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陕西楼子葱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全 文 :V EG E T AB E LS中 国 蔬 菜 CH I NE S E 几。9 2( 6 ) : 峨 7~ `台
陕西楼子葱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任 省 鉴
( 陕西省蔬菜研究所 杨陵 71 210。
楼子葱的形态特点是在抽生的花尊上发
生多数小气生鳞茎 , 这些鳞茎又常长出幼叶
形成小葱 , 俗称 “ 葱角子 ” 。 部 分 “ 葱 角
子 ” 复生花尊 , 其上又有气生小鳞茎 , 再形
成 “ 葱角子 ” 这样重叠如楼 , 故名楼子葱。
生产上就用这些 “ 葱角子 ” 来繁殖 。 楼子葱
是本省汉中、 延安 、 榆林等地区农民栽培的
主要葱种 , 是当地的主要蔬菜之一 。 主要品
种有陕北楼子葱和汉中楼子葱 。
映西地域辽阔 , 地貌 、 土 壤 、 气 候 各
异 , 楼子葱生活的生态条件不同 , 人们的栽
培技术也不一 。 因此在长期的 自然条件与人
工培育方法的影响下 , 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
型 。 1 9 6 3年及 1 9 6 5年作者深入产区进行了蔬
莱品种资源调查征集 , 70 ~ 80 年代曾多次在
所内资源保留圃进行性状观察记载 。 今将两
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分别介绍如下 , 以供同类
地区参考应用。
一 、 陕北楼子葱
( 一 ) 学名 A l l` u二 。 e p a L . v a r .
P r o l云f e r u m R e g e l .
( 二 ) 别名 红葱 、 火葱 、 旱葱 、 山地
葱等 。
( 三 ) 来历 及分布 陕北农家品种 , 栽
培历史悠久。 多分布于延安 、 榆林地区的山
~ 一一尹一一一~ ~ ~ 、~ ~ ~ ~ ~ 一一一~ ~ 一一一~ ~ 、~ 、一~ 、分才能使肥料发挥最大效能 。
( 三 ) 大棚黄瓜要适时揭膜 , 以防止病
害蔓延 。 迟揭膜不仅影响生长 , 缩短薄膜寿
命 , 而且在较高温度 、 湿度条件下 , 易产生
病害 。 直接影响第三个采收高峰 , 导致总产
旱地带 , 其中以延安的解家沟 、 绥德的邢家
源 , 清涧的贺家源及黄家源栽培稍多。
( 四 ) 特征特性 叶丛直立 , 株高 48 ~
7 2 e m , 株幅 4 3~ 5 1 e m , 植 株 表 面 蜡 粉 稍
厚 。 叶呈扁圆管状或三棱管状 , 叶 长 53 ~
8 c8 m
, 横径 1~ 1 . c3 m , 深 绿 色 , 葱 白部
扁圆形 , 横径 2 . c2 m , 基部较粗 大 , 横径
2
.
sc m
, 外皮赤褐色 , 内嫩皮为白绿色 。 花
草组织硬韧 , 上 部 细 长 弯 垂 , 长 71 ~
8 c0 m , 下部粗 1 . 3~ 1 . s c m , 基部坚 实 , 花
尊中部膨大 , 膘厚 1~ Zm 。 , 断面分泌淡乳白
色汁液 。 总苞微带紫红色 , 花拳上生 “葱角
子 ” 一般 7~ 8个 , 多至 12 个 ,个别少至 6个 ,
花序中混生花 10 余朵 , 多达 20 多朵 , 花被白
色 , 具淡绿色中脉 , 内轮花丝基部扩大 , 每
侧各具一齿 。 其鳞茎外皮 、 叶形 、 花被片、
花丝和子房等特征 , 都和洋葱相似 。 根系发
达 , 长可达 4 c0 m余 , 最长 6 7 o m多 , 根白色 ,
横径 l m m左右 。 “ 葱角子 ” 株高 15 ~ 18 C , 。
基部膨大 , 呈马蹄状 , 叶鞘呈紫红色。
生长期长 , 每株有功能叶 4~ 5枚 , 早作
为三年生栽培 , 水浇地则为二年生栽培 , 分
孽力强 , 单株分生 4~ 8个 , 抗寒性强 , 可以
露地越冬 , 抗旱 、 抗风 , 耐痔薄 , 易贮藏 ,
主供秋 、 冬 、 春食用 。 越冬株 2月下旬 始 返
量的下降 。
除了适时揭膜外 , 还要及时进行喷药保
护 , 防止病害的蔓延和扩散 , 使第三个采收
高峰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
一 4 7一
青 , 4月中一 5月中抽生花章 , 产生 “ 葱 角
子 ” , 6月上旬始花 , 中旬盛花 , 下旬花谢 , 无
种子 , 葱味辣 , 味浓 , 单株重 0 . 38 ~ 0 . 4 k g 。
( 五 ) 栽培技术
1
.育苗: 延安山旱区于 7月中下 旬 “ 葱
角” 子 ( 龙娃娃 ) 成熟后 , 带花尊采下 , 捆
起挂窑口 ,使 自然千燥 , 且利养子 。 播前 , 气
生鳞茎形似小蒜 , 于立秋~ 处暑挖穴种植 ,
穴内施足农家肥 , 穴 距 4 c0 m , 深 16 . 5 ~
2 0 e m , 每穴播 5~ 6粒 , 覆土 5~ 7 e m , 过冬前
根部再塞土 7~ 1 c0 m 。 次年春夏勤锄除草 , 此
法培养成的小葱秧叫 “ 二葱 ” 。
清涧县贺家源一带 , 在立秋前后 , 先施
肥整地 , 开浅沟 , 行距 30 ~ 3 3 c m , 将采 下
的整花序趁雨后带 “ 葱角子 ” 直 埋 入 浅 沟
中 , 深 3~ cs m多 , 压实土壤 , 以利发根 。 每一
花序相距 1 6 . 5 ~ 2 c0 m , 加强田间管理 , 促进
“ 二葱 ” 秧生长 。
2
. 定植 : 次年 秋 分 ~ 寒 露 刨 出 “ 二
葱 ” , 进行移栽 , 这叫 “ 老葱 ” 。 栽前 , 先
施肥深翻整地 , 套二犁开沟定植 , 行距 60 ~
6 6e m , 深 2 0~ 2 3 e m , 株距 3 0~ 3 3 e 。 , 一 穴
二苗 , 因秧苗易分粟 , 一株可分生 6~ 8株 ,
故株距较大 。 在苗根部追施土杂肥 , 中耕除
草。 第 3年返青后 , 不久长出花草 , 应及时
掐除 , 以利培养老葱秧 。 生长期中再条施或
穴施农家肥一二次 , 随着假茎逐渐生长 , 须
分 次进行培土 , 每次约 7~ 10 c m , 共培土
3~ 4次 。
3
. 采收 : 一般于寒露 ~ 霜降采挖 , 经稍
晾晒后 , 收藏窑中 , 长期贮存 , 随时取食 。
一般 6 6 6 . 7m 2 产 1 0 0 0~ 1 5 0 0 k g 。
二 、 汉中楼子葱
( 一 ) 学名 A l l` u m f i : t u lo s u m L .
v a r
. ” `刀 i P a r u m M a k i n o
( 二 ) 别名 倒栽葱 、 根葱等 。
( 三 ) 来历 及分布 汉中市农家品种 。
据说原由四川 省 引入 , 在汉中栽培已约 150
多年。 主要分布于汉中市及西乡县 , 南郑县
也有零星栽培 。
( 四 ) 特征特性 植株 直 立 , 高 54 ~
5 6。 m , 株幅 3 3~ 3 6 e m , 成株有管状叶 5~ 7片 ,
叶浅绿色 , 叶面微被蜡粉 , 长43 ~ 5 c6 m ,
横径 1 . 2~ 1 . cs m 。 叶肉较薄 。 花攀直立 , 稍短
粗 , 高 38 ~ 45 c m , 中部较粗大 , 质软 , 草基部
柔软 , 横径 1 . sc m , 深绿色 , 膘厚 0 . 7~ l m m ,
断面无白色汁 液 。 花序上着生 “ 葱角子 ,
一般 5~ 6个 , “ 葱 角子 ” 高 8 ~ 1 5c m 多 基
部膨大似马蹄 , 淡绿白色 , 成熟后呈淡褐白
色 , 花序内无花。 葱 白部长 16 ~ 2 c3 m , 表皮淡
褐色 , 植株基部 不 膨大 , 假茎圆柱形 。 单
窝株重 0 . 25 ~ 0 . s k g 。 根群浅 , 根细 。
植株分粟力强 , 单株可分孽 8~ 9个 , 每
株一般具功能叶 3枚 , 生长势中等 , 丰产 , 2
月下旬已返青 , 4月中旬抽攀 , 5月下旬 “ 葱
角子 ” 长成。 耐寒 , 耐肥 , 耐盐碱 , 抗病 ,
微辣 , 炒吃 、 生食皆可 , 品质中上 。
依据以上观察记载材料分析 , ’ 初步认为
可能是普通大葱的一个变种 。
( 五 ) 栽培技术
1
.育苗 : 汉中市在立夏前后 “ 葱角子”
形成 , 为了操作方便 , 省工省时 , 花 序 下
留 1 . 5~ c3 m长的花草 , 将整序掐下 , 连 “ 葱
角子 ” 基部一同穴植于备好的苗床中 , 穴距
7~ 10
c m见方 。 点水 、 追肥 , 培育葱秧 。
2
. 定植 : 立秋前后 , 带根起苗 , 按大小
分级 , 2~ 3苗一撮 , 开沟定植 , 行距 60 c m,
沟深 1 6 . 5~ 2 c0 m , 株距 7~ I Oc m多 , 栽苗后
奎土盖根 ,足踩稍镇压 , 灌定根水 。 缓苗后再
灌水 、 追施人粪尿 , 促进生长 。 但忌土壤太
肥 , 以防葱秧过高倒伏 , 引起腐烂 。 次年立
春后 , 逐渐培土 , 约半月一次 , 共约 3 次。
3
.采收 : 一般于 3 月 下 旬~ 4月 中 旬
采收 , 丰产 , 每 6 6 6 . 7m “ 产量可达 2 5 0 0~
3 o o o k g
,正好接普通大葱后于春淡季上市供
应 。
一 4 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