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 40(10)
746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5): 226-228.
[5] 白新鹏, 裘爱永, 方希修. 改进微波装置辅助提取猕猴桃
根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8):
188-193.
[6] 王秋菊, 许 丽, 崔一喆, 等. 蒽酮-硫酸法测定酵母多糖的
含量[J]. 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1): 93-94.
[7] 杨贵明, 蒋爱华, 薛秋生. 用DNS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条
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4): 3258.
[8] 罗兴武, 曾克峰. 中心组合实验优化鸡尾菇碱溶性多糖
的提取工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4(2): 196-198.
[9] 逯家辉, 姜 鑫, 李昊龙, 等.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法
提取甘草中总黄酮的工艺[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 3(suppl 2): 293-298.
前文 [1] 曾报道从地桃花中分离鉴定了 10 个黄
酮类成分。本研究从地桃花全草 95%乙醇浸膏中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Ⅱ.酚酸类等化学成分
贾 陆1,2,郭海波2,敬林林2,周胜安2,孔德云1*
(1.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 200040;2. 郑州大学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从地桃花全草 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 12 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 (1)、丁香酸葡萄糖苷 (2)、水杨酸 (3)、
原儿茶酸 (4)、原儿茶酸甲酯 (5)、咖啡酸 (6)、马来酸 (7)、三十六碳酸 (8)、十五碳酸 (9)、十六碳酸 (10)、十七碳酸 (11)、
邻苯二甲酸异丁酯 (12)。除化合物 7 外,其余 11 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桃花中得到,也是首次从梵天花属植物中得到。
关键词:地桃花;化学成分;酚酸类;结构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255(2009)10-0746-04
中药与天然药物
收稿日期:2009-06-18
作者简介:贾 陆(1965-),男,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天然药
物化学研究。
E-mail:jialujj@163.com
通信联系人:孔德云(1952-),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天
然药物化学研究。
Tel:021-62479808×460,Fax:021-62790148
E-mail:deyunk@yahoo.com.cn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Urena lobata L.Ⅱ. Phenolic Acid Constituents
JIA Lu1,2 , GUO Hai-bo2, JING Lin-lin2, ZHOU Sheng-an2, KONG De-yun1*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anghai 200040; 2. School of Pharmac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ABSTRACT: Column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was us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95% ethanol extract of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Urena lobata L.. Twelve compounds of Urena
lobata L.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means of MS and NMR spectroscopy as: syringic acid(1), glucosyringic
acid(2), salicylic acid(3), protocatechuic acid(4), 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5), caffeic acid(6), maleic
acid(7), hexatriacontanoic acid(8), pentadecanoic acid(9), hexadecanoic acid(10), heptadecanoic acid(11),diisobutyl
phthalate(12). Eleven compounds were fi rst reported to be isolated from Urena lobata L., except compound 7.
Key Words: Urena lobata L.; chemical constituent; phenolic acid; structure identifi cation
分离鉴定了 12 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酸 (syringic
acid,1)、丁香酸葡萄糖苷 (glucosyringic acid,2)、
水杨酸 (salicylic acid,3)、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4)、原儿茶酸甲酯 (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5)、咖啡酸 (caffeic acid,6)、顺丁烯二酸
(maleic acid,7)、三十六碳酸 (hexatriacontanoic
acid,8)、十五碳酸 (pentadecanoic acid,9)、
十六碳酸 (hexadecanoic acid,10)、十七碳酸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 40(10) · ·747
(heptadecanoic acid,11)、邻苯二甲酸异丁酯
(diisobutyl phthalate,12)。除化合物 7 外,其它化
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从地桃花中得到,也是首次从梵
天花属植物中得到。
1 仪器与试药
XT4A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 ( 北京科仪电光仪器厂 ),
DPX-4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400 MHz)(瑞士Bruker公司),
Waters Q-TOF Micro 质谱仪 (美国 Waters 公司 )。
硅胶 (200 ~ 300 目 ) 和硅胶 H( 青岛海洋化工厂 ),
GF254 硅胶板 ( 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 );羟丙基葡
聚糖凝胶 Sephadex LH-20(GE 公司 ),三菱化学阴离子柱
(MCI,日本三菱公司 ),ODS 反相填料 ( 日本 YMC 公司
粒径 50 µm)。溶剂均为分析纯。
地桃花 Urena lobata Linn. 全草采自福建泉州,由本院
吴彤博士鉴定,标本存放于本院。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与分离
取地桃花药材 30 kg,干燥粉碎,用 95%乙醇
(药材的10倍量) 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过滤,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得提取物 1.74 kg。
所得浸膏加 20%乙醇溶液适量,分散后依次用石
油醚 (bp 60 ~ 90 ℃ )、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分别萃取并减压浓缩,得到石油醚部位 190 g、氯
仿部位 165 g、乙酸乙酯部位 230 g,正丁醇部位
345 g。
取氯仿部位 59.4g,用硅胶柱 (100 ~ 200 目 )
分离,依次用石油醚、石油醚 - 丙酮 (60 ∶ 1,
45 ∶ 1,30 ∶ 1,20 ∶ 1,15 ∶ 1,10 ∶ 1,5 ∶
1,3 ∶ 1,1 ∶ 1)、丙酮、甲醇洗脱,按份收集,
经 TLC 检测,合并成分相同的流份。再分别采用
硅胶柱、Sephadex LH-20 凝胶柱、MCI 柱等一系
列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化合
物 1(60 mg)、2(13 mg)、3(30 mg)、4(8 mg)、5
(5 mg)、8(25 mg) 、9(18 mg) 、11(20 mg)。
另取乙酸乙酯部位 30 g,用硅胶柱 (100 ~
200 目 ),依次用氯仿、氯仿 - 甲醇 (50 ∶ 1,
30 ∶ 1,20 ∶ 1,15 ∶ 1,10 ∶ 1,5 ∶ 1,3 ∶ 1,
2 ∶ 1,1 ∶ 1)、甲醇洗脱,按份收集,经 TLC 检
测,合并成分相同的流份。再用聚酰胺柱色谱、硅
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ODS 反
相柱色谱、MCI柱色谱等一系列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得到化合物 6(8 mg)、7(13 mg)、10(21 mg) 、12
(17 mg)。
2.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白色针状晶体 (丙酮 ),mp 208 ~
209 ℃。ESI-MS m/z :197[M-H]-。1H NMR(400 MHz,
CD3COCD3) δ :3.88(6H,s,OCH3),7.32(2H,
s,H-2,6)。13C NMR (100 MHz,CD3COCD3)δ :
5 6 . 5( O C H 3),1 2 1 . 4( C - 1),1 0 7 . 9( C - 2 , 6),
141.3(C-3,5),148.2(C-4),167.4(COOH)。结
合以上数据并与文献 [2] 对照,确定该化合物
为 丁 香 酸, 即 3,5- 二 甲 氧 基 -4- 羟 基 苯 甲 酸
(3,5-dimethoxy-4-hydroxylbenzoic acid)。
化合物 2 :白色粉末,mp 241 ~ 243 ℃,易
溶于水、甲醇。ESI-MS m/z :359[M-H]-。1H NMR
(400 MHz,D2O) δ :3.74(6H,s,OCH3),7.21
(2H,s,H-2,6),4.98 (1H,d,J=7.2 Hz,H-1′),
3.54(1H,dd,J=12.4、4.8 Hz,H-6′a),3.39 (1H,
dd,J =12.4、4.8Hz,H-6′b)。13C NMR(100 MHz,
D2O)δ :56.6(OCH3),129.0(C-1),107.6(C-2,6),
152.5(C-3,5),137.4(C-4),172.0(COOH),
102.9(C-1′),76.6(C-3′),76.0(C-5′),73.9(C-2′),
69.5(C-4′),60.7(C-6′)。结合以上数据并与文献 [3]
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丁香酸葡萄糖苷。
化合物 3 :白色固体,mp 158 ~ 160 ℃,易
溶于甲醇、丙酮,三氯化铁 - 铁氰化钾显阳性,示
有酚羟基,溴钾酚氯显黄色,示有羧基。1H NMR
(400 MHz,CD3COCD3)δ :6.91 (1H,dd,J=8.0、
1.6 Hz,H-3),6.95(1H,m,H-5),7.52(1H,
m,H-4),7.89 (1H,dd,J=8.0、1.6 Hz,H-6),
11.36(1H,br,COOH),13C NMR(100 MHz,
C D 3C O C D 3) δ :11 7 . 9( C - 1),1 6 2 . 9( C - 2),
112.9(C-3),131.1(C-4),119.8(C-5),136.6 (C-6),
172.5(COOH)。结合以上数据并与文献 [4] 对照,
确定该化合物为水杨酸。
化合物 4 :白色固体,mp 198 ~ 200 ℃,易
溶于甲醇、丙酮,三氯化铁 - 铁氰化钾显阳性,示
有酚羟基,溴钾酚氯显黄色,示有羧基。1H NMR
·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 40(10)
748
(400 MHz,CD3COCD3)δ :6.90(1H,d,J=8.0 Hz,
H-5),7.47(1H,d,J=2.0 Hz,H-2),7.53(1H,
dd,J=8.0、2.0 Hz,H-6)。13C NMR(100 MHz,
CD3COCD3)δ :115.5(C-5),117.3(C-2),122.9
(C-1),123.5(C-6),145.3(C-3),150.5(C-4),
167.6(COOH)。结合以上数据并与文献 [5] 对照,
确定该化合物为 3,4- 二羟基苯甲酸 (3,4-dihydroxyl
benzoic acid),即原儿茶酸。
化合物 5 :白色针状结晶,mp 183 ~ 185 ℃,
易溶于甲醇、丙酮,三氯化铁 - 铁氰化钾显阳性,
示有酚羟基。1H NMR(400 MHz,CD3COCD3)δ :
6.90 ( 1H,d,J=8.4 Hz,H-5),7.55( 1H,d,
J=1.6 Hz,H-2), 7.59(1H,dd,J=8.4、1.6 Hz,
H-6),3.90 (3H,s,-OCH3)。13C NMR(100 MHz,
CD3COCD3)δ :56.1(OCH3),113.3(C-5),115.3
(C-2),122.7(C-1),124.7(C-6),147.9(C-3),
151.9(C-4),167.2 (C=O)。结合以上数据并与文献[6]
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原儿茶酸甲酯。
化合物 6 :白色片状结晶,mp 208 ~ 211 ℃,
易溶于甲醇、丙酮。1H NMR(400 MHz,CD3COCD3)
δ :6.28(1H,d,J=16.0 Hz,H-8),7.56(1H,d,
J=16.0 Hz,H-7),6.87(1H,d,J=8 Hz,H-5),7.04(1H,
dd,J=8 、2Hz,H-6 ),7.17(1H,d,J=2 Hz,
H-2)。13C NMR ( 100 MHz,CD 3COCD 3) δ :
115.0(C-6),115.4(C-5),116.2(C-2),122.4(C-8),
127.4(C-1),145.3(C-3),146.1(C-4),148.5 (C-7),
168.7(COOH)。结合以上数据并与文献 [7] 对照,
确定该化合物为咖啡酸。
化合物 7 :白色片状或针状结晶 (DMSO),mp
301 ~ 303 ℃。1H NMR (400 MHz,DMSO-d6)δ :
6.62 (2H,s,H-2,3),13.0(1H,br,-COOH)。
13C NMR(100 MHz,DMSO-d6)δ:166.41(C-1,4),
134.42(C-2,3)。结合以上数据并与文献 [8] 对照,
确定该化合物为马来酸,即顺丁烯二酸。
化合物 8 :白色固体,mp 63 ~ 65 ℃。EI-MS
m/z 536[M] +、521、491、185、171、157、129、
11 5、7 3、4 5、4 3、2 9。1H N M R( 4 0 0 M H z,
CDCl3)δ :0.84(3H,t,J=6.8 Hz),1.25 ~ 1.39(64H,
m),1.79( 2H,m),2.52 ( 2H,m)。13C NMR
(100 MHz,CDCl3) δ :176.9,其它碳原子均在高
场 δCmax 35.75,表明该化合物分子中除羧基碳外
没有其它不饱和碳原子,其质谱给出分子离子峰
536[M] +,并出现一系列质量数相差 14 的碎片离
子峰。以上波谱数据显示该化合物的碳数目为 36,
其中 1 个甲基,34 个亚甲基,1 个羧基。根据以上
信息并与文献[9]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三十六碳酸。
化合物 9 :白色油状固体,mp 50 ~ 52 ℃。
EI-MS m/z 242[M]+、227、185、171、157、129、
115、45、43、29。1H NMR(400 MHz,CDCl3) δ :
0.89(3H,t,J=6.8 Hz),1.31(22H,m),1.60(2H,
m),2.29 (2H,t,J=7.6 Hz)。13C NMR(100 MHz,
CDCl3) δ :174.8,其它碳原子均在高场 δCmax 34.09,
表明该化合物分子中除羧基碳外没有其它不饱和碳
原子,其质谱给出分子离子峰 242[M]+,并出现一
系列质量数相差 14 的碎片离子峰。以上波谱数据
显示该化合物的碳数目为 15,其中 1 个甲基,13
个亚甲基,1 个羧基。根据以上信息并与文献 [10]
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十五碳酸。
化合物 10 :白色油状固体,mp 68 ~ 70 ℃。
EI-MS m /z 256[M] +、185、171、157、129、
115、73、45、43、29,其质谱给出分子离子峰
256[M] +,并出现一系列质量数相差 14 的碎片离
子峰。1H NMR(400 MHz,CDCl3) δ :0.88(3H,t,
J=6.4 Hz),1.28(24H,m),1.63(2H,m),2.35 (2H,t,
J=7.6 Hz)。13C NMR(100 MHz,CDCl3) δ :181.6,
其它碳原子均在高场 δCmax 34.09,表明该化合物分
子中除羧基碳外没有其它不饱和碳原子。以上波谱
数据显示该化合物的碳数目为 16,其中 1 个甲基,
14 个亚甲基,1 个羧基。根据以上信息并与文献 [11]
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十六碳酸。
化合物 11 :白色油状固体,mp 61 ~ 63 ℃。
EI-MS m /z 270[M] +、185、171、157、129、
115、73、45、43、29,其质谱给出分子离子峰
270[M] +,并出现一系列质量数相差 14 的碎片离
子峰。1H NMR(400 MHz,CDCl3) δ : 0.88(3H,t,
J=6.4 Hz),1.25(26H, m),1.63(2H,m),2.35 (2H,t,
J=6.4 Hz)。13C NMR(100 MHz,CDCl3) δ :180.4,
其它碳原子均在高场 δCmax 34.09,表明该化合物分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9, 40(10) · ·749
子中除羧基碳外没有其它不饱和碳原子。以上波谱
数据显示该化合物的碳数目为 17,其中 1 个甲基,
15 个亚甲基,1 个羧基。根据以上信息并与文献 [12]
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十七碳酸。
化 合 物 12 :白 色 固 体,mp 70 ~ 72 ℃。
1H NMR(400 MHz,DMSO-d6) 可见苯环上四个
烯氢信号 δ :7.76(2H,m),7.70(2H,m),四组
甲基氢信号 δ :0.95(12H,d,J=6.8 Hz),及 4.03
(4H,d,J=6.8 Hz),1.98(2H,m)。13C NMR
(100 MHz,DMSO- d6) δ :166.8,131.5(C-1,6),
131.4(C-2,5),128.5(C-3,4),71.0(-OCOCH2-),
27.0 (-CH-),18.7(-CH3)。将其核磁数据与文献 [13]
报道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数据对比,数据一致。确
定该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异丁酯。
参考文献:
[1] 贾 陆, 敬林林, 周胜安, 等.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Ⅰ. 黄酮
类化学成分[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 40(9): 662-665.
[2] 李旨君, 张晓琦, 轧 霁, 等. 藏药独一味地上部分的化学
成分[J]. 中国天然药物, 2008, 6(5): 342-344.
[3] 李 军, 姜 勇, 屠鹏飞. 密花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1): 45-47.
[4] 陈 靖, 周玉波, 张 欣, 等. 黄花蒿幼嫩叶的化学成分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11): 866-870.
[5] 付小梅, 侴桂新, 王峥涛. 栀子的化学成分[J]. 中国天然药
物, 2008, 6(6): 418-420.
[6] 宋 妍, 陈广通, 孙博航. 留兰香水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的分
离与鉴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9): 705-707.
[7] 田富饶, 张 林, 田景奎, 等. 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8, 18(5): 362-365.
[8] 杨建波, 吉腾飞, 王爱国, 等. 光叶珙桐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7): 777-779.
[9] Rezanka Tomas, Sigler Karel. Identification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from sugar cane wax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J]. Phytochemistry (Elsevier). 2006, 67(9):
916-923.
[10] 闫兴国, 冀保全, 周 渊, 等. 三角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11(25): 880-882.
[11] 吴 希, 夏厚林, 黄立华, 等. 香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
材, 2008, 7(31): 990-992.
[12] 方 利, 孙东东, 李 祥, 等. 板蓝根化学成分的研究(1)
[J]. 华西药学杂志, 2007, 5(22): 487-488.
[13] 郭立民. 中药海藻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
Ag.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届硕
士论文.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消 息
“制药企业质量认证培训巡回讲座”纪要
除了为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之外,赛多利斯作为制药行业的合作伙伴,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各种行业内
的新的信息和培训。赛多利斯连续多年来在中国举办制药行业质量管理的巡回培训讲座,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受到了业内
人士的热烈欢迎。为更好地为制药企业用户服务,了解行业内的动态,2009 年 5 月,赛多利斯再次在上海、天津和广州举
办了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巡回讲座。
2010 年版《中国药典》颁布在即,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和北京市药检所的专家介绍了 2010 年版《中国药典》附录增
删的计划,并重点介绍了 2010 年版《中国药典》附录“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拜耳工程公司作为医药保健工程技术、过程选择及制造业生产规范 (GMP) 咨询的专业公司,也在此次巡回讲座中介绍
了制药企业中的过程检测技术 (PAT) 及无纸化 MES 解决方案等。成立于 1980 年的国际制药工程协会 (ISPE) 是全球领先的
非营利组织,主要为制药行业的科研及制药专家提供服务。ISPE 聚集了 90 多个国家的 25 000 多名制药业、生物科技行业和
医学设备公司的科研及制药专家。德国、奥地利和瑞士 ISPE 主任 Klaus Thornagel 作了题为《2009 制药行业:五大驱动力》
的报告。赛多利斯的技术专家和服务专家还为大家介绍了适用于制药行业的天平、过程水份测定仪器、符合制药行业要求的
手动配料和认证服务。
讲座吸引了 150 多位来自制药行业的专业人士。参会者盛赞赛多利斯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行业动态,交流经验心得。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 (北京 )有限公司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