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1998, 15 ( 2): 111~ 115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 lege
收稿日期: 1997-11-14
*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 IDRC )和国际林业研究中心 ( CIFOR )资助项目
第 1作者简介: 周国模 , 男 , 1961年生 , 副教授 , 硕士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
周国模 金爱武 郑炳松 方伟浩
(浙江林学院科研处 , 临安 311300)
余伟朵
(浙江省诸暨市城关镇人民政府 )
摘 要 在浙江省临安市高虹镇、东天目乡调查的 44个样地材料表明: 竹林的平均
立竹度为 1. 7万株· hm- 2 , 变异系数为 31. 1% , 各样地间立竹度变异极大 ; 连续实
施覆盖栽培时间越长 ,竹林开花越严重 ,覆盖 3 a或 3 a以上竹林高达 11%的立竹开
花。为使覆盖栽培竹林具有良好的竹林结构 , 保持雷竹的持续丰产 , 应采用 2 a覆盖
1 a休闲的方法留养母竹 , 覆盖年份少留养 , 休闲年份多留养 , 并使雷竹立竹度保持
在 1. 65万株· hm- 2左右。
关键词 雷竹 ; 保护地栽培 ; 覆盖 ; 立竹结构
中图分类号  S795. 906
当前 , 雷竹 ( Ph yllostachys proecox f. preveynalis )笋用林覆盖增温保护地栽培技术已得
到大面积应用和推广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1]。根据调查 ,雷竹连续实施覆盖保护地栽培
超过 4 a,因覆盖增温栽培造成留养母竹困难和地下鞭营养代谢失调 [ 2]等 ,导致雷竹林地衰退 ,
竹笋产量下降 , 立竹开花严重 , 害虫日益猖獗 , 乃至立竹结构及整个竹林结构衰退 , 已成为
高产高效雷竹经营和发展的严重障碍。立竹结构是指竹林地上部分的组成结构状态 , 是竹林
能否充分利用光能和水肥条件生产有机物质的基础。保持良好的立竹结构是保证竹林持续丰
产的必备条件。我们对实施多年覆盖栽培的竹林立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 ,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临安市 ( 29°56′~ 30°23′N, 118°11′~ 119°52′E) 高虹镇陈家坎村、 新
德村和东天目乡龙溪村。试验地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暖湿润 , 四季分明 , 年降水量
1 400 mm左右。土壤为红壤、 黄红壤和水稻土 3种类型。陈家坎村经营竹林时间长 , 技术水
平高 , 竹林退化较严重。龙溪村雷竹刚刚发展 , 经营水平较低 , 经营技术不完善。新德村的
经营状况介于两者之间。
1. 2 试验方法
1. 2. 1 访问法 对高虹镇陈家坎村和新德村 ,东天目乡龙溪村的 60户竹农进行逐户调查。调
查内容为建园时间、 面积、 竹林特征 (立竹度、 均匀度、 胸径 )、 生长势、 抚育管理方法 (肥
水管理、 覆盖技术 )、 留养母竹方法及目前竹农经营雷竹存在的问题。
1. 2. 2 立竹结构调查 在访问农户的基础上 , 对不同经营类型的 44户竹农林地作典型样方
(每户 1个样方 ) 调查 , 样方大小为 5 m× 5 m。在样方内调查每株年龄、 胸径、 枝下高、 株
高、 留枝盘数以及生长势。
2 结果与分析
2. 1 母竹留养
2. 1. 1 母竹留养类型 母竹留养是竹林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 , 竹林结构通过母竹留养实现。
在不覆盖丰产竹林中 , 母竹留养通常在每年的清明前后 7 d内进行 , 每年留养一定数量的母
竹 , 形成均年竹林。
从 1990年以来 , 在调查区范围内普遍推广了覆盖保护地栽培技术。在出笋高峰期 , 因外
界气温较低 , 不宜留养母竹 , 而清明前后竹林已几无健壮竹笋出土 , 因此 , 留养方法发生变
化。对调查区母竹留养技术进行调查 , 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留养方法比较
Table 1  Compari son of dif f erent reserving methods of moth er bamboo
留养类型 样地数
/个
所占比例
/%
立竹年龄结构
( 1 a∶ 2 a∶ 3 a∶ 4 a∶ 5 a )
不覆盖年留覆盖年不留 16 36. 4 12∶ 0∶ 0∶ 21∶ 2
每年保持留养一定数量 20 45. 4 7∶ 9∶ 8∶ 8∶ 3
根据其他因素留养 8 18. 2 7∶ 21∶ 4∶ 2∶ 1
  说明: 年龄结构以典型样地为例 , 比例为绝对值
  目前 , 在调查地区实行的留养
母竹方法主要有 3种。 第 1种方法
每年留养一定数量母竹 , 形成均年
竹林结构。这种方法所占比例最高
( 45. 4% )。实施方法为在笋期过半
后 ,减少覆盖物厚度或清除覆盖物 ,
以降低土壤温度 ,延迟竹笋出土 ,以
利母竹留养 ,或直接留养末期笋。第
2种是不覆盖年留养母竹 , 覆盖年不留。这种方法所占比例也较大 ( 36. 4% )。通过对林地间
歇实施覆盖栽培 , 在覆盖年不留养或极少留养 , 不覆盖年留养健壮母竹 , 以保证母竹和竹林
的旺盛。第 3种类型为根据其他因素留养 , 主要是指从经济效益出发 , 如考虑到市场价格等 ,
往往在出笋末期留养 , 或经济效益较高的连年不留养。 由于留养竹笋细弱 , 退笋率高 , 竹林
往往衰败。
第 1种留养母竹的方法 , 由于覆盖技术的应用 , 往往造成留养困难 , 新竹生活力弱。 经
多年经营后 , 立竹结构变差 , 产量严重下降 , 影响经济效益。陈家坎村甲农户 , 连续多年覆
盖 , 采用该种方法留母 , 竹林生长势差。其 4年生母竹平均胸径为 4. 7 cm , 而 1~ 2龄母竹只
有 2. 7 cm , 立竹结构极不整齐 ; 1~ 3龄竹只为 54% , 生活力严重下降。该留母方法已不能适
应覆盖栽培经营技术。
第 2种留养母竹的方法 , 如果实施恰当 , 并保留合理的立竹度 , 从目前来看可使竹林 1~
112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15卷
3 a竹保持较高比例 ( 70% ) , 立竹生活力旺盛 , 地下鞭保持较好的丰产状态。陈家坎村乙农
户采用该留养方法 ,竹林生长势旺盛 ,平均胸径 3. 9 cm ,立竹整齐 ,立竹度达 1. 6万株· hm- 2 ,
竹林结构合理。该留母方法已成为当地竹林经营的发展趋势 , 效果较好。其对竹林结构和产
量的影响等效应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 以建立和完善覆盖条件下的留养母竹技术。
2. 1. 2 不同地区母竹留养习惯 陈家坎村采用不覆盖年留养、覆盖年不留养这种方法比例达
50% , 而龙溪村只有 8. 3% (表 2)。 这种留养习惯的形成与各地经营历史、 受到培训程度等
因素有关。陈家坎村雷竹发展早 , 竹农经验丰富 , 有较多的培训机会 , 整体科技意识强 , 经
营技术水平比较高 , 并且能结合生产实际 , 自发改革经营方式。 而龙溪村起步迟 , 接受培训
较少 , 经营技术较低。 因此 , 应随生产的发展 ,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 提高他们的科学经
营意识和管理水平。
表 2 不同留养习惯比较
Table 2  Compari son of dif f erent reserving habi t s in tw o vi llages
留养类型 经营农户所占比例 /%陈家坎村 龙溪村
不覆盖年留覆盖年不留 50. 0 8. 3
每年保持留养一定数量 35. 0 75. 0
根据其他因素留养 15. 0 16. 7
2. 2 竹林胸径
不同胸径的竹株对发笋数量和
产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认为雷竹笋
用林的立竹胸径以 3~ 5 cm较适
宜 [3 ]。对 44个样地的雷竹胸径进行
调查 , 结果表明 , 有 18%的样地立
竹平均胸径小于 3 cm ,主要原因为
多年不良经营 ,致使竹林地力衰退 ,
母竹纤弱 , 竹林衰败 ; 一般竹林的平均胸径都在 3~ 5 cm之间 (占 76%的样地 ) ; 胸径大于 5
cm的竹林 (占 6%的样地 ) ,主要与土壤深厚 ,经营良好 ,养分充足及留养习惯有关。有 89. 1%
的样地胸径整齐度在 7以上 , 为整齐的竹林。 9. 9%的样地胸径整齐度小于 7, 多为已衰退严
重的竹林。从调查结果看 , 整体上能保持竹林的合理胸径。
2. 3 立竹度
立竹度是衡量竹林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是获得竹笋高产的基
础。对雷竹立竹度进行调查 , 结果见表 3。
表 3 立竹度调查
Table 3  Resul t s of den sity inv es tigation
立竹度 /万株· hm- 2 样地数 /个 比例 /%
0. 8~ 1. 2 7 16
1. 2~ 1. 6 10 23
1. 6~ 2. 0 9 20
2. 0~ 2. 4 15 34
> 2. 4 3 7
合 计 44 100
  结果表明 , 调查区覆盖栽培林
地平均立竹度为 1. 7万株· hm- 2 ,
变异系数为 31. 1% ,各样地间立竹
度变异极大。 存在这一差别的原因
是实施覆盖增温保护地栽培 , 导致
母竹留养困难 , 地下鞭黑变。竹农
在经营中试图通过改变立竹度来改
善竹林结构 , 以保持丰产状态。 通
常采用提高竹林立竹度 , 改变母竹
留养技术等方法。 从经营结果看 , 已取得一些效果。据前人研究 , 覆盖栽培经营的竹林立竹
度以 0. 9~ 1. 2万株· hm- 2较好 [2 ]。这一结论是在实施覆盖栽培经营初期提出的 ,从当前看已
不能和生产相适应。综合分析母竹留养、 竹林连年的经济产量和竹林的地下鞭结构 (另文发
表 ) 等因素认为 , 覆盖栽培的丰产竹林应保持较高的立竹度 ( 1. 65万株· hm- 2 )。
1132期         周国模等: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
2. 4 年龄组成
母竹出笋受年龄限制 , 一般以 2~ 3 a母竹出笋力最强。因此要使竹林持续高产 , 必须有
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 , 使 1~ 3 a的母竹占 70%以上。 竹龄组成调查结果见表 4。
表 4  1~ 3 a母竹所占比例
Table 4  Ratio of mo ther bam boo at 1~ 3 years old
村  名 所 占的 样 地比 例 /%
1~ 3 a母竹 < 70% 1~ 3 a母竹 > 70%
陈家坎 45. 0 55. 0
龙 溪 25. 0 75. 0
新 德 8. 3 91. 7
  由表 4可知 , 陈家坎村以 1~
3 a母竹所占比例小于 70%的样地
高达 45% , 这主要是由经营时间
长 ,连年覆盖强度大 ,留养困难 ,导
致竹林更新困难造成的。龙溪村发
展较晚 , 竹林年轻 , 但经营水平较
低 , 竹林年龄结构失调比例也较明
显。新德村起步晚 , 经营水平较高 , 立竹年龄结构比较年轻。
2. 5 留枝盘数
由于当年新竹木质化程度低 , 受风倒雪压严重 , 去梢后可以防风抗压 , 同时在干旱时可
减少水分蒸发 , 提高抗旱能力。因此 , 当地有钩梢习惯。雷竹留梢保持 12~ 15档竹枝 , 在这
种钩梢强度下 , 可控制顶端优势 , 促使枝繁叶茂 , 形成较好的叶面积 , 增加抵抗风倒雪压的
承受能力。留枝盘数的调查结果表明 , 70%的样地留梢都在 12~ 15档 ,很少样地 (占 7% )留
梢少于 12档。由此可见 , 该地区立竹留枝盘数技术掌握比较恰当。
2. 6 开花
雷竹开花为零星开花 , 大部分发生在当年的新竹 , 开花率在新竹中可达 10% ~ 20% , 有
整株开花、 半株开花和部分开花。
竹林受栽培影响 , 从不覆盖经营到覆盖栽培经营 , 竹林开花现象存在差异 , 调查结果见
表 5。
表 5 不同覆盖时间的竹林开花情况
Table 5  Flow ering rates of bamboo fores t s fo r dif f erent m ulching periods
覆盖时间 开花数 /株 总数 /株 开花率 /%
不覆盖 5 210 2. 4
覆盖 2 a 44 560 2. 9
覆盖 3 a及以上 52 470 11. 0
  说明: 此表为陈家坎村调查资料
  结果表明 , 覆盖强度越大 , 开
花越严重。覆盖 3 a或 3 a以上开花
率高达 11% 。这主要是覆盖强度增
加 , 造成营养生长受阻 , 促使地下
鞭衰老 ,鞭系体内糖类物质增加 ,而
氮素代谢减弱 , 形成了有利于向生
殖生长转化的条件 , 使生殖生长占
优势而形成花芽。
3 讨论
3. 1 从母竹留养、竹林连年的经济产量和竹林的地下鞭结构等因素分析 ,为保持覆盖栽培雷
竹林的持续丰产 , 使其具有良好竹林结构 , 采用 2 a覆盖 , 1 a休闲留养母竹方法较合理。覆
盖年份少留养 , 休闲年份多留养。并需保持较高的立竹度 ( 1. 65万株· hm- 2 )。
3. 2 雷竹笋用林的立竹胸径保持在 3~ 5 cm较适宜 ; 1~ 3 a母竹占 70%以上 ;留枝盘数以 12
~ 15档为主 , 钩梢强度适中。
3. 3 多年连续覆盖 , 可造成竹林营养生长受阻 , 促使地下鞭衰老 , 使开花严重发生。
114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15卷
参 考 文 献
1 方伟 , 何钧潮 , 卢学可等 . 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 .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94, 11 ( 2 ): 121~ 128
2 龙习才编译 . 已日本竹笋生产现状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浙江林业科技 , 1988, 8 ( 1 ): 50~ 56
3 汪祖谭 , 方伟 , 何钧潮等 . 雷竹笋用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10~ 25
  
Zhou Guomo ( Zhejiang Forestry Co lleg e, Linan 311300, PRC) , Jin Aiw u, Zheng Bing song ,
Fang Weihao, and Yu Weiduo. Preliminary study on composition of Lei bamboo in pro-
tected plot.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 1998, 15 ( 2): 111~ 115
Abstract: Data co llected f rom 44 Lei bamboo plo ts produced an average densi ty of 1 7000
sta lks per hectare and a va riance coef ficient o f 31. 1% . There is a larg e varia tion in densi ty
betw een each plo t thus the high va riance coef ficient. A planta tion is mulched in o rder to in-
crease th e soil temperature. An increase in the mulching f requency produces a higher f low er-
ing po tential w hich is det rimental to a plantations productivi ty. Planta tions that are mulched
fo r three consecutiv e years o r longer have a mo re than 11% flow ering ra te. It i s suggested to
mulch for tw o consecutiv e years then allow the plantation to lay do rmant fo r one
yea r. Thereaf ter the mulching cycle is repea ted. This mulching technique is performed in o r-
der to maintain a hea lthy composi tion of rhizomes, a va riety of ag e classes. The goal of a pro-
ductiv e bamboo plantation is to have a densi ty of appro xima tely 16 500 stalks per hectare.
Key words: Lei bamboo ( Ph yllostachys praecox f. preveynalis ) ; cultiva tion in a protected
plantation; mulching; composi tion of bamboo
1152期         周国模等: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