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距瓣尾囊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栽培试验



全 文 :第 28卷 第 2期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Vo1.28,  No.2
2007年 4月 JournalofSichuan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Apr.,  2007
 
 
 
 
  收稿日期:2006-12-29
  作者简介:刘友权(1972-),男 ,学士 ,从事教育工作。
距瓣尾囊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栽培试验
刘友权 ,刘 刚 ,赵 勋 ,张 琼 ,刘 英
(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 ,四川 江油 621709)
摘 要:距瓣尾囊草(UrophysarochkiUlbr.)是毛茛科尾囊草属植物 ,中国特有珍稀物种 , 仅在涪江上游江油市境内
有分布 , 从该种发现 80年以来 , 去年才再次发现。通过近一年的观测和试验 , 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 苗木移栽 、
种子繁殖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为抢救这一种濒危植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距瓣尾囊草;生物学生态特性;栽培试验
中图分类号:S573.9S6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08(2007)02-0047-02
  距瓣尾囊草(Urophysarochki)属于毛茛科尾囊
草属 ,为我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世界上仅存两种 ,分
别是尾囊草和距瓣尾囊草 ,距瓣尾囊草仅在江油市
涪江中上游有分布。美国植物采集家 J.F.Rock于
1925年发现该种以来 ,距今 80年未有人采集到标
本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春雨博士于 2005年
在江油市涪江沿岸再次发现距瓣尾囊草。距瓣尾囊
草在植物分类学和珍稀植物基因保护上地位极为重
要 。此外 ,该种富含芳香类油脂 ,花瓣和叶片随着不
同的时段色彩不断变化 ,因此 ,很可能开发成为重要
的香料植物和园林观赏植物。
目前 ,随着国家重点水利工程 -武都引水工程
的实施 ,到 2008年工程将完成蓄水 ,届时现已发现
的全部距瓣尾囊草将被淹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角度来看 ,这种稀有植物的生物价值在尚未被充分
了解之前就灭绝了 ,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损失。因此 ,
开展巨瓣尾囊草的生物生态学研究和栽培学试验 ,
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本项试验于
2006年 2月开始 ,对距瓣尾囊草的生长环境和生物
学特性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研究 ,并进行了系列播
种和移栽试验。
1 植物形态特性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壮 ,木质 ,粗约 1 cm。贮
藏根 ,肉质 ,嫩脆 ,成年植株根粗于茎 。叶多数 ,单身
复叶 ,叶片的轮廓卵形或宽卵形 ,长 2.3 cm~ 5.2
cm,宽 2.6 cm~ 7 cm,中小叶全裂片有长 0.3 cm~
2.5 cm的柄 ,宽菱形或扇状菱形 ,宽 1.8 cm~ 3.5
cm,三深裂 ,深裂片常具三圆齿 ,两面均疏被白色短
柔毛 ,侧小叶全裂片无柄或具 1 mm~ 2mm的短柄 ,
斜扇形 ,不等二深裂;叶柄长 8.5 cm~ 14 cm,被白
色短柔毛 。花葶长 7 cm~ 12 cm;单花 ,苞片 1 ~ 2,
线形或披针状线形 ,长 3 mm~ 6 mm,宽约 1 mm;花
梗长 4.5cm~ 10 cm;萼片天蓝色 ,倒卵形至宽椭圆
形 ,长约 2 cm,宽 7 mm~ 8 mm,顶端钝;花瓣船形 ,
长约 6 mm,顶端钝 ,距长约 2 mm;雄蕊长 8 mm~ 10
mm,花药长约 1mm,黄色;退化雄蕊披针形 ,白色膜
质 ,与花瓣近等长;心皮 5,长约 1 cm。蓇葖长约 4
mm,密生横脉 ,疏被短柔毛 ,宿存花柱丝形 ,长达 8
mm;种子椭圆形 ,长约 1.5mm,暗褐色 ,密生小疣状
突起 。 3月开花 , 4月果实成熟 。
2 生物学生态特性
距瓣尾囊草对气候环境要求较高 ,喜阴湿 ,耐
旱 ,忌高温 。现仅发现于江油涪江上游北城乡境内 ,
为中山地形。大多生长在海拔 620m~ 650m之间 ,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冬暖春早 ,夏长秋短 ,无霜期
长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 ,地域变化明显的
气候特点 。生长区域年均温度 16℃,最冷月(1月)
均温为 4.9 ℃,最热月(7月)均温 25.7 ℃,平均气
温年较差 20.5 ℃。无霜期 271 d,日照 1 346 h,年
平均降水量 1 143.2 mm,冬 、春干旱 ,夏季雨多 ,秋
季阴湿。它对土壤环境要求十严格 ,一般仅生长于
陡峭的崖壁上 ,根扎于半风化的石灰岩裂隙内。
3 生长发育特征
巨瓣尾囊草为夏枯型植物 ,春季植株长势较旺 ,
叶正面嫩绿 ,叶背面紫绿色 。 2月底初花期 , 3月达
盛花期 ,花萼大而醒目 ,呈紫蓝色 、紫白色或紫红色
等 ,花瓣船形 ,黄白 ,基部突出形成距状 。 3月下旬
多数花调谢 ,形成果囊 , 4月 ~ 5月果实成熟 。种子
小而发育良好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 ,果柄自然向岩石
缝隙中弯曲生长 ,种子成熟后果囊心皮开裂 ,种子就
散落在缝隙土壤中完成自然播种。进入 5月底 6月
初叶色转为灰绿 、黄绿 ,叶渐发黄枯萎进入长达近 3
个月的休眠期。 8月底 9月初茎顶端抽发新叶恢复
生长 ,渐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 ,自然散播的种子也
相继发芽开成幼苗 。到 10月 、11月达到生长高峰
期 ,叶正面深绿色 ,叶背面为深蓝色。在整个生长周
期中花萼随温度的变化呈天蓝色 、紫蓝色 、紫白色或
紫红色等。叶色也随温度的变化呈嫩绿色 、深绿色 、
紫绿色或深紫色等 ,特别是叶背面变色最为明显。
4 栽培试验
异地移植试验于 2月底开始 ,分两次从原生地
整株挖掘 60株 ,运回江油校园试验基地进行栽培试
验 。取样苗木处于生长旺季 , 株体水分充足 ,根肉
质 ,嫩脆 ,运输和移植时造成了较大损伤。移植后
5 d~ 7 d花叶相继干枯 ,半个月后茎顶开始抽发新
叶 ,成活率 80%左右 , 6月进入枯萎休眠期 , 8月底
茎抽新叶恢复生长 ,目前长势良好 。栽植试验的基
质土壤有 3种 ,即原生地土壤 、试验基地土壤 、原生
地(50%)和试验基地(50%)混合土壤 。在栽植时
间 、光照条件 、土壤含水量一致的条件下 ,不同的土
壤上的巨瓣尾囊草的成活率和生长势略有差异(见
表 1)。总体来说 ,微酸 、微碱和中性的土壤皆适于
巨瓣尾囊草的生长 ,对土壤的肥力要求不高 。
表 1 不同的土壤条件巨瓣尾囊草生长状况
土壤 时间 光照 土壤含水量(%)
成活率
(%) 长势
原生地土壤 3月中旬 半阴 60左右 80 一般
混合土壤 3月中旬 半阴 60左右 60 一般
试验基地土壤 3月中旬 半阴 60左右 80 良好
5 种子发芽试验
4月下旬种子成熟时 ,采集成熟种子进行发芽
率测定 ,在自然室温(20 ℃左右)播种于吸水海绵
上 , 25 d后第一粒种子发芽 ,约 30 d左右发芽率达
92%,但幼苗成活率极低 。用原生地土壤异地播种 ,
约 30 d左右发芽 ,发芽率 80%左右 ,混合土壤和试
验基地土壤的种子发芽率不到 10%,幼苗抽发心叶
1 ~ 2片时就大面积死亡 ,现成活至今的不到 1%。
从种子萌发和生长条件来说 ,原生土最适宜 ,其他类
型的土壤难以保证种子萌发 ,即使种子萌发 ,幼苗亦
难以生存 。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审批
公  告
(2007年 4月 16日)
依据《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和规定 ,经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
审查专家组研究 ,同意以下三个单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的申请 ,现将审查情况予以下公告。广元市
林业勘测设计队由丙级升级为乙级 , (川林设(2007)乙字第 27号);达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丙级 , (川林设
(2007)丙字第 8号);壤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丁级 , (川林设(2007)丁字第 184号)。
四川省林学会  
48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