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新疆产血苋总黄酮提取工艺初步研究



全 文 :经过 HPLC 法测定方中君药活性成分的含量,
结果表明:采用油炸法制备的追风活血膏中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的含量远远低于醇提法制备的膏药。其
中醇提膏药中士的宁的平均含量约为油炸膏药中的
9. 36 倍,马钱子碱的含量约为油炸膏药中的 8. 36
倍。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由于植物油的黏度大、穿
透力差、溶解性能差等原因,而导致采用植物油提取
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效果较传统的醇提法相差明显;
由于膏药制备过程中需要高温熬炼药物,所以植物
油所提取的药材活性成分通过高温加热后,多半被
分解破坏掉。
3 讨论
目前,在黑膏药制备工艺中争议较大的是药物
提取的温度及方法。传统黑膏药的制备采用植物油
为提取溶剂通过高温炸枯的方式,该方法只能极少
量的提取药材中非极性脂溶性有效成分,如游离生
物碱、黄酮类、树脂、挥发油类等,但这些成分在药油
熬炼过程中多半被分解而破坏掉,而水溶性的成分,
如生物碱盐、糖苷类、有机酸类等,因不溶于油而难
以被提取出来,因此传统的黑膏药的制备方法严重
的影响了该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油炸膏药中的药材采用
薄层色谱的方法已经无法检测出药材的指标性成
分,而通过 HPLC法测定方中君药活性成分的含量,
采用油炸法制备的追风活血膏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
的含量远远低于醇提法制备的膏药。其中醇提膏药
中士的宁的平均含量约为油炸膏药中的 9. 36 倍,马
钱子碱的含量约为油炸膏药中的 8. 36 倍。表明:在
黑膏药的制备中采用新工艺,方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较高,定性反应明显,较传统制备方法有一定的优越
性。
在黑膏药的研究中借鉴现代橡皮膏、凝胶剂及
透皮吸收技术的开发是一个发展方向,在对提取工
艺、鉴别改进的同时,结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微囊技
术及脂质体技术等,使这个古老的剂型焕发青春。
参 考 文 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6-37.
[2]王剑,刘晋华,陈敬然,等 . 风痛宁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0(4) :271-273.
[3]杨晔琼,赵俊苹 . 开郁舒肝丸中当归薄层色谱鉴别的研
究[J].北方药学,2010,7(3) :11.
[4]王苏会,闫荟,王瑞,等 . 消骨增贴中乳香、没药的薄层
鉴别[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5) :414.
[5]刘元,宋志钊,莫海涛,等 . HPLC 法测定复方中风康复
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16(6) :74-76.
[6]陈大全,李小安,王昌利,等 .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
法测定风痛宁胶囊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J]. 中成
药,2006,28(10) :1540-1542.
新疆产血苋总黄酮提取工艺初步研究
努尔阿米娜·阿布都肉苏,克热木江·吐尔逊江,吐尔逊娜依·迪力夏提,索菲娅,帕提古丽·马合木提*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 目的:探讨新疆产血苋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新疆
产血苋总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新疆产血苋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正交
试验优化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新疆产血苋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 60%,提取温
度75 ℃,料液比 1∶ 40,提取时间 120 min,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 6. 46%。结论:该优选工艺具有提取率高、
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
关键词 血苋;黄酮;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2)12-2030-04
收稿日期:2012-06-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073)
作者简介:努尔阿米娜·阿布都肉苏(1986-)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研究;Tel:13899864395,E-mail:nuramina1
@ 126. com。
* 通讯作者:帕提古丽·马合木提,E-mail:patiguli mahemuti@ 126. com。
血苋(Iresine herbstii Hook. f. )为苋科(Amaran-
thaceae)血苋属植物。别名红叶苋、红木耳。主要
分布在巴西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苏、云南、广西
等地区〔1〕。在维吾尔医学中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
·0302·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5 卷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2.12.003
经、各种出血症、黄疸、流鼻血、凉血止血、通利气血、
散瘀利胆等功效〔2〕。《全国中草药汇编》指出,血苋
具有清热解毒、调经止血的功效,用于细菌性痢疾、
肠炎、血崩、吐血、便血、衄血等疾病。
本实验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乙醇浓度、料液
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进行分析,优选出了
新疆产血苋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期为今后进一步
系统地研究与开发血苋总黄酮奠定基础。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
器厂) ;SHZ-D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
器厂) ;752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
仪器厂) ;HH-S 型水浴锅(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
厂) ;电子分析天平(精确至 0. 0001 g) (上海梅勒
特—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DHG-9141A 型电热恒
温干燥箱(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 2 材料 血苋于 2009 年 9 月采自新疆岳普胡
县路边田野。由新疆大学买买提明·苏来曼教授鉴
定为苋科血苋属植物血苋 Iresine herbstii Hook. f. 。
芦丁标准品(批号:0080-9705,质量分数 > 98%,中
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
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芦丁标准品 10 mg,
用 60%乙醇溶解后,定容到 100 mL容量瓶中,得到
浓度为 0. 1 mg /mL芦丁标准溶液。
2. 2 样品总黄酮溶液的制备 将血苋自然条件下
干燥粉碎,精确称取 20 g 粉末,用石油醚索氏提取
20 h至无色以脱去叶绿素和脂溶性杂质。取已除
去杂质的血苋粉末 3 g,置于 250 mL锥形瓶中,以乙
醇为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进
行浓缩。将浓缩液用乙醇定容至 25 mL 容量瓶中,
得总黄酮溶液。
2. 3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在波长为 240 ~ 800
nm之间分别对一定浓度的血苋和标准品芦丁溶液
进行扫描,扫描间隔为 10 nm。根据吸光度值确定
最大吸收波长为 510 nm。
2. 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该溶液 0. 0、1. 0、
2. 0、3. 0、4. 0、5. 0、6. 0 mL,分别置于 10 mL 容量瓶
中,加入 5%的 NaNO2 溶液 0. 3 mL,混匀后放置 6
min,然后加入 0. 3 mL 10%的 Al(NO3)3溶液,摇匀
后放置 6 min。最后加入 4%的 NaOH 溶液 3 mL 定
容至 10 mL后摇匀,放置 12 ~ 15 min。以上述溶液
为标准品溶液,在 51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3〕。以
芦丁浓度(X)为横坐标,以吸光度值(Y)为纵坐标
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 = 6. 8857X +
0. 0016,r = 0. 9995。
2. 5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
NaNO2-Al(NO3)3 显色反应体系进行试验。取已制
备好的总黄酮溶液 1 mL置于 10 mL的容量瓶中,以
空白试管中的溶液作空白对照。按“2. 4”项下方法
在 510 nm处测其吸光度,并计算总黄酮含量。
2. 6 稳定性试验 精确称血苋粉末 1 g,按样品溶
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样液,放置不同的时间按“2. 4”
项下的方法测定其吸光度,每隔 5 min 测定一次,连
续测定 30 min,测得样品溶液吸收值的 RSD 为
2. 8%。实验结果表明,所得试液吸光度在 30 min
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2. 7 重现性试验 取 5 份样品试液,其他试剂加
入量及时间同“2. 4”项,测定吸光度,计算得吸光度
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RSD为 1. 8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法的重复性满足要求。
2. 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 1 mL 样品液 5
份,各加入 0. 1 mg /mL的芦丁标准溶液 0. 00、0. 20、
0. 40、0. 60、0. 80 mL,其他试剂加入量及时间同
“2. 4”项下操作。测吸光度,计算加样回收率为
101%,RSD为 2%。结果表明加样回收率良好。
3 单因素试验
3. 1 液料比对总黄酮吸光度值的影响 取 5 个平
底烧瓶,分别加入已脱脂的血苋 1 g,然后分别加入
30、40 、50 、60 、70 mL 的 60%的乙醇溶液,于 60℃
水浴锅中浸提 2 h,过滤,静置 10 min 除去杂质,取
下层清液。按“2. 4”项下的方法分别测定各液料比
下的总黄酮吸光度值。结果见图 1。
图 1 液料比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最初随着液料比的增大黄
酮提取率增大,但到了某一个程度提取率开始下降,
是因为随着溶剂量的增加,很可能把一些不易溶出
的成分提取出来从而影响了黄酮的提取率。而且过
大的液料比会造成溶剂和能源的浪费,故选去 1∶ 50
·1302·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5 卷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
料液比最合适。
3. 2 乙醇浓度对总黄酮吸光度值的影响 分别配
制体积浓度为 40%、50%、60%、70%、80%的乙醇
溶液。取 5 个平底烧瓶,分别加入已脱脂的血苋 1
g,然后加入 50 mL 上述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于
60℃水浴锅中浸提 2 h,过滤,静置 10 min 除去杂
质,取上层清液。按“2. 4”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各乙
醇浓度提取下的总黄酮吸光度值。结果见图 2。
图 2 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从图 2 可知,乙醇浓度在 40% ~ 60%之间黄酮
含量逐渐上升,60%时黄酮含量最高,60%以后开始
降低。原因是一些在高浓度的乙醇中所溶解的杂质
和一些亲脂性好的物质与黄酮竞争,所以选择乙醇
浓度在 40% ~80%之间较好。
3. 3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吸光度值的影响 取 5 个
平底烧瓶,分别加入已脱脂的血苋 1 g,然后加入 50
mL,60%乙醇溶液,于 60℃水浴锅中分别浸提 80、
100、120、140、160 min过滤,静置 10 min 除去杂质,
取上层清液。按“2. 4”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各提取时
间下的总黄酮吸光度值。结果见图 3。
图 3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从图 3 中可知,当提取时间为 120 min 时,吸光
度值最大。因此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
值。但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越来
越小,即黄酮含量减少。提取血苋总黄酮的最佳提
取时间为 120 min。
3. 4 提取温度对总黄酮吸光度值的影响 取 5 个
平底烧瓶,分别加入已脱脂的血苋 1 g,然后加入 50
mL,60%乙醇溶液,分别于 40、50、60、70、80 ℃水浴
锅中浸提 2 h过滤,静置 10 min除去杂质,取上层清
液。按“2. 4”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各提取温度下的总
黄酮吸光度值。结果见图 4。
图 4 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从 60 ℃到 80 ℃总黄酮含量
出现最高峰,即 70 ℃时总黄酮含量较高。随着提取
温度的上升,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也升高,但温度
过高可能引起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被氧化破坏从而导
致其提取率降低。
4 正交试验设计
以上讨论了各单因素的影响,但实际操作中各
因素是相互交叉影响的,因此为了全面考虑影响黄
酮提取率的因素 ,本试验设计了 4 因素 3 水平的正
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A乙醇浓度
/%
B
料液比
C时间
/min
D提取温度
/℃
1 50 1∶ 40 110 65
2 60 1∶ 50 120 70
3 70 1∶ 60 130 75
分别称取血苋粉末 1. 000 g,按表 2 正交试验方
法提取血苋总黄酮溶液,取总黄酮溶液 1 mL,按
“2. 4”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总黄酮含量。
结果见表 2。
依据表 2 所得的血苋总黄酮得率,考虑各因素
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见
表 3。
由表 2和表 3可知,4 种提取因素对提取效果影
响的大小依次为:B > A > C > D,即料液比 >乙醇
·2302·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5 卷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
浓度 >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各因素中乙醇体积分
数和料液比对浸提效果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性的水
平,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A2B1C2D3,即乙醇体积分数
60%,料液比 1∶ 40,提取温度 75 ℃,提取时间 120 min。
表 2 L9(3
4)正交试验
实验号
A乙醇
浓度 /%
B
料液比
C时间
/min
D温度
/℃
总黄酮含量
/(mg /mL)
1 50 1∶ 40 110 65 0. 0473
2 50 1∶ 50 120 70 0. 0476
3 50 1∶ 60 130 75 0. 0342
4 60 1∶ 40 120 75 0. 0538
5 60 1∶ 50 130 65 0. 0455
6 60 1∶ 60 110 70 0. 0305
7 70 1∶ 40 130 70 0. 0372
8 70 1∶ 50 110 75 0. 0321
9 70 1∶ 60 120 65 0. 0233
K1 0. 043 0. 046 0. 037 0. 039
K2 0. 043 0. 042 0. 042 0. 038
K3 0. 032 0. 029 0. 039 0. 04
极差 0. 012 0. 017 0. 005 0. 002
表 3 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Ⅲ型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乙醇体积分数 0. 011 2 0. 0055 6. 243 *
料液比 0. 020 2 0. 01 11. 768 *
提取时间 0. 000 2 0. 000 0. 000
提取温度 0. 000 2 0. 000 0. 000
误差 0. 007 8 0. 002
总计 0. 697 9
校正的总计 0. 038 8
在此条件下平行进行三次重复试验,血苋总黄
酮含量的平均值为 16. 17 mg /g,总黄酮提取率为
6. 46%。
5 小结与讨论
从以上的实验结果可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
苋中总黄酮含量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检测血苋
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方法。
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血苋黄酮的提取率在乙
醇浓度为 60%处提取率出现峰值;提取时间为 120
min时出现峰值;料液比为 1∶ 40 左右黄酮类物质提
取率出现峰值;提取温度为 75 ℃时黄酮提取率出现
峰值。
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血苋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
为:提取温度 75 ℃,料液比 1 ∶ 40,提取时间 120
min,乙醇浓度 60%。影响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因
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 >乙醇浓度 >提取时间 >提
取温度。在此最佳的参数组合条件下,血苋中黄酮
类物质的提取率为 6. 46%。乙醇回流提取法具有
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为新疆产血苋的开发利用
提供了有效数据。
参 考 文 献
[1]南京中医药大学编 . 中药大辞典[M]. 下册 .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阿巴拜克热·热合曼 . 维吾尔医常用生药[M].乌鲁木
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8.
[3]兰丹,文略,王小萍,等 . 红薯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
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1) :47-48.
青蒿素类复方制剂溶出度的研究
詹利之1,江武城2* ,林燕芳1,杨家庆1,杨兆丽1,张美义1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 目的:建立青蒿素类复方制剂中青蒿素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溶出度测定方法是以 20%乙醇溶液为
溶剂,转速为 100 r /min,取样时间为 45 min,测定波长(λ)为 292 nm。结果:在 2 ~ 10 μg /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 0. 99992(n = 5) ,准确度试验(n = 9)平均回收率为 99. 6%,RSD为 0. 70%。结论:通过专属性试验、精密度试验、
线性试验等各项考察,证明该方法对复方制剂中的青蒿素类溶出度测定是可行的,从而能直接准确测定复方制剂
中青蒿素的溶出量,操作简便、快捷。
关键词 青蒿素哌喹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青蒿素;溶出度
中图分类号:R28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2)12-2033-04
收稿日期:2012-06-11
基金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 211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詹利之(1970-) ,男,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物制剂与新药开发研究;Tel:13570058963,E-mail:zhanwenzhi@ hotmail. com。
* 通讯作者:江武城,Tel:13719190189。
·3302·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5 卷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