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从乾隆御制诗咏宜芸馆谈芸香草避蠹



全 文 :花 · 果 · 荟 · 萃 丛乾 .图继暖遮宜芸馆谈芸查草避鱼
从乾隆御制诗赚宜芸馆谈芸香草避蠢
王敏英
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宜芸馆 , 在清漪园时期为
藏书之处 。 《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中收录了有
关宜芸馆的御制诗就有十首之多。
乾隆皇帝认为 ,宜芸馆是一个 “ 背山复面水 ,净
明尘不受 ” 、 “ 回廊护幽馆 ” 、 “ 窗明几净展芸编 ” 的适
宜藏书 、读书的地方 。 在他眼里 , 虽然 “ 内府富图书 ,
芸编随处有 ” ,但是 , 这里才是他惟独钟爱的书堂 ,
“ 此意人知否 ” ? 因此 ,他咏宜芸馆的诗中 ,便是篇篇
不离 “ 芸香 ” ,句句不忘 “ 芸编 ” 。 不难看出 ,乾隆皇帝
喜欢 “ 人室芸香馥馥披 , 闻中真与缥湘宜 ” 的味道 。
珍惜他与宜芸馆只是 “偷闲偶一至 , 坐只片刻间 ” 的
“ 缘分” 。 自得只是 “每来惟暂坐” 、 “ 坐而静与稽 ” ,便
获有 “ 资益良复厚 ” 的深造。 更为自己只能 “ 偶来来
便去 ” 而遗憾地感到 “惭此宜芸处 ” 。
这里 , 我们暂且不论乾隆皇帝如何钟爱这所
“ 义经妙处 ” 。 说到适宜藏书的宜芸馆 , 自然会连想
到传统书籍避蠢之物— 芸香草 。宜芸馆 , “芸 ” 出自古人用芸草避蠢之说 。 晋人
成公绥《芸香赋》说 :芸香草“ 美芸香之修洁 ,察阴阳
之淑精” 。 宋代博物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 :
“ 古人藏书辟蠢用芸 。 芸 ,香草也 , 今人谓之 `七里
香 ’ 者是也 。 叶类豌豆 ,作小丛生 ,其叶极芬香 ,秋后
叶间微白如粉芋 ,辟蠢殊验 ” 。 至于把芸香草作为避
蠢之物始于何时 , 尚难确证 ,但至少在魏晋时期已
经出现 。 据记载 ,北宋宰相文彦博在一次秘书省曝
书会上 , 曾手指秘书阁前所植芸香问与会者 : “芸避
蠢出何书” ? 独苏颂应答曰 :出自鱼豢《典略》。 鱼豢
是三国曹魏史学家 ,所著《典略》中有这样一段话 :
“ 芸香 ,辟纸鱼盆 ,故藏书台称 `芸台” ’ 。 可见在三国
曹魏时期已运用芸香避蠢。 晋人所著《洛阳宫殿簿》
也记载 : “ 古者秘阁藏书 ,置芸以辟蠢 , 故号芸阁 ” 。
也可印证藏书使用芸香草避蠢之法由来已久 。
乾隆皇帝诗中 “ 芸香 ” 、 “芸编”并非指狭义的芸
香草。 历史上 ,人们因爱书 、藏书而保护书籍 。 伴随
着 “ 藏书辟盆用芸 ” ,也赋予书籍和藏书之处诸多与
其相关的雅称。 如 :书香 、芸编 、 芸签 、书香门第等。
书香 :古人以芸香草藏书辟蠢 , 故有书香之称 。 芸
编 :书的别称 。 古人藏书多用芸香驱蠢虫 ,所以称书
籍为 “ 芸编 ” 。芸签 :书签 ,亦借指图书。 李商隐《为贺
拔员外上李相公启》 : “ 登诸兰署 ,辖彼芸签 ” 。 由此
可知用芸香草辟蠢不仅历史悠久 , 而且 , 亦被历代
书画收藏家所采用 , 以致由最简便易行的“ 芸香草
避蠢之功 ” 发展成为“ 芸文化” 。 又因此举颇含诗意 ,
常常出现在诗人笔下 。
用芸避蠢名气最大的当数明代浙江宁波藏书
家范钦 。 他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 (公元 1561 -
156 6年 )之间建成天一阁藏书楼。 至今已有 43 0 多
年历史 ,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 。 天一阁藏
书不仅丰富 , 而且能 “ 藏之久而不散 ” ,甚至能使藏
书传承 “ 久 ” 至十三代 ,在我国藏书史上创下了独一
无二的奇迹 。 考其“ 久而不散 ” 的原因 ,首先与范氏
后代严守祖训家规分不开 。 其次 , 范氏后代继承了
“珍藏书籍延用芸香草辟蠢防虫” 的方法 。 这种传统
保护书籍的方法 ,在天一阁前两百年的藏书史上起
到了重要作用 。 同时也被世人传为美谈 。
至清代 ,我国藏书事业极为发达 , 不仅官方注
重收藏 ,私人藏书也蔚为风气。 天一阁在明代已有
一定的知名度 , 又经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等人钦仰
和宣介 ,使天一阁大出其名 。 但是天一阁的名声大
震 ,则是由于乾隆皇帝的推崇和“ 倍加关注 ” 分不开
的 ,还 “ 有赖于清修《四库》时所宣扬之功绩 ” 。 乾隆
皇帝在颁诏求书 、纂修《四库全书》的征书过程中 ,
花 · 果 · 荟 · 萃
对天一阁不断加深了解 。 除指名向天一阁范氏征书
外 , 同时也对其皮藏之道发生了兴趣 ,开始了调查
工作 。 于乾隆三十九年 ( 17 4 )六月二十四日颁谕
云 : “ 今办《四库全书》 , 卷峡浩繁 , 欲仿其藏书之法 ,
以垂久远 ” 。 六月二十五日 ,下谕杭州织造寅著前往
调查其藏书之所 、藏书之法。 其谕云 : “ 浙江宁波府
范愁柱家所进之书最多 , 因加恩赏《古今图书集成》
一部 , 已示嘉奖 。 闻其家藏书处曰天一阁 ,纯用砖
瓮 ,不畏火烛。 自明相传至今 ,并无损坏 ,其法甚精 。
著传谕寅著前往该处 , 看其房间制造之法若何 , 是
否专用砖石 ,不用木植 。 并其书架款式若何 。详细询
查 ,烫成准样 ,开明丈尺 ,呈览 ” 。 寅著立即赴宁波范
氏家查看 ,随后据实上奏。 乾隆三十九年 、 四十一年
咏宜芸馆的御制诗 ,亦有 “ 近方搜四库 , 益觉味亲
人 ” 、 “ 近因四库搜遗简 ,益觉瞳乎若望洋” 的诗句 。
并且他的“ 芸”诗也随之赐到了范家。 作为一家私人
藏书楼天一阁 , 因进呈书籍之功 , 即获高宗赏书 , 又
蒙其亲笔题诗 、 赐图 ,不仅范氏子孙引以为荣 , 地方
人士视为艺林盛事 , 载人地方史册 , 对浙东藏书风
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至此 ,在天一阁饱享旷
世殊荣的同时 ,用来藏书避蠢的芸香草一时间也被
神话了。
所谓古人藏书用芸避蠢 , 就是在书库、 书橱或
书本中放置适量的芸香草 ,使其所含的挥发成分在
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 ,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
敢接近的一种防虫方法 。 芸香草为草本植物 ,亦称 :
香茅筋骨草 、诸葛草 、野芸香草等。 有强烈刺激味 ,
花叶香气特异皆烈 ,久嗅有闷人感 。 味辛辣 , 嚼之有
麻凉感 。 相关部门从芸香草挥发油中鉴定出的成分
有按烷二醇型倍半菇化合物芸香二醇 id( s atn id ol) 、
胡椒桐 伽ep ir ot n e) 、 曹烯 一 c( aer en 一) 、 柠 檬烯
小m on en e) 、 香叶醇 (g e ar n ial) 、 香橙醛 (n e alr) 等。 这些
成分均具有驱虫 、杀虫作用 。 其药理一方面是 , 当药
剂持续时间作用于害虫神经系统时 ,能够干扰害虫
的正常生理活动 。 首先表现为兴奋 ,呼吸加快 ,活动
频繁 ,逐渐进人麻痹状态 ,然后慢慢死亡 。另一方面 ,
温度高会使害虫的解毒能力增强 。 而在温度低的条
件下 ,害虫的解毒及代谢作用缓慢 ,毒剂在害虫体内
有所积累 ,导致害虫死亡 。 天一阁早期用芸的实践
是成功的 ,证明了芸草驱避盆虫确有功效。 但是用
芸避蠢欲达到预期效果 ,还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 。
清代著名学者阮元 ( 17 64 一 1849 年 )于嘉庆年
间两次登阁 ,将所见记录在册 。 客观 、全面 、系统地
分析总结了天一阁藏书“ 能久 ” 的原因 。 其中写道 :
“余两登此阁 , 阁不甚大 , 地颇卑湿 , 而列柜干燥 ,无
虫蚀 ,大可异 ” 。 他认为 :首先 “ 不使持烟火者人其
中 , 其能久一也 ” ;其次 ,天一阁一系列相关 “ 禁约 ”
正反映出 ,其管理措施的严格和处罚的严厉 ,他说 :
“ 其例严密如此 ,所以能久二也 ” ;这两点是阮元从
管理的方面进行分析的 , 他认为 `能久 ” 的第三个原
因则是执行制度的藏书之人 。 制度是人制定的 ,需
要人去遵守 ,否则也是一纸空文 。 范氏后人必须 “ 彬
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以天一阁后人为荣 ” 地 “ 遵守古
训 ,维护藏书” 。 至嘉庆年间 ,天一阁后人正是这样
强调世守 、传承皮藏之道 , 方使书籍 “ 藏之久而不
散” 。 天一阁作为藏书楼 ,对于藏书的保护 , 除了一
般藏书家所共有的凿池防火 、通风防潮 、 曝书去蠢
外 ,最具特色的则是 : “ 范钦较好地运用了古人采用
芸香草避蠢防虫与英石吸潮这一技术了” 。 而前三
百年的避蠢成功 ,则是与其制定制度 、后人遵守古
训 ;建筑布局合理 、设备科学 (两面书柜便于通风 )
通风除尘 、置放芸草 、英石收湿防潮以及在相应的
季节 、 合适的环境下采取适宜的曝书措施等各种因
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三百年后 , 由于政局不稳 、疏
于整理 、用药方法不当 , 就出现了缪荃孙 ( 民国 )所
述 : “ 开橱 ,但见书秩乱叠 , 水湿破烂 , 零篇散秩 , 鼠
啮虫穿 ” 的衰败景象 。 阮元对早期天一阁藏书管理
经验的推广 ,使得范氏的家族行为升华为一种藏书
的管理理论 ,从而载入史册 。
近些年 , 颐和园随着文物贮藏地点 、条件和方
式的改变 , 在害虫的防治工作方面进行了更深人的
探索 。 针对本园的实际情况 ,对多种杀虫剂的杀虫
机理 、使用杀虫剂的方法 、使用杀虫剂后监测害虫
抗性 、不同种类害虫的生活习性 、生理机能 、接受药
剂的方式 、 程度及对药剂的敏感程度 、 同一害虫的
不同发育阶段的杀虫效果等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并
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了不同的杀虫办法 。 在文昌院书
斋及地库等处采用了芸香草避盘之法 。
颐和园选用的别附催潘草 ,产于广西金秀瑶族自
治县 , 生长在海泼于陷药汗米撇勃故琳 , (下转e s 页 )
传 · 统 · 技 · 艺 清乾隆《御制养心殿记》册页与纸 、绢册页修复装裱之异同
下从挖口上方插装于页版内 ,使玉版的三个侧缘与
裁口倚实。 上部再以封天格角上相挤压稳固 , 形成
插嵌式作法 。
连 : 即将单页相连成册 。 传统蝴蝶装的“ 连”折
幅的左右背面两两相接。 《御制养心殿记》册页的页
版由于是多份复合 , 因此 ,都是以每页闪出的折幅
相背连。
挡 :与传统册页的挖镶制法相似。 即将幅面续
按玉板位置挖出透心纸绢画心的挖口是与画心相
等或略大 (由是否出锡条决定 ) , 《御制养心殿记》册
页原有覆面续虽已不存 , 但从原册的制作特点考
察 ,应该是挖口比玉制册心略小 , 形成玉制册心的
挡口 。 即可达到装饰效果 ,又足以保证册心安全 ,这
也是该册艺术性与功用性完美结合的一个重要特
点。 本次修复即采用了此种修复方法 。 (图二 )
从以上对此可以看出 , 《御制养心殿记》册页在
制作上有三方面重要参考价值 :
1
.为特制册页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2采用分层制作法和特殊的包边处理制成的书
形页版 , 既增加了册页的厚重韵味 ,又与册页本身
的内容相得益彰 , 兼得书香浓郁 、册风古朴两大长
处 ,取得了内外兼修的艺术效果。
3
. 以覆面续兼制挡口的作法反映了原册作者匠
心独运 ,将艺术与功用完美结合的创作思路 。 《御制
养心殿记》册页一共由 6块玉板组成 。 因其均为两
面蚀刻 , 总计 12 帧。 其中首面为火焰流云底纹 , 中
心竖刻隶书“ 御制记 ” 题名 ,廓双线题框。 框外左右
各饰一龙 ,下部为江崖海水托火焰宝珠纹。 两条玉
龙都是尾上头下 , 昂首挺胸 ,龙首相向 ,各以一爪击
水 ,一爪探珠 , 表现争夺之势 , 以传统“ 二龙戏珠 ” 图
案环拱题名。 尾面虽亦为火焰流云底纹 , 下饰江崖
海水 , 中心则仅为一正面升龙 。 龙身三弯九曲 ,将火
焰宝珠团于身间 ,其势如腾云驾雾 ,其态则若翔若
舞 (图二 )。 两帧图饰均为线刻扫金 、宝珠戏白。构图
主次分明 ,典雅庄重 ;制作刀法流畅 ,华贵肃穆 , 展
现了制作者高超的工艺技巧 。 其余 or 面正文均为
阴刻细金楷书 , 字体端方 ,构架匀称 ,款镌 “ 臣曹振
铺敬书 ” 。 下签两章 ,上为金饰阴纹 “ 曹振铺三字 ” ;
下为今饰阳纹 “敬书 ” 二字 。 金文笔力雄健 , 收放有
度 ,既再现了书者的笔墨修养 , 又展示了制刻者的
功力水平 ,堪称珠璧联合 ,写刻俱佳。
(作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上接 8 0 页 ) 是制作香精的上等原料 。 其香味久
闻不散 , 长期使用对人体和书籍都没有副作用 。
我们在文昌院书斋用芸避蠢中 , 首先将书橱 、 书
籍进行除尘 ; 在每架书橱的每层柜里各放一袋
适量 ( 10 克 )干燥的芸香草 ; 放人芸香草后仍然
根据需要进行通风和除尘 ; 并保持芸香草干燥
状态 。 使用数年 , 效果显著 。 总结用芸避盘经
验 : 应该注意将传统的辟蠢防虫方法和 日常保
管相结合 ; 避盆驱虫与诱杀相结合才能取得预
期效果 。 而这些都是在了解 “ 虫 ” 和了解 “ 药 ” 的
前提下进行的 。 目前 , 我国在书画 、 书籍的收藏
、装裱 、修复领域 ,继承发展着这项传统中草药保护
技术 。 芸香草因特有的挥发性强 、气味高雅芬芳 、药
效持久 , 对人畜无毒无害 、不污染环境 、对纸张 、字
迹无不良影响 , 防虫杀虫效果显著 ,绿色环保等特
点 ,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被国内一些专家称
为当代驱虫之王 。 同时 , 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相关领
域也对此种保护方法格外关注 。 总之 , 做到科学
“ 用芸 ” 方能芸阁 “ 缥细馥像发芸香 ” 。
(作者 :颐和园管理处文物管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