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范喜梅(1963 -),女 ,本科毕业 ,副教授。从事生物学教学及植物资源调查。 收稿日期:2006 -09 - 18
珍稀植物太行花的生物学性状及保护与开发
范喜梅 辛泽华 赵小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焦作 454100)
摘 要:太行花为蔷薇科太行花属植物 ,作为一个中国特有属种 ,仅残存于太行山东缘河南 、河北境内 , 被列为国家二
级保护植物。由于呈零散分布 , 所占区域狭小 , 植株稀少 , 处于濒危境地。 本文介绍了太行花的形态特征 、生态学和
生物学特征 , 并对这一珍稀物种更加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太行花;珍稀;保护
中图分类号 S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 - 7731(2006)11 -66 - 02
B iological character istics, protection and explo itation ofRard P lant——— Taihanggia RupestrisYu et L i
Fan X im e i X in Zehua ( Jiao zuo Teachers C olleag, H enan, Jiaozuo 454100 Jiao zuo)
Abstrac t:Taihangg ia rupestris yu e t li - a peculiar kind o f ro se fam ily p lant in China - survives a long Ta ihangm ounta in. It is
ra ted as the second - g rade of pro tection plant o f the nation. I t is endangered due to its loo se distribu tion, little a rea o f sprea-
ding and ve ry few plan ts.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m ake a p roposal to pro te ct and deve lop it ra tiona lly after intensive investi-
ga tion in to its cha rac te ristics, eco logy, bio logy and geog raphica l d istrikution.
Key words:Taihangia rupestris, rard plant, protection
太行花(Ta ihanggia Rupestris Yu et Li)为 1974年新发
现的一个稀有种属 。它分布在太行山南部的修武 、林县境
内海拔 600 - 1300m山地 ,一般生长在阴坡疏林下或峭壁
岩缝中 。首先发现于河南修武县的一斗水和茱萸峰(现云
台山景区内 ),后又采于林州市城关西郊黄华墁崭山。
1980年经俞德浚教授研究鉴定 ,确定为蔷薇科植物中的
一个新属 ———太行花属。俞德浚又亲自前往采集地点 ,进
行详细的调查观察 ,掌握第一手材料 ,进而完成其分类位
置和定名 ,将其写入《中国植物志》蔷薇科中 。它是蔷薇
科草本仙女木族原始二倍体植物 ,染色体 2n=14,属古老
的残遗种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 太行花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根茎粗壮 ,根长深扎石缝中 ,有时可长达
地上部分的 4 -5倍 。基生叶为单叶 ,叶片卵性或椭圆形 ,
长 20 - 30cm ,宽 2 - 8cm ,先端圆钝 ,基部常截形或圆形 ,稀
宽楔形 ,边缘具有粗大钝齿或波状圆齿 ,表面绿色无毛 ,背
面淡绿色 ,无毛或在叶的基部有稀疏柔毛;叶柄长 2.5 -
10cm ,无毛或被疏柔毛 。有少数个体在叶柄中部以上有 1
- 2枚小的裂片 (图 1,图 2)。早春从根茎上抽出花葶数
条 ,花葶无毛或被疏柔毛 ,高 4 - 15cm ,其上无叶 ,仅有 1 -
5枚对生或互生的苞片 ,苞片 3裂 ,裂片卵状披针形;花雄
性和两性同株或异株 ,单生葶顶端 ,稀 2朵 ,花直径 3 -
4.5cm;萼裂片 5,淡绿色或带紫色 ,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
针形 ,先端尖;花瓣 5,白色 ,倒卵状椭圆形 ,先端圆;雄蕊
多数着生于萼筒边沿;花盘杯状;雌蕊多数 ,被疏毛 ,螺旋
状着生于花托上 ,花柱被短柔毛 ,仅先端无毛;子房有短
柄 ,花托在果时延长;在雄花中 ,雌蕊无毛 ,数目较少且败
育。瘦果长 3 - 4mm ,被疏柔毛。花期 4月中旬 - 5月上
旬。果期 7 - 8月 。
2 太行花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太行花分布区的气候特点为夏热多雨 ,冬春干冷 ,年
均气温在 12 - 14℃,最低气温 0℃以下 ,年降水量 500 -
1000mm , 全年分布不均。生长环境为石灰岩山地 ,土壤
富含钙的中性褐色土。太行花生性耐阴又耐干旱瘠薄 ,在
阴坡陡崖石壁缝隙中 ,全天不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成片
状生长 ,在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逐渐消失。最适宜生长于
沟谷上部的悬崖峭壁缝隙中 ,或者生于峭壁下林内的岩石
裸露和土层瘠薄处 。一旦这种独特生境被破坏 ,植株将随
之逐渐消失 。
太行花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 ,生长环境狭窄 ,植株
生长稀疏 ,花朵数目少 ,除两性花外 ,还有单性异株花 ,缺
乏传粉媒价 ,致使结实很少 ,不易获得种子。又因种子不
能随风远扬 ,缺乏传播种子的动物 ,所以天然下种更新苗
少 ,仅在其生长地的周围很狭小的地段发现少数天然下种
的幼苗 。
3 太行花的分布状况 、保护价值及保护措施
3.1 分布状况 太行花是单种属植物 ,残存于我国太行
山南部的河南省境内 ,仅在两处呈零散分布 。此植物生境
独特 ,分布区域狭窄 ,且植株稀少 ,天然繁殖能力较弱。我
们在调查和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还发现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
剧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分布范围在日益缩减 ,太行花
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 。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就将
陷入灭绝之境地 。
3.2 保护价值 (1)太行花是蔷薇科中的单种属植物 ,
66 安徽农学通报 , A nhu iAgri. S ci.Bu ll. 2006, 12(11):66 - 67
DOI牶牨牥牣牨牰牫牱牱牤j牣cnki牣issn牨牥牥牱牠牱牱牫牨牣牪牥牥牰牣牨牨牣牥牪牳
植株是 2倍体 ,花的结构由两性花向单性花演变 ,在蔷薇
科中处于独特的分类地位 ,对于阐明植物类群的起源和进
化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图 1 刚采集的太行花(摄于云台山)
图 2 太行花标本照片(摄于焦作师专标本室)
(2)太行花为早春开花植物 ,花期和洛阳牡丹相近。在大
多数植物刚露出新芽时 ,太行花已绽放了洁白的花朵 。太
行花的花大 ,直径达 3 -4.5cm ,蔷薇花冠 ,远远望去 ,犹如
洁白的梨花 ,把早春的峭壁装扮的犹如花坛 ,非常美丽 ,有
很高的观赏价值(图 1、图 2)。
(3)太行花的其他经济用途现尚不清楚 ,但民间常用
其治疗癣症 。
3.3 保护措施 鉴于太行花植株分布稀疏 ,天然繁殖能
力弱 ,并且分布狭窄 ,生境独特 ,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保护种群生境 ,加强宣传力度 ,杜绝人为采摘及
生境破坏。太行花主要分布地之一 ———云台山 ,现为国家
地质公园之一 ,是重要的旅游景区 。近年来 ,在云台山太
行花主要分布区又开辟了一条旅游专线 ,如不加大保护宣
传 ,这种美丽的花卉植株将会毁于游人之手 。
(2)建立科研机构 ,开展对太行花天然更新繁殖方面
的研究 ,解决其自然繁殖难这一难题 ,使其种群数量尽快
增加。
(3)建立人工繁育基地。在太行花的生境内建立人
工繁育基地 ,进行人工播种 、埋根等繁育试验 ,进而进行迁
地保存 ,并且逐步推广作为花卉栽培 ,变野生为家庭种植 ,
扩大其种群数量及分布区域 ,使其在科研上和观赏上发挥
更大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1]俞德俊 ,进朝銮 .太行花属蔷薇科一新属 .植物分类学报 [ J] ,
1980, 18(4):469 - 471
[ 2]傅立国 ,金鉴明 ,冯国楣等 .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 [M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 3]张惠源 ,张志英 ,岳俊三等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 M ]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94
[ 4]辛泽华 ,张子建 ,范喜梅等 .焦作植物志 [M ] , 西安地图出版社 ,
2002
[ 5]丁宝章 ,王遂义 .河南植物志 , 第二册 [M ]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88
[ 6]卢炯林 ,王磐基 .河南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M ] ,河南大学出版
社 , 1990
(上接 69页)2.2.5 初始 pH值的考察 将 DS45 - 2分
别接种到初始 pH值为 4.0、5.0、6.0、7.0、8.0、9.0的 LBG
培养基中 ,并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 ,考察最适 pH值。
表 6 初始 pH对抑菌作用的影响
pH 抑菌圈直径(cm) 平均值(cm)
4. 0 1.654 1. 620 1. 430 1. 458 1. 541
5. 0 1.664 1. 684 1. 692 1. 744 1. 696
6. 0 1.786 1. 822 1. 774 1. 696 1. 770
7. 0 2.354 2. 186 2. 246 2. 332 2. 280
8. 0 2.482 2. 396 2. 520 2. 504 2. 476
9. 0 1.890 2. 024 1. 946 1. 868 1. 932
由表 6可见 LBG培养基初始 pH在中性偏碱(7.0 -
8.0)的条件下抑菌效果最好 ,强酸强碱都会导致抑菌效果
的下降 。
3 结论
本试验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 DS45 - 2作为试验菌株
对抗菌物质产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摸索。通过对该菌生长
曲线的研究表明 , 6 - 12h的种子培养基正处于对数生长
期 ,最适于做种子液 。并且通过对培养基 、发酵时间及发
酵温度几个条件的研究发现 , DS45 - 2在 LBG培养基中
30℃摇床恒温培养 48h后抑菌效果最好 。另外通过对培
养基的初始 pH进行调节发现 ,培养基的初始 pH也会对
抑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初始 pH 在中性偏碱 (7.0 -
8.0)的条件下抑菌效果最好 ,强酸强碱都会导致抑菌效果
的下降 。
参考文献
[ 1]景忆莲 ,刘耀斌 ,范万法 ,等 .棉花黄萎病及其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 J] ,西北农业学报 , 1999, 8(3):106 - 110
[ 2] 马峙英 ,李兴红 ,孙济中 , 等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寄主
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 [ J] ,棉花学报 , 1996, 8(4):172 - 176
[ 3] 沈其益 .棉花病害———基础研究与防治 [M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92, 128 - 153
[ 4] 张振绪 ,李庆基 , 陈吉棣 ,等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 “种 ”的鉴定
[ J] .植物病理学报 , 1981, 11(3):13 - 18
[ 5] 景忆莲 ,刘耀斌 ,校百才 ,等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 J] .江西棉花 , 1999(2):3 -4
[ 6] 简桂良 ,卢美光 ,仇家山 ,等 .棉花黄萎病防治策略 [ J] .中国植
保导刊 , 2004, 24(4):30 - 31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