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保护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 18期
为推广水稻轻简节本栽培技术以及缓解杂草稻重发的
难题 [1],扩大机插小苗栽培逐渐成为白湖麦茬稻生产的主要
模式,2012 年机插小苗面积近 0.53 万 hm2,占麦茬稻总面积
的 70%以上。随着该种植模式的推广,机插稻杂草群落也发
生演变,原本很少见的鸭舌草已成为稻田常见杂草,且呈逐
年加重发生的趋势 。据调查 ,2008 年发生的田块在 4%左
右,鸭舌草发生密度在 10 株/m2左右,而目前几乎所有田块
都有发生,鸭舌草重发田块密度在 200 株/m2,而且发生时间
提前。鸭舌草是喜水、喜肥、耐阴作物,7 月以后开花结实,种
子寿命可达 2 年以上,且种子量很大[2-3]。
1 麦茬机插稻田鸭舌草的重发原因
1.1 机插封闭药剂针对性不强
白湖麦茬机插前 3~5 d 或插后 1~2 d,一般采用丁草胺
药剂对杂草进行封闭处理。该药剂主要封闭对象是单子叶
杂草,而对阔叶杂草鸭舌草基本无效,一般机插后 3~5 d 鸭
舌草即开始零星发生甚至大量发生,而此时稻苗还处在缓
苗阶段,不能建立水层进行有效化除。由于封闭药剂没有针
对性,茎叶处理时机又不成熟,鸭舌草得以发生发展,这是
造成机插稻田鸭舌草逐年加重发生的根本原因。
1.2 茎叶处理效果受限
鸭舌草出苗后,生命力强,加之田间有利的环境条件,
很快长势旺盛。水稻分裂期,杂草在稻丛中间,使用茎叶处
理剂喷雾,由于受稻叶遮蔽,有部分接触不到药液或接触药
液不充分,致使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且越到后期,水稻覆
盖度越大,茎叶处理的效果越差,漏治的鸭舌草不仅给后期
水稻生长带来影响,而且正常开花结籽落粒,导致下年田间
鸭舌草基数增大,这是鸭舌草逐年加重发生的直接原因。
1.3 机插行距大,有利于鸭舌草萌发生长
插秧机行距一般为 30 cm,宽行符合群体质量栽培的要
求,有利于水稻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但行距增大,行间
光照度大,受光条件好,也有利于杂草种子萌发和杂草的生
长,机插行距大是机插田鸭舌草重发的重要原因。
1.4 机插返青活棵慢,为鸭舌草的生长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机插秧与直播等常规栽培技术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返
青活棵时间延长,分蘖期推迟,封行期一般推迟到拔节孕穗
期,整个生长期向后推迟 7~10 d,为鸭舌草的发生蔓延提供
了充裕的时间,这也是机插田鸭舌草重发的又一重要原因。
1.5 机插田浅薄灌溉方式,符合鸭舌草萌发生长的要求
鸭舌草在土壤水分超饱和或略有薄水的条件下,极有
利于其萌发、生长。但实际生产中,机插小苗栽后水浆管理,
要求浅水湿润管理,杜绝深水串灌、漫灌、长时间灌。这种管
水方式又为鸭舌草出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这也
是机插田鸭舌草重发的原因。
1.6 麦茬稻粳糯化有利于鸭舌草发生发展
鸭舌草在漫射光条件下,可正常生长,但在过于荫蔽的
稻丛里,如杂交稻组合后期稻田里,则生长较差。而白湖目
前机插麦茬稻基本为粳糯品种,植株高度一般在 95~100 cm,
生长量明显小于杂交籼稻组合。株行间透光度较适宜,这一
点也有利于鸭舌草的发生发展。而且粳糯稻一般在 10 月中
下旬才能收割,鸭舌草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种子可充分成熟。
1.7 麦茬稻前期的田管措施有利于鸭舌草生长
鸭舌草是需氮作物,氮肥较多,则生长迅速;鸭舌草生
长嫩绿也易遭虫害,但机插小苗田早追肥早施药的措施在促
进保护稻苗生长的同时,也更有利于鸭舌草小苗的茁壮生长,
这也是该种杂草易成为优势种群的一个因素。
1.8 浅旋耕作方式,有利于鸭舌草种子萌发
麦茬机插,基本上都是浅旋耕作方式,鸭舌草为小粒种
子,大小只有稗草种子体积的 4%,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浅
旋耕方式作业后,大部分种子处在 1~2 cm 的土层内,十分
有利于萌发,且萌发率高。这是鸭舌草基数大增的又一因素。
1.9 整地质量不高
麦茬整地,土壤墒情差,加之麦秸秆提倡全量还田,机
械旋耕质量不高等原因,整好待插的大田,表面粗糙不平,
水层封闭不实,鸭舌草萌发期拉长,前后萌发不一致,这给
鸭舌草的药剂防除带来不便。一次施药难以较彻底除净,这
是鸭舌草逐年重发的一个原因。
2 麦茬机插稻田鸭舌草的防除对策
2.1 农业防治
2.1.1 清除农田外围鸭舌草。结合农田环境治理,清除道路
两旁、田埂、渠埂及沟渠内滋生的鸭舌草,可用草甘膦等灭
生性除草剂,每年至少进行 3~4 次,第 1 次提前到 4 月中旬
进行,以减少鸭舌草种子来源,防止流水将杂草种子带入农
田内。
2.1.2 选种。做好选种工作,防止鸭舌草种子随水稻种子一
道混入育秧田,最后带入农田内。
2.1.3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复种指数,科学安排茬口,争取
每隔 3 年对土壤进行 1 次耕翻,避免连年浅旋耕,造成鸭舌
草种子量在表层面越聚越多。同时,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
量。首先要处理好秸秆;其次要整平大田,做到机栽秧后活
棵返青快,保证适时化除,以减少鸭舌草萌发生长的时间和
(下转第 149 页)
白湖麦茬机插稻田鸭舌草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叶为发 王松洋 陈世龙
(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安徽庐江 231508)
摘要 分析白湖麦茬机插稻田鸭舌草逐年加重发生的原因,阐述了防除鸭舌草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麦茬机插稻;鸭舌草;重发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46-01
收稿日期 2013-08-12
146
!!!!!!!!!!!!!!!!!!!!!!!!!!!!!!!!!!!!!!!!!!!!!!!
!!!!!!!!!!!!!!!!!!!!!!!!!!!!!!!!!!!!!!!!!!!!!!!
(上接第 146页)
空间,从而减轻杂草的发生和危害 [4]。
2.2 化学防治
2.2.1 选准药剂,搞好封闭。争取麦茬稻机插前 3~5 d 对所
有大田进行药剂封闭,如选用苄磺隆、乙氧磺隆、乙氧氟草
醚等对鸭舌草针对性强的除草剂。封闭处理是防止鸭舌草
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也是防止白湖麦茬稻鸭舌
草逐年加重发生的关键措施。试验表明:机插前 5 d 用 24%
乙氧氟草醚 300 mL/hm2封闭,封闭期间需建立深水层,可保
证 40 d 内鸭舌草种子不萌发,搁田后才有少量种子萌发,可
在复水后结合追肥再用 56%二甲四氯钠盐 1 200 g/hm2拌肥
或细土撒施。一封一追法既对水稻安全又可以有效解决一
季稻田鸭舌草的危害问题。生产上,往往麦茬机插季节紧张,
栽前没有时间封闭,也可在栽后 1~2 d 内采取其他针对性药
剂进行封闭。
2.2.2 搞好茎叶处理。采用二次化除方法,第 1 次结合追施
分蘖肥,于栽后 7~10 d,用含有针对性的除草剂,如苄密磺
隆、苯苄等拌肥撒施,第 2 次晒田复水前,用二甲四氯钠盐
或使它隆或苯达松等药剂进行喷雾或撒毒土或撒毒肥,一
般撒毒土或毒肥的方法除草效果更理想,但需保持 5~7 cm
的水层 5~7 d。
3 参考文献
[1] 赵春.水稻本田鸭舌草逐年加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
科技,2013(4):167-168.
[2] 吴竞仑,周恒昌 .鸭舌草生物学特性及治理对策 [J].江苏农业学报 ,
2002(2):94-98.
[3] 董乃源.鸭舌草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2009.
[4] 于丹.鸭舌草防除方法[N]. 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07-04(3).
(上接第 147 页)
5 参考文献
[1] 赵艳丽,梁铁 .落叶松叶蜂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办法实践 [J].陕西林
业,2009(6):13-14.
[2] 王功.甘肃兴隆山落叶松叶蜂发生及防治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2009,
34(3):33-34.
[3] 毕华明,曾兵兵,张晓丽. 落叶松锉叶蜂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中
国森林病虫,2008,27(4):19-20.
[4] 张敦成.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2005(1):23-24.
[5] 杨文平 .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J].现代种业 ,2011(5):
39,9.
[6] 黄华盛,董鑫.落叶松叶蜂生物学习性和防治技术浅探[J].定西科技,
2008(3):33-34.
[7] 张立刚,李连锁.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
2006(3):56.
[8] 周恩强,吴彩萍,周银全,等 .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J].陕西林
业科技,2005(1):19.
[9] 于素英,李玉英.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J].河北林业
科技,2002(6):40.
6 适量用药
盲目提高用药剂量及浓度,会增加农药的副作用。因此,
提倡合理的使用剂量及浓度,是稳定防效、防止污染和产生
抗药性的有效措施。一般在农药使用时,需按照商品说明书
推荐用量使用,称准药量、水量、饵料量,量准用药面积,以
达到准确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7 合理用药
7.1 轮换用药
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连续使用
同一农药品种。为延缓这种抗药性的产生,应合理轮换用药,
选择作用机制、作用方式不同的农药,切断生物种群中抗药
性种群的形成过程。
7.2 合理混用农药
由于农药单剂自身的性质和作用特点是有限的,一般
的农药单剂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特点和性质。因此,合理混
用农药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农药制剂的作用。目前农药混用有
2 种形式:一是成品混剂;二是现混现用。农药混用具有能够
克服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的抗药性、扩大防治对象的种类、
延长老品种农药的使用年限、发挥药剂的增效作用、降低防
治费用等优点。但是混配混用不能任意,要有严肃的科学态
度,应当坚持先试验后混配混用的原则。一般应当考虑以下
几方面:2 种以上农药混配后应当产生增效作用,而不应有
拮抗作用;应当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不增加对作物的药
害;应当避免发生不利的理化变化(如絮结和大量沉淀等)
等[7-10]。
7.3 适法施药
根据农药制剂和防治对象,要采用最佳的施药方法,对
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用药次数、减少投资、防止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广大农村应推广机动弥雾机低
容量喷雾,工效高,劳动强度小,群众易掌握。还应该根据作
物生长的特点,以种子处理和田间防治相结合,播后苗前土
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相结合。在保护地、温室大棚应推广烟雾
法施药、粉炮法施药,这种方法方便、均匀、速效,防治效果
也比较好。
7.4 策略施药
在施药的过程中应讲究策略,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方针,主要是总体防治,治前顾后,治少保多,治前控
后。把病虫草害控制在萌芽时期,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良好
的防治效果。
7.5 间断用药
如果某农药品种已产生抗药性,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
用,抗药性现象可能逐渐减退,甚至消失,药剂的毒力仍可
恢复。
8 参考文献
[1] 王运兵,吕印谱,王丽.无公害农药实用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4.
[2] 李彦生,杨立国.作物生产[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陈良,杨晓云.浅析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J].吉林农业,2011(9):115.
[4] 杨华,马光,冯泉 .正确认识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J].北方果树 ,2006
(2):34-35.
[5] 刘友富,王世强.农药科学使用技术[J].吉林农业,2006(11):18.
[6] 张其生.农药科学使用技术[J].福建农业,2008(8):32-33.
[7] 卢颖,黄永才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J].中国林副
特产,2008(4):68-69.
[8] 石红霞.科学使用农药 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J].农民致富之友,2012
(22):100.
[9] 高洁,宋琳.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07-
208.
[10] 雷邦海,谭光仙,刘安民.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1(2):184-185.
刘恩祥:无公害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