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山栎群落的分布及其特征分析



全 文 :女椒教 育字阮字报 (目然料字欣 )1沙廿任 村声 多门切l ,夕 J 气, U护月 甲 。 。 , 护 J l
黄山栋群落的分布及其特征分析
沈显生
摘要
本文对华东地区特有种黄山栋 (Q ue cr u s st er w ar id i) 群落的研究历史 、 地理分布和群落特征
加以系统整理和分析 ,认为黄山栋群落是在特定生态条件 (气候 、 水分 、 土壤和地形等)下发育而成的
矮生林相 . 因此 , 黄山栋群落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矮林 , 不是落叶灌丛 . 在一定生境条件下 , 这种矮林
性状具有乔木林相的可塑性 . 在黄山栋群落现存的地理分布范围内 , 该群落在大别山区发育得最为
充分 , 在群落的盖度 、 多度 、 频度等方面 , 同其他地区相比均占绝对优势 . 通过对黄山栋群落的研究 ,
认为在华东地区部分山顶 , 因地植树 , 营造黄山栋林 , 对加强山区水土保护 , 减少泥沙流失 , 提高山
区森林植被覆盖率 ,更好充当陆地水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一 、 研究历史
黄山栋 (坠型旦巴些狸竺丝 )是 19 25 年A lfr de R he de r在J ~ n al of ht “上发表的一个新种 , 其模式标本是 1 9 24 年 8月由A . .N S et w ar d采 自安徽省黄山
A r n o l d A r b o r e t U rL n
, 海拔 Z0 0 0m (实际为
18 0 m )
, 第 13 17号 , 模式标本现存放在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 . 其后 , 1 9 5 6年 , 胡嘉琪和吴玉树先生首
先在黄山植被概要一文中 , 把黄山栋群落视为矮林类型中的一个组合 , 并指出这个组合的基本构成
分子是大灌木 , 乔木树种在其中也具有灌生习性 · 1% 0年 , 李学禹先华在上海植物学会年会论文报
告会上 , 宣读了一篇题为黄山矮林植被的分类的论文 , 指出灌丛与矮林在外貌 、 结构 , 生活型 、 植物
区系及生境上 , 都有显著的区别 . 因此 , 灌丛不只是矮林的一个组合 . 1% 5年 , 周纪纶先生在 《 黄山
植物的研究 》 一书中出曾报道过黄山株灌丛群落 . 在 1980 年出版的 《 中国植被 》 中却没有专门介
绍黄山栋群落植被类型 , 仅在分析台湾松但边坚二丝些些些丝 )林中提到黄山株 , 把它作为台湾松
林中乔木层的伴生成员 . 19 83 年 , 邓惫彬先生在皖西霍山县白马尖植物区系和植被一文中 , 把黄山
栋群落作为山顶矮林加以讨论 。 同年 , 《 安徽植被 》 对岳西县多枝尖的黄 山栋群落作了类似的处
理 。 1 989 年 , 笔者在安徽大别山天堂寨山区植被研究一文中 ,将黄山栋群落作为落叶阔叶矮林描述 ,
并对其矮生性状看成是对山顶土壤贫瘾 、 风力大 、 温度低和生长期短等因素的饰变效应 ·
因此 ,关于黄山栋群落在植被类型划分上 , 是作为落叶灌丛 , 还是作为落叶阔叶矮林 , 甚至作为
矮林的一个组合 , 一直存在着意见分歧 . 笔者依据大量的野外调查记录以及有关文献资料 , 对这一
问题进行探讨 , 以供参考。
二 、 地理分布
黄山栋为华东地 区特有种 , 其分布区为间断的跳跃式分布 . 在 N 2 9 O 2 0 `一 31 0 4 0 ` , E 1 1 5’ 一
1 1 90 30
’ 的分布区范围内 , 主要集中分布于皖西大别山区的天柱山 、 白马尖 、 多枝尖 、 都支尖 、 鹤落
坪 、 天堂寨 、 马崇岭 、 鲍家窝 、 三省脑 , 皖南山区的黄山 、 九华山 、 枯牛降 、 清凉峰 . 皖浙交界的西天 目
山 , 以及湖北东部大别 山区的薄刀峰 , 一般生长在海拔 1 3 0 一 1 80 m的山顶北坡落叶阔叶混交林
中 , 或 以纯林分布 . 在该分布区 以外 , 黄山株 向南以跳跃式越过武夷山脉分布到福建中部的戴云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9 4年第i 期 (总第 3 5期 )
山伽 2 50 0 2’ , E i i 7 0 s s ’ , a l t , 17 o onr ) ,零星分布于山顶北坡的落叶阔叶林中. 在分布区周围的江西庐
山和武功山 、 福建武夷山 、 山东泰山 、 湖北神农架 , 以及地处大别山区北缘的河南金刚台等地 , 均未
见到黄山栋的分布 . 见图 .
卫 11 5 0 卫 1 2 0 0
确刀冲、囚,吐滩\丈ùl,嘴、7、司.山〔
、 、洲 、` 气
武汉 ,
合肥
口余 上海口\ 了 `、。杭州 K 3 0 “
八,,日,.卜., ó曰”.
.-曰、 11产;.
r’ .厂.·/犷尸.了助·能 l尸`
/
入 Z ’ .
.尸,./,
.
\之、。,·
入 ),
,、/
ù
尸 · 、
; 又 . r ~ ~
n 、 弓
I
护厂
(、/
.
一 班2 5 。
刃10心523
1 1 5

黄山栋群落分布示意图
压2 0 0
T h e d is it b u it o n o f fo rm
.
Q u e r e u s s t e w a r d i i
三 、 群落特征
(一 )生境特征
黄山栋分布于海拔 13 0 0一 一 180() m的山顶 , 往往生于北坡或阴湿沟边 , 坡度比较平缓 , 一般 20 。 一
30
“ ,但在山顶的向阳南坡干燥处以及陡峭北坡上却很少见到黄山株的生长 。 林内土壤层较薄 , 为山
地棕坡或山地黄棕壤 , P H S一 5 . 6 . 地表上面覆盖较厚的枯枝落叶层 , 以致影响黄山栋种子的萌发 ,
不利于幼苗的更新 . 生于沟边或潮湿处的黄 山株 , 其林下地面上发育着各种醉类和地衣 , 形成较厚
的地被层 。 另外 , 山顶北坡常遭受北风袭击 , 强大的风力使黄山株树枝经常处于摇晃状态 , 病枝 、 弱
枝及枯枝被风力折断 。 因风力的制约 , 黄山栋主干的发育减弱 , 而侧枝充分发育 , 形成了蘑茹形树
冠。 低温和潮湿是黄山株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因素 。 山顶气温比山下低 , 尤其是北坡 , 不仅气温低 ,
4而且湿度大 , 常有云雾出现 . 在这种多湿低温的条件下 ,黄山栋在5月上旬才开始发芽 , 5月中旬为花
期 , 到 9月中下旬生长停止 , 10 月上旬叶片发黄变枯 , 开始脱落 . 因此 , 黄山栋的全年生长期只有15 0
天左右 , 比山腰和山麓的其他落叶树种的生长期要少90 一 1 10 天 .
(二 )结构及外貌特征
在皖南山 区的黄山栋群落结构中 , 乔木层 、 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层次清楚 , 但乔木层中因伴生树
种较多 , 并且有常绿的针叶树种台湾松 。 乔木层由 2 一 3个层片组成 , 台湾松位于第一层片 , 黄山栋同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 94年第 1期 (总第 5 3期 )
其他落叶阔叶树种位于第二层片 .这种结构导致黄山栋群落的季相变化是 :冬春季有绿色的台湾松
点级在灰褐色的黄山栋群落之中 , 夏季林相为淡绿色交融 ,秋季则以黄褐色枯叶背景镶嵌绿色台湾
松 .
在皖西大别山区 ,尤其是在天堂寨 , 黄山栋群落的结构更加整齐清楚 , 层次分明. 乔木层中只有
黄山株一个层片 , 伴生树种很少 ,甚至为纯林 , 因而林冠平整 。 林下灌木层稀疏 , 种类较少 , 只有部分
山坡生长着华著竹 , 其密度较大 , 林下无草本层 。 在一般灌木林下的草本植物也是寥寥无几 。 在天堂
寨山 区的黄山栋群落的季相特征 , 因为纯度高而不同于皖南山区 ,冬春季的群落呈现出一片灰褐色
季相 ,夏季为苍绿色 , 而秋季则是黄褐色季相 。
由于上述生境因子的影响 , 黄山栋生长缓慢 ,个体矮小 ,主干不明显 , 分枝多 , 枝条 曲折平展 , 芽
鳞痕稠密 , 一般间距 1一 3厘米 , 外貌象 “ 小老树 ” 。 因环境潮湿 , 树干上生长了许多鲜类和地衣 , 尤其
是枝条上的鲜类和地衣形成套筒 , 包裹着树枝 , 种类主要有大灰鲜 (些里坐竺卫里些丝理些) 、 多枝
醉 (H a P l o h脚 e n ium s p . ) 、 小蔓醉 (M e t e o r i e l l a s o l u t a )以及梅衣属 (p a rm e l i a )等 . 在炎热少雨季节 , 这些袍子植物从黄山株枝干上获取水分来源 , 加重了黄山栋的营养负担 。 这也是矮林形成的一
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
(三 )群落组成特征
黄山栋在福建德化县境内的戴云 山呈零星状态分布 , 这里是黄山栋分布区的南缘 , 一般散生于
海拔 17 0众米的北坡落叶阔叶林中 , 伴生有 日本锻 (卫丛纽画犯丝望)及针叶树种台湾松等 。
在安徽省南部的枯牛降 (位于皖赣交界 ) 山顶 , 海拔 1 4 0 一 17 0 米 , 黄山栋同黄山杜鹃 (里空世
d e n 断o n a hn w e i兮n s e ) 、 水榆花揪 (S o r b u s a l n i fo l i a ) 、 黄山花揪 ( 5 . a m a b i l i s )及 日本锻等伴生 , 形
成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山顶矮林 . 黄山栋在群落中没有形成明显优势 。 在林下灌木层中 , 常是华
薯竹 (s as 边 or ph a is in ca ) , 其盖度达到60 一80 % 以上 . 在枯牛降山顶的南方六道木 (A b e h a d ie -
些丝) 、 三亚乌药迫些吵红鱼吵巫些)灌丛中 , 偶尔生长有黄山栋 .
在黄山 , 黄山栋舞落主要分布于光明顶 (海拔 170 一 1 80 m) 和白鹅岭 (海拔 1 7 20 一 1 7 80 m ) , 在 4
个10 x 10 m ,样方内 , 黄山栋共有 24 株 , 成为群落的优势种 ,伴生的木本植物共有 1 9种 , 如台湾松 、 白
植 (s y m p l o e o s . Pan i e u l a at ) 、 日本极 、 六道木 (奉b乒.il 乒 b i n o r a ) 、 毛漆树扭h u s t r i e h o e a r p a ) 、 黄山
花袱和天女花 (M a , ol ia s e ob .id i i )等:草本植物共有 1 5种 , 如野古草 (A r u n d i n e l l a a n o m a l a )
、 香
青 (A n a户 a l i s s访 i e a ) 、 黄山风毛菊 (s即 s o u r e a h w a n g s h a n e ns i s )等 . 另外 , 在黄山山顶灌木草地
中 , 也偶尔伴生有黄山栋和台湾松。 在九华山 、 清凉峰以及西天目山等地 ,黄山栋群落的组成与黄山
相似 . 分布在皖南山区和皖浙交界一带的黄山栋群落都没有纯林 , 一般都是落叶阔叶棍交林 。
然而 , 分布在大别山区的黄山栋群落 , 其组成成份与皖南山区有着显著的不同 . 在岳西多枝尖
和霍山白马尖等地 , 黄山栋在群落中明显地成为优势种 ,伴生少量的台湾松 、 茅栗 (鱼竺匕些色燮退些
些 ) 、 皂柳 (s al 议 w al i e h i a n助 、 红枝柴 (M i l i o , m a o lhd o i乒)、 日本极和华千金榆 (C a印 i·型巴些丝些鱿缪匕些鲤丝少 )等 . 林下灌木层的种类较多 , 草本层的种类也较丰富 · 地处大别山腹
部的天堂寨山区 , 黄山栋群落在这里得到充分发育 . 在天堂寨主峰北坡 、 大海淌及西边洼等处 (海拔
1 50 0一 17 20 m ) , 分布着黄山栋群落的纯林或近似于纯林 , 总面积约 1 5 h a 。 在天堂寨主峰 、 大海淌及
西边洼的 4个 10 x 10m , 样方调查
, 其结果如下表 , 黄山栋和华薯竹 、 野珠兰 (鱼组丝竺迎些七丝些全
里丝) 、水蔓青仅 e or n i e a il nar i i fo l i a s s p
.
d i l熟t a t a )和珍珠菜 (I 」y s i n a e乡i a e l e t卜or i d e s )形成稳定
的群丛(见表 1.)
从表中可以看出 ,分布在天堂寨山区的黄山栋群落 , 无论在频度 、 多度及盖度方面 , 黄山栋均占
有绝对优势 ,成为群落的建群种 。 这一点 ,在黄山栋的其他分布区内是无法相 比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94 年第1期( 总第 53期 )
表 1 黄山栋一华薯竹 + 野珠兰一水艾青+ 珍珠莱群丛
Ta b l el
l n ia l r il o fl i
a s sp
·
dl ia` a七 a+ L平加 a eh ia el eh t ro d ie sA s s·
地点 :天堂寨
S it e: T ia n切 n Z gha i
乔木层样方面积 l o mZ x4
Th e sp e e血 ena ra eo f
a rb o rl( ) X m
Z x4
日期 :1 99 3. 8. 2 0
Da t e:A ug u st2 0
,
19 3
灌木层样方面积 1 6 m , x s
日p e 叮 U n e nT h e 城
s hj m b
a r e a of
16 m
, X S
草本层样方面积 l m , x s
T h e s P e e云n en ar e a o f
h e br l rn
, x s
层次 序号 桂物名称 倾度 % 多度 盖度 % 高度 (m ) 冠幅 (m )
1 ) 2) 3 )
L a y er N
o
.
N am
e F er u 今 D e sn i yt p
omrn

H e i g h t C r o。
n叮 a n ce w i d t h
乔木层 i 黄山标 (q u e r e us s et w a r d五) 10 8 2 76 一 10 3 一 5 4 一 5
A r b o r Z 茅朵 ( c a s腼 e a s e别血 il ) 25 1 1 一 5 6 3
3 晚木 (M e il o s 刃。 a v e i tC 址o r u 上n ) 2 5 1 1 一 5 5 2
4 青皮械 (A 雌犷d a vi d五) 25 1 1一 5 5 2
灌木层 5 华筹竹 (s as aln 。印ha s五五ca ) 25 50 一翎 51 一 75 L S
S b r u b 6 好珠兰 (S et p h a n a n d r a c hj 山~ is ) 62
.
5 32 1 .0 8
7 安徽杜鹤似 h od o d皿dr o n a D h w ie en s is ) 珍 .5 2 1 1
8 六道木 (A b e il a b沮 o ar ) 25 7 1 1 . 5
9 四照花 ( C o r n U旧 k o u B a
v.ar
亡h in en 血 ) 3 7 . 5 3 1 2
10 水马桑网 ie g el a j a p o n l姚夕ar 旧云五c a) u .5 2 1 2
草本层 11 水艾青份叭 p~ 功堪过如卜
a s s p
·
37
·
5 6 1 0
·
6
H e r b 丝坦望望)
1 2 珍珠莱伪 y s iln a e h运 e l e t h or ide s ) 37 . 5 5 1 0 . 5
13 费莱(S e dmU a i z o o n ) 37
.
5 1 1 1 0
.
2
1 4 林苗千里光( S e n ec i o n e zn o r e sn is ) U . 5 4 1 0 . 3
_ 、 一 由 某种植物 出现的样地数 _ _ _ _ _ , , ht e BP e c云皿 e n of ht e p l皿 t rP es en t _ , . _ _
1) 预度= 一一一一一一亚1 了毛丁石尸- 一一 x l o F r eq u en cy = 一不 , 一一` 代-一下气六子= ` ` 份`一一 x l o一 ` 一 、一 总样地教 - - - - - -一 , -一 ~ 比 e .帅 ot at l of ht e s p e e im en
2) 多度值系采用 个体的直接计数法计算的 . T h e d e sn i yt 15 xe rP e8 de 迁让eC沮 y 勿 co 皿 t运 g
运 d i v i d au L
3) 盖度共分已匡: 1 , 1 一 5 , 6 一 25 , 26 一 5O , 51 一 75 , 76 一 10 . 5返 le ve ls of d o m 刘n a n c e 访 ot at L I , 1 一 6 ,
6 一 25 , 2 6 一 5 0 , 5 1 一 7 5 , 76 一 1仪 ) .
少` 畜以 任几 月 吮矛` 足列二叫寸` ,议 气目 粼丫于丫呀` 几民夕 二 口口兮 一犷 `洲冲 l 夕们气J巨不月 , U O ,力尹
四 、 讨论
黄山株在现有分布区范围内 , 从零星散生到形成以黄山栋为优势种的群丛 , 再到黄山栋纯林 。
按纬度方向自南向北 , 黄山栋在群丛中的优势逐渐加强 , 受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制约越来越小 ;按
径度 自东向西 , 其在群丛中的优势趋于明显 , 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越来越小 。 黄山栋在大别山区
第二主峰天堂寨得到充分发育 , 这里的生境条件很适合黄山栋的生长 ,形成了 目前的分布中心 .
黄山栋林在植被类型划分上是属于矮林还是属于灌丛? 笔者经过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野
外调查 ,发现黄山栋所表现出来的多枝低干性状 , 不是遗传性决定的 , 而是对山顶北坡土壤疮薄 、 风
力大 、 温度低 、 生长期短 , 以及附生植物较多等外在因素的反映 , 是一种生态环境的饰变效应 . 在大
别山某些山沟蔽风处 , 土壤层较厚 , 生长的黄山栋其株高达10 米 , 主干高 5一 8米 , 最大胸径达 30 厘
米 , 这是典型的乔木性状 . 因此 , 在植被类型划分上 , 黄山栋林应当作为落叶阔叶林处理 , 考虑其群
落的外貌特征 , 命名为矮林也是比较合适的。
黄山栋的现有分布区虽 已研究清楚 , 但对其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却不 了解 , 今后有必要从细胞
学 、 抱粉学 、 植物化学 、 植物解剖学 , 以及植物化石等方面加以研究 。
黄山栋林作为一个特殊的植被类型加以调查 、 分析和研究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植被类
型划分 , 而且在生产实践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 目前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一些山顶 , 植被破坏严
重 ,加剧水土流失 。 有关部门曾经耗资绿化这些山顶 , 但由于树种选择不当 , 在海拔 1 30 米以上栽植
衫木和擦木等 , 均未获得成功 。 从理论上对该区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后 , 可以提出用黄山栋树种绿化
这些山顶二虽然黄山栋不适合发展用材林 ,但适合于薪炭林 , 并较容易形成稳定的群落 , 从而可以减
少这一地区水土流失 。
目前 , 在黄山栋林下没有发现有黄山栋的实生幼苗及萌生幼苗 。 原因可能是林下枯枝落叶层较
厚 , 黄山栋坚果不能接触土壤而不能萌发 , 或者是因为林冠密度大 ,幼苗见不到阳光而饿死 , 或者因
山顶上啮齿动物较多 , 把黄山栋果实全部吃光。 因此 , 开展对黄山栋个体发育 、 育苗 、 造林等项 目的
研究 ,从植物保护的角度来讲也是有价值的 .
参考文献
1
.
R e h d er
,
A忍W i ls o n ,E卫 . : J o u r n . A rn 滋 r .b 192 5 ;6 : 2 07 .
2
. 中国植被编辉委员会 , 中国桂杖`科学出版社 , 1 980 : 21 .7
3
. 安徽植被协作组 ,安徽植被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8.3
4
. 河南植被协作组 , 河南植被上母 , (油 印) 1驭H .
5
. 陈帮杰等 , 黄山植物研究 ,上海科孕技术出版社 , 19 6 5 .
6
. 陶光复 ,湖北省大别山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 9 83 : 1 ( 1) : 91 一 1-0
7
. 邓悉彬等 ,皖西霍山县白马尖植物区系和植被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 3
: 7 (2 )
:
1 1 3一 1 2 1 -
8
. 张小平 ,安徽省救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 (油印)19 84 .
9
. 沈显生 , 大别山三省脑植被的初步调查 ,安徽教育学院学拟自然科学版 ) , 198 6 : 1 : n Z一 n .4
10
. 沈显生 ,安徽大别 山天堂寨山 区桂被研究 ,武汉桂物学研究 , 19 89 : 7( 2) : 13 1 一 13 .9
n ,. 张玉良等 ,枯牛降科学考察集 , 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 91 ·
12
. 刘鹅 ,安徽金寨县马宗岭植物区 系的初步研究 (油印) , 1 9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