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生境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状况分析



全 文 :第 33 卷 第 6 期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33 No. 6
2013 年 12 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Dec. 2013
收稿日期:2013 - 06 - 19
基金项目: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卡尼尔植物保护基金(#56317)资助。
第 1 作者:王兰新(1968—) ,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保护区资源利用。E-mail:lxwang1968@ 163. com。
通信作者:郭贤明(1965—) ,男,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利用。E-mail:2138519g@ 163. com。
doi:10. 3969 / j. issn. 2095 - 1914. 2013. 06. 010
不同生境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状况分析
王兰新 郭贤明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对人工种植在关坪和景洪 2 个区域内的 3 个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情况比
较得出:2011 年,关坪区域林窗地块内幼苗的平均基径和平均苗高分别为 1. 5 cm和 145. 9 cm,非林
窗地块内则分别为 1. 0 cm和 101. 3 cm,而景洪区域幼苗的平均基径和平均苗高分别为 1. 9 cm 和
121. 5 cm;2013 年 3 个地块的平均基径和平均苗高分别为 3. 7 cm和 299. 6 cm、2. 3 cm和 195. 4 cm、
5. 5 cm和 381. 3 cm。景洪区域的幼苗基径和苗高增长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林窗地块,变化最小
的是非林窗地块;2013 年不同生境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生长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云南蓝果树;生境;生长状况;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S723.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 1914(2013)06 - 0056 - 05
Analyses on Growth Status of Nyssa yunnanensis
Seedlings in Different Habitats
WANG Lan-xin,GUO Xian-ming
(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Research Institutes,Jinghong Yunnan 666100,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status of Nyssa yunnanensis seedlings planted at Guanping and Jinghong areas under
three types of habitat conditions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2011,the average basal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seedlings planted in the forest gaps and the seedlings grown under the forest canopy in Guanping were 1. 5 cm,1. 0
cm,145. 9 cm and 101. 3 cm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average basal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seedlings grown in
Jinghong was 1. 9 cm and 121. 5 cm individually. The average basal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seedlings grown in
the three plots by 2013 were 3. 7 cm /299. 6 cm,2. 3 cm /195. 4 cm,and 5. 5 cm /381. 3 c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ment in the basal diameter and height of seedlings planted in Jinghong plot was the
most,followed by the seedlings planted in the forest gap in Guanping,and that of those planted under forest canopy
in Guanping was the leas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ere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growth indexes of the N. yunnanensis seedlings under the three types of habitat conditions by 2013.
Key words:Nyssa yunnanensis;habitat;growth status;Xishuangbanna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 C. Yin)是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云南特有种,仅分布于
云南省的景洪、普洱等地,按 IUCN 地方濒危等级标
准评价属于“极危种(CR)”[1]。1997—2000 年,在
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全国重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
仅在西双版纳的普文、勐罕等地发现 10 余株野生云
南蓝果树[2]。云南蓝果树于 1977 年在《云南植物
志:第 1 卷》上发表为新种[3]。迄今为止,对其研究
仍仅见于系统分类、形态修订及种子萌发特性等方
面,还有少量的种群状态及生态学习性等相关资
料[4 - 6]。针对该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极少的现状,为
有效扩大这一物种的野外种群,2009 年在北京山水
自然保护中心卡尼尔植物保护基金的资助下,开展
了野外回归工作。
在景洪和关坪两地选择 3 个不同生境作为回归
场所,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
状况进行观察、调查、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这一
物种的野外回归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和依据。
1 原生地及种植区域概况
1. 1 云南蓝果树原生地概况
现存的云南蓝果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的普文区域,该地位于东经 101° 02 ~
101°07,北纬 22°27 ~ 22°28,海拔 550 ~ 870 m,处
于较为潮湿的沟谷底部。年均气温 20. 2 ℃,年降雨
量为 1 675. 6 mm,年日照时数 1 990 h,全年≥10 ℃
的活动积温为 7 459. 0 ℃,空气湿度为 83%左右。
该区域森林群落基本可分为 5 个层次,即乔木
Ⅰ层、乔木Ⅱ层、乔木Ⅲ层、小乔灌层和草本植物
层。总盖度为 80%左右。乔木Ⅰ层高度约为 20 m,
主要有云南蓝果树和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
pa) ,盖度为 30%;乔木Ⅱ层高度在 10 ~ 20 m,主要
有合果木(Paramichelia baillonii)、南酸枣(Cho-
erospondias axillaris)、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
mus)等,盖度约为 65%;乔木Ⅲ层高度在 5 ~ 10 m,
树种有披针叶楠(Phoebe lanceolata)、金毛榕(Ficus
chrysocarpa)、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等。灌木
层种类较多,有粗毛榕(Ficus hirta)、包疮叶(Maesa
indica)、柳叶紫株(Callicarpa bodinieri)、红紫麻
(Oreocnide rubescens)等;草本植物有冬叶(Phrynium
capitatum)、金毛狗(Cibotium borometz)等,盖度约
为 20%。
1. 2 种植区域概况
1. 2. 1 关坪区域 关坪区域属于西双版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地处东经 100°53,北纬
22°14,海拔高度约 880 m,与原生地海拔基本相同。
年降雨量为 1 300 ~ 1 600 mm,全年≥10 ℃活动积温
为 6 050 ~ 7 400 ℃,年平均气温 20. 0 ℃,最冷月平
均气温 10. 7 ~ 14. 4 ℃,空气湿度在 85%左右。种植
地位于保护区关坪管理站附近,有小溪从种植区中
间穿过,流水终年不断,空气湿度大,土壤较潮湿。
该区域共有 2 个地块,一地块由于过去人为种
植砂仁时,将林下植被进行了清除,仅在地中留下
少量大树,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林窗,郁闭度在 30%
左右,且林下以人工种植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为主,伴生有少量冬叶(Phrynium capitatum)、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等植物。
另一地块是植被保存较为完好的非林窗地块,
整个区域的郁闭度在 75%左右,群落高度约 30 m,
林下具有一定的腐殖土,土壤较肥沃。植物群落中
的树种有肋果茶(Sladenia celastrifolia)、钝叶榕(Fi-
cus curtipes)、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大参
(Macropanax dispermus)、思茅黄肉楠(Actinodaphne
henryi)等。
1. 2. 2 景洪区域 该区域位于保护区管理局机关
院内的珍稀植物种植区,地处东经 100°47,北纬
22°01,海拔高度为 590 m 左右,坡度约 3°,地势平
缓。年降雨量为 1 200 ~ 1 400 mm,全年≥10 ℃的活
动积温为 7 400 ~ 8 000 ℃,年平均气温 24. 00 ℃,最
冷月平均气温 14. 4 ~ 17. 0 ℃,空气湿度为 65%左
右,种植初期,该区域除有少量几株棕榈科植物外,
没有种植其他植物,几乎为裸地,土层表面没有腐
殖土,土壤养分差。
该区域除种植云南蓝果树外,还先后种植了合
果木、黑黄檀(Dalbergia fusca)、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羯布罗香
(Dipterocarpus tubinatus)、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等 10 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该区
域所种植的物种基本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植时
间较短,整个区域郁闭度较小,种植初期郁闭度约
为 10%,到 2013 年,郁闭度也仅在 50%左右,群落
高度在 5 m左右,同时云南蓝果树已成为该区域的
上层树种之一。
2 研究方法
2. 1 苗木准备
由于目前野生蓝果树植株仅在云南西双版纳
的普文有分布[6],因此,在普文林场原生地的野生
植株上采种并育苗,由于采用的是同一区域的种
源,又在原产地进行育苗,因此,幼苗的生长状况
(高度、径粗等)基本一致,所有苗木的高度基本保
持在 50 ~ 70 cm,基径多数在 0. 4 ~ 0. 6 cm。
75第 6 期 王兰新等:不同生境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状况分析
2. 2 种植管理
2. 2. 1 场地清理 关坪区域位于保护区内,林下草
本植物较多,为保证云南蓝果树的成活率,种植前
首先清除该区域的林下杂草。景洪区域是一个人
工种植区域,种植初期几乎为裸地,种植前无需清
理场地。
2. 2. 2 苗木种植 种植时间选定在 2009 年 7 月,1
年生苗,此时正值西双版纳的雨季,有利于苗木成
活。种植过程不设固定的株行距,但株行距均不低
于 1. 5 m。景洪区域是在裸地上种植,共种植 30
株,由于缺乏必要的遮荫条件,因此在种植初期的 1
周内,每天人为浇水 1 次,以保证植株成活。
关坪区域的 2 个地块中,林窗地块内种植 44
株,非林窗地块内种植 65 株。由于该区域林下土壤
潮湿,除种植时人为浇 1 次定根水外,其余时间均无
需再进行人为浇水,即可有足够的水分保证植物生
长需求。
2. 2. 3 日常管理 为保证苗木有一个良好的生长
空间,每年组织人员对关坪种植区域的杂草和小乔
灌木清除 1 次,直到所有苗木的高度高于其他杂草。
景洪区域由于是在裸地上种植,杂草少,周围
都是与其同期种植的其他树种,因此,除在种植初
期进行了必要的人工浇水外,无需采取更多的管理
措施。
2. 3 调查与监测
2011 年 1 月和 2013 年 1 月,先后 2 次对不同地
块内的云南蓝果树生长状况进行调查,重点测定其
基径增长量和高度生长量 2 个指标。基径的测量位
置位于距离地面高度 3 ~ 5 cm 的部位,测量高度时
在 200 cm 以下的精度为 1 cm,200 cm 以上精度为
10 cm。
2. 4 数据分析
采用数据对比法,统计分析不同区域云南蓝果
树基径和高度的增长数据,并对不同区域的各组数
据进行对比,用来比较各个区域的生长情况差异。
利用 Excel 的数据分析功能,对 2013 年不同区域内
植株的基径和高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分析不
同区域的生长差异。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种植区植株保存率
2011 年 1 月和 2013 年 1 月,在相同时间内对 2
个种植区域的云南蓝果树幼苗基径和苗高进行测
量。到 2013 年 1 月止,在关坪区域的非林窗地块内
共有 5 株云南蓝果树死亡,占总株数的 7. 7%,保存
率达到了 92. 3%;林窗地块共种植 44 株,成活 44
株,保存率为 100%。景洪区域共种植 30 株,成活
30 株,保存率为 100%。
3. 2 不同种植区植株生长状况比较
根据不同种植区域云南蓝果树的生长状况,重
点比较和分析基径和高度在种植后 1. 5 年(2011 年
1 月)和 3. 5 年(2013 年 1 月)2 个不同年龄阶段的
变化及差异,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种植区域各年龄植株基径和苗高比较 cm
年份 种植区
基径 苗高
最大 最小 平均 最大 最小 平均
2011 关坪区域林窗地块 3. 1 0. 6 1. 5 270 63 145. 9
关坪区域非林窗地块 2. 8 0. 4 1. 0 250 30 101. 3
景洪区域 3. 6 0. 9 1. 9 350 45 121. 5
2013 关坪区域林窗地块 7. 2 1. 5 3. 7 520 160 299. 6
关坪区域非林窗地块 5. 3 0. 8 2. 3 500 60 195. 4
景洪区域 8. 7 2. 5 5. 5 550 200 381. 3
从表 1可以看出,在 2 次调查中,无论是基径还
是苗高的变化,景洪区域的优势均比较明显,其次为
关坪区域的林窗地块,生长状况最差的是关坪区域的
非林窗地块。由于种植初期的苗木平均高度约为 60
cm,平均基径约为 0. 5 cm。在 2011年 1月调查时,经
过 1. 5年生长,景洪区域、关坪区域林窗地块和非林
窗地块 3个不同种植地块中,平均苗高和平均基径分
别为 121. 5 cm 和 1. 9 cm、145. 9 cm 和 1. 5 cm、101. 3
cm和 1. 0 cm,较种植初期分别增长了 61. 5 cm和 1. 4
cm、85. 9 cm和 1. 0 cm、41. 3 cm 和 0. 5 cm,年均增长
分别为41. 0 cm和0. 9 cm、57. 3 cm和0. 7 cm、27. 5 cm
和 0. 3 cm。而从 2011 年 1 月到 2013 年 1 月的 2 年
中,3个地块中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基径分别增长了
259. 8 cm和 3. 6 cm、153. 7 cm 和 2. 2 cm、94. 1 cm 和
1. 3 cm,平均年增长分别为 129. 9 cm和 1. 8 cm、76. 9
cm和 1. 1 cm、47. 1 cm和 0. 7 cm。因此,2011 年 1 月
以后的云南蓝果树无论是基径还是高度的增长,都明
显快于 2011年 1月以前的生长速度。
不同种植区 2011 年和 2013 年不同范围基径植
株分布情况见图 1。
85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
从图 1 可以看出:幼苗生长至 1. 5 年(2011 年 1
月)时,3 个种植点的植株基径都是以 1. 5 cm 以下
的小径级植株为主。其中非林窗地块尤其明显,其
比例高达 77. 3%;林窗地块居中,为 50. 0%;景洪为
33. 3%。而生长至 3. 5 年(2013 年 1 月)时,非林窗
地块中 98. 3%的植株基径在 4. 0 cm以下,林窗地块
基径 4. 0 cm 以下植株为 61. 2%,而景洪区域基径
4. 0 cm以下植株仅占 20. 0%。基径在 6. 1 cm 以上
植株景洪区域有 11 株,林窗地块中仅有 1 株,而非
林窗地块中则没有分布。
从表 2 可以看出,3 个不同种植区域的云南蓝
果树其基径变化相互间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关
坪区域的林窗地块与非林窗地块,虽然处于同一个
区域,但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致使基径的生长差
异也呈极显著水平。
表 2 2013 年不同种植区域幼苗基径差异显著性分析
差异源 F P值 F临界值
景洪区域与林窗地块 27. 970 2 1. 27 × 10 -6 3. 973 897
景洪区域与非林窗地块 130. 544 1 4. 52 × 10 -19 3. 949 321
林窗地块与非林窗地块 36. 418 2 2. 59 × 10 -8 3. 934 253
不同种植区 2011 年和 2013 年不同株高范围植
株分布情况见图 2。
从图 2 可以看出,种植 1. 5 年(2011 年 1 月)
时,各高度区间植株所占的比例 2 个区域中相差不
大,高度基本在 300 cm以下,其中 100 cm 以下植株
分别占非林窗地块、林窗地块、景洪区域植株的
55. 4%、22. 7% 和 43. 3%。而植株生长在 3. 5 年
(2013 年 1 月)时,景洪区域的植株增长明显优于关
95第 6 期 王兰新等:不同生境下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状况分析
坪的 2 个地块,高度在 350 cm以上的植株景洪区域
共有 14 株,占总数的 46. 7%,林窗地块有 6 株,占
13. 6%,非林窗地块仅 1 株,占 1. 7%。
从表 3 可以看出,与基径的增长变化相似,不同
区域云南蓝果树的高度变化相互间差异均极显著。
林窗地块与非林窗地块,虽然同处于关坪区域,但
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导致高度的变化同样也出现
了极显著的差异。
表 3 2013 年不同区域幼苗株高差异显著性分析
差异源 F P值 F临界值
景洪区域与林窗地块 10. 179 7 2. 10 × 10 -3 3. 973 897
景洪区域与非林窗地块 77. 859 4 9. 46 × 10 -14 3. 949 321
林窗地块与非林窗地块 30. 346 4 2. 72 × 10 -7 3. 934 253
4 讨 论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调控,其
中光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7],光照强度、光质和光
周期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8]。有研究表
明,不同光周期对黄瓜(Cucumis sativus)幼苗的生长
有很大的影响,24 h 光照处理的幼苗,其生长速率、
茎粗、根冠比、壮苗指数等均高于 14 h和 9 h光照处
理[9]。光照强度对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生物
量的增加有很大影响,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生长最
好[10]。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高地省藤(Calamus
nambariensis var. alpi-nus)的地径和鲜质量的增长
均呈下降趋势[11]。可见,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在植物
生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养分、水分、海拔等因
素来看,虽然关坪区域 2 个地块的海拔高度与原生
地相似,水分、养分都优于景洪区域,但各个时期的
生长却明显比景洪区域的差,尤其是非林窗地块更
是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不同区域的年日
照时数及年积温有一定的关系。景洪的年均日照
时数约为 2 174 h,全年≥10 ℃的活动积温 7 400 ~
8 000 ℃,年平均气温 24. 00 ℃;而关坪区域的年均
日照时数约为 1 990 h,全年≥10 ℃的活动积温为
6 050 ~ 7 400 ℃,年平均气温 20. 0 ℃。在光照条件
较好的景洪区域,无论基径生长还是高度生长均优
于其他 2 个地块。光照条件最差的非林窗地块,虽
然水湿条件优于景洪区域,但其生长速度均相对
缓慢。
致谢:云南蓝果树在种植和管理期间得到了西
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罗金甲和关坪管
理站张树忠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云南
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等. 云南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 冯志舟.云南蓝果树[J].云南林业,2012,33(3) :68.
[3] 吴征镒. 云南植物志:第 1 卷[M].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7.
[4] 孙宝玲,张长芹.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形态修
订[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2) :173 - 175.
[5] 孙宝玲,张长芹,周凤林,等.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
树的种子形态和不同处理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3) :351 - 354.
[6] 陈伟,史富强,杨文忠,等. 云南蓝果树的种群状况及
生态习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9) :17 -
19,61.
[7] 廖祥儒,张蕾,徐景智,等.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 :341 -
346,354.
[8] 杨玉杰,李海云.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13) :6693 -
6694,6740.
[9] 李海云,韩国徽,任秋萍,等. 不同光周期对黄瓜幼苗
生长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 (3) :
201 - 203.
[10] 黄国伟,黄秦军,李文文. 不同种源蒙古栎在 3 种生
长条件下的综合评价[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
32(1) :4 - 10.
[11] 孙中元,马艳军,刘杏娥. 弱光环境对高地省藤幼苗
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33(1) :16 - 21.
(责任编辑 张 坤)
06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