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日本栗栽培管理新技术



全 文 :落 叶 果 树 DECIDUOUS FRUITS 2003 (1)               
日本栗栽培管理新技术
窦立纯1 ,王云尊2 ,邢秀兰2
(1.山东省日照市港务局 , 276800; 2.日照市林业局)
  摘 要:日本为了实现 666.7m2 栽植 93 株的超矮化栽培 , 对整形修剪技术进行了革新 , 将常规的变则主
干形落头去掉 1 ~ 2 个主枝 ,使之成为低中干具 3 ~ 4 个主枝的矮冠形 ,树高 2.5m 左右 ,并根据枝条粗度和长
度确定结果母枝留量 , 长 30 ~ 50cm 、基径 0.7 ~ 1cm 者 ,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 5~ 6 条;长 1~ 1.5m 、基径
1cm 以上者留 3 ~ 4 条 ,其余枝条疏弱留强 , 并对强枝重短截做预备枝。该种超矮化密植栽培 , 6 年生树666.7
m2产量 200~ 253.3kg。为生产超大和特大坚果 , 于雄花序脱落期重剪果枝;减少授粉树的比例故意使授粉
不充分 , 以增加生理落果 ,减少栗苞中的坚果数 , 结果栗实变大 、变圆 ,提高了商品价值 , 节省了选果用工。
  关键词:日本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4.2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910(2003)01-0055-03
  2001年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日本宫城县
仙台市日本栗专家佐藤末吉先生 ,应日照市外
国专家局的邀请 ,前来考察访问。佐藤先生考
察了东港区黄墩镇中 、韩 、日三方合作建设的
2000hm2 日本栗生产基地 ,对 1 ~ 5年生树做了
全面细致的调查 ,并与中方板栗专家进行了良
种选育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学术交
流。佐藤先生侧重介绍了日本栗的栽培新成
果 、新技术 ,使我们深受启发。现从三个方面简
介如下。
1 超矮化整形修剪法
1975年以来 ,日本栗科技界与生产经营
者 ,着眼于延长经济树龄 、提高产量和质量 、改
善田间作业状况 、节省劳动力等 ,对常规矮化树
形进行了改良。通过减少主枝和改革修剪技术
降低树高 ,从而创立了“超矮化整形修剪法” ,首
先在歧阜县 ,后又在兵库县和茨城县研究成功
并推广普及。这是日本栗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
科技创新 。
1.1 减少主枝
歧阜县的做法是将常规变则主干形的 5个
主枝 ,从上而下连同着生的中干锯掉 1 ~ 2个主
枝 ,保留 3 ~ 4 个 ,改成“低中干变则主干形” 。
兵库县的做法是对常规变则主干形大幅度落
头 ,只保留 2个主枝 ,分别伸向行间 ,改成“低冠
二主枝开心形”(阔“V”字形)。茨城县的做法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对常规变则主干形落头的
幅度大于歧阜县而小于兵库县 ,保留下部 2 ~ 3
个主枝 ,改良成“拟自然开心形”(也称改良式自
然开心形)。这三种整形方式分别被称为歧阜
方式 、兵库方式和茨城方式 。树形改良后 ,树高
控制在 2.5m 左右。这种超矮化树形 ,使田间
作业非常安全 、方便 ,比常规矮化树形修剪省时
60%,深受老者和妇女欢迎 。
1.2 改革修剪技术
超矮化整形的树 ,要求结果母枝着生在主
枝和侧枝上 ,不培养副侧枝 。修剪时 ,根据枝条
粗度和长度确定结果母枝留量。长 30 ~ 50cm 、
收稿日期:2002-07-10
作者简介:窦立纯(1963-),女 ,山东诸城人 , 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 ,现任日照市港务局总工办日语翻译。
55
DOI :10.13855/j.cnki.lygs.2003.01.037
基径 0.7 ~ 1cm 者 ,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保留
5 ~ 6条 ,其他枝疏弱留强 ,并对强枝重短截作预
备枝 ,培养翌年的结果母枝;长 1 ~ 1.5m 、基径
1cm 粗以上者 ,保留 3 ~ 4条 ,其他疏弱留强 ,并
选方向 、粗度 、长度适宜的壮枝重短截作预备
枝 ,培养翌年结果母枝。
1.3 树形改良的效果
株行距 5m×5m 和 4.5m ×4.5m ,每666.7
m2栽 27 ~ 33 株的成龄园 ,这种超矮化树形和
留枝标准 ,株产可达 10kg 以上 ,每 666.7m2 产
267kg 。如结果母枝留量超过上述指标 ,当年每
666.7m2 产量可达 400kg 以上 ,但翌年会因结
果母枝发育不良而出现“小年” 。从果实质量
看 ,未改良的常规矮化树形 ,平均单果重 17g 左
右 ,而在同等条件下改良后的超矮化树形 ,平均
单果重 22g 左右 , 而且多数能达大型果标准。
另外 ,不同类型的品种 ,对树形改良的反映有
异。树姿开张的品种 ,如丹泽 、大峰 、石槌等最
适宜改良为超矮化树形;树姿较直立的品种如
银寄 、利平 、岸根等若改良为超矮化树形难度较
大 ,但树姿直立的筑波 ,却是适宜超矮化整形的
重要品种之一。
2 超矮化密植栽培法
株 、行距均 8 ~ 9m 、每 666.7m2 栽 9 ~ 10
株 、树高 7 ~ 8m 的传统栽培方式 ,为日本栗栽培
的第 1个阶段 ,历时相当久远。将株行距改为
4m×5m 、4.5m×4.5m 和 5m×5m ,每 666.7m2
栽 27 ~ 33株 ,树高 4 ~ 5m ,是 20世纪中期以来
的栽培方式 ,被称为“矮化栽培方式” ,为日本栗
栽培的第 2 个阶段。在此期间 ,科技界广泛开
展了树形改良的研究与实践 ,成功地将树高控
制在 2.5m左右 ,被称为“超矮化树形” 。在此基
础上 ,1991年茨城县园艺研究所采用筑波栗 ,设
计株行距为 2m×3.6m 、每 666.7m2 栽 93株的
密植栽培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被称为“超矮化
密植栽培法” ,为日本栗栽培的第 3个阶段。
超矮化密植园的整形修剪 ,前 3年以疏枝
为主 ,第 4年以后确定主侧枝。树的中干低于
2m ,骨干枝长 1m 左右 ,收获期树高在 2.5m 以
下。早春修剪时 ,对结过果的侧生枝全部更新 ,
只留由预备枝培养的壮营养枝 。掌握每平方米
树冠投影面积保留 5 ~ 6 条长 1m 左右 、基径
1cm 左右的壮枝 ,作为当年结果母枝 ,其余壮枝
选作预备枝 ,留 3 ~ 5芽重短截 。该种修剪方式
突出的优点是显著延缓了结果部位外移。经 3
~ 4年整形完成后 ,树体由主干 、中干 、主侧枝 、
预备枝和结果母枝构成。因主侧枝级次少而
短 ,所以非常有利于叶片的同化物质向果实运
送。同时 ,小树冠有利于内膛发育枝受光 ,发育
成翌年良好的结果母枝 。这种超矮化整形修剪
不再用梯凳 ,老者和妇女均可轻松地进行修剪
及管理作业 ,被认为是日本栗栽培中的重大技
术创新 ,具有广泛推广价值。密植园生长结果
情况见表 1。
由表 1可见 ,超矮化密植栽培 1993 ~ 1995
年 3 ~ 5年生幼树 , 666.7m2 产量分别为133.3
kg 、137.3kg 和 367.3kg ,比常规矮化栽培分别
增产 88.54%、1.93%和 63.97%。实现了早期
丰产 ,为日本栗栽培史上的重大突破。1996年
遭遇台风袭击而减产 ,1997年 666.7m 2 产量又
回升到 216 ~ 270kg ;1998 年在遇到持续阴雨 、
低温 、寡照等恶劣气候的情况下 , 666.7m2 产量
仍达到200 ~ 253.3kg ,比常规矮化园(189.3kg)
增产 5.65%~ 33.81%。超矮化密植园不但产
量高 ,而且质量好。单果重 24.5 ~ 29.3g ,加权
平均 25.16g ,特大果(果径 39mm)率达到 70%
以上 ,与常规矮化园无显著差异;裂果率每年均
在 4%以下;含糖量及口感等品质也与常规矮化
园近似。同时明显可见超矮化密植园枝干树皮
光滑 ,生机旺盛 ,其经济树龄将会延长。
超矮化密植园从早春就力求将结果母枝和
预备枝控制在距地面 2m 以下 ,所以收获时树高
2.5m 左右 ,可站在地面上采摘栗苞 ,田间管理
与整形修剪方便 、安全 、高效 ,较常规矮化园可
节省工时 40%以上 ,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
适宜超矮化密植的品种除筑波外 ,还有丹
泽 、大峰 、石槌等。实践证明 ,无论哪个品种 ,都
要特别注意培养好预备枝 ,确保结果母枝数量
充足 ,健壮充实 。树姿直立 、结果母枝生长势
强 、难以控制树高的品种 ,如银寄 、伊吹 、利平 、
56
表 1 日本超矮化密植与常规矮化栽植筑波栗的生长结果状况
栽培
方式 年度


每平方米
树冠留
结果母枝
(条/m 2)
树冠
投影
面积
(m2)
叶幕
覆盖
率(%)
树高
(m)
平均
株产
(kg)
每平方米
冠影
产量
(kg)
平均
每株
坚果
(粒)
单果重
(g)
裂果
率(%)
换算
666.7m2
产量
(kg)
备注





1993 3  4.15 57.6 2.3 1.45 0.35  59.2 24.5  133.3
1994 4  4.52 62.8 2.5 1.49 0.33  58.0 29.3  137.3
1995 5  4.29 59.6 2.6 4.63 1.08 183.7 25.2 2.2 367.3产量最高水平
1996 6
3  4.52 62.8 2.6 1.51 0.33  70.0 21.3 4.0  138.7受台风袭击减产
4  4.47 62.1 2.5 2.11 0.47  85.1 24.7 2.4  194.0
5 5.06 70.3 2.6 2.99 0.59 94.3 23.5 2.9 210.7最高叶幕覆盖率 ,但不到 75%~ 80%
1997 7
3  3.89 54.0 2.4 2.96 0.76 114.6 25.8 0.8  272.0缩冠 ,产量恢复
4  4.06 56.4 2.4 2.35 0.58 86.8 27.1 1.1  216.0
5 3.25 45.1 2.4 2.94 0.91 111.2 26.5 0.6 270.7 树冠面积降到最低水平
1998 8
4  3.94 54.7 2.4 2.34 0.59  77.2 30.3 2.2  215.3
5  3.25 45.1 2.3 2.17 0.67  72.4 30.0 2.2  200.0
6 3.11 43.2 2.4 2.75 0.88 96.0 28.7 2.6 253.3 666.7m2叶幕覆盖面积仅 300.7m2






1993 3  4.52 22.3 3.5 2.20 0.49  85.9 25.6   70.7
1994 4  8.81 43.5 3.5 4.20 0.48  76.9 28.6  134.7
1995 5 12.56 62.0 3.7 7.00 0.56 257.0 27.2 4.3 224.0与密植园同年达到高产水平
1996 6 5 12.75 63.0 3.7 5.84 0.46 229.9 25.4 2.5 186.7
1997 7 5 9.14 45.1 3.7 4.89 0.54 183.2 26.5 2.4 156.7
1998 8 5 8.17 40.3 3.5 5.92 0.73 190.7 31.0 1.4 189.3树冠面积减至 5年最低
注:1.该试验园于 1989年春定植 1年生砧苗, 1990年春嫁接 , 1991年树龄为 1年生。
  2.超矮化密植园株行距 2m ×3.6m , 666.7m2 栽 93株;常规矮化栽植株行距 5m ×5m 和 4.5m×4.5m ,每 666.7m2 栽 27~ 33株。
岸根等 ,则不宜采用超矮化密植。
3 生产大果的新技术
日本栗实价格的高低历来与大小成正比 ,
而且差价特大。据佐藤末吉先生来日照访问时
介绍 , 近 3 年来 ,观光型栗园大型果(单果重
25g 以上)每千克售价 700 日元 ,中 、小型果分
别为 500日元和 300日元;预定购销合同和送
商店 ,大 、中 、小果每千克售价分别为 400 ~ 500
日元 、250 ~ 300日元和 200 ~ 250日元;农协主
持的批发市场 ,大 、中 、小果每千克售价分别为
300日元 、150 ~ 200 日元和 120 ~ 150日元(生
产成本为每千克 120日元左右)。近年来 ,广大
消费者特别喜欢丰圆饱满的“边果”和“独粒
果” ,此种果高价而畅销 ,极大地刺激了经营者
生产大果的积极性 ,创新技术也应运而生。
3.1 夏季疏剪果枝
夏季疏剪果枝是日高市高丽川栗子研究会
率先研究出来的大果生产技术。具体做法是:
于雄花序脱落期 ,只保留结果母枝上先长出的
2条果枝 ,其余果枝以回缩方式全部剪除 。保
留的 2 条果枝上 ,留 2 ~ 4 个栗苞 ,其余疏除 。
实践证明 ,应用此项新技术 ,不同品种间有明显
差异。结果母枝抽生果枝能力强 、生理落果较
少的品种 ,如大峰 ,此技术对生产大果的作用最
显著 ,单果重可提高两个等级;其次是石槌 、岸
根 ,可提高一个半等级;再次是国见 、利平 ,可提
高一个等级;对其他品种如筑波 、银寄效果较
差 。因此 ,采用此项新技术必须针对适宜的品
种 ,必须具有良好的树体骨架 、树相和树势 ,必
须有健壮充实的结果母枝和果枝 。同时还应选
树高 4.5m 以下的矮冠树 ,既有利于作业 ,又有
利于调控树高与平衡树冠。
以 15年生大峰为例 ,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
积 12.5m2 ,早春修剪时 ,保留 90条结果母枝 ,
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 7.2条 。经夏剪后 ,叶
果比无变化 ,坚果粒数 、栗苞和果枝各减少了
1/3 ,单果重增加了 25%,单果重 40g 以上的超
大果(果径 33 ~ 39mm)与 33 ~ 40g 的特大果比
率分别达到 40%和 33%,比对照分别增加了
28%和 10%。同时因总苞数和总坚果粒数降
为对照的 2/3 ,故采收 、脱粒 、选果分级等可节
省工时 40%以上。
3.2 减少授粉树 ,降低结实率
常规栽培时 ,授粉树与主栽品种各占 50%
左右 ,授粉效果良好 ,大部分栗苞含 3粒坚果 。
但平均单果重下降了 , “扁果”(中心果)的比例
57
增加了 ,致使边果不丰满 ,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
迎。茨城县东茨城郡栗子组合会实践证明 ,把
授粉树的比例减少到 20%后 ,因花粉量少而使
授粉不充分 ,生理落果增加 ,负荷下降 ,减少了
栗苞中坚果的粒数 ,中心果多败育 ,由以前的每
苞 3粒变为 2粒或 1 粒 ,从而使果实变大 、变
圆。这样做使大果 、圆果增加 ,减少了选果分级
的时间 ,降低了工时 。
上述两项生产大果的新技术共同特点是单
位面积产量有所下降 ,但果实的商品性和市场
竞争力显著增强 ,故从原料到加工制品的总效
益还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
[联系电话:(0633)8213018]
专家校阅评注:
降低树高控制结果部位外移 ,控制结果母
枝留量等技术 ,一直为中日专家同行们刻意追
求 ,可见在探求科学真理方面“英雄所见略同” 。
但在规范栽培技术 、科学配方施肥 、单位树冠投
影占地面积的结果母枝留量指标等 ,我们最先
均借鉴于日本同行。
目前在矮化栽培方面 ,我国已居领先地位 。
因日本国每 666.7m2 栽 93株已是过密 ,树冠
控制到 2.5m 已称为“超矮化” ,而我们应用适
宜品种已经做到树高为 1.2 ~ 2m ,每 666.7m2
产 580kg 以上。
在坚果大小 、结果母枝粗度和长度 、果前梢
长度 、母枝耐短截习性方面 ,中国栗和日本栗还
是有显著差异的 ,特别对于华北炒食栗产区 ,只
宜吸收日本同行的学术思路和不断探求的实践
精神。另外 ,四年生总剪定期限偏急 ,我们提倡
对骨干枝“先多后少 ,逐步调整” 。在疏剪结果
母枝方面 ,应重点重截或疏除先端优势枝等 ,与
该文中表述的方法不同 。再则 ,独籽果形比起
边果来也不一定好 ,但能鼓励我国闽北的锥栗
生产。授粉品种 50%的比例 ,本身无法分出
“主栽”和“授粉”之别 , 但授粉品种比例正常
(20%)时 ,能影响主栽品种中果的发育 ,这种思
路和实践十分怪异和新颖。
王凤才研究员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泰安 271000)
京亚葡萄引种初报
  笔者于 1998 年从安徽农业大学引入京亚葡萄 , 定
植在芜湖县三元镇经果林示范基地。该园地处长江下
游 ,棕壤土 , 土壤 pH 值 6.5 , 年降水量1169mm。经过 4
年的试种观察 ,综合表现较好 , 是适宜芜湖地区栽培的
大粒优良早熟品种。
该品种果穗圆锥形或圆柱形 ,平均穗重 566g , 最大
850g , 果穗整齐。果粒椭圆形 , 着生中等紧密 , 坐果率
高 ,平均粒重 11.5g , 最大 18g。果实着色早而均匀 , 完
熟时蓝黑色 ,果粉多 , 外形较美观 , 果皮较厚 , 易剥离。
果肉绿色 , 软硬适中 , 汁多 , 风味酸甜 , 微有草莓香味 ,
含可溶性固形物 15%~ 19%,含酸 0.65%~ 0.8%, 品
质中上等。果实成熟后不裂果 ,不落粒 , 较耐贮运。
该品种生长势较强 , 落花落果较巨峰轻。枝条成
熟早 ,结果枝比率高 , 占总芽眼数的 95%左右。适于短
梢修剪 ,果枝结果率高 , 平均每枝有果穗 1.52 个。副
梢生长不旺 ,结实能力亦强 , 夏季管理省工 , 易于栽培。
栽后第 2 年结果株率 98%以上 , 2 年生平均株产2.5
kg , 3 年生 666.7m2 产量 1870kg , 4 年生 666.7m2 产量
达 2150kg 。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于巨峰 ,抗湿 、抗寒和
耐旱能力均强 ,可在芜湖地区的丘陵及平原栽培。
京亚葡萄在芜湖县 3 月中旬萌芽 , 5 月中旬开花 ,
花期 5 ~ 7 天 , 5 月下旬果实开始膨大 , 6 月下旬浆果开
始上色 , 7 月上旬果实成熟 , 比巨峰早 15~ 20天。 萌芽
至果实成熟需 95~ 100 天。 11 月上旬开始落叶 , 全生
育期 260 天。
栽培京亚葡萄时 , 冬前挖定植沟 , 翌春化冻后栽
植。栽植时苗木用 3%硫酸铜溶液消毒 、清水浸泡 6 ~
10小时后栽入小穴 ,盖地膜保墒增温。 宜采用单干双
臂水平整枝。苗木发芽后 , 选一壮梢培养主干 , 70 ~
80cm 摘心 ,选留 2 个主枝 , 反向绑缚于第 1 道铁丝上。
主枝生长到 50cm 时摘心 , 培养结果枝组。结果后每年
进行双枝更新 , 结果枝剪留 4 ~ 6 芽 , 预备枝留 2 芽短
截。开花前除穗尖 、除副穗 、定穗。 壮枝留 2 果穗 , 中
庸枝留 1 穗 ,弱枝不留果穗。盛花期花序以上留 6 ~ 8
叶摘心。幼果期每穗留果 30 ~ 50 粒 , 以增大果粒 , 提
高品质。
京亚葡萄抗病性强于巨峰 , 但芜湖县地处长江流
域 ,年降水量多 , 尤其幼果期正处梅雨季节 , 若管理不
当 , 易染黑痘病 、白腐病 、霜霉病 ,需进行综合防治。
濮本王月 (安徽省芜湖县三元镇经果林协会 , 24110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