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太湖地区麦田菵草迅速蔓延的原因及防除对策



全 文 :太湖地区麦田菵草迅速蔓延的原因及防除对策
 吉 林    张亚明 金水明    陈玉伦
(无锡市植保植检站 214023)  (锡山市植保站)  (锡山市梅林农业服务公司)
摘要 观察了菵草发生消长规律 ,生育期及不同播种深度出苗情况 ,调查了田间菵草发生与危
害 ,对菵草种群发生量呈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对菵草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菵草 消长规律 上升原因 防治对策
  菵草是一年生或越年生禾本科草本植
物 ,多生于水边和潮湿地方。但从 90年代开
始 ,菵草迅速在麦田蔓延 ,现已成为苏南太湖
地区麦田主要草种之一 ,形成了新的草害 ,一
般影响麦子单产 1 ~ 2成 ,严重的失收。近几
年笔者对菵草的发生为害及化学防除进行了
较为系统的研究 ,现报道如下 。
收稿日期:1999-01-14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学特性观察
盆钵试验 ,取无菵草种子的菜园土 3盆 ,
分别于 11月初播种 ,每盆 50 粒 ,覆土 1cm ,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每隔 10d观察一次 。
1.2 菵草种子不同播种深度出苗试验
经过稻田越夏处理的菵草种子(水稻收
割前即把当年采集的菵草种子用塑料细纱网
量损失率 y 4以相关系数等进行拟合 ,结果以
S型曲线 y 4 =a+blg x 为最佳模型 ,其模型
定量关系式为: p =2.55+0.73lg x , p 为小
麦产量损失率的概率单位 ,相关系数为 r4=
0.976** ,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并且它们是正
相关的。
2.3 麦田硬草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建立
根据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定义[ 1] , Y =
(104C+100FE)/ N VE ,式中 C 为除草成本
(元/亩), F 为硬草在阈值水平上产生的生
态有益价值(元/亩), E 为某措施的平均除
草效果(%), N 为小麦产量水平(kg/亩), V
为小麦价格(元/kg)。通常 C 、F 、E 、N 、V
都有一固定值 ,求出 Y 值后转化为 p ,然后
代入回归方程式 p =2.55+0.73lgx 中 ,求
出 x 值 , 即麦田硬草的生态经济阈值
x =10(p-2.55)/0.73(株/0.11m2)。
3 讨论
由于生态经济阈值的不固定性 ,因而在
实际运用过程中应灵活掌握 ,按照模型重新
计算硬草防治指标 ,以便更加准确地指导大
面积防除工作 。
该模型是在 1997 ~ 1998 年度中一年数
据基础上建立的 ,因而该模型有待今后不断
地验证 、补充和完善。该试验是在人工控制
下就硬草这一种单草相进行的研究。事实
上 ,麦田中杂草是混生的 ,因而多草相情况下
的深层次研究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 。
参 考 文 献
1 李孙贵 ,等.农田杂草防治的生态经济原理.北京:北
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1990 , 33~ 86
—37—江苏农业科学 1999 年第 5 期
DOI :10.15889/j.issn.1002-1302.1999.05.016
包好埋在土壤耕作层 ,水稻收割后取出)进行
播种 ,深度分别为 0 、1 、3 、5 、7 、9 、11 、13 、15 、
17cm 。
1.3 田间出草规律观察
连续两年在同一块田 ,每年定三个观察
点 ,每点 0.11m2 ,每隔 10d用小刀将点中已
出杂草全部剔出 ,根据外型和根部所带种壳
进行分类 ,统计菵草出草量。
1.4 药剂试验
主要药种有异丙隆 、绿麦隆 、骠马 、骠灵
和它们的混配剂 。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出草规律
据 1991 ~ 1993年在同一田块中定点观
察 ,菵草的出草时间从小麦播后延至翌年春
季 ,但出草主高峰均在冬前 ,其出草总量基本
相仿 ,为 210 ~ 220株/0.11m2 。但出草量的
分布年度间差异较大 , 1991年秋播后(10月
底)土壤墒情好 ,出草高峰在 11月下旬 ,出草
量占总草量的 63.7%;其次是 12 月下旬 ,占
30.36%;2 月上中旬仅占 5.94%。而 1992
年秋播后 ,遇到了 15 ~ 20d 干旱 ,土壤墒情
差 ,出草高峰在 11月下旬和 12月中旬 ,呈双
峰型 ,其出草量分别占 26.65%和 27.6%,而
春季 2 、3月份占 32.64%。可见播后土壤墒
情的好坏 ,决定了出草高峰的迟早 ,也决定了
翌年田间出草量的多少。
2.2 不同播种深度对出草的影响
经过稻田越夏处理的菵草种子 ,分不同
的深度进行处理 ,在播种后一星期左右开始
陆续出苗。据播后 20d调查 ,表土层至 3cm ,
出草率达到 98%~ 100%,播深 5 ~ 11cm ,出
苗率为 16%~ 22%,超过 13cm ,基本不能出
苗。而未经稻田越夏的种子 , 在 2cm 土层
中 ,出芽率仅为 14%。
2.3 菵草盆栽和生育期观察
据 1992年试验 , 10月 20日播种至出苗
历时 14d ,3叶期为苗后 23 ~ 29d , 3.5 ~ 4叶
始蘖 ,苗后 39 ~ 63d为分蘖盛期 。平均叶龄
7.13叶为分蘖终止期 ,平均总叶片为 14叶 ,
4月 20日左右抽穗 ,5月下旬成熟 ,全生育期
198 ~ 204d , 平均株高 65.7cm , 每穗粒数
326.02粒 ,千粒重 1.07g 。
2.4 菵草发生量上升的原因
2.4.1 没有形成合理的麦田化学除草配套
体系 ,引起抗(耐)药性菵草的发生 。我市从
1991年起在小麦田大面积推广应用绿黄隆 ,
直到 1995年秋由单用改为复配剂 。该药对
日本看麦娘 、看麦娘 、猪殃殃 、大巢菜等杂草
防除效果好 ,一次用药基本能控制麦田草害 。
但菵草对绿黄隆不敏感 ,因而防效明显较差 。
据试验 ,每亩用绿黄隆纯药 1g ,其防效仅为
50%~ 60%。结果使杂草种间竞争力减弱 ,
菵草的发生量便会呈上升的趋势。据调查 ,
1991年菵草占总草量的 0.79%,到 1998年
上升到 20.2%,增了 19.41个百分点 。据宜
兴调查 ,菵草占禾本科杂草的 77.8%,已上
升为第一位。
2.4.2 菵草成熟期早 ,保证了种子库的数
量。据盆栽试验和田间观察 ,正常年份菵草
成熟比小麦早 7 ~ 10d ,并具有随熟随落籽的
习性 ,这样土壤中就维持了一定的种子数量 。
2.4.3 用药量偏低防效较差 。最近几年虽
然对菵草的防治比较重视 ,但在用药的品种
及其用量上不足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是绿麦
隆 、异丙隆 、骠马 、骠灵及它们的复配剂 ,有效
含量偏低 ,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或多草田 ,错
过用药适期 ,防效明显下降。据锡山市 1997
年秋播试验 , 70%麦草净每亩用 70g 、50%异
绿隆每亩用 100g ,对菵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
66.6%和 70.7%。
2.4.4 菵草出草时间长 ,春季出草量大 。菵
草的出苗受湿度影响大 ,1997年秋播后直到
11月中旬才下雨 ,菵草出草时间推迟 ,导致
春季出草量大。据 1991 ~ 1993年田间系统
观察 ,1992年秋播后遇到 15 ~ 20d 干旱 ,使
1993年春季出草量占总出草量的 33.04%,
—38—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年第 5 期
比 1991 年春季出草量高 24.5%,加上菵草
个体生长亦较旺盛 ,在环境适宜时个体高度
可达 40cm 以上 ,甚至可达 90cm 。1998年田
间普遍存在菵草比麦子高 ,这使菵草在与其
他杂草的竞争中占一定优势 ,同时对麦子也
有较强的竞争力 。
2.4.5 传播方式多。灌水传播 ,作物收获
后 ,田间和水沟中成熟的菵草种子 ,部分飘浮
于水面 ,随水灌入其他田块。另外 ,还可通过
秸秆还田 、种子调运等多渠道传播 。
2.4.6 耕作方式改变。80 年代后期稻麦连
茬 ,水稻浅耕 ,麦子免耕使 1 ~ 3cm 土壤中菵
草籽逐年积累 ,草籽量增多 ,如遇麦子长势
差 ,5 ~ 10cm 土层中的草籽亦逐渐萌发 。
3 菵草的防除对策
关于菵草的防除已有不少报道 ,可供选
择的除草剂品种颇多 。要控制菵草的发生危
害 ,须紧密结合菵草的发生特点进行防除。
3.1 减少土壤中种子来源
根据菵草多生长于水边和潮湿地方的特
性 ,一是加大“四边”杂草的防除力度 ,净化农
田环境 ,对沟边 、路边 、渠边 、田埂边杂草要采
取人工和灭生性除草剂两种办法进行防除 ,
减少菵草和其他草种源;二是精选种子 ,通过
精选种子剔除草种 ,减少杂草种子带入土壤。
3.2 恶化菵草生长的生态环境
从优化栽培技术入手 ,创造一个有利于
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生态环境 。首
先要提高麦子的播种质量 ,争取早苗 、齐苗 、
全苗 ,培肥地力 ,促壮苗早发。肥田长苗 ,瘦
田长草 , 麦苗与杂草是一对矛盾 ,苗旺草则
衰 ,草盛苗则瘦 。全市 39万亩小麦丰产方和
领导工程方在草害大发生的 1998年草害基
本得到控制 ,这些田块均采用优化栽培技术 ,
有利于麦苗生长 ,达到以苗控草。其次是深
沟狭畦以泥压草 。实践证明 ,冬季拍麦加工 ,
以泥压草有良好的除草效果。据锡山市洛社
镇农业服务公司试验 ,深沟取泥畦面肥泥覆
盖率达 95%左右 ,边沟和开沟泥块上杂草通
过撩沟拍麦干冻而死 。经过拍麦压泥 ,平均
每0.11m2 总草 53.4株 ,对照为 155.9株 ,效
果达 65.6%。
3.3 选准药种适时用药
从近几年本市试验 、示范和大面积应用
来看 ,目前对菵草防除效果显著的有异丙隆 、
绿麦隆 、骠马 、骠灵等药种以及这些药种的混
配剂 。在应用这些药种时要做到:一是在亩
用量上要适当增加 。据试验 ,每亩用 25%异
丙隆 300 ~ 350g 、25%绿麦隆 350 ~ 400g ,株
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到 90%~ 95%。低
于此用量 ,防效明显下降 。据宜兴植保站试
验 ,6.9%骠马浓乳剂每亩用量 60 、70m l ,株
防效达到 92.4%和 96.7%,鲜重防效分别为
97.2%和 99.0%,而亩用 50ml ,株防效仅为
70.8%。10%骠灵乳油要达到此效果 ,亩用
量要达到 65 ~ 75ml;二是要用混配剂 。每亩
用 25%异丙隆 250g 、25%绿麦隆 300g 、
6.9%骠马 50ml 、10%骠灵 60ml分别加 25%
绿黄隆 2g ,防除效果均可达到 90%以上 ,而
且可兼治阔叶杂草 。低于此量 ,效果均不理
想;三是把握用药时间和方法 。由于菵草的
发生高峰在麦子播后 2 ~ 3周才开始 ,其高峰
期可延迟到 12月上旬 ,有的年份到 12月中
旬 ,时间较长 ,所以在用药方法上可采取一封
一杀 ,套播麦田可在播前或播后至水稻收割
前3 ~ 4d 亩用 25%绿麦隆 250 ~ 300g 拌化
肥或细潮土在稻叶无露水时均匀撒施田间 ,
用药后田面保持湿润不积水 ,等菵草发生高
峰结束时 ,看田间草量可进行第二次用药 。
板茬麦可在播后 7 ~ 10d作土壤处理 。苗后
茎叶处理 ,取代脲类除草剂异丙隆 、绿麦隆及
其混剂 ,用药时间以 11月 15 ~ 25日为宜 ,骠
马 、骠灵可延迟到 12 月 10日前 。后期茎叶
处理 ,对部分春季菵草数量偏高或冬前未能
及时用药的田块 ,开春后在 2 月中下旬亩用
6.9%骠马 60 ~ 65ml或 10%骠灵 65 ~ 70ml
防除 ,效果可达 95%左右。但大麦田禁用 。
—39—吉 林等:太湖地区麦田菵草迅速蔓延的原因及防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