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免疫抑制成分异雷公藤春碱的分离与结构



全 文 :药学学报 Ae tap h ar me aeu ti e ai sn i e a9 9 1 4; 29 (8 ):9 9 5~ 6 02
免疫抑制成分异雷公藤春碱的分离与结构
林 绥 樱井信子 ` 郑幼兰 李援朝 ` ’
(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福州 350 0 0 1 ; ’ 日本星药科大学 ,东京 142 ;
,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上海 2 0 0 0 3 1 )
提要 从雷公藤 (介乏州种夕尹 2切己 2迈雇介刀硫 ` H co k . f . )根皮中分离到一种倍半菇生物碱 ,根据理化性质和
光谱 ( U v , I R , M s , H R M s , ` H N M R , ` 3 C N M R , ’ H 一 ’ H C O S Y , ’ H一 ’ 3 C C o S Y . ZD 一 N o E s Y , ’ H 一 ’ 3e e o L o e )数
据解析 ,鉴定为一种新的生物碱 ,命名为异雷公藤春碱 ( i so w ilf or itr ne ) 。 药理实验证明该生物碱有免疫
抑制活性 ,并发现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
关祖词 雷公藤 ; 倍半菇生物碱 ; 异雷公藤春碱 ; 免疫抑制剂
雷公藤 (外印妙助界2切乙叨汉乒汗而 Ho .k .f )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临床用其根治疗多种免疫性
疾病取得显著疗效 。 前报 ( ` )报道了从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到异雷公藤内醋四醇 is( ot r i tP et or ild e ) 。
最近 , 我们又从雷公藤根皮的乙醚提取物中 ,经反复硅胶柱层析 ,又分离到一种生物碱 ,命名为
异雷公藤春碱 ( i s o w i l f o r t r in e ) , 为无色 片状结 晶 , m p 3 2 9一 3 3 l oC , 经 高分辨质谱测 定 m / z
8 7 3
.
2 7 1 1 (M
+ )
,分子式 C ; I H ` 7 0 2 o N (计算值 8 7 3 . 2 6 9 1 ) , 紫外光谱示有雷公藤春碱的类似吸收 。
红外光谱显示有轻基 ( 3 5 4 5 , 3 4 6 0 e m 一 ` ) 、 醋基 ( 1 7 4 5 e m 一 ` ) 、 毗陡 ( 1 5 9 0 , 1 5 7 0 e m 一 ` )和吠喃环
( 3 1 5 0
,
8 7 0 e m 一 ` )
。 ` H N M R 谱示有 5 个 乙酞基 ( 6 1 . 7 6 , 1 . 9 0 , 1 . 9 1 , 2 . 15 , 2 . 2 5 p p m ) 、 经基
( 3
.
4 0
,
3
.
4 3 p pm
,重水交换消失 ) 、 四个甲基 ( 1 . 6 0 , 1 . 3 6 , 1 . 2 0 , 1 . 6 5 p pm ) , 而雷公藤春碱
( w ilf or itr en ) `
2 ,只有三个甲基 , 显然该生物碱 比雷公藤春碱多了一个甲基 。 6 6 . 9 , 7 . 50 和
8
.
53 p m 示有吠喃环 甲酞基上 3 个质子信号 ,证明为吠喃环 日位取代 ( , , 。 ` 3C N M R 示有 8 个醋
}拨基碳 , 9 个烯碳 ,其中 6 个烯碳带有氢原子 , 5 个一 C一 , 8 个 c H . 2 个 c H Z , g 个 c H 3 。
}
比较雷公藤春碱和异雷公藤春碱的` H N M R , 毗咤环吸收有明显的不 同 。 异雷公藤春碱
在 ’ H 一 ` ’ e e o s y 中 , C 一 5 ` 6 1 2 3 . 4 7 p p m , 5` 一 H 6 7 · 8 2 p p m , C 一 6 ` 1 5 2 · 5 4 p p m , 6 ` 一 H S · 5 5 p pm ,
2 ,

H g
·
0 1
,
C

2 ` 1 5 1
·
2 1 p p m
, 而在 ` H 一 `H C O S Y 中 5` 一 H 与 6` 一 H 有偶合 , 2 ` 一 H 没有偶合 。 而雷
公藤春碱的` H N M R 谱中 6 8 · 7 2 p pm ( 2 ` 一 H ) , 8 . 3 3 p pm ( 3 , 一 H ) , 7 . 4 1 pp m ( 4 , 一 H ) ( dd ,各 I H ) ,
即 2 ` , 31 , 41 一 H 之间有偶合 ,显然雷公藤春碱中的毗吮环与大环连接是在 C 一 51 与 C 一 61 ,而异雷
公藤春碱中的毗吮环是在 C 一 31 和 C 一 41 上与大环连接的 。 雷公藤春碱比异雷公藤春碱少一个甲
基 , 在 ` H N M R 谱中 , 异雷公藤春碱有三个甲基是单峰 ,有一个甲基是对称的双重峰即 )C H 一 C H 。 。
在 N o SE Y 谱中 , 6 3 . 4 3 p pm ( O H )与 1 . 3 6 p p m 处的 C H 3 有 N O E 增益 。 在 」H 一 ` 3C C O L oc 谱中 ,可
见到 1 . 3 6 p pm 与 e , 。 , e , 8和 e Z。有远程相关 ,证明 1 . 3 6 pp m 处的 e H 3 是连接在 e , 8位上 . 而 e ,。位
上的 c H 。 (1 . 36 P m )是单峰 ,且与 o H 有远程相关 ,证明了 C l 。位上连有一个 C H 。 和一个 O H 。 以
上连接方式在 N O SE Y 中得到证实 , 51 一 H 上氢与 1 8一C H 。 有 N o E 增益 。 同样 , 51 一 H 上氢与 1 . 20
本文于 1 9 9 3 年 1 1 月 1 0 日收到 。
DOI : 10. 16438 /j . 0513 -4870. 1994. 08. 009
药学学报 A et ap h arm a c eu ti a eS in i ea14 9 9 ;9 2 (8 ):5 9 9 一0 62
ppm ( ) eH

eH3 )亦有 NoE 增益相关 , 从而证明 1 · 2 0 p pm 处的 C H , 是连在 C 一 1 6 上 。 另外 由于
1
.
6 5 p pm 处的 甲基与 3 . 4 0 p p m 处 O H 以及 2一 H 和 3一 H 有 N o E 增益 ,推断 1 . 6 5 p p m 处的 e H 3
连接在 c 一 4 上 , 同时在 C 一 4 上连有经基 。 同时 N O E S Y 谱中并可见到 C 一 5 和 C 一 7 上氢与 1 . 60
P m 处的甲基有 N o E 增益 ,推断 1 . 60 P m 处的甲基是连接在 c 一 13 上 。
比较雷公藤春碱与异雷公藤春碱的倍半菇醇部分的质子化学位移 ,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
说明二者的这部分结构是一样 的 ,参考文献 ` ’ , j ’ 报道的有关数据 ,推断异雷公藤春碱的结构如
图 1所示 , 同时对异雷公藤春碱` H N M R 和 ` 3 CN M R 谱作了结构指定 。
O A C
O A C 0
}}
0— C刁 o一 c飞刀
0一

0\eO A e
:
OH O A c
l
O H
0 \e

C
,户一 。
F i g 1 S t r u e t u r e s o f w i l f o r t r i n e ( I ) a n d i s o w i l f o r t r i n e ( 11 )
.
实 验 部 分
熔点测定用 X 。 显微熔点测定仪 ,温度未校正 。 紫外光谱用 U v 一 3 0 紫外分光光度计 . 红外
光谱用 p e r k i n 一 E lm e r T E 5 9 9 D 红外光谱仪 , 核磁共振谱用 J N M G X 一 4 0 0 核磁共振仪 ,质谱用
J E O L J M s

S X 1 0 2 质谱仪 。
提取分离
取福建泰宁县产雷公藤根皮干粉 20 kg ,用 tE O H 提取 ,提取物加 H 2 0 分成沉淀和水溶液 。
沉淀干燥后以 10 肠 N H ; O H 湿润 , 用 tE Zo 提取 ,经硅胶分配层析和 吸附层析 ,在 M e ZC O一M e o H
中重结晶 ,得无色片状结晶 90 m g 。
鉴定
异雷公藤春碱 无色片状结晶 , m p 32 9一 3 1℃ ,与碘化秘钾呈阳性反应 , u v 、黔 n m : 2 6
( 8 7 3 0 )
,
2 5 8 ( 4 8 0 0 1 ) ; I R ( K B r ) e m
一 ` : 3 5 4 5 , 3 4 6 0 , 3 1 5 0 , 3 0 6 0 , 1 7 4 5 ( b r )
,
1 6 8 0
,
1 5 9 0
,
15 7 0
, 1 5 1 0
,
1 4 1 0
,
1 3 7 0
,
1 3 1 0
,
1 2 3 0 (加 ) , 1 1 6 0 , 1 1 2 0 , 1 0 9 5 , 1 0 4 5 , 1 0 0 5 , 8 7 5 , 7 6 0 。 ` H N M R ( C D C 13 ) 6 P Pm : 1 . 6 0
( s
, 1 4一 C H
3
)
,
1
.
6 5 ( s
,
12

C H 3 )
,
1
.
3 6 (
s , 1 9
一 C H 3 )
, 1
.
2 0 (d
, J = 7
.
3 H z
, 1 7

C H 3 )
, 1
.
9 1
,
1
.
7 6
,
1
.
9 0
, 2
.
1 5
,
2
.
2 5 (各 3 H , s , s x C H 3 c o o ) , 5 . 6 7 ( d , J = 3 . 7 H z , 1一 H ) , 5 . 3 7 ( t , J = 3 . 0 H z , 2一 H ) ,
4
.
7 3 (d
,
J = 2
.
5 H z
,
3

H )
,
6
.
8 3 (
s , 5一 H )
,
2
.
4 6 ( d
,
J = 4
.
3 H z
,
6一 H )
,
5
.
5 1 ( d
,
J = 6
.
7 , 4
.
3 H z
,
7一 H )
, 5
.
3 2 ( d
,
J = 6
.
7 H z , 8

H )
, 4
.
2 4 , 5
.
19 ( d
,
J = 12
.
2 H z
,
1 1一 H )
, 5
.
0 1 , 5
.
0 5 ( d
, J = 1 3
.
4
H z
,
1 5

H )
,
4
.
2 3 ( q
,
J = 7
.
3 H z , 16

H )
, 3
.
4 0 ( s
,
4

o H
,
D Z o 交换消失 ) , 3 . 4 3 ( s , 1 8一 O H , D Z o 交
换消失 ) , 7 . 5 0 ( t , J = 1 . 8 H z , 2 “ 一 H ) , 6 . 9 9 (d , J = 1 . 8 H z , 3即 一 H ) , 8 · 5 3 ( s , 5 一 H ) , 8 · 9 8 ( s , 2 ` -
H )
, 7
.
8 2 ( d
,
J = 5
.
5 H z
,
5 ,

H )
,
8
.
6 9 ( d
,
J = 5
.
5 H z
,
6 ` 一 H )
。 ` 3 C N M R ( c D C I
: + D 2 0 ) 6 p p m
:
药学学报A e ta p hr a me ae u tie a Sin ie a1 9 9 4;9 2 (8) :5 9 9 一6 021 6 0
7 2
.
7 7 (d
,
C

1 )
,
6 8
.
1 1 ( d
,
C

2 )
,
7 6
.
8 1 (d
,
C

3 )
,
6 9
.
7 3 ( s
,
C

4 )
,
7 4
.
7 0 ( d
,
C

5 )
,
5 0
.
5 2 ( d
,
C

6 )
,
6 8
.
7 4 ( d
, C

7 )
,
7 0
.
2 9 ( d
,
C

8 )
,
5 2
.
8 1 ( s
,
C

9 )
,
9 3
.
1 7 ( s
,
C

1 0 )
,
5 9
.
8 8 ( t
,
C

] 1 )
,
1 8
.
6 9 ( q
,
C
-
1 2 )
,
8 3
.
49 ( s
,
C

1 3 )
,
2 3
.
9 2 ( q
,
C
一 1 4 )
,
7 0
.
4 1 ( t
, C

1 5 )
,
4 1
.
7 4 ( d
,
C

1 6 )
,
1 7
.
1 1 ( d
,
C

1 7 )
,
7 7
.
2 2 ( s
,
C

1 8 )
,
2 3
.
9 2 ( q
,
C

19 )
,
1 7 4
.
9 9 ( s
,
C

2 0 )
,
1 6 7
.
6 6 ( s
,
C

2 1 )
,
1 6 2
.
1 9 ( s
,
C

2 2 )
,
1 5 2
.
5 4
(d
,
C

2 ` )
,
1 2 3
.
4 7 ( s
,
C

3` )
,
1 5 1
.
6 3 ( s
,
C

4 ` )
,
1 2 7
.
4 9 ( d
,
C

5 ` )
,
1 5 1
.
2 1 ( d
,
C

6` )
,
1 4 4
.
0 8 ( d
,
C

2 ,
`
)
,
1 1 0
.
1 0 ( d
,
C

3 即 )
,
1 1 9
.
0 7 ( s
,
C

4 “ )
,
1 4 9
.
2 5 ( d
,
C

5 “ )
,
1 6 8
.
6 7
,
1 6 8
.
9 4
,
16 9
.
4 9
,
1 6 9
.
7 2
,
1 7 0
.
2 6 ( s
,
A e 中 C = 0 ) , 2 0 . 2 9 , 2 0 . 3 9 , 2 0 . 5 0 , 2 1 . 0 8 , 2 1 . 7 1 ( s , A e 中 e H 3 ) 。 H R M s
8 7 3
.
2 7 1 1
, 分子式 C ; IH j 7o Z oN (计算值 8 7 3 . 2 6 9 1 ) , M s m / z : 8 7 3 (M 十 ) , 8 5 8 , 8 3 0 , 8 1 4 , 7 8 4 , 7 4 8 ,
7 2 9
,
7 1 1
,
7 1 0
,
6 6 8
,
2 5 9
,
2 5 0
,
2 2 2
,
2 0 8
,
1 9 4
,
1 7 6
,
1 5 1
,
1 5 0 , 1 3 3
,
1 0 8
,
1 0 7
,
9 6
,
9 5
,
8 3
,
7 6
,
4 5
,
4 4
( 1 0 0 % )

异雷公藤春碱对溶血素的影响
体重 2 2士 ( s D ) 一 g 雄性 I C R 小鼠 2 4 只 ,均分为 4 组 , i p s %绵羊血细胞 ( S R B e ) 0 . 2 m l 作
为抗原 ,于致敏后 Z h 开始给药 ,两组分别 iP 异雷公藤春碱 40 及 80 m g · k g 一 ` qd 4 d 。 另设环磷
酞胺组 iP 环磷酞胺 10 m g · k g 一 ` qd 4 d 。对照组 iP 20 %的丙二醇 1 m l( 因异雷公藤春碱 、 环磷酞
胺配药中有用 20 %丙二醇 ) 。 停药后次 日行眼球摘除取血 ,分离血清 ,并于 5 6 C水浴中放置 30
m in
, 以灭活补体成分 。 取灭活小鼠血清 0 . Z ml , 用生理盐水成倍稀释 ( 1 : .2 · · … 1 : 20 48 ) ,每管
加入 1 : 3 0 s R B e 0 . 2 m l 及 1 : 5 豚 鼠血清 0 . 2 m l , 摇匀置 3 7℃ 中孵育 3 0 m i n ,观察溶血反
应 ( 5 , ,其结果如下 : 环磷酞胺为 1 : 2 5 6 ,异雷公藤春碱 4 0 m g · k g 一 ’ 为 1 , 5 1 2 , 8 0 m g · k g 一 `为 1
: 2 5 6

致谢 雷公藤原料由福建省医药研究所药物研究一室鉴定 。
参 考 文 献
林绥 ,等 . 异雷公藤内醋四醇的分离与结构 . 植物学报 19 3 ; 3 5 , 38 .5
邓福孝 ,等 . 雷二梭酸甲醋和雷公藤春碱的结构 同上 1 98 7 ; ” : 73 .
C r o m b i e L
, e t a l
.
A lk a l o i d s o f C乞tha 献 2止15 . P a r t 3 . S t r u e t u r e s o f e a t h e d u l i n s K z , K : , K 6 a n d K 1 5 :
N e w m a e r o l id e b r id g e d P o l y e s t e r s o f e u o n g m i n o l
.
J 〔hye 阴 及川 Zb ,ha 1 . 2 9 7 9 ; 2 9 7 6 .
吴大刚 ,等 . 昆明山海棠的生物碱一雷公藤次碱 . 云南植物研究 198 1 ; 3 : 47 1.
张栗木 ,等 . 雷公藤内酷抗肿瘤作用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中国药理学报 198 1 ; 2 : 128 ·
0 62 药学学报 Ae t a Phr a me ae u t ie a Si nie a 14 9 9;2 9( 8) :5 9 9 ~2 0 6
I S OLT I AN O ANT R S DT C U UR EL U ECI DT AI ON F O
ANI M M N UOP S UPI R S S EVI ES O WI F L ORT I R N E
5 i L n
,
N S a k u r a i
关 ,
Y L Z h e n g a n d Y C L i
苦 并
( uF脚 了沙己甜交趾比 of M拟衣泊 1 5 <泌砚ces , 几枷 35 0 0几
` ’ 习无a l岭丙d乞nI s艺交2凌 of 」盛 J如 ,姐 弃介速之交a
, 刀 d动 2 nU Z砂曰
,威梦, 塑口无如 1 4 2 ;
及儿。 , 声罗勿们hga * 2 0 0 0 3 1 )
A BS T R A C T A
n e w s e s q u i te r ep n e a lk a l o i d
, n a m e d is o w i lf o r t r i n e
, w a s is o la t e d f r o m 升咖如 ;夕尹脚儿
及叼访而 H o o k . f . Th e s t r u e t u r e o f i s o w il f o r t r i n e w a s e l u e id a t e d o n th e ba s is o f UV , IR , M S , H RM S ,
I HN M R
, 1 3e N M R
, I H
一 I H e 0 SY
, I H
一 1 3C C o S Y
,
ZD

N O E SY
, I H
一 1 3 C C O L OC m e t h o ds
.
K e y w o r d 介咖艺即妙脚刀 舰司访而: ; S e s q u i t e r pe n e a lk a l o id s ; I s o w i l f o r t r i n e ; Im m u n o s u PPr e s s iv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