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四川绞股蓝属的生态分布及资源利用



全 文 :组 别 剂 量电 / kg) 2小时内鼠惊厥数
生理盐水 0. zm l1 /习 g
1 0 0%醉提液 20
% 0 6醇提掖 1 0
1 0 0%水提液 20
5 0%水提液 1 0
。 . 1 25%苯巴比妥钠 25m g / kg
. P <0
.
0 01二 P >0一 QS
果见表 7。
、 , 结果表明 , 两种剂量的醇提液组均有对抗
电惊厥作用 ( P < 0 . 0似 ) , 与 苯 巴比妥钠组
相当。 `
衰 7 对小鼠电惊厥的影响
三士 _ _ _竺_ __ …少必幽_ _ _ _婴: -
生理盐水
1 0 0% 醇提液
6 0%醇提液
10 。%水提液
5 0%水提液
。 . 士会5%苯巴比妥钠
.
0
1 0 0土 0 。 0 0 .
9 0 士 1 0。 0 0 .
10 士 1 0 。 00朴朴
0
1 00 士 0 。 0 0 .
-勺`一匕一.自邝一nù
.
P < 0
.
0 0 1 份 苦 P > 0
.
0 5
三 、 讨 论
,
1
.
50 写醇提液对戊巴 比 妥钠阑下催眠剂
量有较强的催眠作用和有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次
数的作用 , 还能延长小鼠 戊 巴 比 妥钠睡眠时
间。 作用明显 , 均与对照药物相近 。
2
. 醇提液浓度为 10 %时 , 对小鼠有明显
的直接催眠作用 , 强度与戊巴比妥钠相同 〔 3 5
m g / k g )

3
. 火赤链蛇醇提液对 回 苏灵 、 电休克、
士 的宁所致的惊厥皆有对抗和保护作用 , 以大
剂量组作用明显 , 强度与苯巴比妥 钠 ( 25 m g /
k g ) 组相当 。 小剂量组醇提液对士 的宁致惊厥
有对抗趋势 , 而作用不明显 。
以上 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理实验 , 为火赤链
蛇传统的 “ 止惊 ” 功效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 同
时 , 发现并证明了本品除有抗炎作用外 , 尚有
镇静催眠作用 。 醇提液作用明显弧于水提液 ,
与传统将其浸酒服用治病相吻合。
. 现在黑龙江中医学院工作
今 考 文 献
[ 1」赵文静等 : 中药材 , 1 4 ( 2 ) , 1 1 , 1 9 9 1
· 资源开发和利用 ·
四 Jl 绞股蓝属的生态分布及资源利用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 重庆 6 3 0 0 6 5 )
肖小 河 陈士林 尹 国萍 杨会全 车锡昌 陈善墉
摘要 本文在全省中草药资源普查和专题调查研究 的基破上 , 分析了四川纹股蓝属 植 物的生态地
理分布特点 , 提出了合理开 发与保护纹股蓝资源的有效途径 。
纹股蓝属 ( G y n os et m m a B l . ) 为 葫芦科
草质藤本植物 , 共约 13 种 , 我 国产 1 种 , 广泛
分布于秦岭及 长江以南地区 〔” 。 本属 中绞股蓝
( G
·
p e n t a p h y l l u m ) 含多种 皂 贰 , 具有 独特
生物活性` 目前 , 以绞股蓝为主要原料的备种
医疗制剂和保健食品 、 饮料不断问 世 , 深受人
们的喜爱 。 然而 , 近年来野生资源 吸锐减 , } ” .
重影响了绞股蓝开发应用 。 为了寻找彩}扩大绞
币两材系i4 卷第 一习如f 0 9 1 `卜3 , j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91. 03. 007
股蓝新资源 , 保障其系列开发产品 的 原 料供
给 , 同时合理开发山区植物资源 , 发展山区经
济 , 我们在全省 中草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 , 对
四川绞股蓝属杭物资源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
月已报进如下 。
一 、 四川绞股蓝属的分布与分类
四川有绞股蓝属植物 3 种 : 心 籽 绞 股 蓝
戈G · c a r di o s p e r m u m ) 、 一长梗绞股蓝 ( G · l on g i .
e s ) 和 绞 股 蓝 ( G · p e n t a Ph y l l u m ) 。 前两 种
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缘山地 , 后 者则广泛分
布于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 , 川西高原未见任
何种类分布 。 均生于中海拨地区的山谷密林 、
山坡疏林或灌丛 以及路旁溪边的草丛中。 该属
分布区的生态条件的总特点是 : 年平均相对湿
度为 6 0` 8 2% , 年均降水量为 5 0 0~ 1 5 0 0m m ,
年均温度 12 ~ 19 ℃ ,一月平均温度为 3 ~ 13 ℃ ,
七月 平 均 温 度 2 ~ 29 ℃ , ) 10 ℃年 积 温 为
50 0 0~ 7 0 0 0 oC
, 年 日照 时数 为 1 0 0 0一 2 2 0 0 小
时 , 年日照百分率为 25 ~ 40 % 。 3 种纹股蓝属
植物均生于 山地黄壤 、 山地棕壤 、 山地黄棕壤
及部分山地红壤 。
绞股蓝属为热带亚洲分布类型 。 我国西南
地区是该属植物的分布与分化中心 , 云南有 7
种 , 四川种数仅次于云南 , 可能系绞股蓝属的
次生分化中心 。 在 四川分布的 3 种中 , 绞股蓝
为热带亚洲广布种 , 其余 2 种均 为 中 国 特有
种 , 其 中长 梗 绞股蓝为四川与其周围省区如
陕西 、 贵州 、 广西和云南所共有 , 心籽绞股蓝
为四川与其东北邻省湖北和陕西所共有 。
绞股蓝属在其种系及区系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 , 为了适应新 的环境 , 形成了一系列的地理
或生态变异 , 从而使种间群体特征的间断性连
续化 , 种内居群特征 的连续性间断化 , 同时由
于 目前对本属有关形态的相关系研究不够 , 所
以 , 对本属中诸种间的亲缘关系的正确评价以
及属下分类群的有效划分是一项十分棘手的工
作 。 如绞股蓝属与同科的雪胆属 ( H e m sl ey a )
和葡萄科多种植物极为相似 , 混淆不清 ; 绞股
蓝属内各分类群及其变异体相互之间特征交叉
过渡现象严重 , 分合不易 , 因此往往造成鉴定
和应用上的差错 , 从而影响到个产 的发屁和疗
效等 。 为此 , 我们进行了绞股蓝 以植物及其混
淆种类的鉴定研究〔“ ’ “ 」 , 同时通过初 步的化学 、
地理和形态研究 , 笔者主张把演股蓝 ( .G p “ nt .
aP h ly lu m )作为一 广布多型种 , 将该属中形态特
征呈明显的连续梯度变异 且彼此之间极不 易区
分的分类群如 一单叶绞股蓝 ( G · s e m p l i e i r o l i u m ) 、
光叶绞股蓝 ( G · l a x u m ) 、 当五}甸绞股 蓝 ( G · b u ·
mr
a n ic u m ) 及其变种 、 绞股蓝 ( G · p e n t a p il y ·
l l u m ) 及 其 变种 、 毛绞股 蓝 ( G . p u b e s e e n s )
和长梗绞股蓝 ( .G fo n ig es ) 均作 为 广 义 绞股
蓝 〔 G · p e n t a p h y l l u ln ( s e n s u a m p l o ) 〕 的 不同
地理宗或生态宗 。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减少了
因分类过细带来的鉴定混乱 , 且扩大了绞股蓝
资源 。
二 、 四川绞股蓝植物的群落生态
长梗纹股蓝和心籽咬股蓝在四川呈零星分
布 , 绞股蓝分布广泛且被 列 为 国 找 “ 星火计
划 ” 重点开发项 目 。 因此我们着重考察了绞股
蓝植物分布及其群落生态状况 。
纹股蓝植物适应性强 , 四川盆地和川西南
山地均有分布。 不 同分布区内 , 生态环境条件
不同 , 绞股蓝分布的群落特征及绞股蓝植物形
态 、 生物量和化学成分含量相差明显 。
( 一 ) 四川盆地分布
四川盆地周缘山地是绞股蓝植物的主要分
布区 , 特别是盆地南部的江津 、 合江 、 南川 、
古蔺 、 叙永以及西部的灌县 、 峨边 、 峨眉 、 洪
雅和宝兴是其集中分布区域 , 为 目前绞股蓝开
发利用 的主要原料来源产地 。 该区属川 东盆地
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区 , 年平均 气 温 为 16 ~
1 8 ℃ , 一月平均气温为 4~ 7℃ , 七月平均气温为
2 5~ 2 8℃ ,年降水量为 1 0 0 0~ 1 5 0 0m m , 年平均
相对湿度为 80 % 左右 , 年 日照时效 为 1 0 0。~
1 3 0 0小时 , 年 日照百分率为 2 5~ 35 % 。 适生土
壤为山地黄壤 、 山地棕壤 、 山地黄棕壤及部分
紫色土 。
绞股蓝分布的植被类型主要为灌草丛 , 群
中药材第月卷第 污期 J 0 9 1 年 3 月
落一般分两层 :注 权层和草本层 , 绞股蓝为层
间植物 。 群落总盖度为 80 % 以上 , 绞股蓝盖度
为 50 一 80 % 。 灌木层高度为 1 一 3 米 , 主要优
势种有悬钩子 ( R u b u s s e p a l a n t h u s ) 、 腊莲绣
球 ( H y d r a n g eS s t r i g o s a ) 、 马桑 ( C o r i a r i a 5 1-
n iaC )
、 火 棘 ( P y r a ca n t h a fo r t u n ae u a ) 、 构
树 ( B r o u s s on e t i a p a p y r i t e r a ) 和 白栋等 , 并有
木姜 子 ( L i s t e a p u n g e n s ) 、 胡颓 子 ( E l a e a g n u s
p n n g e n s )

ilJ吐竹 ( P h y l l o s t a e h y s s P . ) 、 批把叶
荚莲 ( v i b u r n u m r h y t i d叩 h y l l u m ) 等 伴生 。
草本层高度在 1 米以下 , 优势种有冷水花 ( iP ·
l e a n o t a t a )
、 棕叶狗尾草 ( S e t a r i a 琳 lm i f o l i a ) 、
白 花 败 酱 ( P a t r i n i a s i n e n s is ) 、 渐 尖 毛 荻
( C y c l o
s o r u s a c u m i n a t us ) 和金鸡 脚 ( p y m a t -
id es h as at at ) 等 ; 伴生植物有长刺 毛 萝 ( oP l -
y g o n u m l i n g i s e t u m )
、 鸭儿芹 ( C r y p t o t a e n i a aj ·
p o n i e a )
、 裂 叶 尊蔗 ( U r t i c a f i s s a ) 和苔 草
( C ar ex sP
·
) 等 。 此外 , 层间还有小木通 ( lC -
e m a t i s a r m a n d i i )
、 茜草 ( R u b i a e o r d i f o l i a ) 、
鸡矢 藤 ( aP ed e r ia s c a n d e n s ) 、 裂 叶 蛇葡 萄
( A m P e l o P s i s d e l a v a y a n a )
、 野葛 ( P u e r a r ia
fo ab at ) 和乌敛幕等伴生植物 。 通过对 四 川青
城后 山和江津四面山绞股蓝分布群落的抽样调
查 , 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绞股蓝群落 有 78 属 植
物 , 其中热带成分 48 属 , 占6 1 . 5% , 温带成分
2 9属 , 占3 7 . 2% , 中国特有成分 1 属 , 可见 ,
绞股蓝的区系性质与其在四川分布的群落区系
特征是吻合的 , 因此 , 四川盆地是纹股蓝植物
的适宜生长区 。
该区内绞股蓝生长茂 盛。 茎 粗 壮 , 长 约
1 ~ 3 米或更长 。 叶具有小叶常 5 ~ 7 片 , 少
数为 3 片和 9 片 , 叶面深绿色 , 小叶片宽大 ,
长约 6 ~ 1 4 c m , 宽 2 ~ 4 c m , 卵状 长 圆形 ,
叶面 、 叶柄 、 花序和茎上被稀疏毛 。 通过样方
测定 , 每 2 5m 2 群落中绞股蓝鲜重 为 3 . 2~ 5 . 5
公斤 , 折干率约为 20 % 。 盆地南部纹股蓝皂贰
含量较高 , 为 3 %左右 ,盆地西部气候多雨 ,环
境湿润 , 绞股蓝皂贰含量偏低 , 为 2 %左右。
( 二 ) 川西南山地分布
绞股蓝在川西南山地分布较少 , 仅川西南
河谷山地如米易 、 盐边和会理以及与川东盆地
交界 的高山峡谷地带如越西 、 一!少洛和美姑等见
有分布 。 该区属川西南山地偏干性帘绿阔叶林
地区 , 年平均气温 16 ~ 2 0℃ , 宝几热月平均气温
为 2 0 , 、 2 5℃ , 年降水量为 s o e一 : s o Gm m , 年均
相对湿度约 60 % , 年 日照 时 数 20 0 0 , , 2 4 0。 小
时 , 年 日照百分率大于 35 % 。 生于山地红 i一爬和
部分山地红棕壤。 常 与 余 甘 子 ( P IW ua nt h lst
e m b i c a )
、 车桑 子 ( D o d o n a e a v i s c o s a ) . 羊
蹄甲 ( B a u h i n i a m a i r e r ) 、 护 ( C o t i n u s c o -
g g yg r i
a
) 以及黄茅 ( H e t e r o p飞。 n c o t o r t u s ) 、
芸香草 ( C y n , b o p o g o n d i s t a n s ) 等优势 种类组
成灌草丛植被群落 。
该区气候环境干燥 , 不适官绞股蓝生长。
绞股蓝发育缓慢 , 植株细 弱 。 茎 长 为 1 米 左
右 , 叶具有 5 ~ 7 片小叶 , 不见有 3 片和 9 片
小叶的类型 , 叶面黄绿色 , 小 叶 片 窄 小 , 长
3 ~ 」c c m , 宽 1 ~ 3 c m , 卵状披针 形 , 叶面 、
叶柄 , . 花序和茎上常密被短采毛 。 每 2 5m 2群落
样方中绞股蓝鲜重为 1 ~ 3 . 5 公斤 , 折 二l几 牙
为 28 % 。 绞股蓝皂贰含量高 , 达 3 一 5 % . ,
三 、 绞股蓝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纹股蓝被列为国家 “ 星火计划 ” 重点开发
项目 , 但目前存在开发利用过度 、 野生资源 日
趋枯竭的严重问题 , 为此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拾
施。
( 一 ) 建立合理的采收制度
1
. 以四川省青城后山绞股蓝基 地 为观测
点 , 绞股蓝植物的物候期及物候相如下 : 3 月
中旬出土 , 3 月下旬为展叶始期 , 5 月上旬至 8
月下旬为生长旺盛期 , 8 月上旬为始花期 , 10
月 .上旬为果熟期 , 10 月下旬及其以后为落叶转
休眠期 , 绞股蓝植物地上部分月生长量及皂试
成分含量变化如图 。 综合协调考察生物里及皂
贰积累动态 , 笔者认为绞股蓝的最佳采收期为
10 月中旬左右 。 这样不仅保证了纹股蓝产量高
和品质优 , 而且此时种子已经成熟 , 白然撒落
在原产地 , 从而有效地促进纹股蓝植物资源 的
自然更新。
中药材第1选卷第 3 期 1 9 0 1 年 3 月
2
。 绞股蓝不同部位皂 戒 含 量 顺序 大小
为 : 叶 >嫩茎 >老茎 , 且老茎具有发达须根 ,
甸伏地上生 沃 , 为绞股蓝重要的 营 养 繁 殖器
官 。 故采收纹股蓝时 , 应只割取叶与嫩茎 , 而
将老茎留下 , 任其分生繁殖。
::
::
共生互利关系和绞股蓝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 ①
选择合适的高杆作物或经济植物 如 玉 米 、 油
菜 、 木姜子等与绞股蓝套种或间作 ; ②选择适
宜的自然灌草植被 , 进行绞股蓝的野生抚育 、
半家种半野生繁殖绞股蓝 。 二者均可采用种子
繁殖和藤蔓繁殖方式 。 均不需占用熟地 , 不需
搭棚立架 , 不需中耕施肥 , 简便易行 , 省时省
工 , 亩产 80 ~ 15 0公斤 , 成本低 , 经济 、 生 态
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 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月净生长量cnI
动防幼
{:
皂贰含量%
乌碍
. 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重点课题 。 四川省青城后山
生物研究所、 峨边县科委 、 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 究 所 、 洪雅
县 中药材公司 、 凉山州药检所等单位大力协助纹股蓝 属 植物
资源调查及纹股蓝繁殖试验 , 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刘 玉成副
教授审阅本文并提出宝贵意见 , 在此一并致谢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征谧等 : 植物分类 学 报 , 2 1 ( 4 ) : 35 5 ,
1 9 8 3
[2〕 尹国萍 : 植物杂志 , ( 1 ) : 6 , 1 9 8 7
[ 3」姜荣兰等 : 中药材 , ( 4 ) : 2 2 , 2 0 5 7
乃石0,山óU
圈 纹股蓝植物生长及皂试积果动态
I
、 皂贰含量 卫、 月净生长量
( 二 ) 寻找和扩大绞股蓝新资源
绞股蓝属分类甚细 , 种及其变种相互之间
特征间断往往相当模湖 。 通过初步的化学 、 地
理和形态学研究 , 笔者建议将纹股蓝亚属 中诸
多的分类群合并为一广义绞股蓝种 〔 G . p e nt a -
p h y l l u m ( S e n s u a m v l o ) 〕 , 从而扩大绞股蓝
新资源 , 避免该属植物资源开发利 用偏 废 之
忌 。 当然 , 深入的居群生物学和中药学研究无
疑是必需的 。
( 三 ) 建立绞股蓝生产基地
为了有效地保障绞股蓝系列开发产品的原
料供给 , 同时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四川优越的气
候资源和土地资源 , 我们逐步建立了绞股蓝生
产基地 。 因地制宜 , 建设绞股蓝生产基地的主
要技术措施有三种 :
1
. 驯化栽培 : 分种子繁殖和藤蔓 繁 殖两
种。 种子繁殖是在 10 ~ 1 1月采集成熟种子 , 次
年 3 月中旬播种 , 苗长 1c0 m ( 约 2 个 月 ) 便
可移栽 。 但因绞股蓝种子稀少 , 应 以藤蔓扦播
为主 。 藤蔓繁殖是在 4 ~ 5 月份剪取 10 ~ 1 5曲
长的强壮的绞股蓝藤蔓进行扦插 , 成活率 90 %
以上 。 由于人工栽培绞股蓝 占用大量熟地 , 且
需搭棚遮荫 、 立架绕藤 、 中耕 施 肥 , 劳 动 量
大 , 亩产 1 50 一 2 0 公斤 . 成本高 , 效益低 , 农
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2
, 野生抚育与间作套种 : 根据 生 物种群
一中药材第 1选卷第 3 期 1 9 9 1 年 3 月
天花粉产地加工的改进
淄博市周村药材公 司 ( 2 5 5 3 0 0 ) 贾印宝
天花粉的传统产地加工方法是于秋冬季节采挖鲜
根 , 刮去栓皮 , 一切成小段 , 对剖为二 , 晒干即得 。 此
法对直径为 2 ~ 4 c m 的天花粉确有实 用 意义 , 但 直
径超过 6 c m 以上者 , 再用此法不仅 难于 晒 干 , 时间
稍长则极易变色甚至生霉变质 。 因此 , 各地常用鲜品
横切片的方法为对策 , 即挖出块根 , 刮去老皮 , 立即
顺条横切薄皮 , 晒干即得 。 然而采用横切薄片法 , 由
于剖面大 , 导管及薄壁细胞断面暴露多 , 在翻晒 、 搬
运以及储存等过程中 , 出现大量 “走粉 ” , 严重的成
为 “ 渣片 ” 。 这种现象各地在经营或临床调剂中并非
鲜见 , 无论临床使用还是做中成 药 原料 , 使 用 这种
“ 渣片 ” 疗效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
为改变这种状况 , 笔者建议天 花粉鲜切时要约一
下直径大小 , 再刮去栓皮 , 横 截 为 3 ~ s c m小 段 ,
然后将这些小段顺条改横切为纵切 ( 竖 刀片 ) , 厚度
为 1 ~ 2 c m 的块片或瓣片 , 晒干即得 。 此 法 横 断面
小 , 导管及薄壁细胞封闭较好 , 淀粉粒散落差 , 走粉
少 , 便于配方调剂 , 且方法简便易行 , 各地产区不妨
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