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裂叶星果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28·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年第7卷第8期
裂叶星果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许汉林 彭 松
(湖北中医学院 武汉 430061)
提 要 首次从植物裂叶星果草中分离得到三种结晶,经化学及光谱分析鉴定它们为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即药
根碱,非洲防己碱及木兰碱。
关键词 裂叶星果草 药根碱 非洲防己碱 木兰碱
裂叶星果草[Asteropyrum cavaleriei(Levl.et Vant.)
Drumm.et Hutch.](俗名、鸭脚黄莲)系毛茛科星果草属植物,
唯我国独有植物种,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川西南、贵州、湘
鄂西及广西北部;当地少数民族多用其根茎治热病、腹痛和痢
疾,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水之功效,单味或复方治黄疸、水肿
;有时替代黄连使用,且认为其清热泻火作用胜于黄连;全草
鲜品捣烂治疗疮肿毒、跌打损伤。同属植物星果草
[Asteropyrum peltatum (Franch.) Drumm. et Hutch.] 的化
学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1],但裂叶星果草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未
见报道。
笔者从裂叶星果草中分离得到三种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
它们被鉴定为原小檗碱性生物碱即非洲防己碱和药根碱及阿
朴芬型生物碱即木兰碱。
裂叶星果草采自湖北恩施鹤峰县,由湖北中医学院陈科
力、陈家春副教授鉴定。
熔点用 XRC-1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未校;紫外光谱用
Backman Du-640光谱仪测定;红外光谱用Shimadzu IR- 440
仪测定;质谱用 ZAB-HF-3F质谱仪测定;核磁共振谱用
JNMFX-90Q核磁共振仪测定,分别用 D2O或 CD3OD为溶剂,TMS
为内标。
1 提取分离
原材料 10kg,碾碎,分批于烧瓶中,水浴加热,用乙醇回流
提取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得流浸膏600g,取1.0万毫升
热蒸馏水溶解,趁热过滤,调 pH5.0左右,放置过滤,滤液通过
强酸型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以蒸馏水反复冲洗柱床至中
性和无色。倒出树脂晾干,用氨水(浓)焖润过夜,用索氏提取器,
以甲醇为溶剂提取树脂中的总生物碱,直至无生物碱反应(碘
化铋钾反应)为止。减压回收甲醇,得1600ml生物碱的甲醇浓
溶液;取 800ml生物碱浓溶液,减压浓缩至干,用甲醇:水:氨
水(16:1:1)溶解,硅胶拌匀,碾细,过筛;干法上硅胶柱层析,
以甲醇:水:氨水(16:1:1)为洗脱剂洗脱,分份收集,按薄层
层析相同斑点的洗脱液合并,从 8~18份得到 A部分,25~29
得到B部分,37~45份得到C部分;然后再分别上硅胶柱进一
步纯化,A部分经纯化后调 pH3.0~4.0,甲醇-氯仿析晶,再以
甲醇重结晶得结晶 A;B部分纯化后调 pH3.0~4.0,在甲醇中
析晶并重结晶得结晶B;C部分纯化后,甲醇析晶并重结晶得结
晶C。
2 结构鉴定
结晶 A的结构鉴定 其盐酸盐结晶为红棕色针状结晶,
碘化铋钾反应阳性,熔点198~200℃(分解)。紫外光谱UVλnm
(logε):226(2.59),264(2.59),344(2.8),432(0.59)。红外光
谱 IRν(cm-1):3350(OH),2950(OCH3),1600、1530、1505(芳
核),1632、1560(C=N)、1440、1360、1325、1270、1240(Ar-
OCH3),960、880、820、810为取代苯,其红外光谱与盐酸药根
碱对照品完全一致。1H-NMR δ(ppm) D2O,9.61( H,S,8-H),
8.70(1H,S,13-H),8.05,7.91(2H,d 11-H,12-H,J=8.4)(芳 香
质子 AB偶合),7.60(1H,S,1-H),6.80(1H,S,4-H),4.90(2H,m
6-H),4.15,4.10,4.00(9H,S,3×OCH3),3.20 (2H,m,5-H)其
1H-NMR与文献一致[1~4]。其色谱分析与盐酸药根碱对照品 Rf
完全一致,故确证结晶A为盐酸药根碱。
结晶 B的鉴定 其盐酸盐为黄色针状结晶,碘化铋钾反
应阳性,熔点 195~197℃(分解);紫外光谱 UVλnm (logε)
226(2.13),265(2.24),346(2.13),430(0.44)。红外光谱IRν
(cm–1):3400(OH),2900(OCH3),1600,1510(芳 核),1630,1560
(C=N),1360、1330、1270、1240(Ar-OCH3),895、875、815为取代
苯。1H-NMRδ(ppm)CD3OD:9.68(1H,S,8-H),8.58(1H,S,13-H),
8.10,7.95(2H,d,11-H,12-H,J=8.4)(芳香质子AB偶合),7.49
(1H,S,1-H),6.91(1H,S,4-H),4.82(2H,m,6- ),4.19,4.10,
3.95(9H,S,3×OCH3), .29(2H,m,5-H),其 UV,IR,1H-NMR与文
献报道一致[1、3、4],故确证结晶B为盐酸非洲防己碱。
结晶C的鉴定 白色无定形结晶,显微镜下观察为棱柱状
结晶,碘化铋钾反应阳性,熔点 220~221℃(分解)。紫外光谱
UVλnm(logε):233(2.95),275(0.99),3.24(1.05);红外光
谱 IRν(cm–1):3200(OH),2910(OCH3),1640、 51(芳核);
1H-NMRδ(ppm) CD3OD+D2O:6.48(1H,S,3-H)6.61,6.50 (2H,d,
8-H,9-H)(芳香质子AB偶合), (下转第83页)

2000年第7卷第8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83·

针刺治疗水肿28例
刘 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0700)
几年前,笔者有机会赴欧洲工作,运用针刺方法治疗水肿
病人 28例,均经西医多种治疗不效,或是因西药诸多副作用
而不愿长期服用,特来求助于中医治疗。笔者运用针刺的方法
利水消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治疗28例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
26岁,最大70岁;病程最长38年,最短6周;发病部位上肢
肿1例,下肢肿22例,全身肿5例。因影响水液代谢的因素很
多,所以收治病人的现代医学诊断也各不相同,包括下肢静脉
炎4例,静脉曲张6例,淋巴水肿6例,血管神经性水肿2例,
慢性肾炎4例,心衰3例及乳腺癌术后1例,无明确诊断者2
例。在本组病人中全身性水肿由心衰、慢性肾炎和淋巴水肿
引起;下肢水肿多由静脉炎、静脉曲张和淋巴水肿引起;上
肢水肿由乳腺癌术后引起。最少治疗9次,最多15次。
2 治疗方法
主要穴位:中极、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全
身水肿加取百会、曲池、水分;下肢水肿加取阳陵泉、伏兔、
太冲;上肢水肿加取外关、合谷、臂臑、曲池。全部腧穴均
采用 1.5寸针直刺,四肢穴及腹部穴进针 1寸~1.2寸,提插
捻转补泻,其中足三里、阴陵泉、太溪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
留针 30min,留针过程中行针 2次,起针时用泻法之腧穴均摇
大针孔,病情较重者可有水液或血水混合液自针孔溢出,此时
可按揉针孔周围促使其向外排泄至液体消失。患者隔日针刺,
每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不休息。
3 疗效标准
痊愈:水肿完全消失。显效:水肿明显消退,体重减轻
2kg以上;下肢围缩小 2cm以上或上肢围缩小 1cm以上。好
转:水肿症状减轻,体重减轻2kg以下;下肢围缩小2cm以下
或上肢围缩小1cm以下。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
4 治疗结果
28例病人中,痊愈1例,占3.57%;显效8例,占28.57%;
好转19例,占67.86%;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5 典型病例
塞氏,女,60岁。1996年3月7日初诊。患者缘于水肿6
周,加重2周前来就诊。症见全身浮肿,以双下肢为重,伴双下
肢烧灼样疼痛,气短,夜间阵发性憋气,可平卧,眠差,小便少,
偶有便溏,舌暗,脉滑。此前曾在本国医生处治疗,诊为“心
衰”。经脱水治疗症状减轻,但停药后诸症依旧。予取中极、
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伏兔、阳陵泉、内关穴,
针刺方法如前所述。每于起针时阳陵泉、三阴交等下肢穴处
可放出0.5ml~2ml组织液。每周治疗3次。一诊后患者诉双
下肢烧灼样疼痛及沉胀感减轻,1周后双腿围缩小 2cm,共治
疗9次,出院时体重下降8kg,水肿明显消退,下肢沉重灼痛消
失。
6 体会
本组病例所见水肿均为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或脾肾阳虚,
气化失常,水液停积而引起的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脾肾两脏
虚弱,在标为水湿泛溢肌肤。《灵枢·终始》云:“从腰以下者,
足太阴阳明皆主之”,故取足三里、阴陵泉调补脾胃,以输布
运化津液;太溪乃肾之原穴,用之益肾助阳利水;中极为膀胱
募穴,取之以助膀胱之气化。至于起针时摇大针孔乃开合补泻
之法,以泻有形之湿邪,放出少许水液可达祛除实邪,给邪以
出路之目的,正合“菀陈则除之”之法。
本组全部为住院病人,因医疗保险规定一般病人住院不
得超过1个月,所以治疗均不满2个疗程,若延长疗程,疗效会
更佳。 (修回日期:2000-05-15)

(上接第 28页)3.8(6H,S,2×OCH3),3.202.92(6H,S,2×
N-CH3);质谱MS m/e(Fab.):342(M+),341(M- ), 327,326,297,
296,165, 58(100);其光谱分析均与文献报道一致[1、3~5],故确
证结晶C为木兰碱。
参 考 文 献
1 马元春,张执候,唐祥怡,等.星果草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
志,1990,15(2):29
2 方圣鼎.千金藤属生物碱的研究.中草药,1981,12(2):1
3 Ring Dabl.Protoberine alkaloids:Chiroptical properties and
absolute configuartion.J.Nat.Prod.1981;44(1):75
4 Suess stermitz.alkaloids of mahonia repens with a brief review
of provoes work in the genus mahonia J.Nat.Prod.1981;44(6):684
5 Franch R. Stermitz.magnoflorine and N,N-dimethy-Lindcarpine.
J.Nat.Prod.1980;43(1):140
(致谢:本文承刘焱文教授审阅;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由本院分析中心测
试,质谱、核磁共振光谱由武汉大学分析测中心冯志刚教授、刘玉讲师测
定,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收稿日期:2000-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