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病害分析



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13):277-280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0 引言
八月瓜(Holboellio latifolia wall)又名“黄蜡瓜”、
“八月炸”、“牛滚瓜”等,系木通科(Lardiza balaceae)八
月瓜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在国内分布于在南方地
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
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在国外分布于印度和
越南[1-2]。八月瓜属于木通科野生果树,该科野生果树
资源在贵州有4属9种、1新种、2新记录种、3变种,主
要分布于海拔 500~2400 m的地区,以 1500 m以下地
区为主要分布区 [3]。群众历来有采食其野生果的习
惯,其果形似香蕉,富含糖、维生素C和 12种氨基酸,
以及人体不能合成的缬基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
氨酸、赖氨酸等。果味香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
“土香蕉”之称,还可入药,可用于清热利湿药,活血通
脉药,行气止痛药,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八月
瓜为上乘野果,现被有关部门列为重点开发项目[4]。
八月瓜的栽培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前人们大都
只是采食野生的八月瓜果实,由于八月瓜的营养价值
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近年来,经科学家发现,八
月瓜果实还含有防癌、抗癌物质,其抗癌功效和作用已
经被充分肯定[5]。因此,八月瓜的人工栽培被提到日
程上来。目前,八月瓜的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湖南、贵
基金项目:2007年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黔东南州主要栽培中药材的病害调查及研究”(黔教科2007105)”。
第一作者简介:张国辉,女,1978年出生,辽宁东港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通信地址:556011贵州省凯里市开发
区开元大道3号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分院,E-mail:zhangguohui125@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11-03-21,修回日期:2011-05-22。
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病害分析
张国辉,张文华,刘冬莲
(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分院,贵州凯里 556011)
摘 要:本文通过对凯里学院植物园的八月瓜炭疽病进行病原鉴定和病害分析,简要提出针对八月瓜炭
疽病的防治措施。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孢子大小测定和鉴
定。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八月瓜炭疽病的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测微尺测量八
月瓜炭疽菌的孢子大小为12.5~20 μm×3.75~7.5 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引起八月瓜炭
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凯里学院植物园八月瓜炭疽病的致病菌,可以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减少病害
的危害。
关键词:八月瓜;炭疽病;胶孢炭疽菌;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1-0711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and Disease Analysis on Anthracnose of Holboellio latifolia wall
Zhang Guohui, Zhang Wenhua, Liu Donglia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 Biological Science, Kaili College, Kaili Guizhou 556011)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nthracnose of Holboellio latifolia wall in kaili
college botanical gardens, and briefly puts forward its prevention about this disease. The pathogen can be
gained by tissue isolation, and identified by separation, spores size determination and cultivation in this
experiment. 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method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was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sp.,
and the spores were 12.5-20 μm×3.75-7.5 μm through siz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host and pathogenic
feature, the disease of Holboellio latifolia wall is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n kaili college
botanical gardens, we can reduce the disease through agricultural measures and chemical control.
Key words: Holboellio latifolia wall; anthracnos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disease prevention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州等地,但由于科研技术及经济投入都不够,国内关于
八月瓜病害方面特别是炭疽病的研究几乎没有报道,
仅对它的人工栽培技术作了相关介绍[6],鉴于八月瓜
的病害鉴定技术尚未完善,有待于深入研究,所以本文
采用科学方法对当地的八月瓜进行病害分析和病原鉴
定。本研究主要针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学院植物园
里栽种的八月瓜进行当前病害分析,并对病原菌的种
类、病害程度进行初步研究,为贵州省黔东南州八月瓜
的病害预防和栽培技术提出一定的科学依据,促进当
地八月瓜栽培技术的发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研究室外试验于2010年在凯里学院植物园进行,
室内试验在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分院微生物实验
室和显微实验室进行。
1.2 实验材料
1.2.1 标本采集 对凯里学院植物园栽培的八月瓜
(Holboellio latifolia wall)进行病害标本的调查和采
集,并对整株植株危害程度进行记录,采集新鲜叶片标
本用于室内分离鉴定。
1.2.2 培养基 实验采用PSA培养基,PSA培养基的特
点是能进行细菌与真菌的培养,加入链霉素能有效抑
制细菌的生长,而对真菌则无抑制作用,因而真菌在这
种培养基上可以得到优势生长,从而达到分离真菌的
目的。
1.2.3 试剂 无水乙醇,工业酒精,升汞,链霉素。
1.2.4 仪器设备 电热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无
菌操作台,电磁炉,微波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1.3 试验方法
1.3.1 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到凯里学院植物园对八月瓜
病害的症状进行观察,主要从病组织的表面病斑形态、
颜色、大小及危害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对危
害组织进行拍照。
1.3.2 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八月瓜
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首先切取病健交界处的病
组织4~5 mm的小块,先置于70%乙醇中浸3~5 s,接着
把病组织移入 0.1%的升汞溶液中浸 3~5 min,然后再
把病组织转移到无菌水中漂洗 3遍,最后把组织移到
PSA培养基上培养[7-8]。将培养皿放置在25℃的电热恒
温箱里倒置培养,3~5天后,挑取组织周围的菌丝放进
加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上继续培养,5~7天后,对菌
落进行观察、描述和拍照。
1.3.3 病原菌的鉴定 对培养的真菌进行显微观察、描
述以及照相。主要观察孢子的形态结构、颜色、是否有
隔和菌丝的颜色、是否有隔,是否有分支。操作步骤:
用灭菌后的接种针挑取少许菌丝,放在加有一滴浮载
剂(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放在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描述。同时对在显微镜下的病原菌进行拍照,以
及对孢子大小进行测量、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八月瓜叶片上的病原菌
进行分离和培养,再经过显微观察及查阅资料,确定引
起八月瓜的病害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2.1 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炭疽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茎部及果实。染病
初期,叶片出现淡绿色斑点,病斑初期多呈近圆形或不
规则形,随后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褐色,后期变成黑褐
色,有明显边界,并逐渐扩增使整片叶片腐烂凋落。病
斑大小0.1~0.6 cm×0.3~1.3 cm,有明显的病健交界(如
图1、图2),发病严重时整片叶子都会烂掉然后脱落。
2.2 分离培养结果
八月瓜胶孢炭疽菌在 PS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
快,菌落大,呈辐射状生长,菌落初期为乳白色,3~4天
图1 发病初期症状 图2 发病后期症状
·· 278
张国辉等: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病害分析
后菌落中央出现灰黑色,菌落中央出现橙黄色的油滴,
8天后(PSA培养基,25℃下培养)长满直径为8.5 cm的
培养皿(图3、图4)。
2.3 显微镜的镜检和病原菌鉴定
孢子长杆状,两端钝圆,部分孢子一段略尖。孢子
褐色,单胞,无隔,内有1~2个油球,油球多数分布于孢
子的两端。经测微尺测量50个孢子后,八月瓜炭疽菌
的孢子大小为 12.5~20 μm×3.75~7.5 μm。菌丝浅褐
色,有明显的隔膜,有直角或锐角分支,分支基部稍细。
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确定八月瓜病害的病原
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
于真菌界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图5、
图6)。
3 结论
由于八月瓜全身是宝,既可食用又可加工再增值,
还可药用,所以八月瓜的病害防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
图3 菌落正面观 图4 菌落背面观
图5 胶孢炭疽菌孢子显微照片 图6 胶孢炭疽菌菌丝体显微照片
值。在凯里市发现的八月瓜主要病害为炭疽病,而国
内关于此方面的报道几乎没有,所以本研究本着减少
病害危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采用科学方法对八
月瓜炭疽病进行病害分析和病原鉴定。
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八月瓜炭疽病的
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孢子大小测定和种属鉴
定。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八月瓜炭疽
病的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测微尺测量八月瓜
炭疽菌的孢子大小为 12.5~20 μm×3.75~7.5 μm,结合
寄主和病原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引起凯里学院植物园
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9-10]。由于胶孢炭疽菌具有潜伏浸染
特性,不但在植物成长叶片及茎部皮层组织中容易分
离到病菌,而且抽发不久的的嫩叶或幼果皮中也分离
到该病菌。另外,由于附在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半年后
仍有发芽能力,病菌在病叶上度过低温和干旱季节,环
境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浸染传播[11]。而且在栽培管理
粗放,坡地土层瘠薄,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等种植地上
都有利于发病,下面针对胶孢炭疽菌的生长环境条件
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实行统一制种,规范管理,制种地、苗
圃与大田隔离,推广无病试管苗。重施基肥,及时合理
施追肥,促使树势旺盛,提高抗病力[12]。搞好田间排灌
系统,雨后注意排水,避免积水加重发病。在生长季节
中随时清除病叶、病果,冬季搞好清园工作,剪除病枝,
虫害枝及徒长弱枝,清扫地面落叶、病果,集中烧毁。
并在萌芽钱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全面喷一次1~2°Be
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13]。因为八月瓜主要是用于
食用和药用,所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是最佳防
治病害的方法。
·· 279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药剂防治:喷洒1%的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
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80%炭疽
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隔 7~12天喷一次,3~4次。
但在八月瓜成熟期间,不赞成采用此类方法防治病害。
预测预报:于晚秋从重病果园中采集无病状的叶
片数百张,风干后留下叶柄。翌年春天,将带菌叶柄绑
缚成束,悬于离果园较远的旷地,其下连接漏斗和玻璃
瓶。在每次下雨后,收集瓶内雨水,在显微镜下检查有
无病菌孢子,预报孢子初见期和首次施药防治日期[12]。
4 讨论
国内关于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方面研究几乎
没有报道,仅是针对人工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较为全
面,这次在本地区发现八月瓜胶孢炭疽病并对八月瓜
病害的防治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
础,目前,八月瓜的发展仍处在人工驯化的初期阶段,
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科学价值。
在病害防治方面,由于高温高湿有利八月瓜炭疽
病的发生,在枝叶荫蔽、通风透光性差、排水不良的园
地也易发病。特别是夏天天气闷热多雨,很容易造成
炭疽病的发生[14]。由于贵州的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
数较多,阴雨连绵,相对湿度较大[15],最有利于孢子持
续产生,所以贵州省特别容易引起八月瓜炭疽病的发
生,所以预测预报方面也应加强。
参考文献
[1] 班轹.野生八月瓜的苗木繁育和驯化栽培[J/OL].林业实用技术,
2006.8.
[2] 李丽,陈绪中,等.三种木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J/OL].
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4):497-506.
[3] 班小重.野生果树八月瓜的资源收集与利用评价[J/OL].贵阳:贵州
农业科学,2008,36(4):17-18.
[4] 八月瓜.http://baike.baidu.com/view/243313.htm.
[5] 班荔.抗癌野果八月瓜的栽培[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1:
32-33.
[6] 八月瓜人工栽培研究. http://bbs.07430743.com/apps.php?q=
diary&a=detail&did=7758&uid=27916
[7] 许文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9-73.
[8]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9] 张国辉.毛叶枣主要病害调查及炭疽菌的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
大学.
[10] 章桂明,戚佩坤.广东省栽培药用植物上弯孢类炭疽菌的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1993,23(2):121-129.
[11] 朱天辉,刘应高,等.苗圃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2.6:102.
[12] 赖传雅.农业植物病理学(华南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
[13] 李怀方,刘凤权,黄丽丽,等.园艺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2009.6:169-171.
[14] 高 温 高 湿 气 候 谨 防 炭 疽 病. http://www.meizhou.cn/
news/0906/10/090610077.html.
[15] 贵州气候. http://news.sina.com.cn/c/2002-09-11/1117718380.html.
··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