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1卷第 4期
2008年 12月
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 ersi ty( Nat . Sci. )
Vol. 21 No. 4
Dec. 2008
肥肉草黄酮的提取及微乳液薄层分析①
刘连芬 1) 钱关泽 1) 杨淑贞 2)
( 1)聊城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2)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 临安 311311)
摘 要 用正交试验法对肥肉草的叶进行了总黄酮提取条件的优选实验 ,黄酮的最高得率为 4.
294% ,同时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 1: 40,乙醇浓度 70% ,提取两次 ,每次 3 h,提取温度 70
℃ ;经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 ,肥肉草含总黄酮 9种 ,其中有槲皮素及芦丁 .其它黄酮成分有待进
一步鉴定 .
关键词 肥肉草 ,黄酮 ,正交试验 ,微乳薄层色谱
中图分类号 Q94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634( 2008) 04-0066-03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具有抗炎、降低血脂及胆固醇、防高血压、保肝、抗癌的作用 [1 ] ,具
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等功效 [2~ 4 ] .肥肉草 ( Fordiophyton fordii (Oliv . ) Krass)为野牡丹科异
药花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产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等地区 [ 5] ,为我国特有植物 .肥
肉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可全草入药 ,有消炎功效 ,可治疗肠炎 ,民间验方用肥肉草治疗肝炎 .因此肥肉
草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对肥肉草的组织培养研究已经获得成功 [6 ] ,但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
本文首次利用正交试验法探索了肥肉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和条件 ,为肥肉草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和
利用提供资料 ,同时利用微乳液薄层色谱技术 [7 ]对其黄酮种类进行初步分析 .微乳液薄层色谱可以将植物
有关化学成分在固定相上分离开 ,以各主要成分标准品为对照 ,初步地鉴定该植物的主要成分 .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肥肉草全草采自四川峨眉山 ,经引种栽培后取叶烘干备用 .
1. 2 试剂与仪器
芦丁 (上海试剂二厂 )、槲皮素 (深圳 )、葛根素 (深圳 )、异鼠李素 (上海 ) ,聚酰胺薄膜 ( 10× 20) (浙江台
州 ) ,其他药品如乙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 , SDS(十二烷基硝酸钠 )、正丁醇、正庚烷、甲酸等均为
分析纯 .
旋转蒸发仪 ( RV05-St ,江苏省金坛市教育玻塑厂 )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 S HB-III,郑州长城科士有
限公司 ) ,日立 UV-2 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 ,电子分析天平 ( AE-240型 ,梅特勒托
利多集团 ) .
1. 3 实验方法
1. 3. 1 黄酮的提取 .将肥肉草叶 60℃烘干 ,粉碎后过 80目筛 .准确称 1 g肥肉草叶粉末 ,以固液比、乙醇浓
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四因素为考察对象 ,每个因素选用三个水平 (见表 1) ,利用正交试验表安排正交实
验 (见表 2) ,回流提取抽滤 ,收集滤液 ,残渣再次抽提 ,重复抽提三次 ,合并三次滤液 , 60℃旋转蒸发 ,用
30%的乙醇溶解定容至 100 m L,得样品待测液 .
① 收稿日期: 2008-04-12
1. 3. 2 标准曲线的建立 .准确称取芦丁标准品 ( 120℃干燥恒重 ) 0. 2 g,用 30%的乙醇溶解定容至 1 000
m L,得浓度为 0. 2 mg· mL- 1的标准液 .采用 NaNO2- Al( NO3 ) 3 -NaOH体系络合化学吸光法 ,分别吸取标
准芦丁样液 1、 2、 3、 4、 5、 6、 7 mL置于 25 mL的容量瓶中 ,加 30%的乙醇至 10 mL,加 0. 5 mL 5%的 NaNO2
摇匀 ,静置 5 min,再加 0. 5 m L 5% 的 Al( NO3 ) 3摇匀 ,静置 5 min,再加 4%的
NaOH 5 mL,用 30%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静置 10 min后 ,测定各浓度下的
A500 nm,以试剂作空白对照 ,以最小二乘法作线性回归 ,得芦丁吸光度 A与浓
度 C关系曲线的回归方程式: A= 10. 21C- 0. 0134( R 2= 0. 999 9) .
1. 3. 3 肥肉草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取 1 mL样品待测液 ,按上述的方法测定
A500 nm,计算黄酮得率 ,以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 .
1. 3. 4 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 .取 1μL样品液 ,在聚酰胺薄膜 ( 10× 20)上点
样 ,扩散直径不超过 2 mm,以微乳液 ( SDS、正丁醇、正庚烷和水按 11. 7: 15. 6:
2. 7: 70的比例配成微乳液 , 93份微乳液中加入 7份甲酸配制而成 )为展开剂 ,室
温下展开 ,层析后冷风吹干 ,均匀喷洒 1%的 AlCl3 ,再次冷风吹干后 ,用 SB-2型
薄层色谱仪 365 nm紫外灯下检测观察 ,用数码相机拍照 (见图 1) ,进行色谱分析 .
2 实验结果
2. 1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 1 肥肉草总黄酮提取液
微乳薄层层析图
槲皮素 葛根素芦丁
异鼠李素 样品
利用正交试验表设计 L9( 34)正交
实验 ,因素水平见表 1,结果见表 2,方差
分析见表 3
通过方差分析可知 ,乙醇浓度对肥
肉草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极显著性影
响 ,提取时间对肥肉草叶中总黄酮的提
取具有显著性影响 ,同时得出最佳提取
工艺为:乙醇浓度 70% ,提取温度 70℃ ,
固液比 1: 40,提取时间 3 h ,即正交设计
表中的 A2 B2 C3D3 .
2. 2 微乳薄层层析结果
实验中以槲皮素、葛根素、芦丁和异
鼠李素做标准样 ,由色谱图可见 ,肥肉草
黄酮能较好被微乳液薄层分离 ,肥肉草
总黄酮约有 9种 ,其中含量较高、在图谱
中显色亮度较高的有四种 ,其中有一种
黄酮的显色及 Rf值与芦丁对照品相同 ,
有一种黄酮的显色及 Rf值与槲皮素对
照品相同 ,表明肥肉草中含有槲皮素及
芦丁 ,其它黄酮成分有待进一步鉴定 .
3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 ,肥肉草中黄
表 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编号 A乙醇浓度 (% ) B提取温度 (℃ ) C固液比 D提取时间 ( h)
1 50 50 1: 20 1
2 70 70 1: 30 2
3 80 80 1: 40 3
表 2 正交实验设计表
A B C D 吸光值 A 总黄酮含量 (% )
1 A1 B1 C1 D1 0. 113 3. 095
2 A1 B2 C2 D2 0. 109 2. 997
3 A1 B3 C3 D3 0. 125 3. 389
4 A2 B1 C2 D3 0. 144 3. 854
5 A2 B2 C3 D1 0. 162 4. 294
6 A2 B3 C1 D2 0. 154 4. 099
7 A3 B1 C3 D2 0. 138 3. 707
8 A3 B2 C1 D3 0. 141 3. 780
9 A3 B3 C2 D1 0. 132 3. 560
K1 9. 481 10. 656 10. 974 10. 949
K2 12. 247 11. 071 10. 411 10. 803
K3 11. 047 11. 048 11. 390 11. 023
k1 3. 160 3. 552 3. 658 3. 650
k2 4. 082 3. 690 3. 470 3. 601
k3 3. 682 3. 683 3. 797 3. 674
R 0. 922 0. 138 0. 327 0. 073
表 3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SS V M S F 显著性
A 1. 283 2 0. 642 160 P < 0. 01
B 0. 036 2 0. 018 5
C 0. 162 2 0. 081 20 P < 0. 05
D (误差 ) 0. 008 2 1
F0. 01( 2, 2)= 99, F0. 05( 2, 2)= 19.
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以70%乙醇为溶剂 ,固液比 1: 40,在 70℃条件下提取 2次 ,每次提取 3 h.黄
酮的最高得率为 4. 294% .用微乳薄层色谱可定性检测黄酮种类 ,分离得到 9个清晰的黄酮斑点 .实验结果
说明肥肉草叶中黄酮含量较高 ,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
67第 4期 刘连芬等: 肥肉草黄酮的提取及微乳液薄层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 谭仁祥 .植物成分分析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2.
[2 ] 金 越 ,吕 勇 ,韩国柱 ,等 .槲皮素及异槲皮素、芦丁抗自由基活性的比较研究 [ J ].中草药 , 2007, 38( 3): 408~ 411.
[3 ] 裴凌鹏 ,惠伯棣 ,金宗濂 ,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 J ].食品科学 , 2004, 25( 2): 203~ 207.
[4 ] 陆 曦 ,王 磊 ,魏 红 ,等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 [ J ].食品科学 , 2006, 27: 233~ 237.
[5 ]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4.
[6 ] 刘连芬 ,钱关泽 .肥肉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 J] .植物生理学通迅 , 2007, 43( 2): 305~ 306.
[7 ] 康 纯 ,闻莉毓 ,丁仲伯 .微乳薄层色谱用于黄酮类成分分离鉴定的研究 [ J ].药物分析杂志 , 2000, 20( 2): 121~ 123.
The Extraction and Microemulsion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of
Total Flavoniods from Leaves ofFordiophyton fordii
LIU Lian-fen
1) QIAN Guan-ze1) YANG Shu-zhen2)
( 1) Sch ool of Li fe Sciences, Liaoch eng Univ ersi ty, Liaoch eng 252059, China;
2) Zh ejiang West Tian 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Managem ent Bureau, Lin′an 311311, China)
Abstract The ex t raction of f lav onoids f rom Fordiophyton fordii was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 of
o rthogonal test. The maximal ex t racting amount of f lav onoids is 4. 294% , and the optimal condi tions to
obtain flav onoids f rom leaves o f Fordiophyton fordii are 70% ethanol , ex t racting at 70℃ w ith the ratio
o f material and solv ent a t 1: 40, ex tracting 2 times w ith 3 hours fo r each time. By microemulsion thin
lay er ch romatog raphy analysis, 9 kinds o f flavonoids w ere found in the leaves of Fordiophyton fordii . Of
them, Quercetin and Rutin can be determined clearly , but o thers need to be determined la ter.
Key words Fordiophy ton fordii , flavonoids, o rthogonal test , micro emulsion thin-layer
chroma tog raphy
(上接第 54页 )
4 结论
通过分析和实验可以发现 ,对于线偏振光 ,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决定能否产生干涉 .因为只有光矢量振
动方向相互平行的分量才能发生干涉 ,相互垂直的分量绝不会发生干涉 ,所以必须强调光矢量振动方向对
光的干涉的影响 .对于自然光 ,因为就振动方向而言 ,总有相互平行的分量 ,所以振动方向对光的干涉的产
生无影响 ,但是对干涉的可见度有影响 .
参 考 文 献
[1 ] 程守洙 .普通物理学 (第 3册 )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8.
[2 ] 马文蔚 .物理学教程 (下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3 ] 张三慧 .大学基础物理学 (下 )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3.
[4 ] 戴坚舟 ,阴其俊 ,钱水兔 ,等 .大学物理 (下 ) [M ]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2.
[5 ] 母国光 ,战元令 .光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78.
[6 ] 姚启钧 .光学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 2002.
[7 ] 方 兴 .相干条件研究 [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9, 2( 1): 97~ 99.
Discussion and Analyse of the Light Coherence Conditions
LV Tai-guo
( Sch ool of Ph ysics Science & Info rm at ion Tech nology, Liaocheng Universi ty, Liaocheng 252059,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ference condi tion on tw o ligh t sources w as deriv ed f rom the ligh t vecto r. This
paper v eri fyies that it can be don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by theories and experiments. The addi tional
condition on clea r interference f ring e w as obtained.
Key words vibration direction, ligh t v ector, visibility, interference
68 聊 城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