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点地梅中的两个化学成分



全 文 :沉香形成前后白木香叶化学组成的变化与沉香形成
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维娜,高晓霞,郭晓玲,等. 白木香果皮挥发性成分及
抗肿瘤活性的 研 究[J]. 中 药 材,2010,33 (11) :
1736-1740.
[2] 国家林业部,农业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
批) [S]. 1999-09-09.
[3] 张 争,杨 云,魏建和,等. 白木香结香机制研究进展
及其防御反应诱导结香假说[J]. 中草药,2010,41(1) :
156-159.
[4] 高晓霞,周伟平,钟兆健,等. 沉香中苄基丙酮与浸出物
含量相关性研究[J]. 中药材,2012,35(6) :919-924.
[5] 汪 晋,张玉峰,邵 青,等.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心肌缺
血大鼠血清代谢物组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35(23) :3199-3202.
[6] 冒海蕾,徐 旻,王 斌,等. 正交信号校正在正常成人
血清 1HNMR谱的代谢组分析中的滤噪作用评价[J]. 化学
学报,2007,65(2) :152-158.
[7] 陶秀梅. “肾阳虚”模型及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D]. 上
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8] 连江山. 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初
步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1.
[9] 乔镜澄,张同存,姜 悦,等. 功能因子角鲨烯胞内抗氧
化作用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9) :
175-178.
[10] 周 妮,朱 莉,郎志宏,等.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间接防
御中的作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7) :
101-107.
[11] Buchanan B B,Gruissem W,Jones R L. Biochemistry and mo-
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M]. Rockville,Maryland: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2002:1250-1311.
[12] 潘卫东,李晓峰,陈双燕,等. 植物维生素 E 合成相关酶
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内功能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6,23(1) :68-77.
[13] Dellapenna D,Pogson B J. Vitamin synthesis in plants:To-
copherols and carotenoids[J]. Annual Review Plant Biology,
2006,57:711-738.
[14] Tsegaye Y,Shintani D K,Dellapenna D. Over expression of the
enzyme p-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 in Arabidopsis
and its relation to tocopherol biosynthesis[J]. Plant Physiol
Biochem,2002,40(11) :913-920.
[15] 张一弓,张丽静,傅 华. 植物维生素 E 合成酶基因克隆
及其逆境生理研究进展[J]. 草叶学报,2009,18(5) :
235-242.
[16] 高 岩,郭东林,郭长虹,等. 三烯脂肪酸在高等植物逆
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J]. 分子植物育种,2010,8(2) :
365-369.
点地梅中的两个化学成分
雷 军1, 肖云川2, 刘 淼2, 冉 坚2, 黄 静2*
(1. 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收稿日期:2013-01-04
作者简介:雷 军 (1975—) ,男,讲师,博士,从事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Tel:(0816)2200064,E-mail:leijunxue@163. com
* 通信作者:黄 静 Tel:(028)85503045,E-mail:huangj_ pharm@ scu. edu. cn
摘要:目的 对点地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点地梅全草粉碎后用 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二
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分再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
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点地梅 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 2 个化合物,分别签定
为 2,3-二羟基呋喃 (1)和 2,4-二羟基-6-(4-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 (2)。结论 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自然界
分离得到,并补充了相关波谱数据。
关键词:报春花科;点地梅;化学成分;2,3-二羟基呋喃;2,4-二羟基-6-(4-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3)08-1708-03
doi:10. 3969 / j. issn. 1001-1528. 2013. 08. 027
Two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ndrosace umbellata
8071
2013 年 8 月
第 35 卷 第 8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ugust 2013
Vol. 35 No. 8
LEI Jun1, XIAO Yun-chuan2, LIU Miao2, RAN Jian2, HUANG Jing 2*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Mianyang 621000,China;2. West China School of Pharmacy,Si-
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ndrosace umbellata. METHODS The powdered
whole herbs of Androsace umbellata was extracted by 95% ethanol,and the extract was suspended in water and par-
titioned with petroleum ether,CH2Cl2,EtOAc,and n-butanol in turn. The extract from n-butanol part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many chromatography means and recrystallization,and all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mean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RESULTS Two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as 2,3-
furandiol (1) and 2,4-dihydroxy-6- (4-hydroxybenzoyloxyl-)-benzoyl acid (2) ,respectively. CONCLU-
SION Two compounds are all obtained from the botanical plant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NMR data is in detail.
KEY WORDS:Primulaceae;Androsace umbellata;chemical constituents;2,3-furandiol;2,4-dihydroxy-6- (4-
hydroxybenzoyloxyl-)-benzoyl acid
点地梅 Androsace umbellata (Lour.)Merr. 属
于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植物[1],民间又称为喉咙草、
佛顶珠等[2]。该植物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
东北、华北也有发现;该植物民间主要用于咽喉
炎、扁桃腺炎等治疗[1]。另外,研究发现,点地
梅的一些提取物具有抗多种实体瘤的活性[3]。该
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前曾有报道[4-5]。在对该植
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过程中曾从该植物中分
离得到多个化学成分[6-8]。
为了发现结构新颖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
物,并进一步了解该植物的药用物质基础,对该植
物全草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化学成分
研究,又从中分离得到 2 个天然产物成分 (1 和
2)。化合物 1 和 2 原均为人工合成产物,但原文献
中仅提供了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未提供完整
的 NMR数据[9-10]。本实验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
这两个化合物,并补充了相关 NMR数据。
1 仪器、材料和试剂
核磁共振用 Bruker AV-400 核磁共振仪测定;
红外光谱用 Nicolet FT-IR 200XV 仪测定,分别采
用压片法和液膜法;质谱用 VG 70 型质谱仪和 VG
Autospec 3000 型质谱仪;紫外光谱用 ZF-7 三用紫
外分析仪 (巩仪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旋转蒸发仪
BC-R201B (上海贝凯生物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称量样品用 BS224S 电子天平。柱色谱硅胶和薄层
色谱硅胶 (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Sephadex LH-
20 (Amersham Biosciences)。氘代试剂选用 DMSO-
d6,TMS作为内标 (百灵威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
实验中所用其他有机试剂均为分析纯。
点地梅于 2006 年 9 月采自湖南省怀化市,经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王曙教授鉴定为点地梅 A.
umbellata (Lour.)Merr.。凭证标本 (编号 No.
200609LJ)现保存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天然药物
学系。
2 提取和分离
取 7. 5 kg 已干燥的点地梅全草,粉碎后用
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 次,将 3 次提取液合并,
进一步减压浓缩得到总浸膏 (825 g)。再将总浸膏
用适量水溶解后,依次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最后分别得到石油醚
萃取的浸膏 45 g、二氯甲烷萃取的浸膏 45 g、乙酸
乙酯萃取的浸膏 85 g和正丁醇萃取的浸膏 105 g。
取 95 g正丁醇萃取浸膏,以 100-160 目的柱层
析硅胶进行分离,再以二氯甲烷-甲醇-水 (9 ∶ 1 ∶
0. 1、8 ∶ 2 ∶ 0. 2、7 ∶ 3:0. 3、5 ∶ 5 ∶ 0. 5)梯度洗
脱,最后得到六大部分 (Fr. 1 ~ 6)。将 Fr. 1 部分
以 200 ~ 300 目柱层析硅胶反复分离,每次用二氯
甲烷-甲醇-水 (20 ∶ 1 ∶ 0→9 ∶ 1 ∶ 0. 1)梯度洗脱,
分段收集二氯甲烷-甲醇-水不同比例洗脱的部分,
再经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LH-20 柱层析 (甲醇-二
氯甲烷,10 ∶ 0 → 1 ∶ 1)反复分离纯化,再用二氯
甲烷-甲醇反复重结晶,最后得到化合物 1 (7 mg)
和 2 (8 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粉末 (二氯甲烷-甲醇) ,难溶
于二氯甲烷、甲醇,易溶于二甲基亚砜,分子式
C4H4O3,ESI-MS (negative)m/z 99 [M-H]
-。1H-
NMR (DMSO-d6,400 MHz) δ:11. 03 (1H,brs,
3-OH) ,10. 83 (1H,brs,2-OH) ,7. 38 (1H,d,
J = 7. 6 Hz,H-5) ,5. 45 (1H,d,J = 7. 6 Hz,H-
4)。13C-NMR (DMSO-d6,100 MHz) δ:165. 4 (C-
2) ,152. 2 (C-3) ,143. 0 (C-5) ,101. 0 (C-4)。
9071
2013 年 8 月
第 35 卷 第 8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ugust 2013
Vol. 35 No. 8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 HMBC、HMQC 和1H-1HCOSY
进一步确证结构,并参考文献 [9-11],将化合物
1 的结构鉴定为 2,3-呋喃二醇。
化合物 2:淡黄色粉末 (甲醇) ,溶于甲醇,
FeCl3-K3 [Fe (CN)6] 反应阳性,分子式 C14 H10
O7,ESI-MS (negative)m/z 289[M-H]
-。1H-NMR
(DMSO-d6, 400 MHz) δ: 13. 16 (1H, s, 1-
COOH) ,7. 99 (2H,d,J = 8. 0 Hz,H-2,6) ,
6. 74 (2H,d,J = 8. 0 Hz,H-3,5) ,6. 79 (1H,
brs,H-5) ,6. 46 (1H,brs,H-3)。13 C-NMR (DM-
SO-d6,100 MHz) δ:182. 3 (C-7) ,163. 8 (C-
7) ,163. 0 (C-4) ,161. 3 (C-2) ,161. 1 (C-4) ,
155. 1 (C-6) ,128. 2 (C-2,6) ,121. 5 (C-1) ,
116. 1 (C-3,5) ,103. 9 (C-1) ,102. 8 (C-5) ,
98. 8 (C-3)。通过以上分析,结合 HMBC、HMQC
和1H-1HCOSY进一步确证结构,并参考文献 [10,
12-14],故鉴定化合物 2 为 2,4-二羟基-6- (4-羟基
苯甲酰氧基)-苯甲酸。
4 讨论
利用现代色谱方法和波谱鉴定法从点地梅植物
中分离鉴定了 2,3-呋喃二醇和 2,4-二羟基-6- (4-
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两个天然产物成分。虽
然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到目前为止,
与这两个化合物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报道仍极为少
见,所以它们的发现对于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结构新
颖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
义,对于合成化学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另外,这
两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也能作为辨别该药材真伪的
参考依据之一,而从植物化学分类学角度来看,这
两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也能作为对该属植物进行化
学分类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五十
九卷,第一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57.
[2]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1986:2374.
[3] 李朋军,沈伟哉,叶文才,等. 点地梅提取物 saxifragifolin
B体外抗实体瘤活性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
27(5) :838-842.
[4] 李承花,殷志琦,黄晓君,等. 点地梅的化学成分[J].
中国天然药物,2008,6(2) :123-125.
[5] Wang Y,Zhang D M,Ye W C,et al.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Androsace umbellate and their anti-proliferatives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J]. Planta Med, 2008, 74 (10 ) :
1280-1284.
[6] Lei J,Xiao Y. C,Huang J,et al. Two new kaempferol glyco-
sides from Androsace umbellate[J]. Helv Chim Acta,2009,
92(7) :1439-1444.
[7] 王文静,雷 军,肖云川,等. 点地梅中双黄酮类化学成
分的分离和鉴定 [J]. 华西药学杂志,2011,26(5) :
420-423.
[8] 雷 军,肖云川,王文静,等. 点地梅中的黄酮苷成分
[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 :2053-2057.
[9] Alexander P,Jarmila D,Jan P,et al. Volatile substances of
dwars elder (Sambucus ebulus L.)fruits[J]. Biologia (Bra-
tislava,Slovakia) ,1992,7(3) :225-230.
[10] Sylvain T,Thierry T,Christian G,et al. First chemical synthe-
sis of three natural depsides involved in flavonol catabolism and
related to quercetinase catalysis[J]. Synth Commun,2006,
36(5) :587-597.
[11] 于德全,杨峻山. 分析化学手册:第七分册[M]. 2 版.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11-113.
[12] 陈封政,何永华,丁立生,等. 绢毛蔷薇果实的化学成分
[J]. 药学学报,1999,34(6) :454-456.
[13] 张起辉,高慧媛,吴立军,等. 吴茱萸化学成分[J]. 沈
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1) :12-14.
[14] 张雷红,张晓琦,江永南,等. 宽叶大戟全草化学成分研
究[J]. 中药材,2008,31(12) :1820-1822.
0171
2013 年 8 月
第 35 卷 第 8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ugust 2013
Vol. 35 No.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