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鳄嘴花引种栽培技术要点



全 文 :2016年第3期 现代园艺 良种推荐
等,用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防治虫害。用1
︰2冠菌铜和绿风95调成糊状,每隔4~5天涂抹树干
1次,连抹3次,防治枝干腐烂病。4~5月和8~11月是
红蜘蛛、黄蜘蛛发生的高峰期,用1.8%易斩乳油或
40%库龙1500倍液防治。
举尾虫每年发生2次,幼虫具有群居性,可以人工
捕杀,用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防治黄毛
虫。6月中旬~8月,天牛在分枝的基部表面产卵,产卵
后分枝表面是“川”字,人工挑刺刚产下卵粒,若幼虫已
蛀入枝干时,用注射器往洞里灌注80%敌敌畏乳油
50~100倍液,并用粘土封堵洞口。在幼果套袋前,喷施
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或用红糖1份、醋2
份、水10~20份、加少量白酒和90%敌百虫晶体制成
糖醋液诱杀,防治灰蝶和梨小食心虫。蛾类可利用成虫
的趋光性,在园区安装频振或杀虫灯诱杀成虫。
(收稿:2015-11-10)
鳄嘴花引种栽培技术要点
任军方,云 勇,张 浪*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
摘 要:从鳄嘴花的形态特征、整地、施肥和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对鳄嘴花栽培关键生产技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
鳄嘴花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鳄嘴花;特性;栽培技术
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苗床注意保湿,扦插当天浇
透水,以后看天气掌握浇水量,晴天每天淋浇2~3次,
阴天淋浇1~2次,直至发根,发根后,每天淋浇1次,用
80%遮阳网覆盖,增强保湿促根效果。当苗高
15~20cm,6~7叶片,根系达10cm长时,即可移栽。
2.2 整地
鳄嘴花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是喜欢疏松肥沃
的沙质土壤或红壤土。整地时,667m2施腐熟农家肥
2000~2500kg,均匀撒施,充分翻土,深翻细耙,搅拌后
起拢,平整畦面,使得土表层颗粒细小均匀,利于生根;
畦面龟背形,以防积水。
2.3 定植
鳄嘴花一般双行植,株距 20~30cm,667m2植
1700~2700株。定植后及时淋缓苗水。
2.4 田间管理
定植至植株封行前,是杂草易发期,应及时除草松
土。缓苗后,及时浇透1次水,同时施壮苗肥,667m2施
尿素10kg或有机肥料200kg,促进分枝及枝条生长。
植株封行前,施第2次肥,667m2施腐熟堆肥1500kg,
在畦中沟施,用土覆盖。以后每采收1次,应追施肥料
1次,667m2施复合肥10kg。鳄嘴花采收嫩枝叶供食,
为提高产量,应及时打顶,促发侧枝,一般植株高
30~40cm时,去除顶芽。
2.5 病虫害防治
2.5.1 寒害:当冬季气温降到5℃以下,再加上盆土潮
湿,易导致植株羽状嫩叶因寒害而倒伏,严重时会引起
块茎腐烂,很难再恢复其生机。防治方法:无论是生产
性栽培,还是家庭种养,越冬期间的棚室温度都应维持
不低于10℃,并保持盆土稍呈干燥的状态。少量盆栽,
鳄嘴花(Clinacanthusnutans(Burm.f.))为爵床科鳄
嘴花属植物,是一种生长在靠近赤道的低海拔疏林中
或灌丛内潮湿砂质土壤里的一种高大草本植物,产于
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于低
海拔亚热带疏林中或灌丛内[1]。类黄酮含量丰富,是重
要的珍稀药材之一,全株均可入药,味甘、微苦,辛;清
热除湿,消肿止痛,散瘀。用于黄疸,风湿痹痛,月经不
调;外用于跌打、骨折、刀伤、枪伤。据报道,对癌症症状
有很好的效果。研究发现鳄嘴花是一种无毒的野菜,其
类黄酮物质含量很高,还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
维生素、氨基酸等,近年来马来西亚民间的癌症患者发
现食用当地的鳄嘴花叶茎对抗癌有相当的功效。
近些年国内外对鳄嘴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它的
化学成分、毒理及营养价值方面分析[2-4],在鳄嘴花引种
栽培方面,目前还没有系统报道,本文对鳄嘴花的引种
栽培做了一些研究。
1 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鳄嘴花为常绿高大草本,直立或者攀援,茎圆柱
状,叶为倒披针形,有锯齿,花唇状。鳄嘴花喜温暖湿润
的热带地区,喜阳光沙地,但忌曝晒。
2 繁殖方法
2.1 扦插
鳄嘴花以扦插繁殖为主,在海南全年都可以进行
扦插,但春季更容易生根,以春季育苗移栽为主。扦插
时,应选择直径大于0.5cm的生长健壮和新鲜的枝条
(一般选用主枝或者靠近根部的枝条,不宜选太嫩的枝
条),剪成长10~15cm的枝条,每个枝条3~4芽,剪好
放置阴凉处。用萘乙酸800倍液浸泡2分钟,倾斜插入
准备好的沙土苗床,枝条插入2/3,苗床选择疏松、肥
!!!!!!!!!!!!!!!!!!!!!!!!!!!!!!!!!!!!!!!!!!!!!
輨輯訛
DOI:10.14051/j.cnki.xdyy.2016.05.021
良种推荐 现代园艺 2016年第3期
在特别寒冷的日子里,可于夜晚套罩双层塑料袋,次日
温度回升后再解去套袋。
2.5.2 灼伤:在炎热的夏季,或久雨初晴后的晴好天气,
或长时间搁放于室内刚搬到室外进行恢复性养护的盆
栽植株,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直晒,很容易造成其肥嫩叶
片被灼伤,致使其叶片部分失绿泛白,或整个叶片被灼
伤,坏死部分后期变褐发黑。防治方法:入夏后,及时将
植株移放到半阴的环境中,春末夏初久雨初晴,应及时
收听天气预报,及早给盆栽植株遮荫。
2.5.3 褐斑病:此病多发生于叶片上,病斑呈近圆形,灰
褐色至黄褐色,边缘颜色略深。该病在高温高湿、通风
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防治方法:发现少量病叶,要及
时摘除销毁,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40%的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每隔10天
喷洒叶片1次,连续3~4次,防治效果较好。
2.5.4 介壳虫:在通风不良、光线欠佳的环境中,鳄嘴花
的叶片易遭介壳虫的刺吸危害。防治方法:家庭少量种
养,可用透明胶带粘去虫体,也可用湿布抹去活虫体。
生产性栽培,可在其若虫孵化盛期,喷洒20%的扑虱
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杀虫效果好。
2.5.5 烂根:通常鳄嘴花烂根是由于低温寒冷和浇水过
多造成,一旦出现烂根,可先将植株从花盆倒出,把腐
烂的块茎和枝叶剪除,然后在伤口敷上木炭粉,露根放
于温暖之处,待伤口干燥后埋入盆土中,停止浇水,直
到春暖温度上升到20℃以上才恢复正常的浇水,但水
量一定要少,仅维持盆土稍湿就可以了。
2.6 采收
当株高40~50cm,即可以采收。 时,用剪刀剪
长约10cm粗壮、柔嫩的嫩枝,或者用手采摘嫩叶。采
收期第1年在5~11月,第2年以后4~11月,但采收高
峰期在6~10月。一般第1年667m2产量约为350kg,
第2年以后约为500kg。
2.7 晾晒
在晴天的上午,在干净的场院晾晒,至叶子卷缩干
为最佳,切勿淋雨,防止发霉;如果食用鲜叶,则不用晾
晒,直接食用即可。 (收稿:2015-10-30)
参考文献:
[1]刘明生.黎药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5-197.
[2]胡嘉琪,崔鸿宾,席以珍,等.国产爵床科鳞花草族 1属、穿心莲族 2
属和爵床族 8属植物的花粉形态,植物分类学报,43(2):151-162
(2005).
[3]刘旭,郭文洁,黄丹民,等.鳄嘴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 Heps肝癌的
抑制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24,3,2014(5),211-215.
[4]刘厚诚,等.新兴野菜鳄嘴花[J].植物杂志,2001(2),12-14.
基金项目:2014 年海南省中药现代化项目(琼财预[2014]02号);2013
年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ZDZX2013013-01)
作者简介:任军方(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
向:热带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鉴定。
通讯作者:张浪(1968-),男,海南东方人,高级园艺师,本科学士,研
究方向为热带园林花卉、南药黎药生理生态。
合欢及其繁育、栽培管理技术
夏亚伟 1,黄玉柱 2
(1河南省驻马店市园林绿化科研所 463000;2驻马店市绿化处)
摘 要:对合欢的栽培、应用及病虫害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以后合欢的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合欢;栽培;病虫害
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
不耐严寒,不耐涝,在湿润、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根具
根瘤菌,有改良土壤之效。浅根性,萌芽力不强,不耐修
剪。花期长。
2 繁育
合欢多采用播种法培育实生苗,10月份采种后晾
晒脱粒,干藏于干燥通风处,以防发霉。北方地区以翌
年4月中旬下种为宜,如用温室育种,可在10~11月下
种。合欢种皮坚硬,为使种子发芽整齐,出土迅速,播前
2周需用0.5%高锰酸钾冷水溶液浸泡2h,捞出后用清
水冲洗干净置80~90℃的热水中浸种30s,24h后即可
进行播种。利用这种方法催芽发芽率可达80%~90%,
且出苗后生长健壮不易发病。
3 栽植管理
合欢(AlbizziajulibrissinDurazz)又名夜合树、马缨
花、绒花树,是一种优良的观赏和药用树种,非常适宜
作公园、机关、庭院行道树及草坪、绿地风景树,5年即
可形成绿色走廊。逐渐成为园林、庭院景观中一道亮丽
的风景,深受园林工作者和人民大众的喜爱。
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合欢系含羞草科合欢属落叶乔木,株高通常
6~16m,树冠开张呈平广伞形,树皮灰棕色、平滑,枝粗
大但着生稀疏,偶数羽状复叶互生,羽片6~15对,对
生。小叶刀箭状,每羽片有15~40对,表面深绿色,有光
泽。6~7月,头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呈伞房状,中上
部粉红色,细长如绒缨,故又称“马缨”、“绒花”。荚果
带状、扁平,10月成熟。
合欢为温带、亚热带、热带树种,喜阳光,不耐荫,
!!!!!!!!!!!!!!!!!!!!!!!!!!!!!!!!!!!!!!!!!!!!!
輨輰訛
DOI:10.14051/j.cnki.xdyy.2016.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