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用球茎大麦技术产生大麦加倍单倍体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浙 江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 7 ( 3 ) : : 95一 3。 , , 10 9 1
A
e t a A g r i e u l t u r a e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Z h e j i a n g e n s i s
用球茎大麦技术产生大麦加倍单倍体的初步研究
舒庆 尧 ’ 戎均康 “ 汪 丽泉 “
( 1 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 , 杭州 3 1。。2 9 ; 2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 , 杭州 3 1 0 02 9 )
摘 要 ( 1 ) 大麦和球茎大麦的基因型对种间杂交和离体胚挽救的成功率有明显影响 ; ( 2 ) 离
体挽救时出苗率还受到胚龄和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 胚龄较小 ( 温室 14 天 ) 时出苗率较高 , 在 B 。 培
养基中加 5 9 I/ 活性碳或再增加 15 p p m p p二 3使两个杂交组合的出苗率分别达 50 . 0 % 和 5 1 . 6 1% ;
( 3 ) 染色体加倍成功率平均为 3 4 . 9 0 % , 以 0 . 07 5 %秋水仙碱处理带 2一 5 分粟的成功率较高 , 最
高的达 6 2 . 5 0 % . 据试验结果推算 , 授粉 10 朵小花平均可得加倍单倍体 5 . 29 株 , 最高 2 7 . 4 6株 .
关 锐 词
中圈分类
种间杂交 ; 离体胚挽救 ; 染色体加倍 ; 球茎大麦技术 ; 加倍单倍体
5 5 1 2

3 0 3 5 2 ; Q 9 4 3
S 人u Q王儿 g y a o , R o n g J u , ,及a 陀 g & W a ” 9 L i q u a , z ( D e Pa r t m e ,: t o f A g ; o 摊 。 ” , y , Z h e夕诬a , , 9 A g r派e “ -
正t u r a l U n 诬, 亡了 s诬止夕 , H a ” g 名人o u 3 10 0 2 9 )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p r o d u e t i o n o f b a r l e y d 〕 u b l e d h a p lo i d b了 u s i n g H o r d o u ,挂 b u 乙b o s u 协
t e e h n i q u e
.
A e t a A g r i e u l ; u r a e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Z h
e
j i
n g e n s i s
, 2 90 2
,
1 7 ( 3 )
: 2 , 5~ 5 0 1
A b s t r a e t T h
e m a j
o r s t e p s i n t h e p r o d u e t i o n o f b a r l e y d o u b l e d h a p一o i d u s i n g 月。 : d o u拼 石u正b o -
s “ , , 2 t e e h n i q u e w e r e 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s 十u d i e d . T h e m a i n r e s ti l t s w e r e a s f o l lo w s : ( i ) T h e g e n o t y p i e
d i f f e r e n e e s w e r e a p p a r e n t i n t il e e r o s s e s b e t w e e n b a r l e了 a n d 11 . b “ 王b o s u ” : a n d i n t il e e m b r y o
r e s e * l e
.
( 2 ) P e r e e n士a g e o f s e e d s e t a n d s e e d s w i th e m b r y o w e r e g r e a t l y i m p r o v e d w h e n t h e 月 o r e t s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e o m b i l l e d s o l u t i o n o f Z
, 吐一 D a n d G A 3 i n s t e a d o f G A 3 a l o n e a f t e r 1) o l l i n a * i o n ,
a n d 工i n a l l y t h e e m b r y o s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10 0 f lo r e t s p o l l i n a t e d w el’ e i n e r e a s e d b y 2 5 0肠 o v e r t h e e h e e女
i n a e o m p a r a t i v e t e s 亡. ( 3 ) T l l e p e r e e n t a g e o f e m b r y o g e r m i n a t e d i n t o p l a n t l e t i n em b r y o r e s e u e
w a s a f f e e t e d b y e m b r少 ) a g e a n d m e d i u m e o m p o n e n t . Y o u n g e r e m b r y o s ( 。 9 . 2 4 d a y s a f t e r p o l l i n a -
t i o n i n g r e e n l l
〔。 u ; e ) w e r e m o r e s u i是a b l e 王o r e u lt u r e a n d 5 0 . 0 0肠 a n d 5 1 . 6 2肠 e m b r y o g e r m i n a t e d
i , LL
、 , z〕 l a , 1 t l e t 111 上w o e r吸, 5、 e s w e r e a e l , i e v e d w l l e 了t 5 9 / 1 a e t i v e e a r b o n a n d 2 5 P Pm p P 33 3 a d d e d t o B S
b a s a l m e d i u m r e s l〕 e e t i v e ly
.
( 4 ) T il e a v e r a g e s u e e e s s r a 音e o f e il r o m o s o m e d o u b li 刀 9 w a s 3 4
.
0 0帕 ,
a n d t h e h i g h
e s t w a s 62
.
5 0 %
.
I t s e e m
s m or e a p p r叩 r i a t e t o u s e 0 . 0了5呱 e o l e h i e i n e a n d s e e d li n g
w i t h Z ~ 5 t i l l e r s i n e h r o m o s o m e d o u b l i n s
.
( 5 ) I t w a s e s t i m a t e d f r o m h i s e x P e r i m e n t t h a t 5
.
2。
b a r l e y d o u b l e d h a p l o i d 功 a y b e o b t a i n e d f r o m 1 0 0 P o ll i n a t e d f lo r e t s o n a v e r a g e , a n d Z了. 4 6 a t t h e
h i g h e s t
·
K e y w o r d s i
n t e r s P e e i f i e e r o s s ; 玄拄 ” 诬t r o e m b r y o r e s e u e ; e h r o m o s o m o d o u b l -
1n g , H o r d e u扭 bu l b o s u水 t e e h n i q u e ; d o u b l e d h a P l o i d
K a s h
a 和 K a o
缘野生种球茎大麦
〔`〕在 1 9 7 0年就已报道 , 大麦 ( H o : d o u m , u l g a , · e Z n 二 Z x =
( jI
. 彻沁-O\ 脚刀 Z n 二 Z x 二 l 」 ) 杂交时 , 球茎大麦染色体常常
1 4 ) 和 其 近
在 合 子胚后
收稿 日期 : 1 99 0 一 0 7一 02
浙 江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 7卷
的发育中选择性丢失 , 得到的多数是只含大麦染色体的单倍性胚 , 经离体胚挽救可获得大麦
单倍体。 这种通过远缘杂交产生大麦单倍体的方法被称为 “ 球茎大麦 法 ” ( B ul b os u m M e -
t h o d ) 或称 a 球茎大麦技术 , ( B u l b o s u m T e e h n i q u e ) . 近 2 0 年来 , 国外的许 多 实验室
和育种站相继采用这项技术产生大麦单倍体和加倍单倍体 , 在大麦育种和遗传研究 中发挥 了
重要作用 〔 ’ ~ “ 〕 。
1 9 8 6 年 我室率先从国外引进二倍体球茎大麦种质 , 并于 19 8 8 年克服了大麦和球茎大麦
杂交亲和性低的难关 , 〕 。 1 9 9 0年探讨了该技术在我国春性大麦育种中的可行性 · ` 。 本文简
要报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 。
材料和方法
1
.
1 材 料
球茎大麦全为二倍体 , 引进当年为异交群体种子 ( H B GI , H B 03 , H B06 ) 或两个 无性
系之间的杂交种子 ( H B02 , H B 04 , H B 0 5 ) , 其来源见表 1 .
表 1 球茎 大麦无性 系来源
T a b l e 1 T h e r e s o u r e e s o f H
.
b “ 正b o s “ 水 ( z n = Z x = 1 4 ) e lo n e s
编号①
N a m C

0 r
代 号
g i n a l
引入单位
I n t r o d u e e d f r o m
引入年份
Y e a
r
H B 0 1 P B
,
H B 0 2 P B
4 x P B Z
H B 0 3 无 名
N o N a m
e
只XJō1.月卫止J任0/洲9咋`2,ù,自H B 04 e b 2 9
C b 2 9
H B 0 5
e b 2 9
e b 2 9
H B O6 H B 1 5 6
中科院遗传所
I n s t i t u te o f G e
n e t i e s
,
A e a d e m i
e S i n i e a ( P e k i n g )
英国剑桥育种所
P la n t B r e e d i n g I n s t i t u 百e
o f C a m b r i d g e
,
U K
中科院遗传所
I n s t i t n t e o f G
e n e t i e s
,
A e a d e m i e S i n i e a ( P e k i n g )
新西兰 D SI R作物所
C P R
,
D S I R
,
N
e w Z ea l a
n d
新西兰 D SI R作物所
C P R
,
D S I R
,
N e w Z e a l a n d
意大利 巴黎大学育种所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la
n l B r e e d i
n g
,
B a r i U
n i v e r s i寸y , I t a l y
①表中为群体编号 , 在正文中每一个无性系由一粒种子经无性繁殖而成 , 再编为H B 。卜 1 , H B 。卜 2等
D e t
a i l e d n a m
e w a s s i v e n t o e a e h e lo n e p r o p a g a t e d f r o m a s i n g l e s e e d o f e a e h
P o P u l a t i o n
, s u e h a s H B 0 1
一 z , H B 0 1

2
,
i n 士h e t e x t
大麦也皆为二倍体 , 有常规品种 、 品系及杂种 F 工。
1
.
2 方 法
球茎大麦在引进当年单本培育 , 并适当分孽繁育以加大群体 , 第二年则用球茎越夏作繁
殖材料 , 从每年三月初起 , 球茎大麦分批移入温室 , 并用 l 0 0 0w 碘钨灯 18 小时 /天 长 日照
处理 , 促使球茎大麦提前开花 .
每年 10 月中旬开始分期播种大麦 , 直至次年一月下旬 , 栽培管理和大田生产相同 .
3 期 舒庆尧等 用球茎大麦技术产生大 麦加信单倍 休的刊步研究
大麦用剪颖法去雄 , 去雄后次日授 以大量的球茎大麦新鲜花粉 . 杂交后第一 、 第二天用
40 p p m Z
, 4

D 和 7 5 p p m G A 。 混 合 激素溶液喷麦穗各一次 “ 、 . 授粉 后 15 天左 右 作幼胚
离体挽救 . 单倍体苗移栽成活后 , 参考 川 。 }、 (\r i n : 7 的 方 法 , 用秋水仙碱作染 色体加倍 .
离体挽救所得苗用酷洋红压片法检查权尖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 .
2 结果和讨论

.2 , 大安 x 球茎大麦杂交种子的发育和双亲基因型的影响 . ;
2
.
1
.
1 种间杂 交种 子的发育 友麦 和球茎大麦的杂交种子在授粉后三天内和 自交 种子的
发育在外观上差异较小 ; 但随后逐渐不 1哪。 「` 的 子 一长到 7 天左右便出现坏死症状 , 成为于
瘪无内含物的种子 ; 其余种子级能迸一步生 一民 , 但也不能形成含淀粉胚乳的利, 二子 , 而是充满
液体的种子 , 外形虽比同日龄 自交种子小 但 一也还饱满 . 这些种子多数含有一个胚 , 有的则
含双胚 , 也有的不含胚 . 这些胚的发 行已度不一 , 一丧现畸形 。 如有的胚的盾月生长过度而胚
芽发育不 良.
2
.
1
.
2 双亲基因型对杂 交种 子发育的影响 双亲基因型对杂交秘子发育的形 响 , 放 终表
现在杂交结实率和成胚率的高低上 . 如表 2 所示 , 用大麦浙农大 3 号与五 个 球 茎 大麦杂交
时 , 结实率可从 72 . 2 0% 上升一到 92 . 钧% . 用三个大麦 基 因 型 和 球 茎 大 麦 H B o 3 一 7 杂 交
时 , 杂交结实率也有较大的差异 , 低的 7了 . 9 3% , 高的 。 4 . 能% . 杂交组合不 同 , 成 胚率也
有很大变化 , 但其顺序与结实率有些不 同 . 若以授粉 1()0 朵小花得胚数的多少来衡量 , 则臼
8 2~ 2 8 火 H B o 3

7 这一组合最高 .
表 2 大麦 x 球 茎大麦不 同杂交组 合的 结买率 、
成胚率和授粉树 O朵 小 花得胚数 ( 简称得胚数八 0 0 ) ①
t a b l e Z I
J c r e e n t a g e o f s e e d s e 。 , : c o J w i h e n l b r 犷。 a ; Ld e m b r y o s ( ) b之a i : l e d f : o m l o u F , 11i n a t e d
f l。 : e t ( E / 1 00工了 ) 1 1 d i f f c : e 几 t ( r o s s e s b e : w e e ri 打 . , : ,正夏a z o a 且 d 工了. b “ l白0 5 “ , , ; .
饰~ · ` .一 ~ 一~ 六一一一~ ~ . ~ ~ ~ ~ 几 ~ _ 冰 、一 ~ 一 _~ ~一 ~ ` 叭一 .~ ~ _ f ~ 泣 ~ ~ ~ _~ _通 丫~ ` ~ 丈 溉一 ~ 一 一~ ~ ` 召~ . 石曰 . ~杂交组合
C r 0 S S
e o m b i n a t i o n
授粉小花数
f l o r e七
P o l l i n a t e d
结 种子数 ( 肠 )
弓e e d s e之 f 叻 )
共胚种 J二数 ( 怕 )
s c e d w i t h
c m b r y o ( 肠 )
得胚效 / l 。。
E / I GO P
尸U八口JnJ任q翻n日ùbn口q目
A x H B 0 1
一 1
A x H B 0 3
一 7
A x H B 0 5
一 1
A X H B 0 6
一 8
8 2一 2 8 x H B 0 3一 7
B x H B 0 3
一 7
C x H B 03

7
3 4 9
6 9 8
7 3
3 20 ( 况 .佣 )
土1G ( 72
.
2 0 )
a通 ( 名8 . 通2 )
5 3 ( 8 4
.
13 )
3 2 9 ( 3 4
.
0 2 )
生` 6 ( 7 7 . 9 3 )
6 4 ( 乙了 . c了 )
之 J 6 ( 吕。 . 0 0 )
号 3 工 ( 吕3 . 2 3 )
7 3 丈a 3 .端 )
找。 ( 。2
. 凌3 )
3 工(3 ( 9 6 . 0 5 )
45 7 ( 叨 .盯 )
阴 ( 洲 . 7 5 )
总和 OT t a l 1 4 19 咬9 0 . 9 0
7 3 9 9
6 0 0亏
了C 8 4
7了 了3
9 0 5 4
7 G

4 2
9 2
,
10
76 0 0
①A : 浙农大 3号 : B : ( 6 71 1一 28 x 一甘木二条 ) F : ; C ( 6 71 1一 2 8 X 沪麦4号 ) 厂 ,
iP 。 k e r i n : 8
」曾详细地论述过双亲基因型对杂交种子的友育以及幼胚离体挽救的影响 .
她根据大麦和球茎大麦的杂交结实率把大麦分成亲和品种 ( 结实 率 在 7 0% 以上 ) , 不 亲和
幼已 浙 江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71容
品种 ( 结实率在 52 % 以下 ) 和中间类型 。 根据我们 以前的研究 ,我国的大麦也可以分成上述
三类 毛` 〕 。 由于采用 2 , 4一 D 和 G A 3 混合处理 , 本试验中所用大麦品种 以 及 未 列 出的其它
37 个基 因型都可以归入亲和品种之列 . 虽然如此 , 双亲基因型的影响仍然 存 在 , 表 明仍可
通过选择更好的球茎大麦品系来提高总成胚率 〔“ 二 .
2
.
2
2
.
2
杂种胚的离休挽救
杂种胚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 杂种胚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时 , 有的 能顺利地长
出根和芽 , 形成健壮的小植株 ; 有的则只长根 , 不长芽 , 或只形成芽鞘 ; 有的形成愈伤状或
盾片进一步膨大 , 但都不能形成植株 ( 图版之 l , 2a ) 。 杂种胚能否顺利地形成小植 株除和
本身的基因型有关外 , 还和接种时的胚龄 以及培养基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
2
.
2
.
2 胚龄和培养基成分时成苗的影响 如表 3 所示 , 浙农 大 3 号 x H B O一 37 的 杂种 胚
在 B 。 培养基上培养时 , 胚龄 14 ~ 15 天的有 25 . 74 % 的胚长成苗 , 而 16 天以上的 只 形成芽
鞘 。 ( 6 7 n 一 28 X 甘木二条 ) F , X H B o 3一 7 的 杂 种胚也只 在 14 天 时出苗 . 从表 3 还 可见 ,
同样的组合在用 B 。 + 5 9 l/ 活性碳培养时 , 出苗率明显增高 , 而且长成的苗十 分健壮 ( 图版
之 2b ) 。 试验还表明 ( 表 4 ) , 在 B 。 + 5 9 l/ 活性碳 + 1 5 p p m P P 3 3 3 上培养时 . 可 以加快出
苗速度 , 提高出苗率 . 如 16 日龄 的 ( 6 7 1 1一 2 8 x 甘木二条 ) F , x H B o 3 一 7杂 种 胚 的出苗率
从 o 增加 到 5 1 . 61 % 。 由此表明 : 离体挽救时胚龄和培养基成份起着关键性作用 . 接种时胚
龄过大不能长苗 , 这可能和杂交种子缺少胚乳供应养分而产生了一种抑制物质 , 而活性碳可
以不同程度地吸附这类物质 , 从而促进了出苗 。 在培养基中添加 P P 。 3 3 有利于出苗 , 这 在国
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 故目前尚难推究其原因 .
表 3 胚龄和培养基中活性碳讨大麦 x 球茎 大麦 ( H B O3 一 7 ) 杂种胚 萌发的影 响①
T a b l e 3 T h e e f f e e t o f e m b r y
o a g e a n d a c t i v e e a r b o n i n e u l t吐。 m e d i u m o u th e g er m i n a t i o n o f
h y b r i d e m b r y o s b e tw e e n b a r l e y a n d H
.
b u l b o ` u m ( H B o 3一 7 )
大麦基因型②
B a r l即 g o n o t y P e
授粉后天数
D a y s
a f t er p o l li n a t i o n
接种胚数 萌发胚数 ( G er m i n a t e d e m b r y o s )
E m b r y o s i n e u b a t e d 填毛
P l a
n t l枕小植株 ( 肠 ) 子叶鞘 ( 肠 )
1 4~ 1 5 ,
:;
1 6~ 17
2 6 2 ( 5
.
7 4 )
2 6 ( 5 0
.
0 0 )
0 ( 0 )
26 ( 1 5
.
8 4 )
2 1 ( 2 2
.
1 5 )
5 ( 2 3
.
8 1 )
1 8~ 19
一勺nJLa,自OUnq`自1 4
1 6
0 ( 0 )
0
8 ( 8
.
42 )
1 2 ( 12
.
9 0
0 ( 0 )
O ( 0 )
5 ( 1 6
.
6了 )
3 ( 3
.
1 6 )
1 9 ( 2 0
.
4 3 )
s ( 3 2
.
0 )
s ( 3 6
.
3 6 )
①上行为B S培养基 , 下行为B , + 5克 /升活性碳
⑧ A : 浙农大 3号 ; B : ( 6 7 1 1一 2 8 x 甘木二条 ) F x
2
.
3 大安单倍体的鉴定和染色体加倍
2
.
3
.
1 大麦单倍体的鉴定 在大麦 “ 球茎大麦的再生苗中 , 多数是大麦单倍 体 苗 , 少数
3期 舒庆尧等 用球茎大麦技术产生大麦加倍单倍体的初步研究
表 4 不同浓度 P P 3 3对大麦 ( 6 7 1 1一 28 x甘木二 条 )
F
; x球茎 大麦H B 0 3一 7杂种幼胚在 B 。 + 5克 /升活性碳上培养时出苗的影响
Ta b l e d Th e e f f e e to f d l f f e r e n te o n e e n tr a ti o n o f P P, 。 3 o n th e g e r m n i刀 a t i o n o f h y b r i d e m b r y o
b e t w e e n b ar l e y

( 6 7 2 2
一 Zs x G a n m o e r t i a o ) F l
” a n d H B 0 3

7 o n B : + 59八 a e t i v o e a r b o n
P P
3 3 3浓度 ( P Pm )
P P 3 3 3 0
〕 n t e n t
接种胚数 萌发胚数 ( 肠 ) G e r m i n a t e d e m b r y o s
e m b r y o s i n e u b a t e d 小植株 p l a肛 t l e t 子叶鞘 e o l e o t y p e
::
0 ( 0
.
0 0 ) 8 ( 36
.
3 6 )
1 0 ( 12
.
0 5 ) 1 6 ( 19
.
2 8 )
4 8 ( 51
.
6 1 ) 6 ( 6
.
4 5 )
是球茎大麦染色体没有排除或没有完全排除的杂种苗 。 由于后一 类苗和球茎大麦 相 似 〔 “ 〕 ,
苗期葡伏生长 , 叶色深绿并布绒毛 , 因此很容易从形态上与大麦相似 、 叶色浅 、 不被根毛的
大麦单倍体加以 区别 . 另外 , 对根尖或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作进一步检查 , 如染色体数
2n = 7 则更可证明其为单倍体 ( 图版之 3a , 3b ) . 在本试验统计过的 3 0 多株大麦 x 球 茎大
麦杂种苗中 , 仅发现 l 株类似于球茎大麦幼苗 , 该苗没有长成植株就中途夭折 。
2
.
3
.
2 大麦单倍体的染 色体加倍 试管苗移栽成活并长出 2 个 以上分孽时即 可 进行染色
体加倍处理 . 试验时将苗从营养钵中挖出 、 洗净 , 然后将根系剪至长 3 c m 左 右 , 并 在分萦
节基部用刀片纵向划一小 口 . 经这样前处理的苗放入用 2% 二甲亚矾 ( D M S D ) 配制的不同
浓度 ( 0 . 0 25 % , o . GS % , 0 . 0 75 % , 0 . 1% ) 的秋水仙碱溶液中加倍处理 . 处理 完 毕 , 再用
自来水洗净 , 迅速植入盆钵中 。
1 9 8 8 年 冬这样共处理 3 株大麦单倍体苗 , 成活 16 株 , 其中 13 株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自
交种子 , 平均加倍成功率为 39 . 4% . 对不同苗龄 , 不同秋水仙 碱浓度作了初 步 比较 , 结果
以带 2 ~ 5 个分孽 、 秋水仙碱浓度为 0 . 07 5% 时效果较好 , 加倍成功率 达 62 . 50 % .
在本试验所得的再生苗中 , 大麦单倍体苗占绝大多数 , 其频率比国外报 道 的 要高 〔“ 〕 。
这可能与所用大麦基 因型有关 , 也可能与所用球茎 大 麦 无 性 系 本 身 已 经 选 择 有 关 , 如
e b 2 9 2 9八 和 e b 2 92 o / 4 两个无性系 ( H B o 4 , H B o s 之亲本 ) 就是 经 P i e k e r i n g 多 次 选 择后
培育而成的 〔7 〕 . 染色体加倍的成功率国外学者 报 道 一 般 在 70 % 以上 , 本 试 验 中 最高仅
6 2
·
50 %
, 这可能与技术上尚未成熟有关 , 也可能与本试验中所用苗经过一个夏天蹲 苗后素
质差有关 。
2
.
4 产生加倍单倍体的效率
从我们近两年的试验结果来看授粉 1 0 朵小花平均可得加倍单倍 体 5 . 29 株 , 最高 可达
2 7
.
4 6 株 . 虽 然还有一些基因型在离体培养时没有出苗或在加倍时没有成活 , 但本试验的结
果已经表明上述问题是可以通过改进培养和加倍技术加以克服的 . 自 1 9 8 9年 以来 我 室 已能
大量产生大麦单倍体 , 与花培相比 , 不但在操作上比较容易 , 而且可以克服花培中多数基因
型出苗难的问题 。 本试验所用大麦材料都是育种中优良的亲本材料或杂 种 F l , 从 而表 明该
技术可以直接在育种中加 以应用 .
致 谢 本研 完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详助 。 本校 木汉如副教授 、 中科院遗传所胡启德研完
员、 新西兰 D SI R 作物所 R A P ic k e r in g 博士等提供试验材料 , 特此致谢 。
吞6心 浙 江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7卷
摹翼)翼纂耀黝砚戮熬寨嫩豁秘豢裁瀚翩如痴巍夔馨纂藻薰
i撰鑫戮渊魏暴今荃多湘吸翻蒸孽篡
ill矍薰蘸纂羹蟆;撇纂襄蒸
}鬓】l鬓】 鬓】l】舞鲜!羹
ii鬓翼
口版说明
1 离体挽救的幼胚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形成 ( 从左* 右 ) 小 植株 , 子叶鞘 , 膨大胚和愈伤
aZ
. 幼胚在 B S 培养基上生长 , 示基部愈伤化 ; Z b . 幼胚在 B : + 5 克 /升活性碳培养基上生 长 , 示植株健壮 , 愈伤
少 .
3 a
. 再生小植株根尖染色体 : 3 b . 单倍体花粉母细胞染色体 , 均为 Z n ~ 1x 一 7
1
.
P l a
n t l e t
, e o l eot
y l e
, e n l a r g e d e m b
r y 、〕 a n d e a川 ( f r o m l e f t t o r i g h t ) d e v e l o p e d f r o m th e h y b r i d
e m b r y
o i n 云n 七 i t r o r e s e u e .
Z a
.
Em b r y
o s i n B
o m e d i 一, m
, e a l l i w e r e a p p a r e n t a t 土h e b a s e ;
Z b
.
E m b
r y o s i n B 。 一卜59 / 1 a c t i v e c a r b o n n l e d j u zn , l i t t l e c a l l i d e v e 1O F e d a n d p l a n t l e t s w e r e b i g
a n d s , r o n g
.
3a
.
th e r o t t i p
e五r o m o s o m e o f p la n t z e t a n d 3b . t }、 e p o z l e n m o t h e r e e zl e五r o m o s o m e o f t五e h a p一o i d
P l a n t
, 梦o t卜 w o r e Z n , 1工二 7 .
3期 舒庆尧等 用才节大 北拄 一朴 、 卜大 佑 价倍休的树步研价 3 0 1
今考文献
1 K as h a K J & K
a () K N
.
I于 19全, f r e q zl e n e 、 zl a p l 、 i d : 。 、 d c x i · 1-
I
J .
)
.
N a t u r e
, 1 9 70 , 2 2 5 : 8 7 通~ ; 7 ;
( H
`, r d 己u 补王 , 艺` lg a r 口
C h的 T M . U : e ( ) f h a ) , l ) id 、 i : 1 b o r l。 , b : e e d i ll g l , ! a , . t ] ; r o e d i , l g R e v i e w . 2 9 8 5 , 3 : 2 2 9~ 2 5 2
J e n s e ri C J
.
P r ` zd t l e i l l g }飞。 I ) l o id 飞) 一 e l l : ) 上n ) : ( ) ;n e e l i m i ; l 。 } i ) ,1 , 111 : C e l l a n d T i s , u e C t一l t t一r e
T e e h n i q u e s f o r C e r e a l C r o P 3 l m「, r 。丫 e n l e ll土. 1〕 l ) . 5 5~ · 7。
舒庆尧 、 戎均康 激素处理对提高大龙 又 球草大麦可交配性的 影响 , 科士娜哑报 , 19 8 9 ( 2 ) : 38 ~ 40
舒庆尧等 . 球茎大麦伎术在春性大麦育种巾的应 )刊, 科小址通报 , 19 9 。 , 6 ( 4 ) : 2 24 ~ 2 26
S h u Q Y 。 ` a l . I n e : e a s e d e r o s 、 a b i l i t少 b e t w e e n b a r l e y a n d I f o r d 。。 m b “ Ib o s u 水 fo ll o w e d t r e -
a tm
e n t o f P l a n t h o r m o n e s
.
G e n e t i e M a n i p 、 ; la 之i。 , 2 i n } ) l a l ,士5 . 29 90 , 6 ( 2 ) 3 5~ 5 7
P i e k e r i n g R A
.
U s e o f d o u b l e d ]l o p l。 ) i d t e e h n i q z l c i n b a r l e y b r e e d i n g a t t h e W
e l s h P la
n t
B r e e d i n g s t a t i o n
.
W
e l s h P la : : t l

l r e e d
.
S t a l i
〔川 R e l) ` ) r t . ’ 1 9 7 9 , 2 0 8~ 2 2 6
P j e k e r i r l g R A T h e i ,l f l ;一e ,: e e f 、 ( g e 门
气·七、 一 J〕 e ( ) : l d ` 1 , b l e d h a xJ l o i d b a r l e v 一) r 。, d u e t i o n . E u P h y t i e a ,
19 8 3
, 3 3 8 6 3 ~ 8 7 6
浙江省天牛科新记录
N e w R e e o r d s o f 〔】c r a l n b y e l d a e f r o m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e e , C h i n a
天牛科昆虫是重要的农 、 林业害虫 . 浙江省天牛种数已知 达 20 违种 , 经 过 1 9 8 9 年 8 月 2一 5 日在浙江
松阳安岱后 ( 采集人 : 何俊华 、 陈汉林 ) 的训查采集 , 共得 2 4 种 , 其中发现 1 种 为中国新记录 , 6 种为浙
江省新记录 , 现报道于后 , 以充实浙江省的天牛区系名录 .
1
. 花天牛亚平)}1 I e p t u r i n a ( :
1
. 小黄斑花天牛 L 。户t : ` r a ` , 、 , b u l“ t : 主、 (〕 r e s s i t t
2
.南方花天牛 L o p t : ` : a ” , e r乞d f o s 艺,:玄e a G r e s s i t t
1
. 天牛亚科 G e r a m b y c i n a e
3
. 皱绿柄天牛 A P h r o d i s 乞。 , n g玄b b i c o Zl e ( W h i t e )
凌 . 孤纹绿虎天牛 C人王o r o P五o r “ s , ; , i二 a 玄G r e s s i t t
5
.肿腿半鞘天牛 M e r葱。儿 o e d a 入玄r : u ` u s ( M i t o 月 0 e t N i s h i m u r a ) ( 中国新记录 )
6
.核桃脊虎天牛 X y l o z r e c孔,子5 e o n t o r r u s G 几 h a n
1
. 沟胫天牛亚科
7
. 黑尾筒天牛 O b e r e a r e d “ c t e s惬g ” ( ` t` : l〕 i `
华立中 ( 「},山大学 )
何俊华 ( 浙江农业大学 )
陈汉林 ( 松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