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药用植物丫蕊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全 文 :
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6]。该制剂经皮给药,不受胃
肠道酶、消化液、酸碱度等因素影响,避免了口服药的肝脏首
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能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延
长药物作用时间,给药方便,改善了患儿用药的顺应性[6 - 7],
值得儿科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 . 儿科学[M].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4.
[2]王莒生,陈誩 . 实用中医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220 - 223.
[3]周宾堂,魁发瑞 . 周天心中医儿科证治[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11:16 - 29.
[4]何振芝 . 自拟血清宣肺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36 例疗效
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10):604 - 605.
[5]梅金喜 . 简明实用中药药理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6 - 352.
[6]刘磊,荣莉,伦新,等 . 穴位贴敷疗法[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12:6 - 7.
[7]任晓伟 . 中药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与展望[J]. 内蒙古中医药,
2006,25(1):38 - 39.
(收稿日期:2013 - 10 - 16)
*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20120036)
作者简介:尹子丽(1982 ~),女,白族,实验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E - mail:zccyzl197974@ 126. com。
△通信作者:张洁(1962 ~),E - mail:553662957@ qq. com
药用植物丫蕊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尹子丽,谭文红,张 洁△
(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目的 通过丫蕊花的植物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态适应性等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和测量、常规石蜡切
片法。结果 丫蕊花具有阴性植物的结构和特征;叶肉组织为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皮层中有维管束可见根
迹维管束,内皮层为周木型维管束;丫蕊花适于生长在湿度为 70%以上的林下、路旁湿地、沟边、瀑布岩崖上或有足够遮阴的荒地
上。结论 丫蕊花的生物学特性可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 GAP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丫蕊花;药材资源;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4)02 - 0039 - 02
丫蕊花来源于百合科植物丫蕊花属丫蕊花(Psilandra thi-
betica Franch.)的全草。别称一枝花[1],石凤丹,随身丹[2],峨
眉石凤丹[3],小瓢儿菜等,丫蕊花是彝族习用药材,彝良地区
又称之为见血封。分布于云南(昭通,彝良)[4]、湖南南部、广
西西北部和四川中部至东南部。丫蕊花味苦,微寒,具清热、
解毒、散结和利小便之功效,用于瘰疬,小便不利,水肿等[5],
并且周俊,陈昌祥等获得丫蕊花属植物在制备治疗出血性疾
病药物中应用的专利[6]。目前,丫蕊花已作为多种制剂的原
料药,如峨眉苷原料药及峨眉苷胶囊等。因此,市场对丫蕊花
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而丫蕊花尚未收入《中国药典》,全国各地
多就地取材,地产地销,未形成有效的保护和统一规范的种
植,同时由于其长期以来完全靠野生采挖及自然生长,药材蕴
藏量有限,资源日益萎缩。科研机构及制药企业对丫蕊花的
研究和开发逐步升温,药材的需求量近年来急剧增加。为了
使其开发和利用趋于合理,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学特性、适
应性及机理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1 植物外部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粗约 1 cm,长 1 ~ 5 cm,具极
密的环纹或残存的叶基,上半部具多数分枝的须根。新芽丛
生于根状茎的顶部。叶多数,基生,螺旋状排列,无柄,绿色,
基部绿白色,狭长的匙形,先端长渐尖,中部以下长渐狭成柄
状,中肋上面下凹,背面隆起。花葶单一,花葶通常比叶长,较
少短于叶,长 7 ~ 52 cm;总状花序具几朵至 20 几朵花,花梗比
花被稍长;花被片白色、淡红色至紫色,近匙状倒披针形,长 6
~ 10 mm,3 ~ 5 脉;雄蕊长 10 ~ 18 mm,至少有 1 /3 伸出花被;
子房上部 3 裂约达 1 /3 ~ 2 /5,花柱长 16 ~ 20 mm,稍高于雄
蕊,在果期则明显高出雄蕊之上,柱头小,头状,稍 3 裂。蒴果
长约为宿存的花被片的 1 /2 ~ 2 /3。种子细梭状,两端有长尾,
连尾长 4 ~ 5 mm。花期 3 ~ 4 月,果期 5 ~ 6 月。
2 内部结构
2. 1 根茎 表皮细胞一层。皮层宽广,散有多数含针晶束的
黏液细胞,可见根迹维管束,近内皮层部位散有外韧型维管束。
932014 年第 35 卷第 2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DOI:10.16254/j.cnki.53-1120/r.2014.02.032
内皮层环明显,内皮层有较多维管束,多为周木型。如图 1。
图 1 丫蕊花根茎横切面图
2. 2 叶 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一层,略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
被角质层。叶肉组织为薄壁细胞构成,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
织分化。中脉维管束及侧脉维管束均为外韧型,韧皮部外侧
有纤维束;中脉下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如图 2。
图 2 丫蕊花叶横切面图
3 生态适应性
3. 1 地理分布 丫蕊花生于林下、路旁湿地或沟边和瀑布两
旁岩崖上,海拔 1300 - 2850 m。分布于云南昭通(彝良)、四川
中部至东南部(黑水、宝兴、天全、峨眉、雷波、合川、南川等)、
湖南南部(雪峰山区)和广西东北部(全州县、临桂、兴安、龙
胜等)。
3. 2 适应性
3. 2. 1 对阴湿的适应性 丫蕊花可在年平均最高温 18℃,月
平均最高温度 11℃ - 23℃及最低温 0℃的条件下,满足湿度
最高达 90%,最低 70%,月平均湿度在 70 ~ 90%之间的地区
生长。
叶片长而大,表面不被蜡质,蒸腾作用增大;其无栅栏组
织和海绵组织之分,栅栏组织不明显,大大增大了蒸腾作用,
故喜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根短而粗,不能有效的深入地下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
茎不明显,减弱了水分的输导作用,因此丫蕊花喜生于路旁湿
地、沟边或瀑布两旁以便更好的吸收水分。
3. 2. 2 对土壤的适应性 丫蕊花主要生于疏松、湿润的石灰
岩、红壤或黑壤的腐殖土。其分布地区地面自然植被的覆盖
度较多,相应的微生物分布叶较多。因此,由生物有机体本身
的代谢给土壤的有机质较多,由此形成的腐殖质较多,土壤稍
肥沃。
4 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措施
近年来对丫蕊花的开发,临床经验表明丫蕊花具有很好
的疗效,应用和开发前景比较好,但目前随着科研机构及制药
企业对丫蕊花的研究和开发逐步升温,使其资源急剧减少,因
此必须对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对其加强保护,可分以下
两方面进行:(1)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其进行繁殖生物学的
研究,组织培养研究,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2)对丫蕊花
的各个部位,尤其地上部分进行深入的多方面研究,使其在资
源保护的同时,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M].下册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77:1841.
[2]中国药材公司 .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402.
[3]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
社,2005:63.
[4]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云南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7:64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9:149 - 150.
[6]周俊,陈昌祥,倪伟 . 丫蕊花属植物在制备治疗出血性疾病药物中
的应用:1537570A[P],2004 - 10 - 20.
(收稿日期:2013 - 11 - 21)
04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14 年第 35 卷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