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1001-4829(2009)04-1153-05
收稿日期:2008-09-2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6FY110700);云
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06C0012Z)
作者简介:蒋会兵(1979-),男 ,云南罗平人 , 农学学士 ,研究实
习员 ,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为通讯作者。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
蒋会兵 1 ,汪云刚 1 ,唐一春 1 ,宋维希 1 ,李友勇 1 ,季鹏章1, 2* ,黄兴奇 2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云南勐海 66620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23)
摘 要:2006年 10月至 2007年 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
区 ,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 44个。导致大理茶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垦 、过度放牧 、砍伐采摘等。据此提出了对野生茶树资
源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ofWildTeaPlant(Cameliataliensis)
GermplasmResourcefromYunnan, China
JIANGHui-bing1 , WANGYun-gang1 , TANGYi-chun1 , SONGWei-xi1 , LIYou-yong1 , JIPeng-zhang1 , 2* , HUANGXing-qi2
(1.TeaResearchInstitute, 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YunnanMenghai666201, China;2.BiotechnologyandGenetic
GermplasmInstitute, 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YunnanKunming650223, China)
Abstract:Investigationofwildteaplant(Cameliataliensis)germplasmresourceswerecariedoutfromOctober, 2006toMay, 2007in
Yunnan.TheresultsshowedthatC.taliensisaredistributedmainlyoverwestandsouthwestofYunnanprovince, and44distributionregions
werediscoverednow.ThemainreasonsthatleadtotheseriousdestructionofC.taliensisresourceswerelandreclaimofagriculture, over
grazing, felingandpickingetc.Conservationmeasurewasproposedtoprotectwildteaplantgermplasm(C.taliensis).
Keywords:C.taliensis;Germplasmresources;Investigation;Conservationmeasure
大理茶种 [ C.taliensis(W.W.Smith)Mel-
chior]属于山茶科 Cameliacceae山茶属 Camelia,
是 W.W.Smith于 1917年在对采自大理的标本中
鉴定出的 1个新种 ,根据地名定名为 T.taliensis(原
学名),后在 1925年又被 Melchior订正为 C.talien-
sis(W.W.Smith)Melchior,大理茶是栽培茶树的野
生近缘种 [ 1, 2] 。野生大理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
种 ,目前分布在中国云南至缅甸北部 [ 3] 。在中国分
布于云南 、贵州和广西西部 ,云南的大理 、保山 、德
宏 、临沧 、普洱和西双版纳等地是大理茶的主要分布
区 。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 ,种类多 ,目前世界范围
内发现的茶组植物有 47个种 4个变种 ,云南就有
35个种 , 3个变种 ,占已发现茶组植物的 74 %。大
理茶是云南野生茶树资源中分布广泛 、面积大 、适应
性强的一个茶树资源 ,是茶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 ,在古茶资源的调查中陆续被发现 ,已发现具有
代表性的大理茶资源有勐海县的巴达大茶树 ,镇沅
县的千家寨大茶树和双江县大雪山茶树王等 [ 3] 。
大理茶在其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一些优势性状 ,如生
长势强 ,一些内含成分低 ,抗寒性 、抗病性强等。对
大理茶已开展了形态结构 、分类系统学[ 4] 、遗传多
样性 [ 5 ~ 8]等研究 ,杨宗仁 [ 9]等报道了大理茶的化学
成分与栽培的大叶茶和小叶茶均十分接近 ,属于富
含咖啡因和茶多酚的类型 ,是迄今为止化学成分与
栽培茶树最为接近的茶组野生植物 。刘本英等[ 10]
利用大理茶与福鼎大白茶的种间杂交 ,并利用 ISSR
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以解决茶树种间杂交不亲和
等问题 ,这些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研究大理茶种群
演化规律 ,及其与近缘物种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 ,当地少数民族就有利用大理茶叶片
1153
2009年 22卷 4期
Vol.22 No.4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thwestChina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
DOI :10.16213/j.cnki.scjas.2009.04.020
作为茶饮的习俗 , “大理感通茶”就是用大理茶制作
的 ,南诏时期的 “银生茶 ”也是出自大理茶 ,近年市
场上的 “野生乔木茶 ”多数来自大理茶。对大理茶
的发现和利用推动了大理茶种质资源的优选和推
广 ,同时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摸清大理茶资
源的现有分布情况 ,在 2006 ~ 2007年 ,对云南大理
茶的分布现状进行了考察 ,观测大理茶植株的形态
特征 ,分析生境特点 ,生长群落类型和濒危原因 ,为
国家制定保护策略和实施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基础
资料和科学依据 。
1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分布和生境特点
1.1 大理茶的分布现状
云南茶组植物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地域性 ,
有呈带状分布的 ,如元江茶 、茶;有呈块状分布的 ,
如广南茶 、厚轴茶 、德宏茶等 。而大理茶是分布最广
泛并与普洱茶 (C.sinensisvar.asamica)、茶 [ C.
sinensis(L.)O.Kuntze] 、滇缅茶(C.irrawadiensis)等
茶种多层次交错分布 。虞富莲 [ 11] 指出滇西和滇西
南是大理茶的现代分布中心。大理茶在云南西部各
个州 、市都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西的澜沧
江 、怒江流域以及横断山脉中部的滇西南地区的双
江 、勐海 、镇沅 、宁洱 、云县 、凤庆 、昌宁 、永德 、普洱 、
盈江 、西盟 、澜沧 、孟连 、景东和景谷等 15个县 44
个自然村(表 1)。从调查结果来看 ,分布在普洱市
的有 21个点 ,西双版纳州有 2个点 ,德宏州有 2个
点 ,临沧市有 19个点 。分布在普洱 、临沧的点较多 ,
在德宏州可能还有大理茶的分布点存在 。随着资源
考察的不断深入 ,将会出现大理茶的新增分布点。
从图 1可看出大理茶的地域性分布非常明显 ,越过
哀牢山 、元江一线后 ,大理茶的分布急剧减少 。大理
茶这一明显的分布格局对研究茶树的地理学分布 ,
茶树系统演化和起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大理茶的生境特点
此次考察到的大理茶分布范围为北纬 21°20′~
25°38′,东经 98°11′~ 102°16′,海拔在 2000 ~ 2700
m,其生境年平均气温 14.9 ~ 20.2 ℃,年均降雨量
1200 ~ 2300 mm,森林覆盖率在 90 %以上 ,土壤多
为红壤 、黄棕壤 。大理茶生长的群落是原生的自然
植被 ,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 ,物种多样
性极为丰富。大理茶多半分布在海拔 2000 m以上
[海拔最高(2700m)的分布点为镇沅九甲千家寨茶
树群落 ]的高山林地中 ,生长在阔叶林 、竹林和杂木
林等植被较完整 ,阴暗潮湿的生态环境中。构成群
落的主要树种为樟科 (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
aceae)、野生大理茶树(Cameliataliensis)和一些木
质藤冠。在调查的 44个分布点中都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 ,勐海巴达 、格朗和 、昌宁芭蕉寨等分布点 ,在
人类长期影响下有 50 %的面积被开垦 、砍伐 ,现存
的大理茶以单株散生分布 ,并且在其生境中只有树
体高大的茶树稀疏存在 ,树体偏小或幼小的茶树很
难见到。保存较完整 、成片分布的大理茶以双江大
图 1 大理茶的 44个分布点位置(图中编号见表 1)
Fig.1 The44distributionregionsofCamelliataliensis(CodesaresameasTable1)
1154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2卷
雪山居群和镇沅千家寨居群最为明显 ,这 2个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二级乔木以野生大理茶树为优势 ,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面积最大 、最原始 、保存最完整的野
生茶树群落[ 12] 。
表 1 云南大理茶现存分布点名录
Table1 ListofC.taliensisnativelandsitesinYunnan
序号
No.
原生地名称
Nameofthenativeland
现有面积
Presentarea
生境
Habitat
主要濒危原因
Endangeredreason
01 双江县勐库大雪山 约 800hm2 山地 ,黄棕壤 ,阔叶林 ,木质藤冠
02 双江县班骂雪山 零星分布 山地 ,黄棕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03 双江县帮木大箐 零星分布 山地 ,黄棕壤 ,阔叶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04 勐海县格郎和雅航村 20hm2 高山林地 ,黄 ,棕壤 ,竹林 , 单株散生 砍伐采摘 ,开荒放牧
05 勐海县巴达大黑山 零星分布 山地 ,红壤 ,阔叶林 ,竹林 ,单株散生 砍伐采摘毁林 ,开荒
06 镇沅九甲千家寨 1916.5hm2 山地 ,黄 ,红壤 ,阔叶林 ,成片分布
07 镇沅落萨大山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单株散生 砍伐采摘毁林 ,开荒
08 云县白莺山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09 云县涌宝村 零星分布 山地 ,阔叶林 ,杂木林 ,单株散生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10 凤庆县香竹箐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紫色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1 凤庆县诗礼 66.67hm2 山地 ,黄壤 ,紫色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2 凤庆县郭大寨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紫色壤 ,阔叶林 开垦种地 ,建材伐木
13 昌宁县芭蕉寨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单株散生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4 昌宁县茶山河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单株散生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5 永德县棠梨山 零星分布 山地 ,赤红壤 ,黄棕壤 ,阔叶林 ,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6 永德县大雪山 零星分布 山地 ,赤红壤 ,黄棕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7 普洱县梅子乡干坝子 约 400hm2 山地 ,黄棕壤 ,杂木 ,林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8 普洱县德安乡石中村 零星分布 高山林地 ,黄棕壤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19 普洱县德安乡恩永村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黄棕壤 ,阔叶林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20 普洱县德安乡兰庆村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黄棕壤 ,阔叶林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21 普洱县梅子乡建设村 202.67hm2 山地 ,黄壤 ,黄棕壤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22 普洱县梅子乡永胜村 266.67hm2 山地 ,黄壤 ,黄棕壤 ,阔叶林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23 普洱县柄拢山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24 普洱县困鹿山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25 普洱县罗东山 零星分布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26 宁洱镇白草地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杂木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27 宁洱镇西萨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杂木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28 宁洱镇宽宏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杂木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29 宁洱镇昆汤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30 宁洱镇谦岗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31 黎明乡岔山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32 黎明乡仙人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建材伐木
33 勐先乡雅鹿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木质藤冠 砍伐采摘 ,建材伐木
34 勐先乡黑泥箐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建材伐木
35 西盟县佛殿山 零星分布 山地 ,砖红壤 黄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毁林开荒
36 孟连县腊福黑山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黄壤 ,阔叶林 , 杂木林 砍伐采摘 , 建材伐木
37 澜沧县老挝黑山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38 景东县石大门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39 景谷县困庄大地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40 景谷县李家村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41 景谷县大水缸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黄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42 景东县驴打塘 零星分布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杂木林 砍伐采摘 ,开垦种地
43 盈江县苏典茅草寨 约 12hm2 山地 ,黄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建材伐木
44 盈江县卡场草坝村 约 33.3hm2 山地 ,紫红壤 ,阔叶林 砍伐采摘 ,建材伐木
11554期 蒋会兵等: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
图 2 大理茶典型叶片及其生境
Fig.2 ThetypicalleaveofCameliataliensisanditshabitat
2 大理茶的形态特征
云南野生茶树有大理茶 (C.taliensis)、大厂茶
(C.tachangen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和秃房
茶(C.gymnogyna)等 ,而以大理茶为主。为弄清大
理茶的形态特征和资源利用 ,在调查的分布点中选
取分布面积大 、海拔高等具有代表性的勐库大雪山
居群 ,镇沅千家寨居群和勐海巴达居群等 8个群落 ,
对这 8个居群中的大理茶典型植株进行形态特征观
测(表 2)。在调查中发现大理茶的主干 、枝条上存
在苔藓 、地衣等附生物 ,在原生境中茶树上仅有少量
的蚜虫 、茶毛虫 ,而未遇到过严重的病虫害现象 。大
理茶能在自然条件下开花结果(果实较少),大理茶
的形态特征集中表现为树体直立高大 ,乔木型;叶片
大 ,平均叶长 12 ~ 20 cm,宽 6 ~ 8 cm,叶椭圆形 ,叶
面平或微隆起 ,叶基楔形 ,叶面绿或深绿色 ,叶片无
毛 ,有光泽 ,叶尖渐尖 ,锯齿明显 ,角质层厚 ,叶质较
硬脆 ,叶缘为稀钝齿 ,叶背无毛 ,主脉无毛呈淡黄色 ,
顶芽和幼枝均无毛;花单生或 2 ~ 3朵腋生 ,花大质
厚 ,花瓣白色 ,花瓣 9 ~ 12枚 ,苞片 2 ~ 3个 ,萼片 5
枚 ,柱头以 4 ~ 5裂为多 ,子房 5室有毛;果皮较厚 ,
种皮粗糙 ,褐色或黑褐色 ,种子近球圆形。总之 ,大
理茶分布广泛 ,数量多 ,是个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物
种 ,又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功能性成分 ,其中
叶片大 ,叶片无毛 ,有光泽 ,顶芽和幼枝均无毛(图
2),子房有毛 ,果皮较厚 ,是与大厂茶 、厚轴茶等野
茶区别的主要特征 [ 13] 。
表 2 大理茶种典型植株的形态特征
Table2 ThemorphologyoftypicalplantforC.taliensis
居群
Population
典型植株
Typicalplants
形态特征
Morphology
勐库大雪山居群 大雪山 1号大茶树 乔木型 ,树姿半开张 ,叶片绿色有光泽 ,均无毛 ,叶椭圆形 ,叶尖渐尖 ,叶基楔形 ,
叶脉无毛 ,叶脉 9~ 11对 ,芽叶基部显紫红色 ,锯齿明显 ,叶面隆起 , 叶质较软 ,花
瓣白色无毛 ,萼片 5枚 ,柱头 5裂,子房 5室。
镇沅千家寨居群 千家寨 1号大茶树
(树龄 2700年)
乔木型 ,树姿直立 ,分枝较稀 ,叶片椭圆形 , 叶尖渐尖 , 叶面平 ,叶色深绿有光泽 ,
叶厚 ,叶脉 9~ 11对。叶背 、主脉 、叶柄均无毛 ,叶柄微紫色 , 花冠平均直径 5.7
cm×5.6cm,花瓣白色 12~ 15枚 、无毛;柱头 5裂 ,子房茸毛特多 ,萼片 5枚。
勐海巴达居群 巴达大茶树 乔木型 ,叶片绿色 ,新叶带红 ,芽叶无毛 ,叶椭圆形 ,叶尖渐尖 ,叶基楔形 ,叶脉无
毛 ,侧脉 11~ 13对 ,叶质薄脆 ,叶枝上斜 , 叶尖尾状和渐尖 , 花朵大 ,花瓣 11 ~ 14
枚 ,柱头 5裂 ,萼片无毛 ,茶果梅花形 ,果皮厚 ,种子近球形。
勐海格朗和居群 格郎和大茶树 乔木型 ,叶片绿色 ,新叶带红 ,芽叶茸毛无 , 叶椭圆形 , 叶尖渐尖 ,叶基楔形, 叶脉
无毛 ,侧脉 6~ 9对 ,锯齿明显 ,叶质较软。
普洱白草地居群 白草地大理茶 乔木 、小乔木 ,芽叶色泽绿 ,均无毛 ,叶椭圆 ,叶尖渐尖 ,叶基楔形 ,叶脉无毛 ,叶脉
8对 ,锯齿明显 ,叶身叶面平 ,叶质较软。
白莺山居群 白莺山野茶 树体高大 、乔木型 , 叶片绿色, 叶基带红 ,芽叶无茸毛 ,叶椭圆形,叶尖渐尖 ,叶基
楔形 ,叶脉无毛 , 子房有毛。
凤庆香竹箐居群 香竹箐茶 树体高大 ,乔木型 , 叶片绿色 ,芽叶无茸毛 , 叶椭圆形 ,叶尖渐尖 ,叶基楔形 ,叶脉
无毛 ,角质层厚 ,叶质较硬脆 ,叶面多为平或微隆起 ,叶缘为稀钝齿 , 花大 ,柱头以
4~ 5裂。
永德居群 永德大茶树 乔木型 ,叶长椭圆形 ,叶身稍内折 ,叶面平 , 叶色黄绿 , 叶齿浅稀 ,芽叶无毛, 叶质
中 ,花大 ,花瓣 11枚 ,子房茸毛中。
1156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2卷
3 大理茶种质资源濒危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云南野生大理茶资源在各个
分布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 ,面积减少而面临濒危 。
勐库大雪山群落和镇沅千家寨群落保存较好 ,大理
茶植株较多 ,成片分布 。其余 42个分布点的群落中
茶树单株散生 ,中小树体被砍伐采摘。造成野生茶
树覆盖面积减少 ,植株稀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的影响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①不断扩大的农业
开垦用地。在人口不断增长 ,人类生活频繁的形势
下 ,农民在野生茶树分布点毁林开荒用来种植橡胶 、
甘蔗 、玉米等作物。当地农民多年的刀耕火种和木
材砍伐给野生茶树资源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②资源
利用存在问题。野生茶树被发现后 ,由于经济利益
驱使 ,各地农民对野生茶树过度采摘 ,甚至砍伐采
摘 ,这是近几年造成野生茶树濒危的主要原因 。另
外 ,许多专家学者不断的考察和游客的频繁出入对
其生境也有影响 。④长期过度的放牧 。许多野生茶
树生境成了当地牛羊的放养场所 ,这种长期放牧加
剧了野生茶树资源的消失 。如勐海格朗和野茶树群
落中 ,每天有 30头牛在里面放养 ,到处可见牛粪 、牛
脚印。
4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
通过调查 ,摸清了云南大理茶资源分布现状和
生长状况。目前 ,野生茶树的分布已被压缩到哀牢
山以西的澜沧江 、怒江流域以及横断山脉中部的滇
西南地区 ,为进一步做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发现
和利用 ,保护野生茶树资源已刻不容缓。笔者根据
大理茶种质资源调查现状 ,提出以下保护策略:①提
高认识 ,采取措施。当地农民对野生茶树资源认识
不够 ,有经济利益时就大量采摘或砍伐采摘;没有经
济利益时就开垦种地 ,建材砍伐等。为提高人们的
生态保护意识 ,加强对野生茶树保护力度 ,建议当地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 ,利用文件 、会议 、
电视 、报纸 、标语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教育 ,提高人
们对野生茶树的保护意识 ,减少和杜绝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 。②建立野生茶树原生境保护区。建立原生
境保护是保护野生茶树最理想的保存方式 ,是保护
野生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可取的方
法 [ 11] 。根据不同区域 、分布面积建立自然保护区 、
森林公园等途径扩大保护范围 ,如双江勐库大雪山
茶树群落和镇沅千家寨茶树群落等被列为国家自然
保护区 ,使野生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在自然生态环境
中演化。 ③异位保存。异位保存是种质资源保存工
作的重要方面 ,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分布点 ,开展
迁移保护 ,扩大保存量 ,也是一种较好的保护方式。
如在云南大叶茶资源保存基地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
分圃 ”保存野生茶树资源 200多份[ 14] ,这种集中保
存具有管理方便 ,研究集中 ,利用分发快捷等优点 。
参考文献:
[ 1]闵天禄.山茶属茶组植物的修订 [ J].云南植物研究 , 1992(2):
115-132.
[ 2]张宏达.茶叶植物资源的修订 [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984(1):1-12.
[ 3]许 玫 ,王平盛 ,唐一春 ,等.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
[ J] .中国茶叶 , 2005(6):12-13.
[ 4]陈 亮 ,虞富莲 ,童启庆.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 J].
茶叶科学 , 2000, 20(2):89-94.
[ 5]段红星 ,邵宛芳 ,王平盛 ,等.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的 RAPD研究 [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19(3):247-254.
[ 6] CHENL, YAMAGUCHIS.RAPDmarkersfordiscriminatingtea
germplasmsattheinter-specificlevelinChina[ J] .PlantBreeding
2005, 124:404-409.
[ 7] CHENJ, WANGPS, XIAYM, etal.Geneticdiversityanddifer-
entiationofCameliasinensisL.(cultivatedtea)anditswildrela-
tivesinYunnanprovinceofChina, revealedbymorphology, bio-
chemistryandalozymestudies[ J] .GeneticResourcesandCropE-
volution, 2005, 52:41-52.
[ 8] KATOHY, KATOHM, TAKEDAY, etal.Geneticdiversitywithin
cultivatedteasbasedonnucleotidesequencecomparisonofribosomal
RNAmaturaseinchloroplastDNA[ J] .Euphytica, 2003, 134:287
-295.
[ 9]杨崇仁 ,张颖君 ,高大方 ,等.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
茶的起源 [ J] .茶叶科学技术 , 2008(3):1-4.
[ 10]刘本英 ,周 健 ,许 玫 , 等.云南大理茶与福鼎大白茶种间杂
交幼胚的组织培养及亲子鉴定 [ J].园艺学报 , 2008, 35(5):735
-740.
[ 11]虞富莲.从物种多样性看茶树的起源中心 [ J] .云南茶叶, 2007
(3):36-42.
[ 12]虞富莲.双江勐库野生大茶树考察[ J] .中国茶叶 , 2003(2):9-
11.
[ 13]陈 亮 ,虞富莲 ,杨亚军.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 [ 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6.
[ 14]唐一春 ,杨盛美 ,许 玫 , 等.云南大叶茶资源保护及共享利用
[ J] .茶叶 , 2007, 33(4):224-227.
(责任编辑 谢晓慧)
11574期 蒋会兵等: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