%灌水,含水量 73% ~ 145%的土壤, 旱稻伤流
液最少.本试验中, 80%灌水土壤环境栽植的旱稻根
系生物量多(表 4) ,有效吸收面积大,向地上部分运
送的养分多,旱稻生长好,籽实产量高.
34  旱稻分蘖的有效性
有效穗的多少直接影响籽实产量, 而有效穗数
又取决于有效分蘖的数量. 栽培区域不同,旱稻品种
的遗传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等都会影响分蘖的有效
性.无效分蘖不仅造成土壤养分的浪费,还影响栽培
稻的正常生长.因此,了解什么时期分蘖是有效的,
什么时期分蘖是无效的对于旱稻实施科学管理具有
重要意义. 为此, 在土壤水饱和栽培条件下, 以 JP
103为对象,将不同时期生长出来分蘖挂牌登记,收
获后进行考评. 结果表明, 7月 18日以前的分蘖都
能结实,即有效分蘖, 而 7月 27日以后的分蘖不能
结实为无效分蘖. 分蘖结实多少与分蘖发生时间密
切相关, 6 月 26 日和 6 月 28 日分蘖结实率比平均
187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卷
穗粒数增加了 265%和 178%,同期分蘖的每穗籽
实重比平均籽实重增加了 273%和 182%, 而 7月
6日至 7月 18日分蘖结实率和籽实重分别减少了
151%~ 602%和 91%~ 636%(表 5) .了解这一
规律后,可采用适当管理措施促进分蘖早期产生, 适
时提早插秧,适度晒田,早施肥等都有利于提高分蘖
的有效性; 7月下旬采用连续深水灌溉, 抑制无效分
蘖的发生.
表 5  旱稻不同时期分蘖的结实情况
Table 5 Fecundi ty of di fferent till ering date of upland rice
分蘖日期
T iller ing date
( m d)
穗实粒数
Filled grain
per spikelet
增加
Increment
(% )
每穗籽实重
Grain weight
per spikelet( g )
增加
Increment
( % )
626 653 265 1 4 27 3
628 610 178 1 3 18 2
76 440 - 151 1 0 - 9 1
710 377 - 272 0 8 - 27 3
713 267 - 486 0 6 - 45 5
718 206 - 602 0 4 - 63 6
727 0 0
平均 Average 516 1 1
4  结   论
41  旱稻可以在科尔沁沙地东部水稻栽培区引种
栽植.旱稻田灌水量为水稻田的 3965%的情况下,
产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来源于辽宁省西丰县旱
稻研究所的XH 9513和 XH 95136分别比对照增
产 102%和 55%; 其它 4个来源于吉林省农业科
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的旱稻品种, 产量减少 67%
~ 186% .从经济效益考虑, 除 JP 121外,其它 5个
旱稻品种的经济收入比对照都有增加, 增收最大的
两个品种 XH 9513 和 XH 95136达到 240% 和
193%.种植旱稻的水分生产力达到 0566 kg!m- 3
以上, 比种植水稻提高了 5989%~ 11638%. 综合
来看,在科尔沁沙地东部种植推广旱稻品种 XH 95
13和 XH 95136具有广阔的前景.
42  含水量 121%~ 163%土壤环境有利于旱稻
生长.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种植旱稻, 7月 18 日以
前分蘖为有效分蘖.
参考文献
1  Bouman BAM . 2001. Water ef ficient managem ent st rategies in rice
product ion. Int ernat R ice R es Notes, 16( 2) : 17~ 22
2  Bouman BAM & Tuong T P. 2001. Field w ater management to save
w ater and increase it s productivity in irrigated rice. A gric Water
Man , 49: 11~ 30
3  Bouman BAM, Yang XG, Wang HQ, et al . 2002. Aerobic rice( Han
Dao) : A new way of grow ing rice in w atershort areas.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 ion Organizat ion Confer
ence,May 26~ 31, 2002. Beijing: Tsinghua U niversity Press. 175~
181
4  Geng S, Zhou Y,Zhang M, et al . 2001. A sustainable agroecologi
cal solution to w ater shortag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 Huabei
Plain) . J En vi ron Plan ning Man , 44: 345~ 355
5  Kijne JW , Barker R & Molden D. 2003. Water Product ivity in A
griculture: Limit 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 ent. Wallingford:
CAB International.
6  Lafit te HR, Courtois B & Arraudeau M. 2002. Genetic improve
ment of rice in aerobic systems: Progress from yield to genes. Field
Crops R es , 75: 171~ 190
7  Luo LJ ( 罗利军) & Zhang QF (张启发) . 2001. Curr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on drought resistance research of rice( Oryz a sat iv a
L. ) . Chin J R ice S ci (中国水稻科学) , 15( 3) : 209~ 214( in Ch i
nese)
8  Postel S. 1997. Last Oasis: Facing Water Scarcity( 2nd Edit ion ) .
New York: Norton and Company. 239 pp.
9  Shan L (山  仑 ) & Xu M( 徐  萌) . 1991. Watersaving agricul
ture an d its physioecological bases.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
报) , 2( 1) : 70~ 76( in Chinese)
10  T abbal DF, Bouman BAM, Bhuiyan S I, et al . 2002. Onfarm strate
gies for reducing w ater input in irrigated rice: Case studies in the
Philippines. Agr ic Water Man , 56( 2) : 93~ 112
11  UNEP( United Nat 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2003. Water for
the Future: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for World Water Day and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Freshw ater. UNEP, Nairobi.
12  U NESCO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 WWAP) . 2003.
Water for People, Water for Life∗ U 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 WWDR) . UNESCO Publ ishing, Paris.
13  Wang HQ, Bouman BAM, Zhao DL, et al . 2003. Aerobic rice re
search in northern China: Opportunit ies and challenges. In: Bouman
BAM, Hengsdijk H, Hardy B, eds. Waterw ise Rice Product ion. Los
Banos, Philippines: IRRI. 143~ 154
14  Wang HQ( 王化琪) & Zhao DL (赵笃乐) . 2001. Aerobic rice:
New food resource for China 21st century. In: New T echnology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t ructural Adjustment of Agricul
ture.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 in Chinese)
15  Xue QY(薛全义) , Jing Y(荆  宇) . 2002. On aerobic rice pro
duc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R ice ( 中国稻米 ) , ( 4) : 5 ~ 7 ( in
Chinese)
16  Yang XG & Wang HQ. 2003. Yield of aerobic rice( Han Dao) under
diff erent w ater regimes in North China. In: Bouman BAM, Hengs
dijk H, H ardy B, eds. Waterw ise Rice Product ion. Los Banos,
Philippines: IRRI. 155~ 163
17  Zhang XZ(张宪政) , Tan GR(谭桂茹) ,Huang Y J(黄元极 ) , et
al . 1989.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Plant Physiology. Shenyang:
Liaoning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 67~ 84(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曾德慧, 男, 1965 年生,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防护林生态与经营、干旱地区生态恢复研究, 发
表论文 70 余篇. Email: zengdh@ iae. ac. cn
187710 期           曾德慧等: 科尔沁沙地东部地区旱稻品种引种及其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