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全 文 :2011,Vol.14 No.1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地桃花为锦葵科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ata L .)的干燥
地上部分[1],又名肖梵天花、野棉花、狗脚迹、大梅花树、刺头
婆、痴头婆、天下捶、小朝阳、假桃花等,主产于广西、云南、贵
州等地。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感
冒,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淋证,月经不调,带下,跌打肿痛,喉
痹,乳痈,毒蛇咬伤等症[2]。该药材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广
西药用时间较长,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已收载本品。地
桃花通常以全草入药,长30~100 cm,干燥根呈圆柱形,质硬,
断面呈破裂状。茎圆柱形,叶互生,花淡红色,多破碎。茹果球
形,密生钩状刺毛和星状柔毛。气微,味淡[3]。近年来,中国、印
度等地学者对地桃花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特别在化学成分
研究方面有较多的报道。本文就目前为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
述,为地桃花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1 化学成分
地桃花中含有氨基酸和蛋白质、糖类、皂苷、鞣质、酚类、
有机酸类、黄酮类等成分[4]。其茎皮含戊聚糖21.92%、木质素
6.87%,种子含油13%~14%[5]。目前的研究报道从地桃花中分
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
1.1 黄酮类成分 Srinivasan等[6]从地桃花中分离得到芒果苷;
Irena等[7]从地桃花的花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
银锻苷(Ⅰ)、山奈酚-3-O-β-葡萄糖苷(Ⅱ)、山奈酚(Ⅲ)、槲
皮素(Ⅳ)、二氢山奈酚-4’-O-β-吡喃葡萄糖苷(Ⅴ)、木犀草
素-4’-O-β-吡喃葡萄糖苷(Ⅵ)、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
(Ⅶ)、山奈酚-3-O-芸香糖苷(Ⅷ)、槲皮素-3-O-芸香糖苷
(Ⅸ)、山奈酚-7-O-葡萄糖苷(Ⅹ)。贾陆等[8-9]采用柱色谱技
术,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
分中分离得到14个黄酮化合物,分别是山奈酚(1)、芦丁(2)、
槲皮素(3)、阿福豆苷(4)、紫云苷(5)、银椴苷(6)、过山蕨素
(7)、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8)、山奈酚-7-O-α-L-鼠李
糖-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大花红景天苷(10)、芹菜
素-6-C-α-L-鼠李糖苷 (11)、6,8-二羟基-山柰酚3-O-β-
D-葡萄糖苷(12)、黄芩素-7-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
4’-O-芸香糖苷(14)。
1.2 酚酸类成分 贾陆等[10]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中分离
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丁香酸葡萄糖苷、水杨酸、原
儿茶酸、原儿茶酸甲酯、咖啡酸、马来酸、三十六碳酸、十五碳酸、
十六碳酸、十七碳酸、邻苯二甲酸异丁酯。并得到2个新化合物[11]:
ceplignan-4-O-β-d-glucoside和2,5-dihydroxy benzoic acid-7-
(2,6- dimethyl-6-hydroxy-2,7-octadienoic acid)Anhydride-5-O-
β-d-apiofuranosyl(1-2)-β-d-glucoside(urenosideA)。
1.3 其他成分 杨彪等[12]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桃花花
叶中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鉴定,得
到37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24种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峰面
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
二环[3.2.2]壬-6-烯-3-酮(10.554%),戊酸癸酯(9.511%),3,5,
5-三甲基-2-环己烯酮(8.772%),3,4,5-三甲基己烯(5.743%)
等。Carlo等[13]从地桃花全草的己烷提取物分离得到两个甘油
三酸酯,并用波谱学方法推断它们的结构为α-棕榈酸-β-亚
油酸 -α -亚油酸甘油三酯 (α -palmitoyl -β -linoleoyl -α -
linoleoyl glycerol)和α-亚油酸-β-亚麻酸-α-油酸甘油三酯
(α-linoleoyl-β-linoleoyl-α-oleoyl glycerol)。贾陆等[10]从地桃
花全草95%乙醇浸膏中分离出东莨菪亭、梣皮素、己内酰胺、
邻苯二甲酸异丁酯、苯甲酸、七叶苷、丁香酸葡萄糖苷。
2 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
Mazumder等[14]采用杯碟法抑菌试验(以氯霉素作对照),
研究地桃花根的甲醇提取物(125-1000 μg/ml)的抗菌活性。
结果表明除了对伤寒杆菌无效以外,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
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Adeloye
等[15]对地桃花叶的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研
究,实验结果表明地桃花的粗提物和各溶剂部位提取物都显
示了较好的活性,均可以抑制G+和G-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
到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抑制蜡样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产孢梭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最高的活性;正丁醇部
位提取物只对绿脓杆菌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正已烷部位提取
物对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和肺炎杆菌有很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谢 臻1,陈 勇1,唐春丽2,韦 韬1
(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关键词:地桃花;化学成分;综述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86(2011)01-0070-02
收稿日期:2011-02-24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学院重点课题(No.ZD09011);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No.2009106001007M)
作者简介:谢臻(1979-),男,广西玉林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制、复方配伍研究
通讯作者:陈勇(1961-),男,江西南昌市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70·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 第 14卷 第 1期
收稿日期:2010-11-19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0815005-2-5)
通讯作者:辛宁
药用银花的品种遗传多样性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聂 莼,陈少容,梁晓乐,辛 宁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关键词:银花;遗传多样性;分子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86(2011)01-0071-03
强的抑制活性。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在二氯二
氰苯吡啶溶液中显示快速的抗氧化反应,而正已烷和二氯甲
烷部位提取物无抗氧化反应。Albert等[16]报道了印度东北部阿
萨姆邦Cachar山脉地区的Jaintia部落民族药,有39种植物入
药,用于治疗30种疾病。其中每天服用地桃花叶的煎液两次,
可用于降低血压,睡前服用,还可以减轻风湿痛和身体的疼
痛。陈乃德等[17]11年来对60例淋巴结结核患者用猫爪草、地桃
花和异烟肼治疗, 并与化疗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猫爪
草、地桃花加异烟肼治疗淋巴结结核疗效明显,无副作用。
3 讨 论
地桃花在中国和印度地区作为民族药都有较广泛的应
用,通过对地桃花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报道综
述,也说明了地桃花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以及明显的抗氧化
活性[18],且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小。地桃花在化学成分研究有较
多的报道,但在质量分析方面还没有对该药材中指标性成分
含量测定的文献研究,地桃花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成分,其中
如槲皮素、山奈酚、芦丁和芒果苷等都可以作为该药材质量控
制指标,进行质量分析研究,从而提高该药材的质量标准,为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桃花药材资源、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对
发展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S].南宁:广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2;1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十四
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2-373.
[3]肖何,包侠萍.肖梵天花的生药鉴定[J].海峡药学,1996,8
(3):1.
[4]谢臻,陈勇,韦韬.地桃花化学成分预试验及紫外-可见光
谱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3):225-227.
[5]徐国钧,黄泰康,丁志遵,等.中药辞海[M].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1998:1949.
[6] Srinivasan K K,Subramanian S,Sankara. Isolation of mangiferin
from Urena lobata[J]. Arogya,1981,7(2):140-141.
[7] Irena M,Maria S. Flavonoid compounds in the flowers of
Urena lobata L.(Malvaceae)[J]. Acta Poloniae Pharmaceu-
tica,1999,56(1):69-71.
[8]贾陆,敬林林,周胜安,等.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Ⅰ.黄酮类
化学成分[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9):662-704.
[9]贾陆,毕跃峰,敬林林,等.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
药学杂志,2010,45(14):1054-1056.
[10]贾陆,郭海波,敬林林,等.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Ⅱ.酚
酸类等化学成分[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0):
746-749.
[11] Jia L,Bi Y F,Jing L L,et al. Two new compounds from
Urena lobata L[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
search,2010,12(11):962-967.
[12]杨彪,郭新东,宋小平,等.肖梵天花挥发油的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J].广东化工,2009,36(11):124-125.
[13]Carlo F. M,Paola C,Giovanna S. Triglycerides from Urena
lobata[J]. Fitoterapia,2006,77:296-299.
[14]Mazumder U.K,Malaya G,Manikandan L,et al. Antibac-
terial activity of Urena lobata root[J]. Fitoterapia,2001,
72:927-929.
[15]Adeloye O.A,Akinpelu A.D,Ogundaini O.A,et al. Stud-
ies on antimicrobial,antioxidant and phytochemical analy-
sis of Urena lobata Leave Extract[J].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natural sciences,2007,1(2):1-9.
[16]Albert L.S,Kuldip G. Traditional use of medicinal plants by
the Jaintia tribes in North Cachar Hills district of Assam,
northeast India [J]. 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
nomedicine,2006,2:33.
[17]陈乃德,郑守炎.猫爪草、肖梵天花和异烟肼治疗淋巴结
结核病疗效的探索[J].海峡药学.2001,13(1):83.
[18] Cheryl L. Ethnomedicines used in Trinidad and Tobago for
reproductive problems [J]. 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 2007,3:13.
(编辑 杨继峰)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