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稻田鸭舌草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全 文 :杂草科学 198 年第 3期
稻田鸭舌草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衰树忠 王连荣 吕贞龙 周久生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2 20 50 9)
稻 田鸭舌草 ( Md n献r o iav a gin l al’ s )是
近年来发生 日趋严重的杂草之一 , 一般情况
下植株矮小 , 处于水稻的中下层 , 但是当田间
条件适宜时 (水稻缺穴 , 干湿交替 )也可长至
水稻中上层 。 目前有关鸭舌草的专题报道甚
少 。 为了弄清鸭舌草在 田间的分布状况 , 我
们于 1 9 9 7 年进行了鸭舌草空间分布型的研
究 , 并探讨了有关抽样技术 , 结果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基本情况
供调查的田块位于里下河地区腹地 , 土
质为黑乌土 , 水稻采用常规栽插方式 , 整个区
域田 间用药水平一致 。 供调查的田块以 自然
田块划分 。
1
.
2 调 查方法
选择有鸭舌草发生的 田块 6 块 , 于水稻
分萦末期进行 。 根据 田块大小每田抽样 1“
一 1 9 0 点 , 每样 点 0 . l m Z 。 记载 密度时 , 以
由基部分出的分枝计数 (即 1 分枝计 1 株 ) ,
在记录纸上逐点按相应位置记录每点鸭舌草
的发生密度 。
1
.
3 空间分布型的浏定方法
统计鸭舌草在各田中发生的平均密度
(又 ) 和 方 差 ( v ) , 采用 n a v id a n d M o er
( 1 9 5 4 )的 I 、 负二项 系数 K 、 aC s ie ( 19 6 2 )和
K u on ( 1 9 6 8 )的 q 、 M o石s i t a ( 1 9 5 9 )的扩散系
数 I。 、 I , lo y d ( 1 9 6 7 )的 爪/ m 等表示聚集度的
指标 , 运用相应的分布型判断标准进行确定 ;
运用 T a y lo r ( 1 9 6 1 , 1 9 6 5 , 1 9 7 8 )的幕指数法 V
= a
. 又b 或 l g y = 19 。 + b . 19又分析方差 ( v )与
平均密度 (又)之间的关系 ;采用 I w ao ( 19 68)
提出的 爪一 m 回归法 , 即 爪 = 。 + 酥, 依照其
标准判断分布型 ;分析平均拥挤度 示与平均
密度 (劝之间的线性关系 , 由此测定鸭舌草的
空间格局 。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为江苏省 “ 九五 ” 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BG 9 6 5 14 -
1 的一部分 , 得到了 “黄淮海开发项目的支持 。 周久生为
本校农化系 9 51 班学生 。
收稿 日期 : 1 9 9 8刃 l刃 4
2
.
1 空 间格局的浏定结果
根据各种表示聚集程度的指数来判断空
间格局的标准 (表 1 ) , 得到 的 I = 0 . 1 7 87 一
0
.
6 5 4 3
, 都大于 0 , CA = 0 . 2 9 5 8 一 1 . 3 9 1 0 都
大于 。 , 爪/m 二 1 . 巧 13 一 2 . 371 1 都大于 1 , 扩
散系数 I。 = 1 . 1 5 7 5 一 2 . 4 0 2 6 , 都大于 l , 结果
一致表明 , 鸭舌草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表 2 ) 。
T a y lo r 的幂指数 法 v = a . 又b (或 l g y =
l g a + b
.
19又 )认为平均 密度与方差之 间存在
幂指数的关系 , 并指 出当 lg a 二 0 、 b > 1 时 , 种
群在一切密度下都呈随机分 布 , 当 烤a > 0 、 b
二 1 时 , 种群在 一切密度下都呈 聚集分布 。
但聚集度不因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 , 当 lga >
0

b > 1 时 , 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
布 , 且聚集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 当 lg a < 0 、 b
< 1 时 , 种群密度越高 , 种群分布越均匀 。 根
据这一 原理 拟合 出的相关 方程为 lgy =
0
.
1 4 7 3 + 1
.
0 1 0 3 1彝 ( r = 0 . 9 7 9 7 ” )或 v =
1
.
4 0 3 8又1 . 0 1 0 3 。 l g a > o 、 b > l , 说明鸭舌草
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 , 且随着密度的
杂草科学 199 8年第 3期
衰 1表示聚集程度的各项指数判断分布的标准
示/ m 扩散指数 I
. .几月 l,l
=><
.
1二`几一><
鱼动0<>
0on=><
分 布 型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聚集分布
衰 2 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结果
资料 平均密度 (又) 方差 ( V )
3
.
6 59 0
0
.
6 99 3
0
.
8 8 2 7
0
.
6 3 3 8
1
.
0 8 5 3
1
.
3 3 5 8
负二项系数 K C A 示 /m
2
.
2 1 18
0
.
4 8 0 0
0
.
6 6 6 7
0
.
4 0 5 3
0
.
8 4 5 7
1
.
13 3 3
3
.
3 8 0 7
1
.
0 506
2
.
0 5 7 6
0
.
7 1 8 9
2
.
9 8 5 1
0
.
8 6 3 8
0
.
2 9 5 8
0
.
9 5 1 8
0
.
4 8 6 0
1
.
3 9 10
0
.
3 3 5 0
1
.
1 5 7 7
0
.
6 5 4 3
0
.
4 5 4 9
0
.
3 2 4 0
0
.
5 6 3 8
0
.
2 8 3 3
0
.
17 8 7
2
.
8 5 64
0
.
92 8 6
0
.
9 83 3
0 9 6 10
1
.
1 2创 )
1
.
3 04 8
1
.
2 9 14
1
.
9 3 4 6
1 4 7 4 9
2 3 7 1 1
1
.
3 2 5 3
1
.
1 5 1 3
1
.
2 9 4 9
1
.
9 5 7 8
1
.
4 8 7 4
2
.
4 0 2 6
1
.
3 3 5 3
1
.
1 57 5
分布型
聚集
聚集
聚集
聚集
聚集
聚集
,几2飞à
增加 , 聚集度也增大 (图 1 ) 。
{ /
/ /
, ,
肠 _ _ .
.
/
/
!
卜;1.1we写刃fLsl
l
.
…/
//
、? .少
óX,一

一 0
. 绳 一 0 .
./
图 1 鸭舌草的 妙 一瞬 的线性回归
根据 Iw ao 提出的线性回归模型 , 鸭舌草
的该线性模型则 为 币 = 0 . 31 80 + 1 . 0 8 7 6交, r
= 0
.
9 7 3 8
’ . ,
p 二 1
.
08 76 > 1
, 表 明鸭舌草 的
空间分布格 局为聚集分布 。 。 = 0 . 3 180 > 0 ,
说明鸭舌草在 田间是 以个体群出现 , 个体之
间相互吸引 (图 2 ) 。
2
.
2 抽样技 术
2
.
2
.
1 抽样方法 : 抽样方法分别选择梅花 5
点法 、 平行跳跃法 、 Z 型法 、 单对角线法等 4
种对调查 田块资料加以研究 , 用抽样的平均
密度与总体平均 密度比较 。 结果 表明 , 单对
角线法和平行跳跃法抽样能较好地反映总体
圈 2 鸭舌草的 爪一 王回归
状况 , 而用 Z 型法 和梅花 5 点法则较 差 (表
3 )
, 因而 田间调查用单对角线法最好 , 其次是
平行跳跃法 。
2
.
2
.
2 理论抽样数 : 理论抽样数依赖于空间
分布图式 , 置信水准与允许误差 、 种群密度等
3 个因素 , 根据 I w ao : 爪一 m 关系确定理论抽
样数为 : Q 一今粤 + 。一 1 ) , 式中 。 、 。即 爪.下淋月 ` 气 护 、 X ’ 尸 ` 产 ’ ~ ’ ` 、 卜 一 ’ “
一 m 回归方程的参数 , D 为允许误差 , t 为置
信水准 , 又为假定田间鸭舌草的发生密度 (株
0/
.
n 衬 ) , 根据研究资料的情况 确 定 D =
0
.
1一 0 . 3 (一般为 0 . 2) , t = 1 , 由此根据田间
调查结果得出的各种密度下应抽取的理论样
本数如表 4 。
杂草科学 1 98 9年第 3期
资 料 梅花 5点
表 3箱田鸭舌草的抽样方法比较
平均跳跃z 型 单对角线
又 误差( % )又 误差( % )又 误差( % )又 误差( % )
总体
X
0 56 2. s f4 0 8 9. 17 2-5.. 6
. 7… 730 64 84 10 359 2或乙 2. 1 3 330 . 5 3 330 . 70 0 ( )
0
.
4 4 6 2
0
.
6 9 3 2
0
.
98 33
5
l0
2
.
8 5 3 5
0
.
6 5 1 5
0
.
8 8 7 1
0
.
5 5 26
0
.
8 84 6
1
.
0 6 27
2
.
0 6 9 2
0
.
54 ( 洲 )
0
.
78 8 1
0
.
8 3 18
0
.
84 5 5
1
.
21 24
一 5. 3 9 2. 218 1
0
.
4 8侧 )
0 6 6 6 7
0
.
4 0 5 3
0
.
84 5 7
1
.
1 33 3
0 99. 1. 2
-3 n4 0 . 1. 378 93 2刁 39. 8. 二 2飞à
0 5. 5 28
4 198工一
2
.
04 8 9
0 6 7 19
0
.
7 2 2 2
0
.
8 38 9
0
.
0 6 6 8
1
.
04 17
衰4 田间调查鸭舌草时的理论抽样橄
误差 平均密度 又
D0
.
30
.
4 0
.
0 5
.
0 6
.
0 7
.
0 8
.
9 1
.
0 1
.
5 2
.
0 2
.
5 3
.
0
,
3
.
5 4
.
0
0
.
1 4 4 8 3 3 8 27 2 2 2 8 1 9 7 17 4 15 5 1 4 1 9 7 7 5 6 1 5 3 4 6 4 2
0
.
2 1 12 84 6 8 5 7 4 9 4 3 3 8 3 5 2 4 1 9 1 5 13 12 1 0
0
.
3 5 0 3 8 30 2 5 2 2 19 17 1 5 1 1 8 7 6 5 5
3 小结 参 考 文 献
有关农 田杂草的分布型研 究已 涉及稻
田 、麦田及其他经济作物田间的重要杂草 , 如
麦田野燕麦 2[] 、 看麦娘闭 、 猪殃殃 〔5 1 、 波斯婆
婆纳 [ 3〕、 卷耳 [ 7〕 、 稻 田的眼子菜等 , 这些杂草
均属聚集分布 。
本项工作的结论是 : 稻 田鸭舌草种群在
任何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 , 并以个体群出现 ,
且随着鸭舌草密度的增加聚集度也增大 。 对
四种抽样方法进行比较 , 认为单对角线抽样
最好 , 其次是平行跳跃法 。 在一般性调查时
田间抽样数量 为 35 一 2 0 个 (密度 1 一 2 株 /
0
.
1 l m 2 )

丁岩钦 . 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 8 0 : 8 0 一 12 4
马小华 . 麦田野燕麦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 植
物保护 , 19 9 8 ( l ) : 3 5一 3 6
马小华 . 麦田波斯婆婆纳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 杂草科学 , 19 8 7 ( 3 ) : 8一 1 1
刘德钧等 . 看麦娘分布型及取样面积的研究 . 杂草科
学 , 19 8 7 ( 2 ) : 1 1一 13
周志宝等 . 麦田恶性杂草猪殃殃田间分布型 . 杂草科
学 , 19 8 6 ( 2 ) : 8 一 9
徐汝梅 . 昆虫种群生态学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 19 90 第 3版 : 7一 60
章炳旺等 . 麦田卷耳空间分布型及抽样面积的研究 .
杂草科学 , l 9 9() ( l ) : 6 一 7
气勺占刁勺台刁右刁气 6 刁台刁 3 刁气出甲勺知气气知气知气气勺勺勺气勺。 冲右勺方刁气合刁气台刁。 勺。冲知勺占甲勺占刁知 6 刁出刁
(土接 第 34 页 )
为 8 8 . 1 % 、 8 3 . 5 % 、 9 6 . 3 % , 鲜重 防效分别为
8 9
.
9 %

8 7
.
5 %

9 6
.
8%

3 小结
3
.
1 化学防除野革莽茎 叶处理效果显著高
于土壤处理 , 但在野攀莽密度低的田块可采
用土壤处理 , 与其他除草剂混用 , 可以节省用
工 。
3
.
2 茎叶处理时间以水稻栽 后 30 天为宜 。
因为此时野革莽球茎营养刚好耗尽 , 可 以提
高防除效果 。 水稻正值分萦末期 , 此时用 药
较为安全 。
3
.
3 根据经济 、 有效 、 安全用药的原则 , 防除
野李莽土 壤 处 理 药剂可选择 10 % 节黄 隆
3 0 9 /亩或 5 0 % 稻思达 6 9 + 10 % 节黄隆 1 5 9 /
亩混用 。 茎叶处理 用 20 % 2 甲 4 氯 20 ml +
10 % 节黄隆 15 岁亩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