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 [收稿日期] 2014-06-15;2014-07-15修回
[基金项目] 2013年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黔农2013贵薏苡001”[黔农发(2013)89、黔财农(2013)37、2013贵薏苡001]
[作者简介] 陈文现(1964-),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cwx.1964@163.com
[文章编号]1001-3601(2014)07-0375-0027-04
贵州春旱区薏苡栽种模式探讨
陈文现
(贵州省兴仁县农业局,贵州 兴仁562300)
[摘 要]为贵州春旱频发地区薏苡高效种植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比较了7种栽种方式的薏苡
产量与收益差异。结果表明,采取垄作+覆膜+膜侧直播、垄作+覆膜+膜侧育苗移栽、垄作+覆膜+膜内
育苗移栽和垄作+育苗移栽4种栽种方式均比传统的平作+直播(CK)方式增产增效,分别增产10.3%、
19.2%、18.3%和12.1%,净增收益8.9%、12.7%、12.3%和10.8%,均可作为春旱地区薏苡栽种的适宜方
式。
[关键词]薏苡;种植方式;春旱区;贵州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Paterns of Coix lachryrma-jobi in Guizhou Spring Arid Area
CHEN Wenxian
(Xingren Agricultural Bureau,Xingren,Guizhou5623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C.lachryrma-jobi in Guizhou
spring arid area,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yield and benefit difference of seven
cultivation patterns.Results:There were four model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K in both yield and
efficiency,which were“making ridge+covering film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with nutritional carrier
beside film”,“making ridge+ covering film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with nutritional carrier inside
film”,“making ridge+uncovering film+transplanting seedlings with nutritional carrier”,and“making
ridge+covering film+direct sowing beside film”.Their yield increased by respectively 10.3%,19.2%,
18.3%and 12.1%,and the benefits increased by 8.9%,12.7%,12.3%and 10.8%.Therefore they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C.lachryrma-jobi in Guizhou spring arid area.
Key words:Coix lachryrma-jobi;cultivation patterns;spring arid area;Guizhou
薏苡(Coix lachryrma-jobi L.)是禾本科薏苡
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薏仁米,具有极高
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1-2]。在主要产区,薏苡作为
一种药食兼用的特色经济作物,现已逐渐发展成为
一项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特色产业[3-6]。
贵州西南部的兴仁、晴隆、兴义、望谟、安龙、普
安等县是全省薏苡的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4.5
万hm2左右,近年各县还有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的趋
势。上述薏苡产区在贵州又是春旱发生较频繁地
区,特别是随着气候变化加剧,2-5月期间的春旱
发生频率已从原来的3~5年发生一次到现今几乎
年年发生,且程度也有加重趋势,成为制约这些地区
薏苡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因此,加强春旱区薏苡
栽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长期以来,贵州
薏苡种植多沿袭传统栽种方式,粗放而落后,单产水
平维持在4 500kg/hm2以下,产量潜力有待发掘和
提高[7]。垄作、覆膜、育苗移栽等农业实用技术在多
种作物上的广泛应用为提高薏苡单产潜力提供了有
益启示,福建、浙江等其他省区对此已开展了相关试
验,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8-13],然而针对贵州
春旱地区有关薏苡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少。笔者等立
足于贵州春旱地区的生产现状与气候条件有针对性
地研究了薏苡不同栽种方式的产量与收益,以期寻
求适宜的种植方式,为薏苡高产高效和标准化栽培
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薏苡品种为当地主栽优良地方品种兴仁白
壳薏仁米。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用兴仁县屯脚镇九头村大坪地组王贞
付的承包地,位于东经105°21′47.25″,北纬25°21′
36.4″,海拔1 297m,年均温15.2℃,≥10℃有效积
温4 524℃,年降雨量1 320mm(常年集中在6-8
月,而2-5月较少)。试验地平坦向阳,土质为黄
壤,前作烤烟,后冬闲。土壤有机质39.5g/kg,碱
解氮146.5mg/kg,有效磷25.4mg/kg,速效钾
156mg/kg,pH值6.4。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T-1(垄作+覆膜+膜
侧直播)、T-2(垄作+覆膜+膜内直播)、T-3(垄
贵州农业科学 2014,42(7):27~30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作+覆膜+膜侧育苗移栽)、T-4(垄作+覆膜+膜
内育苗移栽)、T-5(垄作+育苗移栽)、T-6(垄作+
直播)和T-7(CK,平作+直播,为当地传统栽种方
式)。小区面积24.12m2(6.7m×3.6m),各处理
随 机 区 组 排 列,3 次 重 复。 种 植 密 度
49 750窝/hm2。行距0.6m、穴距0.33m,每小区
种6行,每行20穴。
1.4 试验方法
直播和育苗移栽均于2013年4月9日播种。
播种前浸种36h,播种时再用50%多菌灵300倍液
浸种15min,以预防黑穗病[14-15]。4月12日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拌菜叶撒于田间地面防治
地老虎。育苗移栽的处理采取营养球育苗。营养土
配制、营养球制作和播种方法:用过筛细土500kg,
加过筛细粪400kg、尿素2.5~3.0kg和发酵细磷
肥15kg,再用适量粪水拌合,湿度以手捏成团落地
即散为准,用手捏制营养球如鹅蛋大小,用木棒在顶
端打一播种孔(直径1.8cm,深2cm),边制作边排
放在苗床上,厢宽1m左右,长度不超过9m,四周
用细土挡好。播种前水要浇足浇透,然后将浸种和
消毒处理后的种子放进播种孔,每个营养球播3~4
粒种子,盖一层细土,填实空隙,盖种厚度1cm,盖
种后浇1次水,让苗床湿润。播种后及时采用低拱
架薄膜覆盖,增强保温保湿的效果。营养球育苗统
一于 5 月 21 日 移 栽。试 验 地 用 腐 熟 厩 肥
22 500kg/hm2和三元复混肥(四川宏达有限责任公
司生产,N、P和 K含量分别为20%、10%和15%)
375kg/hm2作基肥。追肥为三元复混肥,分别于5
月21日和6月23日施用,用量分别为225kg/hm2
和450kg/hm2,并结合中耕锄草。6月28日用
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黏虫[15]。各试
验处理的操作方法参见表1。
表1 薏苡栽种模式试验各处理的操作方法
Table 1 Operating methods of seven kinds of cultivation patterns
处理
Treatment
栽种模式
Cultivation pattern
操作方法
Operating method
T-1 垄作+覆膜+膜侧直播 整地,起垄(垄面宽45.0cm、高10.0cm,瓦背形,下同),施基肥,垄面上覆膜,
覆膜时在膜侧同时开好播种沟,每穴直接点播8~10粒经浸种和消毒处理后的种子。
在2.5~3叶期查苗、补苗,每穴定苗4株(下同)。
T-2 垄作+覆膜+膜内直播 整地,起垄,施基肥,垄面上开播种沟,每穴点播8~10粒种子,覆膜。在2.5~3叶
期查苗、补苗,每穴定苗4株。
T-3 垄作+覆膜+膜侧育苗移栽 整地,起垄,施基肥,垄面上覆膜,覆膜时在膜侧同时开好移栽沟,在移栽沟内每穴
定量移栽4株营养球苗。
T-4 垄作+覆膜+膜内育苗移栽 整地,起垄,施基肥,垄面上开沟,在沟内每穴定量移栽4株营养球苗,栽后覆膜。
T-5 垄作+育苗移栽 整地,起垄,施基肥,垄面上开沟,在沟内每穴定量移栽4株营养球苗。
T-6 垄作+直播 整地,起垄,施基肥,垄面上开播种沟,每穴点播8~10粒种子。在2.5~3叶期查
苗、补苗,每穴定苗4株。
T-7(CK) 平作+直播 整地,施基肥,按照小区设计规格(长6.7m、宽3.6m)开厢,在厢面上开播种沟,
每穴点播8~10粒种子。在2.5~3叶期查苗、补苗,每穴定苗4株。
1.5 调查项目与数据分析
在成熟期,调查株高和分枝高度,收获前每小区
分别选取1行(20穴)调查各样点的总茎数,取其平
均值计算单株成穗数。每小区取样3穴(样品接近
群体平均穴穗数),调查穗粒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计算结实率[1]。10月12日测产,10月13日分区收
获,脱粒称重计产,并取样1.0kg晒干后称重核定
折干率。试验数据利用 Microsoft Office和DPS软
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薏苡的产量与效益
春旱区采取不同栽种方式对薏苡产量与效益的
影响很大。试验结果(表2)表明,7种薏苡栽种方式
中有4种方式(T-1、T-3、T-4和T-5处理)比传统种
植模式 T-7(CK)增产,分别增产10.3%、19.2%、
18.3%和12.1%,采用营养球育苗移栽的3种方式
(T-3、T-4和 T-5)均表现增产,这与营养球育苗能
确保苗壮、苗齐、苗匀,有效提高禾苗素质有关;T-1
方式增产主要得益于有效利用春旱区的有限降水,
集雨效果较好;T-2和T-6两种方式较对照减产,分
别减产9.76%和12.72%,主要因降雨量少,且集雨
效果不佳。经方差分析(F=11 776.762>F0.01)和
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除T-3和T-4处理没有显著
差异外,其余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试验还表明,试验所设计的7种薏苡栽种模式
因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和人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
不同,其产投比和净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异(表2),总
体表现为增效的幅度低于增产的幅度,减效的幅度
却高于减产的幅度。采用营养球育苗移栽的 T-3、
T-4和T-5方式虽然投入相对较大,但薏苡净产值
(以当年市场均价8.2元/kg计产值)却比CK分别
增加12.7%、12.3%和10.8%;若不使用营养球育
苗移栽技术,而采用 T-1方式的净产值也可比CK
增加8.9%;T-2和T-6方式的净产值分别比平作直
播(CK)降低23.1%和19.5%。这种增产增效、减
产减效的现象与杨珍珍等[12]试验结果一致。
·82·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表2 不同栽种方式薏苡的产量与产值
Table 2 Yield and benefits of C.lachryrma-jobi by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处理
Treatment
产量/
(kg/hm2)
Yield
比CK
增产±%
To CK
产值/
(元/hm2)
Output value
投入/(元/hm2)
Costs
种子 肥料 薄膜 农药 人工 小计
净产值/
(元/hm2)
Net output
比CK净
增值±%
To CK
T-1 4 635.2cC 10.26 38 008.3 600 2 775 1 200.0 300 4 500 9 375.0 28 633.3 8.9
T-2 3 793.5eE -9.76 31 106.9 600 2 775 1 200.0 300 6 000 10 875.0 20 231.9 -23.1
T-3 5 012.4aA 19.23 41 102.0 450 2 775 1 200.0 300 6 750 11 475.0 29 627.0 12.7
T-4 5 000.0aA 18.93 41 000.0 450 2 775 1 200.0 300 6 750 11 475.0 29 525.0 12.3
T-5 4 713.9bB 12.13 38 654.2 450 2 775 0.0 300 6 000 9 525.0 29 129.2 10.8
T-6 3 669.2fF -12.72 30 087.0 600 2 775 0.0 300 5 250 8 925.0 21 162.0 -19.5
T-7(CK) 4 204.0dD 0.00 34 472.6 600 2 775 0.0 300 4 500 8 175.0 26 297.6 0.0
注:大小写字母分别代表在0.01、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下同)。
Note:Capital letter and lowercase letter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and 0.05levels,respectively.
2.2 薏苡的主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
薏苡采用不同栽种方式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
因子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化(表3)。除T-3和T-4处
理的主要性状值均较接近外,不同处理间株高、分枝
高度、有效穗、单穗粒数和结实率以及收获指数等性
状表现存在一定变化,以株高、分枝高度、理论产量
和收获指数的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5%、
19.4%、10.6%和8.0%,而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
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在2.2%~2.7%。T-1、T-3、T-
4和T-5比CK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其单位面积上有
效穗、穗实粒数和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不同程度地
增加,其中,单穴有效穗分别增多5.1%、7.1%、
7.1%和5.1%,穗实粒数分别增加3.3%、10.3%、
9.5%和5.7%,千粒重分别提高3.9%、5.1%、
4.6%和2.0%;收获指数除 T-1表现较低外,T-3、
T-4和T-5均表现高而稳。
表3 不同栽种方式薏苡的主要性状
Table 3 Porformance of main characters by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in C.lachryrma-jobi
处理
Treatment
株高/cm
Plant
height
分枝高/cm
Branch
height
单穴有效穗/穗
Effective
panicles
per hole
单株成
穗数/穗
Tilers per
plant
穗实粒/(粒/穗)
Grains
per
panicle
结实率/%
Seed-
setting
rate
千粒重/g
1000-
grain
weight
理论产量/
(kg/hm2)
Theoretical
yield
秸秆产量/
(kg/hm2)
Straw
yield
收获
指数
Harvest
index
T-1 201.7±8.2aA 88.7±5.6aA 10.4±0.4aA 2.6±0.2aA 105.2±4.2bA 90.6±2.3aA 88.1±1.2aA 4 795.3cC 11 565.7 0.40cC
T-2 172.5±9.5bB 56.8±7.2bB 9.3±0.2bB 2.3±0.2bB 98.2±7.8cB 87.5±7.5bA 85.2±2.4bB 3 871.0eE 9 308.2 0.41cC
T-3 188.0±7.2a 75.0±4.3aA 10.6±0.2aA 2.6±0.2aA 112.3±6.2aA 91.6±4.6aA 88.2±0.8aA 5 223.3aA 10 509.6 0.48aA
T-4 189.4±8.4aA 77.6±4.4aA 10.6±0.2aA 2.6±0.2aA 111.5±6.1aA 91.2±4.4a 88.1±0.9aA 5 180.2aA 10 499.4 0.48aA
T-5 181.7±8.6aA 69.3±5.6bB 10.4±0.2aA 2.6±0.2aA 107.6±3.2aA 88.9±4.5aA 87.2±2.2aA 4 854.6bB 9 906.5 0.48aA
T-6 167.3±11.2cC 54.2±9.8cC 9.3±0.6bB 2.3±0.2bB 96.6±8.2cB 85.1±7.8bA 83.2±2.6cB 3 718.6fF 8 203.9 0.45bB
T-7(CK) 193.3±10.5aA 90.5±8.7aA 9.9±0.4aA 2.4±0.2bB 101.8±6.5aA 87.2±5.6bA 87.0±1.7aA 4 362.1dD 9 898.4 0.42cC
均值 Mean 184.8 73.2 10.1 2.5 104.7 88.9 86.7 4 572.2 9 984.5 0.45
CV/% 6.5 19.4 5.7 5.9 5.9 2.7 2.2 13.2 10.6 7.97
3 讨论
本试验表明,在贵州西南部春旱较为频繁发生
的地区,利用当地薏苡优良抗旱品种,采取起垄覆
膜,结合营养球育苗移栽技术是这些地区薏苡栽种
的适宜模式。涉及营养球育苗的 T-3、T-4和 T-5
方式与传统平作直播方式相比,能有效促进薏苡生
长发育旺盛、生育前期易达到禾苗健壮、群体苗齐而
匀、分蘖能力增强、分蘖成穗率增加、结实率提高、穗
实粒数明显增多而表现显著增产,这与省外学者的
试验结果一致[6,11-13]。而垄作+覆膜+膜内育苗移
栽和垄作+覆膜+膜侧育苗移栽这两种方式的产量
相当,但膜侧移栽操作更简便,当地群众更易于接受
和实施,因此更具推广潜力和应用价值。
在涉及薏苡直播的有关处理中,只有垄作+覆
膜+膜侧直播(T-1)较传统平作直播(CK)方式增产
增效,表现株高增高、田间长势强、生物产量高,这主
要是因为在干旱频发地区,该方式能有效收集膜面
雨水,特别是对10mm以下的降雨能够有效拦截,
使其就地渗入薏苡种子处,保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
长对水分的需求,有效避免了缺窝断行现象[10-11,13]。
对贵州春旱地区,遇土壤墒情较差,薏苡营养球育苗
无法移栽的情况下,采取起垄覆膜,在膜侧进行直
播,可作为该地区薏苡种植的权宜方式。
本项研究侧重于对薏苡同一品种不同栽种方式
的产量进行比较,但未对其品质影响和成因作出评
价;试验的结果也仅以兴仁白壳薏仁米为材料而获
得,尚未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薏苡品种进行鉴选以及
不同栽种方式产量、品质和抗旱性等特性差异作出
评价,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赵晓明.薏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3-
45.
[2] 龚成文,陈效杰.薏苡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浅析[J].甘
肃农业科技,1998(3):7-8.
·92·
陈文现 贵州春旱区薏苡栽种模式探讨
CHEN Wenxian Cultivation Patterns of Coix lachryrma-jobi in Guizhou Spring Arid Area
[3] 陆 蕴,张仲苗,章荣华.薏苡仁油抗肿瘤作用研究
[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6):21-23.
[4] 张聿梅,杨峻山,赵杨景,等.薏苡化学成分及药理活
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1,37(1):8-11.
[5] 温晓蓉,薏苡仁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135-137.
[6] 林伟群,梅晓青,苏为津,等.迟熟型薏苡高产配套栽
培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2(5):57-59.
[7] 周明强,雷朝云,周正邦,等.贵州省薏苡的生产加工
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
(22):4660-4663.
[8] 杨念婉,李艾莲,陈彩霞.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
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13):149-152.
[9] 张华锋,邢冰玲,陈剑威,等.福建野生薏苡与农家栽
培薏苡的生物学特征比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9,30(2):70-73.
[10] 王 志.玉米膜侧集雨节水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
技,2010(5):24.
[11] 彭泽信,朱 勇.薏仁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
推广,2012(12):25-26.
[12] 杨珍珍,李春霞,曾 明,等.豫西地区薏苡最佳种植
方式的研究[J].农技服务,2009,26(10):26,49.
[13] 左德川.薏苡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
务,2009,26(4):138-139.
[14] 徐春金.宁化薏苡黑穗病的发生和防治[J].福建农业
科技,2013(5):49-50.
[15] 吴荣华,庄克章,唐汝友,等.薏苡常见病虫害及其防
治[J].作物杂志,2009(3):82-84.
(责任编辑:杨晓容
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
)
(上接第26页)
3 结论与讨论
1)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大穗型水稻品种的抽
穗结实效应及产量影响明显。倒五叶施用穗肥促进
水稻营养生长,抑制植株生殖生长,产生过多无效分
蘖,导致成穗率降低,不利于养分利用。倒三叶施用
穗肥,其一、二次枝梗退化率以及颖花退化率均比倒
四、倒五叶施用穗肥的处理低。通过调控倒三叶施
用穗肥,Y两优5845和金优785结实率和产量均高
于倒四叶和倒五叶施用穗肥的处理,两品种的产量
分别实现了960.3kg/667m2 和873.21kg/667m2
的高产,与丁艳峰等[13]研究结果吻合,即倒三叶生
长过程中施用氮肥对水稻产量提高的作用最大。
2)一般认为,水稻拔节至抽穗前植株中有较高
的含氮量,可以增加水稻每穗的颖花数[11-13],不同的
氮素水平对水稻的一次枝梗颖花、二次枝梗颖花的
形成都有影响[14],并且穗分化期水稻植株中氮素含
量过高,会造成晚生高位分蘖成穗,影响每穗的平均
颖花数[11],水稻颖花形成期氮素含量过高会造成颖
花的大量退化[15],从而影响水稻的结实率。
[参 考 文 献]
[1] 宋 桂.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管理[J].作物栽培,2007
(12),15-16.
[2] 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杂交水稻,2001
(15):31-33.
[3]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等.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
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评述(上)[J].中国稻米,1999
(1):3-8.
[4] 吴 昊,李刚华,王强盛,等.单季晚稻武运粳7号超
高产的群体结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
(4):6-10.
[5] 陈小荣,钟 蕾,贺晓鹏,等.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的
基因型及播期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6,20
(4):424-428.
[6]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稻作新理论-水稻叶龄模式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8-104.
[7] 陈小荣,钟 蕾,贺晓鹏,等.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的
基因型及播期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6,20
(4):424-428.
[8] 柳新伟,孟亚利,周治国,等.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
动态特征[J].作物学报,2005,31(4):451-455.
[9] 姚友礼,王余龙,蔡建中.水稻大穗形成机理的研究
II.品种间每穗颖花退化数的差异及其与分化数和抽
穗期物质生产的关系[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4,15
(4):24-29.
[10] 王惠芝,尤 娟,王绍华,等.迟熟中粳稻穗茎生长与
每穗颖花数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7,3(5):820-
825.
[11] 王绍华,刘胜环,王强盛,等.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
氮量及叶色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
(4):1-5.
[12] 丁艳峰,赵长华,王强盛.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氮素利
用及产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
(4):5-8.
[13]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
[14] 李刚华,王惠芝,王绍华,等.穗肥对水稻穗分化期碳
氮代谢及颖花数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33(1):1-5.
[15] 杨洪建,杨连新,黄建晔,等.FACE对武香粳14颖花
分化和退化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2(7):1076-
1082.
(责任编辑:李树杏)
·03·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