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聚合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研究



全 文 :第 1 2卷 第 4期
19 8 2年 1 2月
植 物 病 理 学 报
C T AP H AO Y T P人 O T H LO GI C人 S I I C N A
V
o
l
.
1 2, N
o
.
4
D
e e

19 8 2
二二 乙
-
孟一 二二二 二 二 二二二二二= 二 一 二 二
聚合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
及病原菌的研究米
廖景亚 吴 霆
孙莉莲 何洁凤 罗德平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提 要
高产优质饲料聚合草的青枯病 , 是七十年代发现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 分布
在我国南方诸省 , 六至七月份为流行期 , 发病率一般为 10 ~ 30 % ; 严重地区高
达 90 % 以上 , 可形成毁灭性病害 。 该病侵害植株的维管束 , 使叶片青枯萎蔫和
根部腐烂而死亡 。 对分离自病根的细菌 , 经形态 、 培养特征 、 生理生化特性 、
血清学反应及致病性等的鉴定 , 确认为青枯假单抱菌 ( 尸se o d。。 。 an : 5 01 朋。 c -
e a r u o S m i t h )
, 属于生理小种 1 ( R a e e l ) , 生物型 I ( B i o t y p e l ) 。 所
致病害为聚合草青枯病。
聚合草属紫草科 ( B o r a g i n a e e a e )聚合草属 ( S夕。 P h y t u o L 。 ) , 是七十年代 从 国
外引进的一种高产优质饲料作物。 在农业部组织推广下 , 现已普及到全国 , 在不少地区
的生产实践中已被列为农家饲料品种之一 。 我国南方诸省 , 由于 出现一种极其严重的细
菌性青枯萎蔫病害 ( 曾暂称为 “ 根腐病 ” 或 “ 夏季烂根死苗 ” ) , 妨碍了聚合草的推广
应用 。 1 9 7 8 ~ 1 9 7 9年 ,我们系统地进行了发病情况的观察 , 基本上明确了病的发生规律 ,
1 9 8 0一 1 9 8 1年 , 我们又先后对四川 、 湖北等五个市、 县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了鉴定 , 确认
了病原细菌的归属 。 本文是对这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病原细菌鉴定的研究结果 。
材 料 和 方 法
病的发生规律及症状观察 , 1 9 7 8~ 1 9 7 9年于重庆市农科所试 验 地 先 后 对 2 , 4 74 及
5 , 2 43 株聚合草进行发病情况的观察 , 并结合对重庆地区面上发病情况的调查加以验证 。
逐 日于观察地上 , 统计病株数 、 死株数 , 并测记田间气温 、 相对湿度 、 降雨量 、 土温 、
土壤 p H及土壤含水量等有关发病条件的指标。 采取定株方法 , 逐日观察记载 植 株地 _ !_二
部分表现的症状 ; 并按病株症状的初 、 中 、 晚期 , 观察记载根部的病变 。
病原鉴定所用菌株 , 采自四川 、 湖北 、 湖南等省聚合草青枯病株的根 24 株 , 从中分
离得 18 个菌株 , 计 : 四川重庆 1 个 ( 近郊区 10 个 、 江北县 1个 ) 、 万县 2 个 、 内江 3 个
及湖北江陵 2个 。 对照菌南京农学院番茄青枯菌 ( p s e u d o m a n a s S o l a n a c e a r u n : s m i t l、 ) ,
. 四川省畜收兽医研究所曾开权 、曹成禹 、 李华友同志参加部分病原鉴定 , 本所左世鹏 、张家新 、 李建冈 、 夏德江
同志参加部分病原 鉴定和田间观察 , 李渝同志级制图片。
本试验承西南 农学院植保系苏家玖 副教授担任顾问 , 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邓文轩 、 张良元 、 厉聪琅 、 江式
铭同志协作查阅国外文献资料 , 本所植保室胡天其 、 姜惠志同志协作症状观察 , 均此一并致 谢。
“ 植 翻 病 月 攀 报 .烧卷
由西南农学院植保系提供 。 有关形态 、 培养特征 、 生理生化特性 、 血清学反应和致病性
等细菌学性状的研究 , 按照 《植病研究方法》 〔 1 〕、 《 , 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 》 〔 2〕 , 根
据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 第八版 ) 〔幻有关描述 , 并参照 H a y w a r d 《鉴定青枯假单
抱菌的一些重要技术》 〔 4 〕介绍的有关方法进行。
试 验 结 , 果
一 、 摘容的发生规体
病株的症状特征 病初见叶片仍呈绿色 ,’ 萎蔫多从心叶开始 , 随着病程的发展以后
整株萎蔫 , 叶片转为铁灰色 , 最终呈黑褐色枯萎而死亡 ( 图 1 ) 。 根的病变从根颈部开
始 , 逐渐向下延伸 , 有的深达根尖部。 病初根表皮多无变化 , 维管束为黄褐色 , 髓部呈
水演状 , 病根横切面见有乳白色菌脓溢出 , 以后根髓部出现腐烂 , 维管束全呈褐色 , 终
至根本抓房把 具反坦击拼椒朴肠 一 且右洪腥气的恶臭 ( 图 2 ) 。 一般病程约 5 ~ 6 天 。
. . 日 ` 口 ,` ` 刁 州尸 .习 , H 子护. 勺已 , 卜 1目` 甲、
病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从 4 、 5 月份开始 , 约于 7 月中旬进入尾声 。 6 至
7 月为流行期 , 发病高峰主要在 6 月份 。 流行期内 , 旬平均相对 湿 度 19 7分年为 63 . 6~
8 1

5%
,
1 9 7 9年为 6 6 。 7~ 8 0 。 5% , 旬平均气温 1 9 7 8年为 2 6。 3 7~ 3 3。 0 5℃ , 1 9 7 9年为 2 7。 0 5
~ 3 2
.
6 0℃ 。 由此表明 , 适宜发病的相对湿度及田间气温分别为 6 3 . 6 0~ 习1 . 50 % 、 2 6 . 3 7
~ 3
.
05 ℃ , 两者在相应范围内互相配合 , 为本病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两年 中病
株率出现高峰的规律也是吻合的 , 即当雨后天气转晴之际 , 气温上升 , 相对湿度下降 ,
即出现发病高峰 ( 图 3 ) 。
粗时睦 . ·一色临冬一扁料一 、酝矶磁怎\ 了 弋.-L二
、 、
;
加如
占角株
加功ù卜||r土下.·八呀介口
材 _劝 ’琦拍了月 `月 T旬
’均帕
7月 杯油
’功村 ’神 ’均峋了月 `月 _ ,月
l了7,干
叫 8
I , 78耳
田间气沮 、 栩对退度与聚合草* 枯病发病关系
4期 序景亚等 : 聚合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研究 朽
X l J割后遇雨病株率急剧上升 , 在病害的流行期内 , 尤当刘收聚合草之后遇有雨天 ,病
株率急剧上升 。 据 1 9 7 8年 6 月上旬的观察资料 , 在 8 个试验田块 1 , 69 0 株聚合草中 , 第
2 次收刘前病株率为 0 . 65 % , 于 5 月 31 日收刘第 2 次后 , 6 月 2 日、 5 日各降雨一次 ,
随即大量出现病株 , 至 6 月 7 日形成一次发病高峰 , 病株率上升至 21 . 9% ( 图 4 ) 。
;、淤动 尺卜价 /岌”口万I沦: 、 .: ,.’ “ ’二啥,… ’ 、 、 、 、 , “ 。二·险 敬“二
}
. , “二
二 、 病原细菌的性状
收刘后 降雨与聚合草青枯病发病关系
飞琳扭: 一毛一 海一 哪尸形态和染 色反应 试验菌在肉汁陈琼醋
培养签上培养48 小时 , 经苯酚品红染色后观
察 , 为两端钝园的短杆菌 , 两极着色较深 。
菌体大小 0 . 6~ o . g x l 。 0~ 2 . 0微米。 革兰氏
染色为阴性反应 , 不形成芽抱和英膜 。 用苏
丹黑 B染色 , 细胞内见有 兰 黑 色聚 书一 经
基丁酸盐颗 粒 。 用 银 盐 法 ( B l e n d e r a n d
G
o ld b e r g )染色见极生鞭毛 1~ 4根 (图 5 )。
撰 l娜薄
犷一恋撰
今笼;奄处
图 5 极生鞭毛 1 ~ 4 根
培养特性 试验菌在肉汁陈平板上培养48 小时后 , 菌落呈不正圆形或圆形 , 表面光
汾 、 湿润 、 微隆起 , 污 白色而发亮 , 直径 0 . 5~ 3 . 0毫米 , 时间稍久有褐色素扩散至培养
丛内。 在肉汁陈培养液中培养24 小时后 , 略显混浊 , 有沉淀和薄膜 。 在 孔 氏 ( C o h n )
培养液中不生长 , 不产生荧光性色素 。 在马铃薯块斜面培养基上 , 菌落粘稠 、 乳酪样 、
光亮 , 薯块 变 为赫 色 。 生长适温 10 ~ 39 ℃ , 最适为 35 ℃ , 在 41 ℃不能生长 。 最适生长
p H为 6 . 5 , 低于 4 。 5或高于 9 . 。时则不能生长。
生理生化特性 试验菌不利用普通 乙醇 、 辛醇 、 2 一酮葡萄糖酸 、 翠酮 、 二苯胺 及
蔡 、 蕙 、 二 甲苯等 。 也不利用 L 一苏氨酸 、 L一精氨酸 、 甘氨酸及水杨昔 、 L 一 海藻糖 。 除
四川万县 g . p . 8 2 1 、 湖北江陵 g . p . 83 1两菌株外 , 均不利用棉子糖 、 鼠李糖 。 不水解淀粉
及 D L 一日一经鉴丁酸 。 不液化明胶 。 M . R . 叫垛 、 卵磷脂酶试验及硫化氢产生 均为阴性。
可使三种双糖 ( 乳糖 、 麦芽糖 、 纤维二糖 ) 和葡萄糖 、 半乳糖、 果糖 、 蔗糖以及三种六
姑 植 物 病 理 学 报 2 1卷
元 醉 、 ( 山梨醇 、 卫矛醇 、 甘露醇 )和丙三醇 、 肌醇等多种糖产酸 。 可水解吐温一8 0、
V
.
P
. 试验及硝酸盐还原反应 、 K ov ac s氧化酶 、 接触酶 、 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 , 具有脱
氮作用。 可 产 生 氨 。 能利用 L 一丙氨酸及柠 檬酸盐。 并可使石蕊牛乳陈化变兰 , 但不
凝固 。 试验菌与对照菌番茄青枯菌的测定结果相一致 (表 1 ) 。
表 1 生理生化反应 N,l 定结果
项 目 、 …试 * 菌 {番茄青枯菌 } 项 。 试 验 菌 {番茄青枯苗
L一海 藻钻
一 叼 6
+

普通乙醉
辛 醇
二 甲 苯


二 苯 胺
攀 酮
L一苏氛酸
L一精氮酸
L一丙 氛酸
甘 氛 酸
含碳化合物利用
十++

糖搪精糠醇醉昔乳李萄芽鼠半果粗蔗乳麦
纤维二
+十
+
一 4 /6

+
子三梨璐矛杨棉丙山甘卫肌水
化水碳合物产酸
十+
} 淀 粉
吐温一 80
D L

p
一 轻基 丁酸
十++2一用荀萄糖酸
柠裸酸盐
明胶液化
纸 产 生
硫化匆产生
叫噪产生
硝酸盐 还原
脱氮作用
M

R
V

P

卵礴脂醉
尿 素 酶
K o 甲 a e s氧化 酶
还 原 酶
* “ + , 反应阳性 ,
血清学反应
“ 一 ” 反应阴性
用聚合草青枯菌株 g . p 8 o 5 8( 重庆 )为抗原 , 按第 1 、 4 、 8 、 12 、 19
日 , 用量分别为 1 、 2 、 3 、 4 、 5 毫升的免疫程序 〔 “ 〕 , 制备兔抗血清 , 以南京农学院
番茄青枯菌及重庆农科所埃希氏大肠杆菌为对照 , 对试验菌进行凝集反应试验 。 除四川
表 2 凝集反应浏定结果
杭 血 清 稀 释 倍 数
试 脸 苗 }— 万一 一厂一 -{ ` 0 J 8 0 1 ` 6 0 6 4 0 , 2。。 { 2 , 5。。 ! 5 , 1 2 0 11。 , 2`。 }对 照十
++十
+针材”一ù+十+
0一+幸+母,朽dù++辛涪

,
9
.
p
。 名 0 5 8
g

p

8 0 5 8
收菌 )
(重庆 、 抗原 ) {

R ( 重庆 、 回

g
.
P
.
8 0 5 9

R ( 重庆 、 回
收菌 )
g
·
P
·
8 0 1 ( 重庆 )
g

P

8 1 2 ( 内江 )
g
·
P
.
8 2 1 ( 万县 )
g
·
P

8 3 1 (湖北江筱 )
南京农学院番茄青枯菌
重庆农科所番茄青枯苗
埃希氏大肠杆菌
’ + 、 , 一
: ::: : ;:: ::::
4 期 序篆亚等: 来合单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曲的研究 时
万县 g .p .2 1 8、 湖北江陵 g。 p . 831两菌及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阴性外 , 余其各试验菌及对
照菌南京农学院番茄青枯菌均为阳性反应 (表 2 ) 。
致病性 浏定 1 9 8 0~ 1 9 8 1年以分离所得
1 8个菌株中的n 个 , 进行了13 批 致 病性 测
定 , 采用叶柄穿刺 、 切根灌土 、 刘苗涂抹三
种途径 , 共接种聚合草 12 2株 , 接 种 后表现
与白然病例相同的典型症状 (图 6 ) , 平均发
病率 8 8 . 5% 。 各试验菌对聚合草有高度的致
病力 , 证实为本病的致病菌 。
在对不同寄主植物致病性测定中 , 聚合 刘苗涂抹 、 中为切根灌土 , 右为叶柄穿刺 )
草青枯菌与番茄青枯菌交互接种 , 均可致病
外 , 还可使茄子 、辣椒 、 花生 、 马铃薯 、 心叶烟 、 艾陀罗等寄主植物感病 , 出现萎蔫 、 黄化 、
维管束变褐及病茎浸于灭菌水内有云雾状菌脓溢出等症状 , 而对姜 、 香蕉无侵染能力。
结 论 和 讨 论
据对四川 、 湖北五个地区聚合草 “ 根腐病” (夏季烂根死苗 )的病原细菌 , 进行细菌
生物学性状等的测定 , 根据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第八版 )〔的的有关 描 述 , 该病的
病原细菌应为青枯假单抱菌 ( p s e u d o m o : a s s o la , a c e a r u m S m i t h ) 。 按 B u d d e n h a n g e n等
人〔们于 1 9 6 2 年根据对不 同寄主致病性的差异划分青枯假单抱菌生理小 种的原则 , 以及
H a y w a r d 〔 4 〕 ( 1 9 6 4 )区分生物型的依据 , 属于该菌的生理小种 1 ( r a e e l ) , 生物型 l ( B i -
ot yP
e
l )
。 结合对症状及发病规律研究的结果 , 确认聚合草 “ 根腐病 ” 是青枯假单抱菌
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 , 是聚合草的一种新病害 , 定名为聚合草青枯病 。 其余南方诸省报
道的夏季烂根死苗病害 , 可能与此为同一病害 , 只得进行更广泛的调查与鉴定。 由于确
定了病原细菌 , 在防治南方聚合草青枯病上将更有针对性。
气温在2 6 . 3了~ 3 3 . 0 5℃之间、 相对湿度在 6 3 . 0~ 8 1 . 5%之间 , 为聚合草青枯病发生
与流行的气象条件。 气温与相对湿度在相应范围内互相配合 , 为本病的发生提供了适宜
的诱因 。 刘割后遇雨病株率急剧上升 , 是由于此时湿度大 、 气温适宜 , 有利于病原细菌的
繁殖 , 植株经 xlJ 割后留下大量创面 , 为病原细菌的侵入有利 , 兼以雨水的冲刷与流动 ,
给病原细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 均为病株率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 。
据文献报道 : K e 1m a (n 19 53 ) c们认为 , 不同地区及不同寄主所分离的青 枯 假 单 抱
菌 , 其生化 、 血清学及噬菌体敏感性等特性是不一致的 , 彼 此 间 许 多特性都有差异。
R at h ( 1 9 7 8 ) 〔 7 〕等从番茄分离的青枯假单抱菌10 个菌株 , 属于生理小种 1 , 其中 6个菌
株在血清学上属于一群 , 此群与另外几个菌株在生化反应上存在着差异 。 可 以认为 , 四
川万县 、 湖北江陵两个菌株 , 可利用棉子糖 、 鼠李糖 , 血清凝反应为阴性 , 虽与其他试
验菌及对照菌存在着某些差异 , 尚不致影响对其种属的划分。
据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 , 协作查阅了近十多年来有关国外文献资料 , 尚未见有
此病的报道 。 可以认为 , 本病可能是聚合草的一种新病害 ; 并也证明聚合草是青枯假单
抱菌的一个新发现的天然寄主 。
4 8植 物 病 理 学 报 1 2卷
参 考 文 献
〔 i 〕 方中达编 , 1 9 7 9 , 植病研究方法 , 农业 出版社 。
〔 2 〕 中国科学院徽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偏著 , 1 9 7 8 , 一般细苗常用鉴定方法 , 科学出版社。
〔 3 〕 Buc 五
~
, R
.
E
.
G i b b o sn
,
N
·
E
。 ,
i , 7 4
,
B e ser
了, S 口an ua l o f d o t e r m i n a t iv e b a e te r i o l o盯 , s t h , e d ·
以 〕 地了w a r d , A 一 C . , 1 9 7 6 , Pr o c e . d i雌 o f t h e f i r s t i n t e r an t i o n al P l a n i n g oC n f e r o n e e a n d W o r k s五o p
o n th e E e o l呢了 a n d c o n t or l o f B a e t e r i a l w i l t C a us e d by P s e u d o m o asn S o la n ac e a r u m .
〔 6 〕 俞大拔摘 , i , 1 9, 植物病理学和宾蔺学技术汇编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 37 ~ 1 4 2。
〔 6 〕 〔甸〕2 . 育罗林编 , 1 9 76 , 植钧病理学方法 , 科学出版社 , 2 1 1。
〔 7 〕 R at 五, P . K . A d勿 , 5 . K . , 10 7。 , Va r ia t呈o n i n P s e u d o m o asn s o lacn ear um aC us i
n g ba
e te r i
a l , i l t
o f to . t
o · I n d i妞 P妙 t o琳 th o l鳍了, 3 0 ( 4 ) , 5 0 2~ 5 0 5 , ( R . P . P 。 1 97 9 , 5 8 ( 1 2 ) , 6 06 2 ) 。
O N T H E D EV E LO PM E N T
,
E P IP HY T O T IC S A N D ID EN T IF IC A T 10 N O F T H E
C A US A L O R G A N IS M O F T HE B AC T E R IA L W IL T O F S Y M PH Y T U M S P
.
肉尸曰
L i a o J i n g y a W
u T i n g
S u n L i l i a n H e J i e f
e n g L u o D e P i n g
( C h o n g g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A夕r i c o l t “ r a l S c云e n c e s )
T h e b a e t e r i a l w i l t o f s 夕巾 P h夕 t u协 s p . e a u s e d b y P ; e u d o 协 o n a s o o l a n a e -
e a r u川 S m i t h o e e u r r e d i n t h e 1 9 7 0 5 。 I t w a s w i d e l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P r o v i n -
e e s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a n d t h e g e n e r a l i n e i d e n e e r a n g i n g f r o m 10 t o 3 0%
.
I n s o m e a r e a s
,
t h e d i s e a s e 15 v e r y s e r i o u s , s o m e t i m e s i t d e s t r o y s t h e e r -
o p t o t a l l y

T h e m a i n s y川 p t o m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e o n s i s t s o f w i l t f o l l o w e d
b y d e a t h a n d t h e b r o w n s t a i n f o r m e d i n t h e v a s e u l a r b u n d l e s o f t h e i n 一
f e e t e d r o o t s
.
I f t h e i n f e e t e d x
·
o o t s a r e e u t a e r o s s a n d g e n t ly s q u e e z e d
,
e r e a m 一 l i k e d r o p s o f s t i e k y l i g u i d f u l l o f b a e t e r i a e x u d e f r o m t h e s e v e r e d
b u n d l e s
.
A t t h e l a t e r s t a g e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 t h e i n f e e t e d r o o t s r o t t e d e n -
t i r e ly

T h
e e a u s a l o r g a n i s m 15 G r a m n e g a t i v e r o d , e e l l s s h o w b i p o l a r s t a i -
n i n g
, e a . 0

6 t o 0
.
9 X 1
.
0 t o Z

0 m i e r o n m e t e r

I t d o e s n o t f o r m s p o r e
a n d 15 n o n e n e a p s u l a t e d
.
T h e o r g a n i s m 15 m o t i l e
,
w i t h 1 t o 4 p o l
a r f l a g e l l
a .
I t g r o w s a t 1 0 t o 3 9℃ a n d 15 a b l e t o b e i n i t i a t e d w i t h i n t h e p H i l a n g
f r o m 5
.
0 t o s

5 T h e o r g a n i s m p r o d u e e s a e i d f r o m h e x o s e
,
d i s a e e h a r i d e s
,
t r i h J, d r i e a l e o h o l s
,
h e x o s e a l e o h o l
s , e丁 e l o h e x a n h e x o l e x e e p t p e n t o s e a n d
s a l i e i n

A e e o r d i n g l y
,
i t 15 e v i d e n t t h a t t l l e m o r p h o l o g i e a l
, p h y s i o l o g i e a l
,
b i o e h e m i e a l
, s e r o l 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a n d p a t h o g e n i e i t y o f t h e o r g a n i -
s m a r e i d e n t i e a l w i t h t h o s e o f P s e u d o ” : o n a s s o l a 月 a c e a r u m S m i t h , a n d t h e
o r g a n i s u i n 15 a b i o t y p e o f i t s p h y s i o l o g i e a l r
·
a e e l , d e s i g n a t e d : 、 5 B i o t y p e
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