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红直獐牙菜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全 文 :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红直獐牙菜 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赵旭升 , 林鹏程* (青海民族学院药学系 , 青海西宁 810007)
摘要 对红直獐牙菜中番木鳖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当药醇苷采用 ZORBAX SB-C18(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 , 以流动
相甲醇和水(含 0.04%磷酸)的比例在 0~ 45 min内由 20∶80至 45∶55线性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 254 nm ,柱温 35 ℃,流速 1 ml/min。结果显
示 , 5种化学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 ,各成分都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可见 ,该方法测定中药材成份含量快速 , 结果准确 、
可靠。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有效成分;龙胆科;红直獐牙菜
中图分类号 O657.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3-03789-02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m.by HPLC
ZHAO Xu-sheng et al (Pharmacy Department of Qinghai Nationality College, Xining ,Qinghai 810007)
Abstract  The samples of 5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loganic acid , swertiamarin , gentiopicroside ,mangiferin and swertianolin in Gentianaceae, 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m.were separated on the column of Zorbax SB-C18(250 mm×4.6mm , 5μm)which eluted with methanol and water(including 0.04%
phosphoric acid).The ratio of methanol and water increased from 20∶80 to 45∶55 within 0~ 45min , the detected wavelength was at 254 nm, flow rate at
1 ml/min , column temperature at 35 ℃.Results showed that 5 effective components all separated to the base line and each component hadwider linearity
range and good linearity relation.Using th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mponent cont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s was rapid , precise and credibility.
Key words  RP-HPLC;Availability component;Gentianaceae;Swertia erythrosticta Maxim.
  青藏高原龙胆科(Gentianaceae)植物是藏医用来治疗肝 、
胆疾病的药物[ 1] 。其主要化学成分有番木鳖酸(Loganic
acid)、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
芒果苷(Mangiferin)、当药醇苷(Swertianolin)等[ 2] 。现代药理
学研究表明 ,番木鳖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对角叉菜胶引
起的小鼠脚肿胀和十四烷佛波醇乙脂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抑
制率达 44.4%[ 3] ;獐牙菜苦苷具有提高皮肤机能 、促进毛发
生长 、抑制中枢神经 、镇痛和抗炎等作用[ 4] ;龙胆苦苷具有促
进胃液分泌 、抗原虫和抗炎作用[ 5] ;芒果苷具有抑制中枢神
经 、抗炎 、抗结核 、利胆等疗效[ 4] ;当药醇苷具有降血糖 、保
肝 、抗菌 、抗疟疾 、治疗心血管疾病 、抗氧化性等作用[ 6] 。对
龙胆科植物中龙胆苦苷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扫描和高效
液相色谱法[ 7-8] ,但关于龙胆科植物中番木鳖酸 、獐牙菜苦
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和当药醇苷同时测定的方法未见报道。
笔者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上述 5种化学
成分含量的方法 ,对评价药材质量 、充分利用药物资源有重
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红直獐牙菜(Swertia erythroticta Maxim.),2005年
8月采于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场 。样品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
生物研究所胡凤祖副研究员鉴定。样品阴干后粉碎过 80目
筛 ,冷藏保存。
1.2 仪器与试剂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配置为手动
进样器 、在线脱气机 、高压二元梯度泵 、恒温柱温箱 、DAD检
测器 、Agilent1100色谱工作站 、ZORBAX SB-C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KQ3200超声波清洗器 ,昆仑市超生仪器有
限公司;SZ-97自动三重纯水蒸馏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甲醇为高效液相色谱专用试剂 ,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
禹城化工厂;水为自制三重蒸馏水;磷酸为AR级 ,北京红星
化工厂。
作者简介 赵旭升(1974-),男 ,甘肃临夏人 ,在读硕士 ,讲师,从事物质
构效学研究及计算药物分析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7-01-26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对照品购于中国生物制
品鉴定检验所;番木鳖酸对照品由青海普兰特藏药研究所孙
洪发研究员提供;当药醇苷对照品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
物研究所胡凤祖副研究员提供。经归一化测试 ,以上对照品
纯度均大于 98.5%。
1.3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 精确称取对照品番木鳖酸 2.50
mg 、龙胆苦苷 1.27mg 、獐牙菜苦苷 2.90mg 、芒果苷 2.40mg和
当药醇苷 2.2mg分别置 1 ml容量瓶中 ,以甲醇溶解并定容 ,
配制成相应浓度的对照品储备液 ,使用时稀释成所需浓度。
1.4 样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确称取粉碎至80目的待测样
品 ,每份 0.5 g ,分别加入 15ml甲醇室温超声提取 40 min ,定
容于 25ml容量瓶 ,过 0.45μm滤膜 ,在选定色谱条件下测定
峰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色谱柱为 ZORBAX SB-C18(250mm×
4.6mm , 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含 0.04%磷酸)在 0~ 45
min内由 20∶80至 45∶55梯度洗脱 ,流速 1ml/min ,检测波长
254 nm ,柱温 35 ℃,在该色谱条件下 5种有效成分均达到基
线分离。图 1表明 ,番木鳖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
苷 、当药醇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11.11、13.54、15.88、18.77 、
41.63min。
2.2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确量取番木鳖酸 、獐牙菜苦苷 、龙
胆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 5种对照品储备液 ,以甲醇配制浓
度分别为:番木鳖酸 0.125 、0.050、0.025、0.016 7、0.012 5 、
0.010mg/ml;獐牙菜苦苷 0.580、0.290 、0.145 、0.058 、0.029 、
0.019mg/ml;龙胆苦苷 0.625 、0.245 、0.122、0.024 5、0.012 2 、
0.098mg/ml;芒果苷 0.600 、0.024、0.120、0.024、0.004 8 、
0.001 2mg/ml;当药醇苷 0.008 8、0.013 2、0.017 6、0.022 、
0.026 4、0.035 2mg/ml的混合对照品标液系列溶液。每次进
样 5μl ,以峰面积的积分值定量 。试验发现 ,番木鳖酸 、獐牙
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A=
609.13X+0.93、A=667.07X +22.48、A=1 007.73X +33.40 、
A=3 247.87X -7.20 、A=4 714.04X -63.56;相关系数分别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35(13):3789-3790                   责任编辑 陈娟 责任校对 胡先祥
为 0.999 9、0.999 8、0.999 9、1.000 0、0.999 3;线性范围分别为
0.05~ 0.625、0.009 5 ~ 2.9、0.048 6 ~ 2.56、0.005 6 ~ 2.8、
0.044~ 0.154μg。
2.3 检测限的确定 在“2.1”色谱条件下 ,当信噪比 S/N=
3时 ,对各组分最低检测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番木鳖酸 、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的最低检测限分别
为1.25、0.56、0.50、0.48 、0.65 ng。
注:1为番木鳖酸;2为獐牙菜苦苷;3为龙胆苦苷;4为芒果苷;5为当药醇苷。A 为对照品 ,B为样品。
图 1 5种对照品和红直獐牙菜样品色谱
2.4 精密度试验 取含 0.025 mg/ml番木鳖酸 、0.058 mg/ml
獐牙菜苦苷 、0.024 5 mg/ml龙胆苦苷 、0.024 mg/ml芒果苷 、
0.022mg/ml当药醇苷混合对照品溶液 ,在“2.1”色谱条件下
测定色谱峰的峰面积 ,计算得 RSD 分别为 0.72%、0.90%、
0.69%、0.93%、1.12%(n =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 精确称取 6份 0.500 g红直獐牙菜样品 ,
按“1.4”项下方法操作 ,在“2.1”色谱条件下测定番木鳖酸 、獐
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的含量 ,计算得 RSD
分别为 2.4%、1.4%、2.0%、2.9%、3.1%(n=6),表明方法重
复性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精确称取红直獐牙菜样品 0.500 g ,按
“1.4”项下方法操作 ,分别在 0 、2、4 、6、8h时进样 ,测定番木鳖
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的峰面积 ,计算
得其 RSD分别为 1.4%、1.8%、1.0%、2.1%、2.4%(n=5)。
这表明样品溶液在 8 h内稳定。
2.7 回收试验 精确称取 3份已测知含量的红直獐牙菜样
品各 0.05 g ,添加各对照品溶液适量(0.80 ml 0.25 mg/ml番
木鳖酸溶液 、0.70 ml 0.19 mg/ml 獐牙菜苦苷溶液 、0.60 ml
0.245 mg/ml龙胆苦苷溶液 、0.20 ml 0.14 mg/ml芒果苷溶液 、
0.10 ml 0.022 mg/ml当药醇苷溶液),按“1.4”项下方法操作 ,
测得番木鳖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的
平均回收率(n =3)分别为 102%、97.7%、99.5%、103%、
101%;RSD 分别为 4.4%、4.3%、3.5%、1.1%、4.1%。
2.8 红直獐牙菜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取“1.4”项下制备的样
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进行分析 ,经DAD检测器检测以上
5种待测组分的峰纯度 ,且待其紫外光谱与对照品一致后 ,按
外标法以峰面积积分值计算 ,得 5 种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每个样品重复进样 3次 ,取平均值)为番木鳖酸0.522%、龙
胆苦苷 1.52%、獐牙菜苦苷 0.214%、芒果苷0.023 1%、当药
醇苷0.138%。
3 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对照品溶液进样后 ,利用 DAD检测
器在 200~ 400 nm扫描其吸收光谱 ,对照品在 254 nm波长处
有较高的吸收峰 ,选择该波长为检测波长。
3.2 提取方法确定 参照文献[ 9] ,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
(超声和热回流)、提取时间(15、30、45、60min)对提取率的影
响 ,结果发现 ,超声提取法优于热回流提取法 ,且超声提取 30
min即可将有效成分提取完全 ,故该试验采用超声提取法 。
3.3 流动相的选择 番木鳖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芒
果苷 、当药酵苷的色谱峰易拖尾。试验发现 ,在水中加入
0.04%(V/V)磷酸时可改善番木鳖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
苷 、芒果苷 、当药醇苷的峰形 。故选择甲醇和含 0.04%磷酸
的水作流动相 。
4 结论
该试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简便 、快速 ,结果准
确 、可靠等优点 ,对评价药材质量 、充分利用药物资源有重要
意义 。
参考文献
[ 1] 纪兰菊 ,孙洪发,丁经业.青藏高原四种龙胆植物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 C]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学集刊, 1992.
[ 2] 李玉林 ,丁晨旭,刘健全.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 J] .中草药 ,2002, 33
(2):104-106.
[ 3] RECIO M C , GINER RM , MANEZ S , et al.Structur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iridoids as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J] .Planta Med , 1994,60(3):232-234.
[ 4] 孙文基 ,绳金房.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539, 256 ,367.
[ 5] 宫川辰治,大岛俊幸,平山纟总良.龙胆科2种苦苷的含量测定[ J] .药物
分析杂志 ,1997,17(4):241-243.
[ 6] 杨雁宾.天然产物酮类化合物[ J] .云南植物研究, 1980, 2(3):345-
369.
[ 7] 胡凤祖 ,宋娅莉,刘梅.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药用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
色谱分析[ J] .色谱, 2003 ,23(1):63-65.
[ 8] 高光跃 ,李鸣 ,冯毓秀.11种獐牙菜及近缘植物中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
色谱测定[ J] .药学学报, 1994 ,29(12):910-914.
[ 9] 林鹏程 ,冶兆辉,卢永昌,等.HPLC法测定獐牙菜及其近缘植物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J] .药物分析杂志, 2004 ,24(5):502-505.
3790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