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苍耳子与一种伪品刺苍耳子的鉴别



全 文 :栓细胞有时壁不均匀增厚 ,有少数纹孔。②草酸钙簇晶直径 8
~ 64μ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 ,簇晶排列成行 (见图 1)。
3. 3 香加皮①石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 ,直径 24~ 70μm,壁
厚 ,孔沟明显 ,②木栓细胞棕黄色 ,多角形。 ③草酸钙方晶少
数 ,直径 9~ 20μm(见图 2)。
4 功效主治
4. 1 地骨皮 甘、寒、凉血除蒸 ,清肺降火。 用于治疗阴虚潮
热 ,骨蒸盗汗 ,肺热咳嗽 ,咯血 ,衄血 ,内热消渴。
4. 2 五加皮 辛、苦、温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用于治疗
风湿痹痛 ,筋骨痿软 ,小儿行迟 ,体虚乏力 ,水肿 ,脚气。
4. 3 香加皮 辛、苦、温 ,有毒 ,祛风湿 ,强筋骨。 用于治疗风
寒湿痹 ,腰膝酸软 ,心悸气短 ,下肢浮肿。
5 小结
通过以上几点比较 ,虽然它们都是属于皮类药材 ,外观又
比较相似 ,但来源、显微特征、功效主治明显不同 ,特别是香加
皮有毒 ,所以在经营使用中要避免混用 ,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5年版 ,一部 , 44, 82, 181.
〔2〕任仁安、《中药鉴定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309, 314, 316.
苍耳子与一种伪品刺苍耳子的鉴别
黄文凤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莆田 351100)
摘要:  对苍耳子及伪品刺苍耳子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的鉴别。
关键词: 苍耳子 ;刺苍耳子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06) 06-0068-02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 tr. 的干
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作用〔1〕。目前
市场上有刺苍耳 X. spinosum L. 的带总苞的果实混为苍耳子
的现象。 由于其果实形态与苍耳子极为相似 ,常混入正品中 ,
很难区别。 本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上述一种伪品苍耳子与正品进行了比较鉴别。现介绍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UV-2450型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苍耳子:市售 (已鉴
定为正品 ) ,为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 rin. 的带
总苞的果实 ;刺苍耳子:市售 (已鉴定为伪品 ) ,为菊料植物刺
苍耳子 X. spinosum L. 的带总苞的果实 ;苍耳子对照药材: 由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性状鉴别
2. 1 苍耳子 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 1~ 1. 5cm,直径 0. 4~
0. 7cm。 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 ,总苞愈合 ,外具白色短毛及密
生的钩状刺 ,刺基部渐扩大。刺长 0. 1~ 0. 18cm。总苞顶端有
2枚分离较粗的喙状刺 ,基部扩大呈三角锥形 ,多略内弯 ,喙
状刺内侧各具一花柱痕。 总苞基部可见着生痕 ,总苞质硬而
韧 ,破开后 ,内壁棕黄色具光泽 ,可见纵向而薄的隔膜 ,将总苞
内分成 2个腔 ,腔内各有 1枚瘦果。 瘦果略呈扁纺锤形 ,瘦果
外表面灰黑色具纵纹 ,果皮较薄而韧 ,易裂。种子呈编纺锤形 ,
棕色。一面具纵条纹 ,顶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种子横切面呈
类椭圆形。无胚乳。子叶 2枚 ,油性。胚根小 ,直生于基部。气
作者简介:黄文凤 ,男 , 46岁。 职称:主管中药师。 从事医院药剂及管
理。 联系电话: 0594- 2519525
微 ,味微苦〔1〕 (见图 1)。
4 薄层色谱鉴别 
图 1 苍耳子与刺苍耳子 TLC图谱
A.Ⅰ 法显色  B.Ⅱ法显色  C.Ⅲ法显色
1.苍耳子对照药材  2. 刺苍耳子  3. 苍耳子
2. 2 刺苍耳 呈椭圆形 ,长 0. 9~ 1. 1cm,直径 0. 4~ 0. 5cm。
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 ,着生多数钩状刺 ,刺长 0. 2~ 0. 25cm,
基部稍膨大 ;一端具 2枚粗的喙状刺 ,长约 0. 2cm,分离。总苞
厚 ,质坚硬而韧 ,中间有一隔膜分成 2腔 ,每腔有一小瘦果 ,瘦
果呈长圆锥形 ,外有灰褐色果皮 ,一侧凸起 ,一侧扁平。种子外
面有浅灰色膜质种皮 ,除去种皮为两片子叶 ,显油性 ;胚根位
于一端。 气微 ,味微苦〔2〕。
3 显微鉴别
3. 1 苍耳子 非腺毛由 2~ 5个细胞组成 ,壁略厚 ,节部稍膨
大 ,表面有纵细角质纹理〔3〕。
·68·
海峡药学  2006年 第 18卷 第 6期
2. 2 刺苍耳子 由数个薄壁细胞排成单列组成 ,呈圆柱形 ,
常皱缩弯曲〔3〕。
  分别取苍耳子、刺苍耳子和苍耳子对照药材粉末各 1g,
加甲醇 15m l,超声处理 30min,过滤 ,滤液蒸干 ,加甲醇 2m L
溶解作为供试溶液。分别吸取上述 3种溶液 5μL点于同一硅
胶 G薄层板上 ,以苯-乙酸乙酯 -甲酸 ( 5∶ 1∶ 0. 25)为展开剂 ,
展开 ,展距 17cm,取出 ,晾干 ,分别用下列方法显色: Ⅰ . 置
365nm紫外灯下检视。 Ⅱ . 喷以 1%三氯化铝溶液 ,热风吹至
近干 ,再置氨气中熏 5min后置 365nm紫外灯下检视。Ⅲ喷以
1%香草醛硫酸溶液 , 105℃烘 10min,置日光下观察〔3〕。 结果
(见图 1)
图 2 苍耳子与刺苍耳子紫外吸收光谱
1. 苍耳子   2.刺苍耳子
5 紫外光谱鉴别
分别取两种样品粉末各 1g ,加甲醇 15mL ,超声处理
30min,过滤 ,弃去初滤液 ,吸取续滤液 0. 1mL ,置 10mL量瓶
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取该液在波长 200~ 400nm范围内扫
描紫外图谱〔4〕 ,苍耳子和刺苍耳子分别为 232. 278和 232
( nm)。结果 (见图 2)。
6 小结
刺苍耳子体小刺细 ,刺端弯曲成钩状 ,质硬 ,果瘦长 ,一端
具 2枚粗的喙状刺 ,分离 ,表明二者性状上有区别 ;显微特征
表明二者非腺毛也有明显区别 ;二者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也
有差异 ,说明苍耳子和刺苍耳子成分上有差异 ,注意不可混
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国药典〔S〕. 2005年版一部 .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 , 2005, 111.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编著 .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第 3
分册〔M〕. 2000. 90.
〔3〕魏有良 .中药材〔 J〕 . 1996, 19( 10): 503~ 505.
〔4〕肖培根 .新编中药杂志〔M〕. 2002年版 ,第三卷 .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2. 265.
细辛 药材 与易 混品 的鉴 别
林君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州 350005)
摘要:  阐述在临床常用中药材中发现细辛药材常见的混淆品有杜衡、西南细辛、竹叶细辛、羊角细辛等。简述真品的性状、显微鉴定方法。混淆
品种以传统的性状鉴别方法加以区别 ,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辛 ;混淆品 ;来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定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06) 06-0069-02
   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商品有辽细辛与
华细辛之分 ,分别产于东北各省和陕西、山东、河南、福建、浙
江等省。 市售上伪品常有出现 ,可以从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鉴
别。 如李时珍: “大抵能乱细辛者 ,不止杜衡 ,皆当以根苗色味
细辨之”。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Asa 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 ar. mandshuricum ( Maxim. ) Kitag.、 汉 城 细 辛
Asarum siebo ldii M iq. Va 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 Asa rum
sieboldi i M iq.的干燥全草。前 gmw w种习称“辽细辛”。细辛
为常用中药 ,疗效可靠 ,伪品、易混品充当正品使用情况多见。
在临床常用中药材中发现细辛药材常见的混淆品有杜衡 (为
作者简介:林君清 ,男 ( 1965. 9. 20)。 1993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药
学大专班。主管中药师。从事中药调剂工作。联系电话: 13705918578
马兜铃科植物杜衡 Asarum fordesi i Maxim.的干燥全草 )、西
南细辛 (为马兜铃科植物西南细辛 Asa rumhimalaicum Hook.
f. et Thoms的干燥全草 )、竹叶细辛 (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
Cynanchum paniculatum( Bge. ) Kitag的干燥幼草 )、羊角细辛
(为萝摩科植物白薇 Cynanchum a tratum Bge.的干燥幼根 ) .
1 正品
1. 1 性状鉴别
1. 1. 1 北细辛: 野生品常卷缩成团。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 ,长
1~ 10cm ,具短分枝 ,表面灰棕色 ,粗糙 ,有环形的节 ,节间长
0. 2~ 0. 3cm,分枝项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圆柱形 ,密生节
上 ,长 10~ 20cm,直径约 0. 1cm;表面灰黄色 ,平滑或具细纵
皱纹 ;质脆 ,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 基生叶 1~ 3片 ,具长柄 ,表
面光滑:叶片多破碎 ,完整叶片心形至肾状心形 ,长 4~ 10cm,
宽 6~ 12cm,全缘 ,先端急尖 ,基部深心形 ,表面淡绿色 ,有时
·69·
Strai 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18 No. 6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